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省板栗主载品种(无性系)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RAPD反应中,有许多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项研究采用浙江省8个板栗主载品种(无性系,)对RAPD各种反应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板栗理想的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积含有100mmol/L Tris-HCl,500mmol/LKCl,20mmol/LMgCL2,0.01%Gelatin,dATP、dTTP、dGTP的量各为100μmol/L,50-200ng引物,0.75-1.0单位Taq酶,2-10ng模板NDA。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2min,再94℃30s、40℃30s、72℃1.5min扩增37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7min。应用上述反应体系进行板栗PAPD反应,扩增产物在1.0%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经EB染色后在紫外灯下观察照相,可获得满意的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
我省板栗主栽品种(无性系)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APD反应中,有许多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项研究采用浙江省8个板栗主栽品种(无性系),对RAPD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板栗理想的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积含有100mmol/LTris-Hcl,500mmo1/LKCl,20mmol/LMgCL2,0.01%Gelatin,dATP、dTTP、dCTP、dGTP的量各为100μmol/L,50~200ng引物,0.75~1.0单位Taq酶,2~10ng模板DNA.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2min,再94℃30s、40℃30s、72℃1.5min扩增38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7min.应用上述反应体系进行板栗RAPD反应,扩增产物在1.0%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经EB染色后在紫外灯下观察照相,可获得满意的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3.
影响板栗膏药病发生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对板栗膏药病与有关因素关系的调查发现:板栗品种、树龄、地形、蚧虫数量等因素对病害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在不同品种中,粘底板感病最轻,感病指数为32.2%,而浅刺二水早感病最重,感病指数达88.9%;在不同树龄中,4年生以下的板栗膏药病发生程度较轻,感病指数为7.8%-17.7%,而13-20年生的板栗感病较重,感病指数高达88.9%;在不同地形中,山洼栗园感病较重,感病指数为49.23%,而山坡上感病较轻,感病指数为41.2%。此外,还研究了林分密度、管理方式等因素与板栗膏药病发生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可为膏药病的科学、有效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模板DNA、引物、dNTPs、Mg^2+的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是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PCR)结果的主要因素.以桉树叶片基因组DNA为试材,系统地测试了这6个因素对桉树ISSR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化的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含20 ng模板DNA、0.4μmol.L^-1随机引物、0.15 mmol.L^-1dNTPs、2.0 mmol.L^-1Mg^2+、1.25 U TaqDNA聚合酶.最佳退火温度为55℃;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5℃退火45 s,72℃延伸1.5 min,35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  相似文献   

5.
二次结实板栗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逐步回归和方差分析方法,证实枝条的P含量对板栗丰产具特性上的二次生长及结实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负相关,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不仅可避免板栗生产上常见的大小年现象,而且为实现第一次结实量与第二次结实量的人工调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美国山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技术,采用Operon公司的10种随机引物,以采自美国东南部、北部、西部和我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云南等地的9个美国山核桃栽培群体45个单株的种子为材料,检测出多态位点42个。以这些多态位点为依据,计算了估测了多态性位点百分比、Shannon表型多样度指数、Virk群体内遗传距离和Nei氏群体间遗传距离,并用它们作为参数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美国山核桃品种群体遗传变异明显,且群体间差异大于群体内差异,我国引种的群体遗传差异大于原产地美国的群体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浙江主栽板栗营养物质的品种和地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4个品种、7个产地共11个板栗样品的含水量、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组分和含量以及支、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粒形状、直径等,在所测定的指标中,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脂肪含量与还原糖含量、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较显著正相关,而含水量与蛋白质、氨基酸、批肪与支、直链淀粉、还原糖、支链淀粉含量呈较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板栗雄花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以25年生大明栗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于1997~1998年对其雄花芽分化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板栗雄花芽形态分化自5~6月到年4~5月结束,持续10个月左右。分化过程分为雄花序原基形成期,花族原基形成期、花朵原基形成期、花被原基形成期、雄蕊原基形成期、花药形成期6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板栗新品种‘短花云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花云丰’是实生芽变选育的板栗新品种,属于中国栗华北品种群,坚果均重8.2 g,总糖20.5%,淀粉31.10%,蛋白质5.7%,脂肪0.25%。该品种的雄花序短小,均长2.07 cm,仅为正常花序的1/8,结果母枝平均抽生结果枝3.26个,结果枝平均结总苞1.58个,总苞平均含坚果2.6粒,出实率39.1%,是适于山地及瘠薄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板栗不同栽植密度生长结实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设置4种栽植密度,通过多年林分定位生长、结实性状调查,分析比较各密度在不同时期的产量变化及结实力趋向,认为适宜的初植密度为600-1050株/hm^2,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0.75 ,有利于栗林的丰产稳产,收效最好。  相似文献   

11.
实生板栗幼树从定值后第3年开始地径和树高生长超过嫁接苗。平均地径、树高和冠幅以永仁实生板栗最大。实生板栗早实性仅表现在形成雄花序和雌花簇,定值后第4年所有实生板栗幼树所结的球苞均为空苞,并以永仁实生板栗平均单株球苞数量多。达到104.6个。  相似文献   

12.
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叶部害虫、种实害虫和枝梢害虫3个类群中的栗瘿蜂、桃蛀螟、栗实象、栗皮夜蛾和剪枝象甲等5种板栗主要害虫,采取山间雾化喷粉的施药方法,药效持续期长,减少施药次数,一药兼防多虫,成本低效果好。试验采用每公顷1.5 kg、3.0 kg和4.5 kg不同剂量配方施药,平均防治效果在60.69%~94.71%之间。  相似文献   

13.
油茶随机扩增多态DNA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油茶嫩叶总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分别测试了Mg2+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和TaqDNA聚合酶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油茶RAPD分析的最适反应体系:在25μlPCR反应体积中,含20ng模板DNA,2 5mmol·L-1MgCl2,0 2mmol·L-1dNTP,0 3μmol·L-1引物,1U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80s;94℃变性60s,37℃退火90s,72℃延伸120s,反应4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5min。  相似文献   

14.
板栗树皮电阻值与枝干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利用万用电表对板栗枝干病害的病情程度与树皮电阻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植株间,树皮电阻值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加;在同一植株上,树皮电阻值随着树体的高度增加而增大;在树干基部、主枝和梢头三个部位中,电阻值差异比较显著.诙研究为今后板栗乃至其他林木枝干病害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