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酸奶发酵剂及高品质益生菌酸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60)Co-γ射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G4进行诱变处理,根据突变株的生长情况及产酸特性筛选出G4-1、G4-2、G4-3等3株弱后酸化乳酸菌.突变株与嗜热链球菌组合的新型发酵剂发酵生产的益生菌酸奶保质期长,储藏期间益生菌的活菌数存活量维持在一定的数量基本不变,高于同类的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2.
新型家庭常温酸奶发酵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于一般酸奶发酵剂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利用德氏乳杆菌乳亚种AZ19型、棉子糖乳球菌SE1-2型,在风味、活菌数量、酸度变化等方面作初步探讨,制作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棉子糖乳球菌:唾液链球菌的比例为1:4:4的1种新型在常温即可发酵,具有一般酸奶活菌数高,口味柔和,风味纯等特点的混合发酵剂,此发酵剂适合日常家庭酸奶制作。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不同Nisin添加量对凝固型酸奶后酸化的抑制效果。将5、10、15、20、25、30mg·kg-1的Nisin添加到牛奶中,接入发酵剂后经发酵、后熟后制得成品,(4±1)℃贮藏,分别在0、4、8、12、16、20d测定其感官品质、酸度、乳酸菌菌数、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Nisin可抑制贮藏后期酸奶的后酸化,添加20~25 mg·kg-1 Nisin抑制效果明显,并使保质期达到16d,比空白组延长了8d,且酸度在整个贮藏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4.
5.
选择产细菌素双歧杆菌L-SN菌株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配伍共同发酵生产酸奶,通过测定4℃贮藏条件下酸奶的pH、可滴定酸度、活菌数、持水力和黏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产细菌素双歧杆菌对酸奶后酸化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双歧杆菌L-SN的加入能有效抑制酸奶的后酸化,以添加水平为(2~5)×106 cfu/mL为最佳,可在20 d贮藏期内维持酸度为100~110°T、pH 4.1~4.2、活菌数≥106 cfu/mL,并能显著提高酸奶的持水力和黏度,赋予酸奶良好的色泽、口感和组织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直投式发酵剂对发酵酸奶的品质和芳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筛选出能发酵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酸奶的发酵剂,为乳制品企业选择适合的直投式发酵剂生产酸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选择5种不同的直投式发酵剂,以巴氏灭菌乳为原料进行发酵.整个酸奶制作过程分为发酵期6h,后熟期16h,冷藏期144 h.分别在发酵过程的1、2、3、4、5及6h采集发酵酸乳样测定pH值和总酸度值;在冷藏过程的16、40、64、88、112、136及160 h采集发酵酸乳测定pH值、总酸度值、粘度、乙醛和双乙酰的含量.[结果]在发酵过程中,5种不同发酵剂的酸乳pH逐渐降低,6h发酵结束时,3号、4号分别与1号、2号、5号差异显著(P<0.05),且均高于1号、2号、5号;总酸度值4号和5号的值差异显著(P<0.05),总酸度值分别为66.42和77.17°T.在酸奶冷藏过程中,160 h冷藏结束时,酸乳pH 4号和5号差异显著(P<0.05),4号比5号降低了低2.54;;总酸度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1号酸度最低,为95.17°T;酸奶粘度之间2号和3号差异显著(P<0.05),2号比3号高41.21;;乙醛含量方面,各酸奶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2号含量最高,为21.88 μg/mL;双乙酰的含量各酸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5号含量最高,为18.04 μg/mL.[结论]2号和5号发酵剂发酵的酸乳在冷藏期间pH值下降速度缓慢;酸乳的粘稠度高;芳香物质乙醛和双乙酰含量高.2号和5号发酵剂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诱变选育弱后酸化乳酸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剂量为60、80、100 kR的60Co-γ射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G4进行诱变处理,根据突变株的生长情况及产酸特性筛选出G4-1、G4-2、G4-3三株弱后酸化乳酸菌。此3株突变菌在酸奶的贮藏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弱后酸化特性,在4℃和10℃下贮藏25 d,酸奶的pH值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8.
酸奶发酵剂是制作酸奶所用的特定微生物培养材料。酸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酸奶发酵剂的品质、类型及活力。  相似文献   

9.
从酸奶发酵剂的应用性出发研究了酸奶发酵剂的发酵特性,测定了乳酸菌生长曲线,进行了植物激活剂筛选、菌种最佳配比、接种量和酸奶后产酸性及稳定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酸奶发酵剂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为增加酸奶发酵剂新品种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从酸奶发酵剂培养基的加热强度、菌种选择及接种周期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菌种培养基热处理强度以1kg/cm~2保持15min为宜,接种周期不得超过7-10天.  相似文献   

11.
黑豆酸奶的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豆、牛奶为主要原料,黑豆经灭酶、浸泡、磨浆、调配、杀菌、发酵而成黑豆酸奶.确定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80g·L-1 豆浆、牛奶质量比60∶40 羧甲基纤维素(CMC)1g·L-1 明胶0.5g·L-1 接种量50g·L-1,发酵温度44℃.  相似文献   

12.
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耕地质量、生态的测度等受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致使当前“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仍以数量管控为主,这与新时期粮食安全和低碳社会存在脱节,亟需建设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体系。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观点,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梳理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下耕地保护现状和现实困境,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路径。研究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耕地保护需要兼顾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粮食安全与碳减排双重目标。然而,现阶段耕地依然存在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耕地碳排放持续增加、保护耕地与保护生态难协调等问题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从“本体角度、拓扑关系、科技助保”三个方面探索耕地保护转型路径,即转变耕地本体内涵,从现状耕地向可耕地内涵转变;从严格保护耕地向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的数量、强度和生态转变;将科技创新应用于耕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耕地生产绿色高效。因此,建议依据可耕地宜耕性高低合理布局农作物及作物结构,利用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态以降低碳排放;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总量,确保优质耕地不减少,进一步提升农业高精尖技术实现耕地绿色增产;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科研工作者和农户自下而上自愿进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从冻干浓缩发酵剂的商品性及生产应用的实际出发,对发酵剂在商品阶段内的存放条件与菌数密度、活力之间的关系及冻干发酵剂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剂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商品性与存放环境条件、包装材料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冻干发酵剂直投需要有一个短暂的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孙元鹏  程正  吴喆  刘于思  孙燕玲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1):203-207+213
介绍了苍术(Atractylodes)的药用价值,总结了与苍术相关的主要文化遗产类、创造类、标示类知识产权,分析了苍术生态适宜种植贫困县域、优势县域和生产基地建设等。从农业知识产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药材苍术在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中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将乳酸菌、牛奶和植物性原料结合起来,制作富含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和微生物蛋白的酸奶饮品,是目前功能性饮料发展的趋势之一.该文对中国目前植物性原料酸奶发酵工艺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从天然杂交种的216株实生后代中选出了早熟优质品系黄水蜜,其平均单果重160g,最大果重280g,果肉细腻,硬溶质,浓甜有香味,离核,该品系品质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强,5年生树平均产量可达23400kg.hm^-2以上,综合性状超过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产业振兴的一种新模式.针对创新驱动背景下的欠发达区域"中国硒谷",通过10年的科技计划项目与富硒产业发展数据,对科技创新驱动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硒谷"富硒产业发展呈不断上升趋势,富硒产业价值潜力凸显,在关键技术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定量化表征寡日照天气对设施番茄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基于EPIC模型(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的作物生长模块,构建了寡日照条件下设施番茄生长模型。考虑低温的影响,对株高的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4个不同播期秋冬茬番茄栽培试验数据对构建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寡日照天气条件下设施番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控制在16%、10%和16%以内。根据2012-2015年11月份的温室气象数据设定不同的情形,模拟设施番茄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寡日照天气对设施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增加的影响要大于对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影响。该模型可用于定量描述寡日照天气对设施番茄生长过程的影响,可为制定设施番茄合理的环境调控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约束,本文从农机服务的视角出发研究化肥过量投入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农户采用农机施肥服务能够通过“农机效应”带来的施肥技术与作业效率的提升,以及“服务效应”带来的专业化、组织化服务以及技术信息的推广,从而减少化肥投入。实证中,文章利用1 758份小农户调研数据,使用内生转换模型解决自选择偏差,估计农机施肥服务对化肥投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发现,农机施肥服务有效地降低了小农户的化肥投入,其中由专业服务组织提供的农机施肥服务,相较于个体农机户而言,能够进一步减少化肥投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机施肥服务对化肥投入的减量效应具有规模效应,并且在底肥阶段的影响大于追肥阶段。建议继续推广农机施肥服务,并积极提升施肥服务主体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通过减少小农户的化肥投入带动我国化肥投入零增长,推动我国农业从数量增长步入到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