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山县魔芋软腐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魔芋软腐病是制约龙山县魔芋产业的最大障碍因子。2014年该县植保植检站在茅坪乡开展魔芋软腐病的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在龙山县于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上中旬属发病高峰期,9月中下旬基本停止;选用50%必绿、72%农用链霉素、20%噻菌铜、50%方托+72%农用链霉素在魔芋生长期喷施,对软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均在42%以上,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药剂防治最高防效也仅59.66%,因此魔芋软腐病的防治要以健身栽培为核心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武陵山区魔芋软腐病发生规律,分析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过程及效果。结果显示: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为40.2%,其中种芋在贮藏期间的发病率为14.2%;软腐病烂种缺蔸率为10.5%,魔芋生长期发病率为15.5%;7月下旬~9月中旬是魔芋软腐病流行期,9月上中旬是魔芋软腐病发病高峰期。魔芋软腐病发生重是由品种抗性、田间菌源、气象因素、贮藏方式、种植模式等因素造成的。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示范,绿色防控区魔芋软腐病病株率为5.6%,比常规防控区减少9.9个百分点,防效达63.8%;产量比常规防控区增加15 922 kg/hm~2,产值增加62 095.5元/hm~2,产投比明显高于常规防控区,减少成本投入1 500元/hm~2。从建立无病种芋繁育基地、引进选育抗病魔芋品种和推广魔芋生产的新技术3方面提出了魔芋软腐病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白魔芋白绢病和软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5个不同药剂组合对白魔芋田间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并检测白魔芋葡甘露聚糖含量。[结果]溴硝醇600倍稀释液+300 mL/hm~2露娜森+安泰生800倍稀释液处理的白魔芋产量较高,防治效果较好,且葡甘露聚糖含量也较高。[结论]溴硝醇600倍稀释液+300 mL/hm~2露娜森+安泰生800倍稀释液处理方法可应用于生产中防治白魔芋白绢病和软腐病。  相似文献   

4.
安康地区魔芋病害发生与危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栽培条件下,魔芋软腐病从出苗后即可发病,8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魔芋白绢病从6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品种单一抗病性差,田间菌源基数大,气候条件有利和防治不力是病害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种芋和土壤消毒处理,筛选有效药剂,适时进行防治是当前控制和减轻病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和魔芋生态安全栽培提供参考,筛选魔芋软腐病防效较好的生物防治方式。【方法】选用EM菌、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菌、汰腐净+魔芋灵、百沃硒、钙镁硼肥等进行魔芋软腐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调查统计魔芋生长情况和软腐病发病率。【结果】结果表明,EM菌200倍灌根处理和百沃硒500倍喷施防治软腐病最好,喷施钙镁硼肥1000倍次之。【结论】初步筛选出生物制剂EM菌、百沃硒和钙镁硼肥是防治魔芋软腐病较好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
对魔芋软腐病在魔芋种植业中的为害及目前的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针对目前魔芋软腐病防治技术虽然很多,但效果均不理想的现状,提出利用生防菌来防治魔芋软腐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魔芋软腐病又叫黑腐病,其主要危害魔芋的叶片,叶柄及块茎。一般田块正常的发病率都在8.0%~12.0%,重病的田块则高达40.0%以上。魔芋的软腐病常常会造成魔芋的重大减产和损失,严重影响着魔芋的产量和品质,制约着魔芋的生产和发展。魔芋极易发生软腐病,因此,对魔芋的软腐病的防治进行了几点概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魔芋种植中魔芋软腐病危害极为严重的问题,以不施菌剂为对照,研究生防放线菌和生防细菌对岚皋花魔芋软腐病的防治及生长效应,探索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防放线菌,生防细菌和不施菌剂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异,放线菌对软腐病病原菌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好于施用生防细菌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且魔芋长势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荆州魔芋软腐病及其病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州魔芋软腐病发生始期在6月上旬,随后发病速度加快,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终止,病株死亡率达68.82%。经鉴定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wra pv.carotovara),该菌10~40℃内均能生长,适温范围20~35℃。  相似文献   

10.
<正>永胜县是魔芋种植老区,每年魔芋种植26 000亩左右,魔芋软腐病是魔芋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也是永胜县魔芋种植区危害魔芋的重要病害,尤其在一些连年种植的老区,魔芋软腐病发生更严重,成为影响魔芋生产的主要障碍。发生魔芋软腐病后,一般可造成减产3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1症状特点魔芋软腐病由细菌所致,病菌可随病残体、病块茎在土壤中或贮藏芋种中越冬。感染病菌的田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影响。[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氮、磷、钾肥施用量与魔芋软腐病的发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过多施用氮肥易诱发魔芋软腐病,施用钾肥对控制软腐病有很好效果。[结论]在魔芋种植中应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可起到减少魔芋软腐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魔芋病害很多,细菌性病害有软腐病、叶枯病;真菌性病害有白绢病、枯萎病、根腐病、轮纹斑病、炭疽病;病毒病有花叶病;生理病害有外界环境造成的日灼病,某些微量元素(如硼、锌、锰等)缺乏引起的魔芋缺素症。而目前发生较重的病害是软腐病,魔芋软腐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魔芋在食品、医药甚至石油化工领域的广泛运用,市场上对魔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魔芋在生产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譬如软腐病的发生。文章对防治软腐病进行探讨,旨在更好地为魔芋软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笔者基于Android手机终端,设计一套智能手机GPS的魔芋软腐病防治系统,该系统可获取农户所处地区的经纬度等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对魔芋软腐病防治的实际问题给予专业性解答,再将该地区的魔芋软腐病防治方案智能推荐给农户,以便种植户对魔芋软腐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综述国内外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软腐病研究进展情况,针对十堰市魔芋产业发展中绿色防控魔芋软腐病的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探究杀菌剂对病原菌株的室内抑制活性,以期为白魔芋软腐病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采集自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种植基地具有软腐病典型症状的白魔芋茎部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选取13种常见杀菌剂,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确定引起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为环状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菌株编号XYmy-A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中有7种药剂对菌株XYmyA1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0%乙蒜素乳油、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微乳剂、25%溴菌腈微乳剂、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和0.3%四霉素水剂在供试浓度下对病原菌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而1.5%噻霉酮水乳剂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只有在高浓度下对病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中,0.3%四霉素对菌株XYmy-A1的抑制效果最强,其对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1980 mg/L,其次是25%溴菌腈微乳剂,其EC50为9.1359 mg/L。【结论】引起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为环状果胶杆菌,可首选0.3%四霉素水剂和25%溴菌腈微乳剂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效试验,1.5%噻霉酮水乳剂、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80%乙蒜素乳油和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微乳剂可作为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葡甘聚糖浓度下魔芋软腐病病菌的生长曲线变化,研究葡甘聚糖与魔芋软腐病病菌两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葡甘聚糖在魔芋软腐病病菌生长的稳定期,随着浓度的提高抑菌能力逐渐增强,但各浓度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魔芋软腐病会导致魔芋产量不高、品质不佳,严重制约魔芋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分析了魔芋软腐病的发病原因,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提出了合理生产布局、做好种芋处理、改进耕作方法、做好田间管理等优化措施,以期有效控制魔芋软腐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魔芋软腐病的防治策略,包括化学、物理、生物防治,以为防治魔芋软腐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魔芋是镇雄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产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由于镇雄县魔芋软腐病的大面积发生,影响了魔芋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该县魔芋产业的快速发展。科学防治魔芋软腐病,就成了提高镇雄县魔芋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举措。介绍了魔芋软腐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