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珠主要被用来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也可用来做中药材。珍珠是一类由育珠蚌产生的生物宝石(生物矿石),它是由育珠蚌外套膜上的外表皮分泌珍珠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蚌(贝)类育珠的国家之一,但与之相关的科研活动起步却较晚,自本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设立有关育珠蚌和珍珠的科研项目,经过众多生物学家、水产养殖专家30多年的努力,现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俱已达到了相当系统的程度,尤其是近十年来,由于电子显微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术等现代化观察和分析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育珠蚌类和珍珠研究的深层次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三种淡水育珠河蚌外套膜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贝类的外套膜与形成贝壳和珍珠有关,因而从组织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Beedham(1958)研究指出,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有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Kado(1960)使用碱性磷酸酶抑制剂,研究了长牡蛎外套膜Ca^45的代谢量变化。Bevelander and Nakahard(1966)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4.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四):育珠蚌的养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2):26-27
1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要求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长,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对水域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1.1水面大小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米2以上。尤其是封闭式静水体的水面,如果水面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1.2水深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水过浅,水温变化大,影响水质的稳定性。水过深,则下层水温低,影响营养物质循环,饵料生物难于满足育珠蚌的要求,对育珠蚌生长不利。1.3水源水源…  相似文献   

5.
淡水育珠蚌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养蚌育珠如同其它水产养殖,及时发现病情,经过科学的临床诊断,分清不同疾病类型,针对相应的病原病因,给予切实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蚌病是可以治愈的。生产实践证明,先杀虫后杀菌和滤过豆浆药饵、内服外用相结合,是淡水育珠蚌疾病防治中最为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1蚌病防治的水体施药1.1杀灭寄生虫:通过蚌病流行病学调查记录显示,除典型的寄生虫疾病外,更多的是寄生虫与细菌性病并发症。统计结果为,细菌性蚌病中约49.5%受寄生虫的危害。原虫和线虫是蚌病的主要寄生虫。目前商品渔药中的许多杀虫剂,只要使用浓度适当…  相似文献   

6.
育珠手术中小片的制备,通常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分膜法,即用分膜镊把外套膜痕以外的边缘膜的内外表皮分开,弃去内表皮,另一种是削膜法,手术刀把内表皮均匀地削去,留下外表皮用做切片,第三种是撕膜法,即把边缘膜剪下,放于玻璃板上,用镊子夹起外表皮向后拉,使内外表皮分离。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淡水育珠蚌有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Lea)。为进一步了解这三种蚌在组织蛋白成分上的差异,我们采用7.5%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三种蚌的闭壳肌、肝脏、晶杆体、边缘膜组织蛋白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颜色、不同性别的三角帆蚌肝脏组织的蛋白分子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受保  王建明  徐胜威 《水利渔业》2007,27(3):10-10,99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淡水育珠蚌的高质量RNA提取方法,并进行RT-PCR分析,具有简便快速、适用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育珠蚌最适植片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淡水育珠插片手术中,每只育珠蚌插植组织小片的数量与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最适植片数是育珠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57只不同植片数(28-37)的珍珠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植片数以31-32为最适,植片数在31-37时,珍珠的绝对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植片数的增加,珍珠的月增重量反而呈下降趋势,植片数小于30时,珍珠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育珠蚌在15-30℃的水温范围内,生长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夏秋季节是蚌体、珍珠生长的关键时期。抓好夏秋季育珠蚌的管理,对提高珍珠产量、质量和养蚌育珠的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夏秋季管理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12.
以3种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为实验材料,利用改良的有机苯酚法,在无液氮的条件下提取DNA模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260/A280和RAPD-PCR扩增等3种方法同时检测DNA的质量,所提取的DNA较完整,纯度较高,完全可满足PCR等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提高珍珠质量,养好育珠蚌是基础,所以必须重视育珠蚌的管理。蚌是低等软体动物,它的生理活动,例如滤水量、摄食量、氨氮排出量、耗氧量等随水温变化有很大的差异。水质和水中浮游生物量也随温度光照而变化甚大。因此,育珠蚌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缢蛏外套膜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壳长(53.24±2.23)m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外套膜组织,经H·E染色和特殊染色等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外套膜组织结构与细胞化学成分。组织学观察表明:外套膜由边缘膜和中央膜组成,无边缘膜突起;边缘膜由内外侧上皮、结缔组织、肌纤维及分布在其中的粘液细胞组成。组织化学研究显示:上皮细胞和分泌细胞内含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外侧上皮和肌纤维蛋白质含量较高;在外侧上皮中检测到较强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解决缢蛏贝壳易破损、运输中大量死亡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学进 《水产养殖》2012,33(6):43-44
褶纹冠蚌俗称鸡冠蚌、湖蚌、绵蚌和水蚌等,主要生活在硬底或泥沙底的河流、湖泊、沟渠等较肥的水域水域中,耐污水和低氧能力较强,分布广泛。褶纹冠蚌壳质较厚,壳面为黄褐色、黑褐色或淡青绿色。壳内面珍珠层呈乳白色、鲑白色、淡蓝色或七彩色。每年3—4月和10—11月有2次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16.
淡水育珠蚌疾病临床诊断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蚌病防治难,首先是蚌病临床诊断难。几年来,我们从浙江省12个县市及赣、鄂等省300多病例2000多样品蚌的诊断、治疗和跟踪调查的实践中,逐渐探明了多种病原、病症和复杂多样的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了一些简便易行的临床诊断方法,从而使蚌病的有效防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 珍珠或用珍珠加工成的药物、饮料、装饰品、化装品,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珍珠应用范围的扩大,国内外市场需要量的增加,对于珍珠的研究也愈广泛深入。我国近年来这方面的报道也日益增多。但是,纵观已往的研究方法,均属剖蚌取珠的静态研究阶段。这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全面地观察珍珠生长的过程,但是仍有它的局限性。首先,不能排除生物的个体差异,其次是植珠条件和手术的差别。观察和研究珍珠形成过程,最理想的做法是以同一批(或一组)手术蚌观察其始终,但是在软X射线尚未应  相似文献   

18.
19.
初探淡水珍珠蚌死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义 《淡水渔业》1986,(1):31-31,15
<正> 一、淡水育珠蚌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育珠蚌大量死亡,除因手术存在问题外,可能有下列几种主要原因。 (1) 珍珠蚌的近亲交配影响手术蚌的成活率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自繁小蚌作为种蚌用来进行人工繁殖,这就易形  相似文献   

20.
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对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过程的研究结果。方法是把石蜡制成的核和一块细胞小片插入蚌的外套膜中,在不同时期取样,进行组织切片。结果表明珍珠囊的形成是细胞小片细胞先形成一层“初生珍珠囊”上皮细胞,由于细胞小片是异体细胞(来源于供片蚌),因而受到育珠蚌(受体蚌)细胞的“识别”而被排斥,结果初生珍珠囊上皮细胞与基部的细胞脱离,造成死亡并溶解.其后育珠蚌结缔组织最内层细胞再转化为上皮细胞,形成一层“次生珍珠囊”上皮细胞。所以在珍珠囊形成过程中,插入小片细胞和育珠蚌结缔组织细胞在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位置变化的同时,还有细胞“识别”的现象。在水温20℃左右条件下珍珠囊形成约需30天;在尾部插核的蚌,珍珠囊形成比在中部插核的要快;5月手术的珍珠囊形成比10月手术的要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