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赤霉菌毒素作选择压,在MS基上用小麦品种间杂交幼胚作外植体,研究了它们愈伤组织形成及幼苗分化;分化成株的再生植株在田间接种鉴定了它们的抗病性。在毒素作用下.品种间杂交幼胚外植体可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但数量明显低于未经毒素处理的外植体。田间抗性鉴定结果,不论是中抗组合,还是抗病组合中.毒素压下获得的再生株的抗性比亲本都有增强,中抗组合中高抗单株出现率平均比亲本增加35.7%,抗病组合中抗病单株比亲本增加32%。差异显著性测定结果.利用品种间杂交幼胚作外植体离体筛选抗病再生株,亲本抗性很关键,亲本抗性强.其再生株的抗性提高的幅度大.筛选出抗病单株的机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种间杂交培育抗干热风新种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小麦(T·aestivum)与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杂交后代进行了连续7a的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小麦、硬粒小麦间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正交(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结实率为24·35%,反交(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结实率为33·33%,与品种间杂交结实率80·2%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发芽率分别为19·64%和22·06%,大部分杂交种因种子瘪瘦或败育无发芽力。(2)无论正交及反交,F1表现较大的生长繁茂性和100%不育。小孢子发育可通过四分体阶段,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细胞期,分别占82·37%和88·62%,其余为二核期败育的圆败花粉细胞。(3)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普通小麦回交F1群体82株,育性全部恢复,后代无不育株出现。硬粒小麦/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回交BC1群体52株,8株表现不育,继续回交,BC2育性全部恢复。(4)对可育自交后代进行选择,获得株高45~120cm、穗长5~12·5cm、主茎穗粒数60~105粒、千粒重33~61·22g,矮秆、大穗、多小花、高千粒重的优质变异株系370个。(5)对变异后代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在自然干热风条件下进行选择,培育出319个籽粒饱满度1级、千粒重40~61·22g、高抗干热风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以普通小麦为父本,以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黑麦、偃麦草和山羊草等属中7个种的10个品种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卵穗山羊草的可交配性最高,其两个品种Ae23和Y100与普通小麦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11.96%和14.10%,与黑麦杂交的结实率最低,授粉496朵,未结1粒,与其他近缘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前二者之间。与倍性高的种相比,二倍体种与普通小麦之间的可交配性要差,其杂种幼胚在培养基上也很难出愈。所得杂种的育性非常低,甚至雌雄蕊均不育。由此看来,自然条件下普通小麦基因漂流到野生近缘种中的可能性非常低,通过转基因小麦田间释放产生“超级杂草”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4.
前人的工作已证明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频率和变异幅度比其他育种方法创造的变异要大要广。在小麦抗赤霉病性方面,无性系的变异规律,正在开始研究。余毓君等提出(崇阳红麦×鄂恩一号)幼胚培养F_2R_2代的抗赤霉病性遗传特点表现在:R_2代较F_2代更具有发病慢、病情轻、抗性增强、株系间差异显著等特点。本试验进一步选用多种材料,从基因型间、株间、穗间的差异进行无性系R_2代变异特点的研究,以加深对无性系抗赤霉病性变异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6.
不同小麦品种(系)株高及节间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矮秆、中秆、高秆共20个小麦品种(系)的株高及各节间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秆小麦主要是通过缩短不同节间长度来降低株高,特别是基部节间;株高相近的品种(系)同一节间占株高的比例基本相同,株高类型不同的品种(系)其节间比例的变化相对较大;两个小偃麦矮秆种质31504-1和31505-1株高构成指数IL明显大于其它小麦,说明其抗倒伏性更稳定,这对小麦株高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系列对小麦分化再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一种以小麦品种Bobwhite的幼胚为试验材料建立小麦组培再生体系的方法。结果表明:三个培养基系列对愈伤诱导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平均芽点数和1cm芽点数的分化效果差异显著,其数值按大小排列为系列Ⅰ系列Ⅱ系列Ⅲ。培养基系列I整个再生周期短,再生效果好,8周即可得到大量再生苗。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点用6个普通小麦品种和6个硬粒小麦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6个杂交组合,同时配制12个反交组合,对其F1世代进行配合力分析。不同品种间GCA方差和SCA方差和均达显著水平。干、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单位面筋沉降值以GCA效应为主。沉降值以SCA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0.
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是应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种的关键环节,对以小麦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最终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进展及在基因转化、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为研究小麦幼胚再生植株的保存技术,提高其移栽成活率,以不同基因型品种小麦幼胚再生植株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多效唑能明显改善小麦再生植株的生理性状,培养基中添加1.5 mg/L和3 mg/L多效唑的植株平均株高比对照分别降低32.7%和69.3%,平均根数分别是对照的4和3.53倍,且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目前种植的糯高粱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不能满足酿酒业的需要。为了促进高粱生产的发展,开展粳糯品种间杂交,分析 F_1代穗粒重与一些性状间的关系,了解性状的相关和遗传,为选育高产粳糯型杂交组合或糯性新品种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按高粱籽粒淀粉结构不同分为粳、糯两组亲本。以5个粳性品种做母本,有晋粱5号、623B、牛心子、拖翻山和矮人籽(四川)。6个糯性品种做父本,有青壳洋高粱、牛尾砣、七匹叶、大红袍、湘九和水红高粱。1989年用温汤去雄,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成5×6=30个杂交组合。1990年将其中20个(4×5)杂交组合和亲本在本所实验场种植。随机区组排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基对小麦幼胚再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安徽省小麦主栽品种扬麦87158、安农98005、安农92484三个品种的小麦幼胚为试验材料,接种于SD2和MM2种培养基上,探讨不同培养基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胚再生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的质量和绿苗分化率的比较,初步证明SD2培养基对小麦幼胚的再生能力效果好,可以作为转基因小麦育种中的培养手段。  相似文献   

15.
种间杂交选育抗寒酿造葡萄品种的途径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以绣球属种间杂交膨大蒴果为材料,采用显微镜观察和组培的方法,研究了绣球属种间杂交胚拯救的时期。结果表明:胚和种子呈卵形,黄褐色或褐色,表面具有网状纹理结构;60 d胚龄的胚透明度明显降低,90 d时种脐区域颜色加深。种间杂交的胚个数随着胚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组合21-6的萌发数在胚龄为62~93 d时相对较高;组合21-7和21-9的萌发数在62~80 d左右时较高。组合21-6的萌发率随着胚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组合21-7的萌发率在60~80 d时较高;组合21-9的萌发率在62~93 d时相对较高。综上,在62~80 d胚龄时,进行绣球属种间杂交胚拯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小麦为母本分别与埃及、园锥、野生二粒小麦杂交,其杂种幼胚苗H1的结实率与籽粒饱满度依次由低到高,H2到H3细胞染色体数恢复到亲本染色体数的程度也是依次提高的.它们与普通小麦的细胞遗传学关系亲近的程度依次是:野生二粒、园锥、埃及小麦.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H1的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基本正常,H2根尖细胞染色体2n为42或以42为主,H3植株PMC染色体构型为21Ⅱ或以21Ⅱ为主.普通小麦高原506和338分别参与的两组合的稳定过程不尽相同,但均较上述3个种间杂种快.  相似文献   

18.
朱有才  王甜  傅兆麟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54-7455,7472
[目的]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植株株高构成指数与节间粗度组成特征。[方法]以黄淮麦区38个小麦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8个小麦品种穗长/株高比值平均为0.118 6,自倒1节开始,株高构成指数的变幅分别为0.524 2~0.666 9、0.568 2~0.664 7、0.502 7~0.638 7、0.494 8~0.739 6,平均值分别为0.574 4、0.620 0、0.570 0、0.406 1,其中只有倒2节间的I值大于0.618,其余都小于0.618;节间粗度为穗下节0.45 cm,倒2节0.54 cm,倒3节0.53 cm,倒4节0.52 cm,倒5节0.46 cm,倒2节倒3节倒4节倒5节倒1节。[结论]该研究可为构建小麦相适应的株型结构,实现小麦超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开封菊花的部分品种的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开封本地的菊花品种的叶片,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在配比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素NAA和6-BA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培养,通过外植体直接培养的途径获得再生植株,通过比较,获得了能够形成大量的,稳定的再生植株。通过不同品种的再生频率的比较,为基因转化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为菊花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10个引自国外的黑莓栽培品种进行主要经济性状调查,开展黑莓品种间杂交及与我国野生悬钩子优良种质的种间杂交试验,并调查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及果实大小、种子数量与种子大小、杂交种子播种出苗率及杂交苗的刺性状。结果表明,黑莓栽培品种(2n=4x和2n=7x)与野生悬钩子(2n=2x)杂交、黑莓树莓杂交品种(2n=7x)与黑莓品种(2n=4x)杂交的结实率低于21.1%,而黑莓品种间杂交结实率可达80%以上;黑莓杂交后代的刺性状与亲本密切相关,父母本一方有刺的,其后代绝大多数(80%~90%)有刺,亲本双方都无刺的,后代也会有少量(3%~5%)植株有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