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田土壤碳库是陆地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农作物收获后留在土壤中的有机残茬是保持土壤有机质平衡,培肥地力的主要物质,有机残茬分解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基本生物化学过程。详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有机残茬光合同化碳量的研究,分析了有机残茬在田间分解过程中对土壤碳、氮养分以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在残茬分解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有机残茬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气候环境因素、土壤性质、人为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草地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重要的碳库之一,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研究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对预测气候变化及未来全球碳收支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维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制,探究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增加等全球变化因子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分析放牧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收支情况,为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依据,为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主要气候变化因子之一。大气CO_2浓度升高促进植被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进而增加土壤碳库储量。同时,大气CO_2浓度升高引起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效应。目前,国际上有关大气CO_2浓度升高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增加与其所引起的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消长关系并不清楚。深入研究和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对定量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的固碳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及主要驱动因子,发现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促进植被生物量碳的累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氮库储量,但却明显减少土壤活性氮源的供给。大气CO_2浓度升高可降低旱地CH4吸收汇的功能。大气CO_2浓度升高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源效应完全抵消土壤的碳汇效应,并且抵消近5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且随其在大气中富集强度的增加呈减弱趋势。本文还提出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影响土壤-大气温室气体交换的主要生物和环境控制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估算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储量巨大且性质较为活跃,其产生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将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近年来,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及农业发展等领域备受关注。因此,明晰土壤有机碳的损失机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大方面对土壤有机碳的损失机制进行探讨,其中自然因素主要由气候变化(温度、降水、CO2浓度)、土壤侵蚀(水蚀、风蚀)引起的土壤有机碳损失;人为因素主要由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变化(将富含有机质的森林、草地和湿地土壤转变为农田土壤)以及农田管理措施(耕作、施肥)引起的土壤有机碳损失,最后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和思路提出建议与展望,以期为土壤有机碳损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无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土壤无机碳(Soil Inorganic Carbon,SIC)是土壤中的第二大碳库,仅次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主要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从土壤无机碳分布和影响因素、土壤固碳机理以及碳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强调土壤无机碳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中的作用及地位。加强土壤无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研究,深入探究土壤无机碳循环过程,为正确判定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速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背景下,氮素是森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根系分泌物所介导的根际微生物过程在驱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和增加氮素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模拟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森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均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氮素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植物对氮的需求。不同碳含量和碳氮比的根系分泌物输入驱动根际微生物行使不同养分利用策略,通过生物和非生物作用,根系分泌物矿化有机质中的氮素供给植物吸收利用;根系分泌物中的生物硝化抑制剂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减少氮素的淋溶;根系分泌物还通过控制根际与氮转化相关的反硝化细菌群落来促进土壤反硝化作用。综上,植物通过增加根系分泌物的输入能提高地下碳分配,影响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在维持森林土壤氮素循环和缓解养分限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表2参70  相似文献   

7.
农业碳氮循环是全球碳氮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温室气体的减排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意义。为了交流我国在农业碳氮循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将集中刊登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与土壤固碳固氮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8.
农业碳氮循环是全球碳氮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温室气体的减排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意义。为了交流我国在农业碳氮循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将集中刊登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与土壤固碳固氮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9.
湿地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地球上碳储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碳储量约占陆地生态圈总碳量的20%.湿地碳的90%以上储存在湿地土壤中.湿地土壤碳的循环对全球大气碳的收支平衡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概述了湿地土壤碳素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湿地土壤碳素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缓解碳汇饱和的碳固定及其机制是寻找陆地生态系统碳管理可持续战略的主要科学问题。土壤有机碳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且最具有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在探讨温带森林、湿地和极地生态系统与土壤碳汇效应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农业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CO2的源汇效应,以及其在人类利用和管理与生态环境演变中的动态变化。西方国家已将固碳农业作为环境管理的导向。对土壤中有机碳固定作用的研究已应用颗粒分组^13C NMR或CPMAS-NMR技术,揭示土壤有机碳的微团聚体分布、腐殖质的转化和分子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矿物质结合机制的微观水平。土壤有机碳在生态环境变化和全球变化下的稳定性是认识土壤碳库对于全球变化的长期效应的基本问题,成为土壤碳研究的热点。目前主要从土壤升温和空气CO2加倍两方面进行研究,但短期的实验结果用于讨论长期效应时仍存在不定性。中国大面积的水稻1980年以来显示出的有机碳库增加现象说明农业生产对大气CO2可能产生汇效应。但对于水稻土中有机碳的分布和结合状态与农业管理措施、水稻土质量变化、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仍不清楚。因而建议就这一问题从土壤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相互作用与土壤微团聚体中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质的相互结合关系的层面上进行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2010年3月,笔者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赴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两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组织部署有力,基础保障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措施都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明显,但一些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监管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本文基于调研实际,针对新形势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段书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3,(2):280-281,285
以姜油树脂为原料,研究其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油脂中添加一定量的姜油树脂后,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随着添加量的增大,体系过氧化值减小的幅度减少,添加量在100-150 mg/kg较为适宜。姜油树脂稳定性较好,在100℃,太阳光照射、酸性条件下呈现良好的稳定性,并可长期常温存储,但其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水稻分蘖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水稻生长阶段,首次将水稻冗余分为营养生长冗余(主要研究分蘖),生殖生长冗余(主要研究结实率),四川稻区和重庆市稻区(万州)多年试验表明:汕优63营养阶段分蘖的平均冗余分别为36.6%、39.1%,生殖阶段平均冗余分别为17.7%、14.6%;四川稻区、重庆稻区(万州)试验中,最佳有效穗、实粒数分别为16.25万穗/667m2、125.1粒/穗;四川稻区分蘖最佳冗余度为36.0%。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量和移栽时间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翟琨  向东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97-3098,318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旱地黄壤烤烟适宜的氮肥用量和移栽时间。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用量和移栽时间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具有显著影响。施纯氮低于150 kg/hm2时,烤烟产值和上等烟的比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纯氮量超过150 kg/hm2,其产值和上等烟叶的比例反而下降;以施纯氮150 kg/hm2的效果最好。适时提前移栽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性状的形成,4月20日左右移栽烤烟产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科技进步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系,总结了常德大力实施“星火计划”,加速农业化进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二斑叶螨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与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农用地与城镇土地定级与估价目的、原理、方法的差异,旨在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农用地定级估价、全国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更新及平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候选新药VPK是哈药集团技术中心自主研发治疗脑卒中的一类新药。VPK以长春西汀为母核,经水解、缩合、环化、成盐反应制备而成,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X-射线粉末衍生,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经PDE1活性研究显示,VPK和长春西汀均对PDE1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7.40和1.97μmol·L~(-1),VPK在脑卒中治疗领域疗效较好,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测定候选药物VPK吸收及外排转运特性,结果表明,VPK在顶端到基底端(A-B)及基底端到顶端(B-A)方向均表现高渗透,该供试化合物是外排转运体底物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陕西猕猴桃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调查了陕西省猕猴桃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结果表明,主要有42种病虫害对猕猴桃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其发生具有4个特点:自然分布区病虫害种类少,危害轻,人工栽培区的种类多,危害严重;随着树龄的增大,病虫害种类增多,主要病虫害加重;各地具有典型的病虫害;不当施肥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加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