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俞开康(青岛海洋大学)近10年来随着养殖品种的增加,面积、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大大提高,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并严重制约着水产业的继续发展。对于养殖的鱼、虾、蟹、贝、蛙、鳖等疾病的发生,常被人们简单地认为是细菌、病毒...  相似文献   

2.
用二氧化氯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传染性疾病的消毒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公开已申请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96121265.9)的一种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消毒工艺,具体地说用C10八二氧化氯)或用以C10。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型消毒剂(水病毒消毒剂)在水产养殖中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一般水产养殖使用的消毒剂按化学特征可分为含卤制剂(如: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粉精、碘优、优氯净、氯胶丁等等)、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过氧化钙、过氧乙酸。臭氧等)和其它化学物质(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季按盐等)三大类;根据化学性质也可分为氧化剂型和非氧化剂型两大类,前者如…  相似文献   

3.
对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性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水产养殖中暴发的传染性疾病是由于生产集约化程度日渐提高以及水源水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严重地制约了水产养殖科研和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有些领域已经引起了生产停滞和倒退,并给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仅如此,由于至今尚未研究出适合国情的解决办法,更引起了水产养殖实业界和科研界的不安和忧虑。我们在历经数年的理性思索、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后,终于找到了一条成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们的体会是只有在真正弄清问题的本质后,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当前阻碍我们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鱼肉的营养价值较高,口感很好,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营养补充,因而人们对于各种鱼类的需求量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水产养殖业只有不断提升鱼类质量,保证鱼类的品质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基于此,水产养殖行业不仅要重视鱼类的品种,还要高度重视鱼类的健康问题,以更高的品质带动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后使用药物控制不但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而且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城乡居民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强烈,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对水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疾病的非药物预防技术将成为水产养殖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所谓疾病的非药物预防技术,是指从养殖的各个环节上规范操作技术,提高生产者的技术、管理水平,抓好苗种、饲料、水质和管理等要素;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对环境、人体、水产养殖动物均安全无害的有益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  相似文献   

6.
四川江安素有“山川土地特美,蚕桑鱼盐家有焉”之美誉。生态环境的得天独厚、市场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养殖经验的积蓄沉淀,催生了江安水产养殖特色基地层出不穷,大户林立。中央一号文件“家庭农场”的春风,吹响了我国农村改革新征程的冲锋号,必将极大地调动社会资金聚焦农村、农业中的种养殖大户,赋予土地流转加速规模化的动力,重新唤醒水产养殖大户的家庭承包经营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现代化的水产养殖农场梦。  相似文献   

7.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基本方针。强调疾病的预防之所以对水产养殖动物特别重要,首先是因为水产养殖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被养殖业者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整个鱼群都已经发展到了病入膏肓的危重阶段,此时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已经为时过晚,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了。其次,因为现在的水产养殖方式大多是对水产养殖动物实施集约化养殖,而对大量的养殖动物同时给药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8.
养殖对虾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制约养虾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疾病种类、流行特点、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等方面对养殖对虾疾病情况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有许多水体参数需要检测和控制。本文对使用物理手段准确控制的参数,即温度,溶解氧,pH值进行研究,说明控制的意义,提出控制方法,并建立组态工程,方便对重要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李靖  王桂青 《齐鲁渔业》2011,(11):47-48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不仅难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养殖效益日趋下降,同时也导致了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环境逐渐恶化,带来的后果就是主要养殖品种疫病严重,而且多呈暴发性流行。近年来,有的养殖户为了应付水产病害及解决生长缓慢的问题,大量使用水产药物和水产添加剂,不但没有抑制疫病流行,反而常因此导致环境与...  相似文献   

11.
被视作有益于健康的口服微生物益生菌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疾病控制,尤其是抵御细菌性疾病。与在陆生动物养殖中使用乳酸菌占压倒性多数形成对比的是,在水产养殖中对包括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用作益生菌都有过考虑。这些细菌的源头往往是宿主动物的消化道。其作用模式包括竞争性排斥和免疫调节。益生菌还可增进食欲从而提高生长及获得更好的饲料转化。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中的应激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应激因子、应激因子的来源以及动物的应激反应;建议采用生态的健康养殖模式,适量投喂营养均衡高效的配合饲料,从而降低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减少应激因子和水产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方面要与国际接轨。2001年,我国部分水产品出口欧盟时被陆续检出氯霉素残留,造成我国水产品出口欧盟受阻,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一些国家利用技术壁垒,将我国水产养殖产品拒之门外。水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养殖密度不断提高,饲料、渔药等养殖投入品使用量也不断加大,再加上养殖水域面源污染加剧,致使养殖鱼类病害频发、多发、久发。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就前期池塘清整、苗种选择与放养、饲料的挑选和储藏、养殖水环境调节和养殖模式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不少传统水产品种价格行情低迷,养殖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因此,在池塘养殖难增效的状况下,如何在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有效控制和  相似文献   

16.
四、减少养虾污染的措施 为保持养虾生产稳定发展,可采用很多措施。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养殖技术,按照虾池的负载量放养虾,使用转化率高的无残毒的高质量饵料来减少污染。投饵量应适宜,尽量少使用化学药剂和抗生素,而更多采用预防措施。 应实施一项计划,使养虾者减少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短期和长期造成的后果的行为。因为一些养虾者在没有认识到这些后果时,经常为了补偿后期死亡,而放养很高密度的虾苗,采用错误的投饵技术,使用价廉的低质饲料,不知道虾池中真正的水质和病害问题而盲  相似文献   

17.
本栏将从本期开始连载《泰国沿海对虾养殖的环境管理》一文,希望能对今年对虾养殖业有所帮助。 目前,泰国约有51%的虾场采用精养方式,21%的虾场为半精养,28%的为粗养虾池。泰国对虾养殖面积的扩大以及采用精养方式对泰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养虾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产生负效应。该研究课题主要目的是(1)了解对虾养殖现状,评价虾业对环境的影响;(2)回顾现有的有关养虾对环境影响的政策和法规;(3)建议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4)对  相似文献   

18.
3、虾塘中水质 虾塘放入虾苗并开始投饵后,水质将变化。水质的变化情况将随放养密度、水源、投饵率、换水和虾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下面是对拉瑙区两种不同对虾放养密度(25尾/m~2和64尾/m~2)的虾池水质的调查情况,调查时间为1992年10月14日到12月15日: 1)溶氧 溶氧不仅用于对虾的呼吸而且能使池水和底泥中的有饥质进行细菌分解。如溶氧量低于3.8mg/l,虾不愿吃食。理想的溶氧浓度为3.8—5.0mg/l。如溶氧只有2.5—2.8mg/l,虾将在池塘水面活动且生长慢直感染疾病。如溶氧低于0.7mg/l,虾将死亡。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气压、温度和盐度,但溶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学因素如塘中有机物承载量和浮游值物量。在5个月的养殖周期中,一个面积为6涞、放养密度为25尾/m~2并配置增氧设施的虾塘  相似文献   

19.
泰国沿海对虾养殖的环境管理(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海水虾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养虾对下列环境因素的影响:地表水;近海生态环境;红附林;地下水。 1.地表水 虾池中富含营养和有机质的污水、塘泥和清塘水的排放都会导致环境(地表水)的污染。同时随着初级生产力的增大和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地表水也面临着富营养化和海藻污染的危险。具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水产养殖是在人工管理的水环境系统中进行水生生物的生产活动。因此,水生动物发病后往往不易被发现,且发病后给药的方法也不如治疗陆生动物那么容易,剂量也较难准确。患病个体大多不再摄食,即使是特效药也难以按要求的剂量进入体内。所以要求我们在发现病害后,要及时找出病害发生的原因,更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现就水产养殖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常见预防措施和读者探讨,以期对水产养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