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随机对某奶牛场的400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④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55.00%,乳区阳性率为49.81%;②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第2季度最高,达71%,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以左前乳区的发病率最高(53.41%),但4个乳区的差异不显著;(4)被检奶牛中,头4胎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降低,4胎以上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2胎和5胎以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胎次差异显著(P〈0.05);(5)泌乳期各月隐性乳房炎的阳性检出率以产后1~2月内差异极显著(P〈0.01).以后随泌乳月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6)日泌乳量在20kg以下奶牛的患病率为68.00%,显著高于日产奶量20kg以上奶牛(42.00%,P〈0.05)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张颖 《中国奶牛》2014,(22):60-62
本文对天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为该地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地区奶牛乳房炎(包括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进行了发病率和致病菌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新疆地区7个牧场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11.3%~28.8%。大部分乳房炎发病为单一细菌感染引起。隐性乳房炎中共分离得到9个不同种属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最常见。临床乳房炎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1个不同种属的样品,流行度最高的四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样品中均分离得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京南部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对北京市某区及河北省保定地区4个奶牛养殖场的1248头泌乳奶牛的4992个乳区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0.9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3.7%;随着胎次升高,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第4胎次之后奶牛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与之前胎次的差异显著(P<0.05);第三季(7~9月)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季节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提高乳产品质量,采用LMT(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对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70头泌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及检测,结果表明:①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4.81%,乳区阳性率为25.22%;②奶牛前3胎的发病率较低,平均发病率为37.89%,4胎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平均为64.22%,差异极显著(P<0.01);③第一、四季度发病率略低,平均为50.75%,而第二、三季度发病率较高,平均为68.39%,差异极显著(P<0.01);④2~4岁的奶牛平均发病率为41.25%,5~8岁的平均发病率为73.64%,差异极显著(P<0.01);⑤前面2个乳区发病率较低,平均为48.15%,后乳区发病率平均为51.26%,差异不显著(P<0.05);⑥被检奶牛在1,5,6月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0%、71.43%和62.5%,差异不显著(P>0.05),3月最低为40%,发病率从8月后逐渐下降;⑦泌乳量在10kg以下时,阳性率为70.15%,在10~15kg时,阳性率为54.41%,泌乳量在15~20kg时,阳性率为38.24%,在20kg以上时,阳性率为22.39%,差异显著(P<0.05).在榆林地区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在45%~65%,乳区阳性率在18%~30%.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实验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分离到的63株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可扩增出2—13条条带,主要分为12个基因型,亲缘关系相同或相近的菌株占73%。  相似文献   

7.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影响奶牛业发展导致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结合临床诊断与调查和BMT法,对翠屏区7个奶牛场共90头奶牛进行检测,发现有5头奶牛患有临床型乳房炎,占总调查头数的5.5%;患有程度不等隐性乳房炎共55头,占被调查总数的61%,其中,强阳性隐性乳房炎7头,占7.8%;阳性12头,占13.3%;弱阳性19头,占21.1%。翠屏区奶牛患隐性乳房炎较严重,这与该县奶牛养殖水平与挤奶操作和防疫意识低下有直接的关系。即时发现和治疗是该县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3月-2002年5月对呼和浩特市郊区散养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的调查,并对其部分奶牛进行治疗。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7头奶牛中,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36%,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为73%,乳区阳性检出率为45%。  相似文献   

9.
用隐性乳房炎诊断试剂LMT对取自潍坊地区8个奶牛场的843头奶牛的乳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A、B、C、D、E、F、G、H八个选定的奶牛场中,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分别52.31%、67.86%、68.67%、63.85%、78.64%、73.75%、68.75%和80%,在52.31%~80%之间。A奶牛场和B、C、D奶牛场及E、F、G、H奶牛场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不同饲养管理条件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不同。在对某奶牛场不同胎次奶牛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奶牛生产胎次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大型奶牛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得出:对同一牛舍76头泌乳牛进行CMT检测,其中隐性乳房炎的牛发病率为68.42%(52/76),在278个有效乳区中,隐性乳房炎的乳区有109个,乳区阳性率为39.21%(109/278),从10份被检乳汁中共分离出59株细菌,经生化鉴定其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数的18.64%。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腺炎的诊断方法有很多,临床乳腺炎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用于隐性乳腺炎的诊断方法有乳汁细胞学检查、乳汁的细菌培养、电导率测定、pH值的检查、乳清电泳诊断法、酶检测法、PCR检测方法、被毛微量元素检验法以及其它衍生方法.本文对奶牛乳房炎诊断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石冬悔  陈益  王军 《中国奶牛》2010,(10):51-53
对河南省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及郑州市五个地区的47家奶牛场对成年牛、青年牛、小牛、犊牛共抽取1 520头份粪便进行球虫检测,结果发现被检牛场球虫感染全部阳性,其中感染率最高的场达91.72%,最低为14.09%。本次调查共发现11种艾美耳属球虫,分别是椭圆艾美耳球虫(27.85%)、牛艾美耳球虫(15.34%)、奥博艾美耳球虫(13.41%)、邱氏艾美耳球虫(9.01%)、加拿大艾美耳球虫(8.36%)、曼德拉艾美耳球虫(5.59%)、亚球艾美耳球虫(4.28%)、巴西艾美耳球虫(3.09%)、柱状艾美耳球虫(1.38%)、怀俄明艾美耳球虫(0.72%)、阿拉巴艾美耳球虫(0.53%)。椭圆艾美耳球虫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牛艾美耳球虫和奥博艾美耳球虫,邱氏艾美耳球虫和加拿大艾美耳球虫也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头孢噻呋及其在奶牛乳房炎治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高产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奶业的发展危害严重.目前,抗生素疗法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头孢噻呋是第一个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茵活性强、给药后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及生物半衰期长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头孢噻呋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药物残留等,并阐述了其在奶牛乳房炎治疗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蒲公英散与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治疗奶牛乳房炎,凸显出了药物残留、耐药性等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中药方剂治疗奶牛乳房炎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进行了蒲公英散与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蒲公英散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抗生素,也解决了抗生素治疗的残留、耐药、休药、弃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6头患有急性乳腺炎奶牛的24个乳区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初步的生化鉴定,检出葡萄球菌7株,无乳链球菌6株,大肠杆菌10株,棒状杆菌2株,分别占细菌检出数的28%,24%,40%,8%。  相似文献   

16.
对贵州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发病规律及其对乳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用人溶菌酶cDNA重组质粒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该基因药物对奶牛乳房炎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为验证该基因药物在大规模推广使用前对环境的安全性,按照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要求,选择地处相对偏僻的某奶牛场为试验地,用人溶菌酶重组质粒pcDNAKLYZ分别治疗干奶期和泌乳期患牛,随后对实验牛的血液、乳汁进行质粒残留检测,并对唾液、尿液、粪便和饲养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转化菌检测.结果显示,仅71.43%(5/7)的泌乳牛的乳区在治疗后的第1天从奶中检测到质粒,血液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也未发现该重组质粒被其分泌物、排泄物中菌群以及环境中微生物摄取、转化.因此,该重组质粒注射奶牛后,通过乳汁、尿液以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向饲养环境泄露的可能性极小,也不可能通过转化菌在环境中水平传播.由此可见,该重组质粒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时对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人溶菌酶基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将两种自行构建的表达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质粒注射到患病奶牛的乳腺,经CMT试验证明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具有治疗作用。将其中的p205C3LYZ注射入奶牛乳腺,经微球菌溶解试验证明溶菌酶的表达量达到1.18μg/ml以上,表达至少维持8d。不同注射次数、剂量和途径的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的治疗作用具有剂量和次数依赖性,3次注射450μg或2次注射400μg的治疗效果相当,乳房基部注射的治疗效果优于乳池注射。以CMT结果为主要指标的对比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对隐性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与青链霉素合剂接近,有效率分别为19/22(86.4%)和8/9(88.9%),优于中药乳炎消的治疗效果(9/13,69.2%)。3种药物治疗后,奶样中的细菌总数及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代表性致病菌的数量有明显下降,重组质粒和抗菌素治疗组的奶产量上升幅度高于中药治疗组。结果表明,表达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对奶牛乳房炎具有可靠、持久的治疗效果,可以代替抗菌素使用。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奶牛场乳腺炎发病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分析昆明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临床乳腺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从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对昆明某奶牛场饲养的342~426头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方法]应用奶牛临床乳腺炎诊断方法进行判定.[结果]表明:牛场奶牛临床乳腺炎平均发病率为8.35%,各年之间平均发病率(8.17%~8.63%)差异不显著(P>0.05);月份之间最高和最低发病率相差5.22个百分点(6.57%~11.79%),差异显著(P<0.05),不同胎次奶牛发病率差异较大(6.32%~16.67%),1~3胎次与4~7胎次奶牛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日均产奶量分别为0~10 kg、10~20 kg、20~30 kg和30 kg以上的奶牛临床乳腺炎发病率(3.33%~11.88%)差异极显著(P<0.01).乳区的平均发病率为9.35%(8.99%~9.80%),各乳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区平均瞎奶头率为3.21%(1.60%~4.45%),后乳区的瞎奶头率极显著(P<0.01)高于前乳区.[结论]昆明地区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发病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兰州、成都、哈尔滨、郑州、济南和南昌等6个城市2 173头奶牛,8 540个乳区进行乳房炎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奶牛隐性型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头发病率分别是59.36%、5.38%,乳区发病率为31.62%、1.65%.桶奶的平均细胞数为73.6万/mL,并对280头340份病乳进行细菌学分析,主要病原菌是停乳菌、大肠杆菌、无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