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介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2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程度为中偏重,并将这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三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并将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两种抗病类型。此外,还利用柱形图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程度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品种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玉米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三年来在聊城,玉米小斑病比弯孢霉叶斑病发生重,其发病程度主要受到7月和8月份总降雨量的影响.发病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明显加重,且其抗病性越弱病情增加越明显,但6月下旬的降雨量对小斑病发病程度的影响比对弯孢霉叶斑病重.  相似文献   

4.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就2 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为中偏重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3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2种抗病类型。分析了影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表明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外,还受到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播期和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2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弯孢霉叶斑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中感品种为先行3号,病情指数为15.52%;高抗品种为富友1号和振杰2号,其余的品种皆为中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中、下旬的降雨日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近年我国玉米生产中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在黑龙江省已演变为主要病害。通过采集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大庆、齐齐哈尔和牡丹江等玉米产区病叶标样,经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明确黑龙江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可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棒状弯孢Curvularia clavata、不等弯孢Curvularia inaequalis、苍白弯孢Curvularia pallescens 4种弯孢霉引起,且对玉米叶片均具有致病性,其中新月弯孢为优势种,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对4个玉米品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聊城市玉米小斑病比弯孢霉叶斑病发生早且重,发生弯孢霉叶斑病的叶片常从中下部开始,而发生小斑病的叶片基本上是从下部1~3片叶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抗病品种从病害始发期至生育后期流行曲线平缓,感病品种的病情发展快,流行曲线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8.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又称黄斑病,近年来发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浚单20发生较普遍.如不注意防治,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相似文献   

1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中的新月弯孢霉侵染引起的病害。近几年来,该病在延津县、辉县市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常年发生总面积2~2.7万公顷,造成产量损失900万千克以上。由于玉米属高秆作物,而该病发生流行一般又在夏玉米生育中后期,造成田间施药不易操作,再加上此时季节性高温、多雨气候,给药剂防治造成了很大困难,大部分发病田块因此而放弃药剂防治,造成减产。为了探讨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科学防治措施,我们于2003~2004年进行一系列相关性试验与探索。第一,通过不同播期、不同种植方式与田间病害发生程度相关性试验,探索不同种植模…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品种的更新和气侯条件的变化,玉米弯孢病霉叶斑病逐渐成为襄城县玉米上的又一主要病害。尤其在夏季高温多雨且连续降雨日数偏多的年份,极易流行。一般发生田玉米减产10%~30%,严重田块减产达到50%以上。根据近两年来的监测,总结出2007年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在襄城县的发生为害特点,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田叶斑病的发生种类,对近年来发病较重的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叶部病害的发生危害情况、表现症状、发病规律进行简述,并探讨了玉米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林丽 《农技服务》2008,25(10):79-79
介绍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初侵染菌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种子带菌检验、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形态观察及存活检测、越冬病菌的苗期致病力测定表明,玉米种子不携带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其分生孢子能在玉米秸秆垛中越冬,病残体内的菌丝体能在多种场所越冬,越冬病菌接种幼苗显示了该病典型的病斑。说明玉米秸秆垛、田间和堆肥中的病残体是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气候、耕作制度及推广品种的变化,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发生严重,已成为直接影响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鉴此,介绍了黄淮海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与南方锈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玉米粗缩病﹑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方法,以及金针虫﹑蓟马﹑蚜虫、粘虫、玉米螟等虫害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近几年在我省玉米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玉米叶部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在10—30%,严重的达50%以上,尤其是高温高湿多雨年份极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夏玉米安全生产威胁严重。  相似文献   

19.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几年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病害.本文系统综述了该病的危害、病原、发生与流行、防治措施、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和种质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南方锈病(Puccinia polysora Underw)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直接影响河南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河南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与南方锈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