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色泽是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着色程度与果实风味、及其它性状也有关联。苹果色泽有绿、黄、红三种,有底色与表色区别。底色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决定的,表现为绿色或黄色;表色主要是红色素——花青苷素  相似文献   

2.
苹果果实发育期果皮色泽与色素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色泽野生种质"东北黄海棠Malus.prunifolia(Willd.)Borkh.""冬红果M.prunifolia(Willd.)Borkh.""早白海棠M.asiatica Nakai"果实为试材,对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皮色泽、果皮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和总酚等色素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果皮色素、色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种质苹果发育过程中果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酚和类黄酮整体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在东北黄海棠近成熟期含量略有上升,总酚和类黄酮在东北黄海棠花后50d到成熟期含量逐渐上升;冬红果近成熟期果实果皮花青苷含量增加,其他2个种质花青苷含量变化呈略微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花青苷、类黄酮、总酚以及L*值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绿素与类黄酮、总酚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L*值与花青苷、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不同种质苹果皮色差值、各色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新世纪番石榴果皮色素及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番石榴(PsidiumguajavaL.)新世纪品种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苷等色素及总酚的变化动态以及套袋的影响。结果发现,花青苷在果实色泽发育中的作用很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与果实成熟同时发生,二者的综合表现决定果实的色泽;套袋明显抑制了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合成,提高了果皮总酚含量。建议果实在采收及贮运过程中不要除袋,以进一步提高其商品性。  相似文献   

4.
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色素、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枸杞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花青苷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类黄酮含量有升有降,至果实成熟时降至最低点.枸杞果实成熟时其主要色素为花青苷、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胡萝卜素为1:5.46.枸杞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迅速积累至最高.成熟时果糖、葡萄糖含量均急剧增加,果实花青苷、类胡萝卜素含量与不同种类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咨询园地     
《落叶果树》2010,(5):63-64
1 我栽的红富士苹果。红果率不足50%。怎么办? 关于苹果果实的着色机理,请参考《落叶果树》杂志2010年第4期44页魏红妮的文章。苹果果皮的颜色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组成。如果叶绿素为主,则果实呈绿色;如果花青苷成分为主便呈现红色。花青苷的合成要以糖为基础,且要在阳光的照射下合成。  相似文献   

6.
彩色甜椒果实转色期色素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个果色不同的甜椒品种其果实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苷等色素在转色期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果实转色期,不同果色的叶绿素含量均逐步减少,商品成熟果果色白色、绿色的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步增加,且叶绿素的减少和类胡萝卜素的增加同时发生,而商品成熟果果色淡黄色的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步减少;不同果色品种的花青苷和类黄酮的变化规律相同,在果实转色期二者均逐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以5个不同呈色时期竹节参果实为试材,采用酶标仪检测法,研究了竹节参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对果实呈色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竹节参果实呈色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果实、果皮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随果实转色呈逐渐降低趋势,果实绿果期含量最高1.060 mg·g-1;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呈相反趋势,果皮成熟期含量最高0.234 mg·g-1;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相似呈逐渐上升趋势,果皮成熟期含量最高3.393 mg·g-1。而果实总酚、类黄酮含量合成变化规律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均是成熟时期果皮含量最高,总酚为2.790 mg·g-1,类黄酮为7.256 mg·g-1。因此,竹节参果实从绿果期进入转色期时,果实中的叶绿素逐渐被破坏,类胡萝卜素开始在果皮显现出来,花色苷也开始合成,总酚与类黄酮物质对竹节参果实呈色为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果实花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果色是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果实色泽不仅影响到外观,而且着色程度与风味品质有关,决定果色的色素主要有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花青素是决定果色的主要色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在着色中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鲜艳的色泽是评价苹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优质高档的苹果。果实着色好是其外观质量必须具备的条件。苹果的色泽有红、绿、黄三种,有底色和表色的区别。底色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决定,表现为绿色或黄色;表色主要是红色素。由花青素苷的形成而决定。一般讲苹果着色主要指表色为红色的苹果着色。苹果果实只有靠太阳的照射才能着色,  相似文献   

10.
不同套袋材料对红杧6号杧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套袋材料对红杧6号杧果果实外观、果皮色素、果皮色泽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白色单层袋套果后,青熟和完熟时,白色单层纸袋处理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较低,花青苷和类黄酮质量分数均较高,果皮亮度、色彩浓度和色度角均较高或最高,使果皮在青熟时呈紫红色,完熟时呈桃红色。白色单层袋套果后,果实的内在品质如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蔗糖、葡萄糖、果糖质量分数最高,内在品质最佳。外黄内黑复合纸袋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质量分数均较低,果皮亮度、色彩浓度均最高,色度角最低,使果皮在青熟时呈浅黄色,完熟时呈橙黄色,但果实内在品质比白色单层袋差。因此,建议红杧6号杧果用白色单层纸袋进行套袋。  相似文献   

11.
1 果实着色机理 决定苹果着色状况的果皮物质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三种物质,其显示的颜色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在成熟果实中,前两种物质的颜色(绿色、黄色)构成果面的底色,后一种物质的颜色(红色)则构成表色,它们之间因比例的不同而形成各种果面“色调”。其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能够干扰和影响果面的着色状况,花青苷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则对果实表皮形成不同的“色相”影响最大。 在果实发育的前期,果皮中形成的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的形成和含量的提高主要是在果实  相似文献   

12.
我国柑桔生产已从数量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高品质的柑桔果实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柑桔果实品质由果实外观性状与果实内在质量构成。果实外观性状包括果实的大小、形状、果皮色泽与光洁度等 ;果实内在质量包括风味、香气、肉质口感、可食率等。影响柑桔果实品质因素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栽培技术。生物因素是决定生物本质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品种特性 柑桔果实品质主要由品种特性所决定。栽培措施可以影响果实品质 ,但其影响是有限的。所以要十分重视良种的栽培、引进、试验、贮备。1 .1 适地适栽 栽培良…  相似文献   

13.
以Irwin杧果为试材,研究外黄内黑复合纸双层果袋对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变化影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成熟,花青苷含量在果实发育中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套外黄内黑双层袋显著降低了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PAL活性在果实发育60d就达到最高,随后降低,完熟时降至最低;CHI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有所降低,DFR活性前期变化平缓,在完熟时升至最高;UFGT随果实发育成熟降至最低;外黄内黑复合纸袋显著抑制了PAL、CHI、DFR和UFGT活性。果皮花青苷、类黄酮与CHI呈极显著正相关,类黄酮与UFGT呈显著正相关。说明Irwin杧果皮着色可能是各种色素与CHI和UFGT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张义  刘敏 《北方园艺》2012,(10):16-19
从6~8月各品种果实着色前夕开始,每隔7d采摘红色的"大红李"、青色的"萘李"和黑色的"黑宝石"3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并比较了各品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皮色素变化的差异及与果肉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黑宝石"和"大红李"花青苷含量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略微下降趋势;"萘李"的花青苷含量极低,且变化不大,叶绿素含量则先升后降;3个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均缓慢上升。"萘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一直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大红李"和"黑宝石",而花青苷则极显著或显著地低于2个品种。"黑宝石"和"大红李"花青苷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而与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个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酸含量间相关性表现不一致;2个品种叶绿素含量与糖、酸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萘李"3种色素的含量与糖、酸含量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大红李"和"黑宝石"着色可能由花青苷含量决定,而青色的"萘李"则由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决定。  相似文献   

15.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是生活中最常见和主要的水果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目前,苹果栽培面积227.23万hm^2,产量4400万t,接近世界总水平的50%。但我国苹果产业整体质量水平不高,优果率较低。苹果果皮的着色和果肉中糖酸含量是影响苹果品质的主要因素,果实大小和颜色是决定苹果收购价格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育种和栽培措施提高苹果果实着色,是目前生产上亟需的技术措施。提高果实着色技术和色泽调控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前人研究结果表明,苹果着色受花青苷、类胡萝卜素等自身生理指标含量,和温度、光照等外界环境多因素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花青苷、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生理指标,以及花青苷代谢、调控等相关的MYB转录调控因子以及甲基化等分子因素对苹果着色的影响,以期为后续苹果果皮着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遮光对沪油018油桃果皮花色苷含量及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沪油018为试材,在果实硬核期进行套袋遮光处理,以不套袋果为对照,探讨遮光对果皮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色素含量及果实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遮光处理后20d,果皮中花色苷含量迅速下降并接近于0,此后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直到果实成熟时略有回升其含量仅为对照的2%;同时,套袋处理也降低了果皮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果实成熟时果皮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到对照的63.59%、46%和66%。套袋通过改变果实的底色与着色来改变果实的颜色,使果实成熟时的颜色为橘黄色而不同于对照果呈现的浓红色。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与可溶性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茄子果实颜色不同的4个品种为试材,测定了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花青素苷、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了色素和可溶性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茄子果色由花青素苷和叶绿素共同作用,各色素含量因基因型而异,紫色茄子花青素苷在果实形成后期迅速增加,叶绿素递减,绿色茄子则相反。茄子果实中蔗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是主要的可溶性糖。在果实形成后期蔗糖、葡萄糖和总还原糖都是紫色茄子大于绿色茄子。紫色茄子果实的花青素苷与蔗糖、还原糖及低聚糖的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绿色茄子果实叶绿素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茄子果实花青素苷和叶绿素的积累是两个独立过程,两者的积累都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密切相关,而且相关性存在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桂味荔枝为材料,观测整株套罩处理对荔枝果实发育、株产、单穗果数、单果质量,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总酚、总黄酮含量,果肉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株套罩处理并未对桂味荔枝株产、单穗果数、单果质量、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产量和风味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对果实色泽有一定的影响,提高了果实亮度值L,降低了红绿值a,可能与整株套罩处理降低果皮叶绿素a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9.
果实色素含量与水溶、脂溶性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泽和保健作用是果实的2个重要特征.以杨梅(Myrica rubra)、草莓(Fragaria ananass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桃(Prunus persica)、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椪柑(Citrus reticulata)、脐橙(Citrus sinensis)等果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颜色果实中色素含量与水溶、脂溶性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深红色荸荠杨梅中的总酚(3 254.7mg/kg)和花青苷(759.4mg/kg)的含量很高,而红色果肉洛阳青枇杷中类胡萝卜素(19 551.3μg/kg)含量较高.叶绿素仅在猕猴桃果实中被检测到.利用PSC法研究果实总抗氧化活性(含水溶和脂溶).结果表明,深红色荸荠杨梅果实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31.14 μmol TE/g)最高,白色果肉的大玉白凤桃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10.34 μmol TE/g)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抗氧化活性与酚类(R2=0.84)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脂溶性抗氧化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含量(R2=0.92)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维生素C是果实中众所周知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然而,研究发现水溶性抗氧化活性与维生素C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含花青苷较丰富的深红色果肉水果和含类胡萝卜素丰富的红色果肉水果都是天然抗氧化物质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20.
黄桃的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桃果实生长期是以叶绿素为主,成熟时叶绿素完全分解,类胡萝卜素急剧增多;绿色消失,而呈现黄色。吸收光谱、纸层析图谱和盐酸甲醇变色反应,一致表明黄桃不同品种(品系)成熟期,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分相同;果实颜色的深浅与类胡萝卜的总量呈直线回归,与类胡萝卜素的各个组分的含量,无直线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