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棉铃虫是重要的棉花蕾铃期害虫之一,且为害日趋严重,对丰产棉田的威胁更大。因而在治蚜保苗的基础上,于棉铃虫严重发生为害的棉田,进行有效的局部保护,成为减少雨季前蕾铃脱落,保证丰产的重要措施。一发生概况与为害习性华北棉区常年在棉田发生三代,以蛹期在土内越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在慈溪市年发生5代,第1代在棉田外发生;第2代在旱田发棉田上开始再现;第3代以早、中发棉田为主开始危害;第4代在棉田达发生危害盛期;第5代以危害迟发嫩绿棉田为主,发生量趋于回落。干旱高温和棉田种植结构复杂是东南沿海棉田棉铃虫持续在发生的主导因子。对东南沿海棉田棉铃虫的防治应在综合的方针下,突出抓好8月份第4代棉铃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据各棉区病虫害测报区域站监测,今年一代棉铃虫总残虫量大部棉区同比偏高,山东、山西、安徽等省份高于常年;6月份气象条件对黄河流域和新疆部分地区棉铃虫发生有利,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新疆大部为中等发生,长江流域为偏轻发生。预计棉田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其他作物田发生面积为5000万亩。一代成虫发生盛期,大部省(区)比常年接近或早晚在3天之内。成虫盛期推后3天即为二代卵盛期,二代幼虫为害  相似文献   

4.
随着栽培技术的改变和水肥条件前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棉铃虫成为我省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对棉花稳产、高产威胁极大。一、发生特点及其分析一九七二年棉铃虫在我省是个大发生年,七三年次之,七四年为中等偏重发生年。此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五个世代(少数棉区有不完全的六代)。第一代主要在棉田外的小麦、豌豆、草子等寄主植物上为害,第二至五代多在棉田内,常年以第四、五代发生量大,但到第  相似文献   

5.
应用分级统计法预测棉田各代棉铃虫发生程度李登友钱德锦许殿武程存利①(安徽省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阜阳236001)目前,棉铃虫发生量(程度)的数理统计预测一般只预测一个代次。棉铃虫在淮北棉区常年发生为害棉花的有二、三、四代3个代别,只预测一个代次的...  相似文献   

6.
作物布局对棉田玉米螟发生与危害的影响朱铖培,金中时,王风良,单永红,柏立新(大丰县植保站224100)(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刘春明,施建中,宗汝红,祁中华(大丰县大桥、大中、小海、方强农技站)玉米螟是本地玉米和棉花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常年发生三代...  相似文献   

7.
一、种群在大田的年发生型(一)棉铃虫的寄主转移及棉田发生情况棉铃虫在天门县一年发生6代。第一代主要在中,迟小麦、苕子、豌豆、苜蓿上为害。第二代开始侵入棉田,虫口数量以早发棉田为多,早播玉米、高梁及茼麻、蕃茄上也有一定数量。第三代以棉田为主,高梁,玉米上仍有一定数量,第四代几乎全部集中在棉田为害。  相似文献   

8.
<正> 1992年,为我省历史上罕见的棉铃虫大发生年,其中二代棉铃虫属特大发生,其发生范围之广、虫口密度之高、危害程度之重都是绝无仅有的。据统计,全省秋作物棉铃虫发生面积1.8亿亩次,其中棉田5100万亩次,绝收50多万亩,损失皮棉1.98亿公斤。一、棉铃虫发生特点 1.发生早、盛期长、世代虫态重叠。1992年二代棉铃虫棉田卵始见期一般在6月初,较常年早10—15天,落卵盛期持续10—25天之久。初孵幼虫6月上旬始见,历期达40天以上。自6月中旬以后,卵和各龄幼虫同时  相似文献   

9.
棉盲蝽是指棉田常见的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总称,均属半翅目,盲蝽科.在临清市绿盲蝽年发生5代,三点盲蝽年发生3代,苜蓿盲蝽年发生4代,中黑盲蝽年发生4代,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产卵规律及与常规棉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常规棉田相比 ,转Bt基因棉田 2代棉铃虫见卵迟 ,产卵期短 ,全代累计卵量低 71.3 % ,但高峰期和终见期相同 ;3、4代卵的发生期和卵量与常规棉田一致。两类棉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器官上的分布也大致相同 ,只是转Bt基因棉上产卵相对集中些 ,且繁殖器官上卵量的比例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1.
三、棉花1.棉铃虫部分棉区区域站近期调查,棉铃虫残留虫量偏低。但棉铃虫的内禀增长率高,随着棉田高效立体种植而积扩大,农田生态环境对棉铃虫发生有利,在无特殊灾变性天气的情况下,预计2006年棉铃虫将为3级发生,局部地区4级,如果夏季雨水偏少,气温偏高,将达4~5级。2.盲蝽蟓梅雨明显的年份发生较重,我省常年梅雨期明显,预计3~4级发生。3.棉田玉米螟在沿海南部、沿江东  相似文献   

12.
居巢区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必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42-142
褐飞虱在我区常年发生4-5代,以五(3)代、六(4)代为害为主,本地定殖虫源为主害代大发生的主要虫源,7月中旬前后的阴雨日数是决定翅型分化的关键因子。对于4级以下发生程度应于3龄若虫高峰期防治,5级以上发生程度应于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米兰垦区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灌溉方式的改变,棉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规律也随之改变,棉铃虫、棉蚜、棉叶螨和枯萎病成为棉田主要病虫害。为此,垦区积极探索棉田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大了综合防治工作力度,制定了防治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机制。一、病虫害发生规律1.棉铃虫2013年,春季气温偏低,棉铃虫发生量偏小。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较往年推迟4~6天。虫口密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节水滴灌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棉田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棉叶螨等害虫呈现加重趋势,间歇性较重发生,演变为常年较重发生,成为滴灌棉田的重点防治对象。为有效地控制棉叶螨的危害,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杀螨剂,最大限度地保护棉田天敌,2005年,我们进行了奥美特等药剂防治棉叶螨的小区和大田应用试验,现将效果介  相似文献   

15.
褐飞虱是水稻上迁飞性害虫,具有迁飞性、暴发性、分布不均性和隐蔽性等特点,给测报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一旦控制不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褐飞虱在江苏省灌云县常年发生2代,以6(3)代(其中前面的“6”为褐飞虱在全国代次排序,后面的“3”为褐飞虱在江苏省代次排序,下同)为主害代,二龄若虫盛期常年在8月底9月初,成虫9月下旬迁出,一般不发生7(4)代.  相似文献   

16.
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法预测棉铃虫发生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慈溪市197l—2000年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历史资料,运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法模拟预测棉田主害代第4代棉铃虫的发生趋势。结果表明,此法预报准确率达84%,并可对棉铃虫的发生趋势进行超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17.
棉大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大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打苞虫、包叶虫等,是棉花生产中重要的食叶类害虫。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大卷叶螟的发生有所减轻,但在一些非抗虫棉田还发生较重。据笔者2005年9月上旬在舞钢市八台镇棉区田间调查,局部棉田卷叶株率高达60% ̄70%,单株幼虫高达42头,受害重的棉株叶片几乎被吃光,仅留茎枝残叶,造成大量秋桃不能正常开花结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一、发生规律棉大卷叶螟在舞钢市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枯铃或杂草上结茧越冬。7月份发生的第二代开始在棉田为害,但数量较少。以8 ̄9月份发生的3 ̄4代数量…  相似文献   

18.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 1996~ 1999年 4年试验观察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 ,二代为 1.3% ,三代为 5.5%。田间幼虫与被害蕾铃比分别比普通棉田提高 35.1%和 2 1.3%。结合对普通棉田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初步确定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为 :二代百株幼虫 5.2头或百株卵量 4 0 0粒 ,三代百株幼虫 4 .7头或百株卵量 85粒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在我市水稻上常年发生三代。70年代双三制栽培下,三代齐发,以五(3)代、六(4)代为主害代。80年代后单季稻栽培制度下,常以五(3)代为主害代。但近年来六(4)代的发生程度和危害越来越重,大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以我市前8年为例,大发生有4年,中重发生3年,轻发生1年。特别是2003年六(4)代纵卷叶螟在我市特大发生,发生量之大为历史罕见。全市未防治田块的白叶率达42.7%。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各地二代棉铃虫残虫基数,结合生态条件和气象预报综合分析,今年河北省三代棉铃虫幼虫发育进度早于常年,比常年早2-5天,为近十年来发育最早年份。7月中旬将进入三代棉铃虫落卵始盛期。与此同时,气象条件也利于棉铃虫发生。据省气候中心预测,7月份全省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中南部地区偏多2-4成;北部地区较常年偏高1℃左右。阴雨天气多有利于棉铃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