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一九五七年起,我們对“鳥壳迟”、“六月黄”、“滿仓金”、“黑龙江41号”等九个大豆品种进行了詳細的定株記載,并根据原始材料圃內40多个品种观察結果,发現大豆主、副花序间,在形态、习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增花增莢,防止落花落莢,以及杂交育种等方面均有影响。現将我們初步观察結果介绍于后。 一 主副花序的开花次序 大豆每节并非只是一个花序,而是有規律地先后发生1—5个,一般为1—3个或者更多的花序。我們把每节正中最先发生的叫“主花序”;主花序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丹豆8号选育技术报告姚峰,陈臻,周守杰,孙玉军,刘永涛,何波,范广玉(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连金州区种子公司)1品种来源及选育以过丹豆8号是丹东农科所1985年以“凤交66—12”为母本,“西81—51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择...  相似文献   

3.
非洲菊F1代观赏性状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非洲菊F1代观赏性状的统计分析,总结性状分离特点,为其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择和杂交配组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非洲菊品种配成12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后代的花色、花序直径、花盘直径、瓣性、花序姿态、花葶长和花葶直径7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F1代花色发生广泛分离,紫红色的遗传力大于红色,红色的遗传力高于橙色;黄色具有偏母性遗传特性,而橙色、红色、紫红色和白色未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性;以白色为母本时,复色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在瓣性上,半重瓣的遗传力高于单瓣和重瓣。在花序姿态上,平展的遗传力高于下翻和上翘的。F1代的花序直径和花葶长与双亲相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后代总平均花序直径和花葶长分别是中亲值的98.4%和82.1%;F1代的花盘径/花序径值与亲本相比明显变大,各组合总平均花盘径/花序径是中亲值的136.3%;F1代的花葶直径变化不明显,总平均花葶直径是中亲值的100.4%。[结论]12个非洲菊杂交组合F1代性状分离广泛,变异系数较高,出现大量超亲个体,为非洲菊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丹豆9号是丹东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85年以“凤交66-12”为母本,以“MC2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培育选择而成,原代号“丹87-3”。199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并同意推广。1品种选育经过1985年杂交当代收12个杂...  相似文献   

5.
沈农91-44(沈农6号)系沈阳农业大学大豆产量生理育种研究室根据大豆株型生理育种原理育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属于有限结夹习性,具有长花序短果枝等显著株型特征。为了深入认识沈农91-44的生长发育特性,为制订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达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和一并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2003T-63”,其杂交组合为早“优丰”(98A-16)//(“锡御糯”/“93—25”),即“锡御糯”同二个优质粳稻杂交、复交而成。1996年“锡御糯”/“93—25”杂交,1997年F1代,1998年F2∥“98A-16”复交,1999年复交F1代,2002年复交F4代出现中粳型早糯稳定系,2003年复交F5代出现晚粳稳定系,即优质粳稻“2003T-63”。一般亩产在600kg左右。  相似文献   

7.
一、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1、特征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2、习性大豆食心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上午潜伏不动,  相似文献   

8.
淮阴市是我省夏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面积约80~100万亩。苏豆1号是淮南推广多年的夏大豆,曾对提高淮南大豆产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它生育期长成熟晚,影响下作生产,且混杂退化严重,丰产性能下降。因此,急需培育一个较苏豆1号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籽粒商品性好和适应性较广的夏大豆新品种,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淮豆2号的选育就是基于上述目的进行的。 选育经过 淮豆2号原组合为[(浦东大黄豆×雷公)×62-10-4],系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配制。1974年春灌南县农科所从灌云县大豆原种场引入二代材料,1974~1976年进行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9.
“顺科红霞”蝴蝶兰是以“朝阳红”为母本、 “巨宝红玫瑰”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已于2013年12月通过了北京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顺科红霞”蝴蝶兰株型匀称,叶色青绿,叶长卵圆形,倒二叶长28.6~31.7厘米,叶宽7.9~9.7厘米.花瓣质地厚实,花序排列整齐,花形圆整,花色深玫瑰红色,开花过程中花色稳定,不易褪色;花葶直径4.5~5.6毫米,高52.6~57.2厘米,圆锥形花序,平均花横径为10.8~11.7厘米,平均花纵径为8.3~8.9厘米,花数12~16朵,花序能自然弯曲,无须人工造形,花朵正面朝向一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个自交不亲和系1010为共同母本与6个品种杂交,产生6个F_1代.用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和对照优势率测定了F_1代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主花序长、叶丛期叶长叶宽及主花序角果数的优势较强.讨论了三个优势指数的关系、杂种优势形成的原因及亲子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品种来源:豫豆11号,原代号:周8315—1—12,是周口地区农科所1983年用人工有性杂交的方法,经过混合系谱法多次选择和南繁加代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的母本为郑77249,父本为开80—7。于1992年4月被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豫豆11号。二、产量表现:该品种第6代品系,1986年参加本所内品系鉴定试验,间比法排列,折合亩产171.67kg,比该试验的平均对照种(豫豆2号)每亩增产58.9%。 1987年参加周口地区多点大豆品种比较  相似文献   

12.
龙江大地的骄子五常市大豆理事会成立于1995年,现有员工30余人,会长刘喜春1986年从事大豆育种至今,已成功的育成轰动全国的“棵八两”大豆、超早“89—1”大豆、“538-1”大豆、“新早丰”大豆、“荚满枝”大豆等上百个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武汉郊区栽培最广的蕃茄品种“武昌大红”,据郊区菜农反映:该品种系日人于1938年引入,当时的果实呈园形,果蒂部绿色,其余部分红色;植株高3尺左右,第一层花序着生在6—8叶节间,每节或隔节生一花序,每花序数5—7朵;每果平均重8—12两,每单株产量5斤,每亩约9千斤左右;无病害发生,偶有蕃茄螟为害,不严重,故为一早熟丰产品质佳良的品种。但经十多年的栽培,近来已有显著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对病虫抵抗力的减低,果形已变扁园形,全果呈红色,第一层花序部位在第8、9节以上,每花序花数增多,花柱常呈畸形,每果重由1两至12两不等,单株产量减  相似文献   

14.
水晶型标记二糸不育系“水晶2051S”,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在2004年从D优7号/宜恢1577的后代株系F7代中发现的1株带绿、白色条纹叶隐性标记性状的7231突变株系,通过导入培矮64S二系基因,经4年7代培育而成的具有叶片呈水晶型叶隐性标记性状的二系不育系,该材料属新型独创材料,为我国二系育种开创了新型标记质源。  相似文献   

15.
<正> 豫豆12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经化验,其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远高于一般大豆品种。四年的河南省区试及生产示范,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品种豫豆二号平均高21.8%,超过国家“八五”攻关指标5%以上。产量比对照豫豆二号高4.61—14.0%,属高蛋白、丰产型品种,最高亩产可达217.5公斤。生育期约104天。有限结荚,株高66厘米,多分枝。叶长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品种来源:豫豆14号原代号商丘225,是商丘地区农科所用76064—0—1—0-0—H作母本,辽宁大白眉作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并经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于1993年4月经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命名为豫豆14号。二、产量表现:1988—1990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共63点次,平均亩产155.2kg,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5.2%。1992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示范,11个点亩  相似文献   

17.
紫苏12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1份紫苏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千粒质量、分枝位、二次有效分枝、一级分枝顶穗长、一次有效分枝、株高、顶部第1节间长、茎粗、主花序有效长度、基部第1节间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因此,紫苏高产育种中应注意单株产量以及大粒型、多分枝、长穗型植株的选育.  相似文献   

18.
江淮下游七个有限、五个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地方品种用于研究开花习性、各部节位的结荚率。大豆植株划分为主花序、副花序、一次分枝及二次分枝四部分。生育期相近时,有限比无限着生较少主花序、较多后三者。对应节位主花序的花数也较多。开花结荚的主要部位为主花序及一次分枝,开花盛期为第4—14天。两种类型具有同一开花习性,即各部、节位,各花序的开花次序均为由下而上,同一节副花序在主花序开完后再开花。品种结荚率与成熟期及开花数为负相关。主花序结荚率常高于其他部分,各节主花序结荚率由下而上先增后减,但有限性品种顶端甚高;副花序结荚率由下而上降低,而对应节上有限比无限高。根据自然结荚率选择品种及部、节位可以提高南方大豆杂交成荚率。  相似文献   

19.
低温预处理和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生长在大田自然环境下的1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方式、处理时间、花序长度及其基因型对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处理的油菜花序,其小孢子无胚胎发生能力;30~40cm长的花序冷藏处理10d,小孢子仍有一定的胚胎发生能力;花序长度在0~40cm时,用于处理的花序越长,则能进行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花序的有效处理时间越长;但随着花序处理时间的延长,小孢子产胚率有下降的趋势。此外,材料的基因型对小孢子产胚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宁镇1号系我院和镇江地区农科所共同于1976年从淮南地区春大豆品种协作组提供的穗稻黄选系1138-2×比松杂交二代中选择的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于1980年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属中熟偏早春大豆类型。1981、1982两年在省区试中均名列第一,单产分别为357.6和352.9斤,比对照泰兴黑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