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施氮水平旱直播湿润管理下粳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茎、叶、穗中干物质和氮积累水平以及旱直播湿润管理下粳稻的产量,T3处理产量最高,为8 660.63 kg/hm2。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的积累及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齐穗期和成熟期茎、叶、穗氮积累量与旱直播粳稻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旱直播粳稻产量与播种-分蘖-齐穗期的茎叶氮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旱直播粳稻产量与齐穗-成熟期茎的氮转运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成熟期的叶的氮转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体上,T3处理能够提高旱直播湿润管理下的结实率,增加穗数、穗粒数,有利于促进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并向籽粒转运,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提升产量,是适宜吉林省中部地区旱直播湿润管理粳稻的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2.
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时期与剪穗、剪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组合间的再生力存在显著差异;施促芽肥无论早施还是迟施都会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而且早施比迟施的增产效果好,每穗着粒数越高的组合增产效果越好。其原因在于,头季稻杂交组合间每穗着粒数与齐穗期的叶粒比和茎粒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致头季稻每穗着粒数越多,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齐穗后15d再生芽的死亡也越多,施促芽肥补充营养的时期就应更早。每穗着粒数超过163粒的中、大穗型组合,促芽肥以头季稻齐穗期施用为佳;每穗着粒数少于163粒的小穗型组合,头季稻齐穗期至齐穗后15d均可以施促芽肥。  相似文献   

3.
赣东北地区光热充足,非常适宜发展再生稻。为明确合理的促芽肥施用时期和留茬高度,本研究于2011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设置了不同的促芽肥用量(170 N kg/hm2和125 N kg/hm2以及不施肥)、收割方式和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为60 cm和30 cm),探讨了不同处理对再生稻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再生芽萌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促芽肥相比,施促芽肥的再生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幅为48.9%和36.9%;其再生稻的每丛穗数、每穗粒数也显著提高。与机械收割相比,人工收割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其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比机械收割分别增加7.7%、27.9%和11.6%。在人工收割方式下,留高茬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明显高于留低茬处理。这说明,在赣东北地区,要保障再生稻高产,施促芽肥170 N kg/hm2、人工收割、留高茬是较好的再生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促芽肥对黄华占再生季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促芽肥对再生稻再生季农艺性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尿素作为氮肥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等量发苗肥(尿素225 kg/hm~2)的情况下,随促芽肥施用量(尿素0、75、150、225、300 kg/hm~2)的增加,黄华占再生季的产量、株高、穗长、成穗率和最终再生率增加,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先增后减,千粒重无明显变化;促芽肥用量与再生季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促芽肥用量为300 kg/hm~2时,黄华占再生季产量最高,为4 633.8 kg/hm~2,比不施促芽肥的处理增产22.69%,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任天举 《再生稻》1997,(1):19-22
秧田至本田30天内分蘖,发生时间愈早,头季稻平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均愈高;单茎再生苗、穗数和穗平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依次增加或呈上升趋势。移栽苗带蘖数(在5-6个以内)与头季稻单株苗、穗数及产量的均是正相关,而与齐穗期、穗平着粒数、实粒、结实率则均呈负相关;与再生季的单再生苗数、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均呈正相关,但与单茎再生苗数、穗平着粒数却呈负相关,显示了早生分蘖和多蘖壮秧在头、地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机插行距均为30 cm下,设株距16 cm、18 cm、20 cm;并设4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运筹模式:1)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2)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追肥施24 kg/hm2常规氮肥;3)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和5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4)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追肥为30 kg/hm2常规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结果】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叶面积指数(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的效应明显高于机插株距。3种株距下,随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及常规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株距为16 cm时,群体茎蘖数显著增大,形成的有效穗多,对养分的竞争性增强,光合特性减弱,未能形成大穗,虽然结实率高但每穗粒数较少,产量较低;株距为20 cm,由于密度降低,群体茎蘖数显著减少,形成的有效穗少,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充足,光合特性增强,形成了足够的大穗,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因此未能高产;而株距为18 cm时,在足够群体茎蘖数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穗较多,后期能有效吸收养分,光合特性增强,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下,尤以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和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株距为18 cm,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30 kg/hm2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期施用,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高产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 681.56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高桩机收再生稻最佳芽苗肥施用量,以宜优673为材料,设计不同芽苗肥施用量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收割前施促芽肥能够提高低节位芽的萌发力,随着促芽肥施用量的提高,机收碾压区和未碾压区丛有效穗数均有所提高,而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各处理间相差不大。其中每667m2促芽肥施15 kg尿素、促苗肥施10 kg尿素、齐苗肥施5 kg尿素处理碾压区和未碾压区的有效穗最高,再生季产量也最高。重施促芽肥的处理比不施或少施的处理,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置12.0、15.0、18.0、21.0、24.0 kg/667 m~2施氮量,探讨氮肥运筹对水稻新品种桥科95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主茎叶片数、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剑叶净光合速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高;茎蘖成穗率、有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收获指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降低;每穗成粒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则表现为先增后减。施氮量为21.0 kg/667 m~2处理获得最高单产702.5 kg/667 m~2,较其他处理分别增产17.2%、11.14%、5.4%及2.54%。  相似文献   

9.
杂交高粱收割后,利用茎节上发生的再生苗蓄留再生高粱,已取得了成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留桩节位、不同留苗数和施促芽肥对再生高粱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以蓄留基茎节二苗和收割前5d施促芽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杂交稻“特优63”N素水平与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结果明确:①随施N量增加,叶片含N率提高,叶面积扩大,净光合率在未到行前随之提高,到行后随之下降。因而营养器官贮藏物质的积累和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以适量施N的处理(本试验为亩施N11kg)为最高,产量也最高。施N过多,颖花大量退化,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下降;施N过少,穗少穗短,单位面积总颖花数显著减少。②叶片含N率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相关达显著,极显著水平,苞分化,孕穗和齐德期最适叶片含N率分别为4.33%,3.03%和2.83%。叶片含N率可望作为经济合理施N的量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1993~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和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头季稻齐穗后15 d内,叶片光合产物主要输送到穗部,以致再生芽生长缓慢,该期即使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和氮素营养,对再生芽伸长也无作用;头季稻齐穗后20 d,即穗部籽粒充实度达90%左右,叶片较多光合产物逐渐向茎鞘输入,再生芽生长开始加快,此期光照和施氮促进再生芽伸长的作用才表现。头季稻籽粒灌浆速率与再生芽伸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穗部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生长后期叶片光合产物的输送方向是影  相似文献   

12.
氮硅配施对夏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N、Si(3×2)完全均衡方案和田间裂区设计,氮肥设120 kg/hm2(N1)、180 kg/hm2(N2)、240 kg/hm2(N3)3个水平,硅(SiO2)设0、75 kg/hm2两个水平,研究氮硅配施对夏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20~240 kg/hm2,玉米平均株高、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田间抗拉弯强度、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施氮水平间上述各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氮硅配施对玉米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和田间抗拉弯强度影响的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N1、N2水平下,施硅与不施硅处理相比茎粗、茎皮厚、室内横折强度、田间抗拉弯强度差异达显著水平;N3水平下,除室内横折强度达显著水平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氮硅配施对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影响的交互效应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N1、N2水平下,施硅与不施硅处理相比穗长、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3水平下,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在宜良县利用楚粳38和云粳36进行浅湿交替灌溉试验,研究了水稻移栽至成熟期不同浅湿交替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浅湿交替天数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浅湿交替灌溉处理7天后产量比对照减产5%以上。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交替灌溉后受影响,但无明显规律,各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产量产生差异。与对照相比,浅湿交替灌溉处理后前期分蘖增长快、齐穗期功能叶叶面积指数增加,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齐穗期浅湿交替处理后茎、叶干重增加、穗干质量下降,成熟期茎、叶、穗干质量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搁田始期对水稻成穗率、产量形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至1994年在江苏省扬州、宜兴、金湖、盐城郊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适当提早搁田有利于稳定穗数提高成穗率,改善群体质量,增加有效叶面积率,增加每穗总粒数,提高抽穗期的单茎茎鞘重和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重量。2)在基蘖肥用量占总施氮量60%时,总茎蘖苗数达预期穗数80%时搁田,能显著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在N叶期搁田,并持续1个叶龄期,对N叶内的分蘖芽长度有抑制作用,茎蘖生长呈迟缓状态  相似文献   

15.
头季稻株营养物质与再生稻生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中后期的营养状况对再生芽(苗)生长、再生稻的生育期及植株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和头季稻后期茎书与再生芽(苗)的糖、N供求关系以及分析头季稻茎节的糖、N含量与活芽(苗)率、芽长、芽穗分化率和芽穗分化期等的相关性。指出促成头季稻茎节淀粉和全糖积累的措施均有利于强秆壮芽,争取再生稻多收。  相似文献   

16.
以培杂泰丰、粤晶丝苗和天优998为材料,分别设置不施氮、中氮和高氮3个不同的氮肥水平(即施纯氮0、120和180kg/hm2,依次记为NN、MN、HN),研究始穗期遮荫(分别为双层遮荫、单层遮荫和不遮荫,依次记为DS、SS、CK)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及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遮荫处理结束后恢复5d高氮显著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茎鞘干质量、总干质量、茎鞘物质输出量和茎鞘物质转运率,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也显著提高。高氮处理下水稻的收获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却显著降低。与不遮荫相比,双层遮荫处理水稻叶面积指数、茎鞘干质量、总干质量、剑叶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双层遮荫处理水稻的收获产量和有效穗数也显著降低。氮肥和遮荫的互作效应对水稻叶面积指数、茎鞘干质量、总干质量、有效穗数以及收获产量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在单层遮荫条件下,增施氮肥可以减轻遮荫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片干质量、茎鞘干质量、总干质量、有效穗数和收获产量的不利影响。对不同品种而言,超级杂交稻天优998受到氮肥和遮荫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施入量180、225、270、315、360 kg/hm~2对水稻新品种盐粳140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15 kg/hm~2处理获得单产8 709 kg/hm~2,比360、270、225、180 kg/hm~2处理分别增加了0.78%、3.09%、7.62%、13.5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主茎叶片数、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剑叶净光合速率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加;各处理茎蘖成穗率、有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收获指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降低;各处理每穗成粒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则表现为先增后减。上述结果为盐粳1403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江世华  熊洪 《再生稻》1996,(1):17-20
本文研究了施用促芽肥,发苗肥的配比,喷施激素和二镒割桩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再生稻增施促芽肥,发苗肥有利于有效穗数,实粒数的增加,显著提高单产。2.明确了“九二0”核酸制剂,细胞分裂素喷施的适宜时期,对增加有效穗数,结实率有明显的功效,再生稻具有一定的作用。3.二次割桩较生产上所采用的一次割桩技术,可以起到减轻干旱对再生芽伸长与发苗的影响,再生稻发苗多,有效穗数增加,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稻草覆盖还田对华南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设置稻草覆盖还田和无稻草还田2种处理和4种氮肥处理,并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稻草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晚稻产量,4个施氮处理表现一致。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稻草覆盖还田促进水稻分蘖,最高茎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协同提高,最终使有效穗数显著增加。稻草还田增强群体物质生产能力,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 (SPAD值)提高,最终提高了地上部干物质量。稻谷产量与不同时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及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稻草覆盖还田的情况下,增加前期施氮量对稻谷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种云麦53氮磷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肥料试验"3414"方案部分处理设计,对施氮、磷肥在云麦53基本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施氮肥或磷肥均能提高云麦53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等性状。云麦53穗长和穗粒数两个性状与氮磷肥施肥量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关系,其中氮肥对二者的效应大,而磷肥效应小;云麦53株高、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与氮磷肥施肥量间的回归关系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配合施用氮磷肥能有效地提高云麦53的穗长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