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旭东 《新农业》2012,(2):61-62
重力滴灌系统是一种不靠动力驱动的滴灌设备,主要由蓄水池、阀口控制部分(闸阀、水表、过滤器)、输水管道、滴灌管等部件组成,它利用重力原理,靠水源高度产生的自身压力,通过主管道、支管道及供水管网实现供水。该系统将传统的灌溉设备与先进的滴灌技术相结合,既不受水源和布设规模的限制,又可移动灌溉,经济实  相似文献   

2.
重力滴灌系统是一种不靠动力驱动的滴灌设备,主要由蓄水池、阀口控制部分(闸阀、水表、过滤器)、输水管道、滴灌管等部件组成,它利用重力的原理,靠水源高度产生的自身压力,通过主管道、支管道及供水管网实现供水。该系统将传统的灌溉设备与先进的滴灌技术相结合,并不受水源和布设规模的限制,使用灵活方便,又可移动灌溉,经济实用,投资回收期短,使用寿命长,适合温室大棚、庭院作物及水池、集雨水窖使用,并可节省人力和减少劳动强度,是农村在不改变现有耕作条件下可应用的新型滴灌设施。  相似文献   

3.
滴灌是大棚蔬菜最理想的供水方式。大棚简易重力滴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降温、省工、高效、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传统的大棚滴灌系统运行费用很高,现介绍一种简易实用的大棚重力滴灌系统,它是利用水位差形成的水压实现自然滴灌,不需动力。每个标准大棚安装重力滴灌系统成本不超过500元。1重力滴灌系统的组成主要山蓄水池(也可用废柴油桶去盖清洗改装而成),阀口控制部分(闸阀、水表和过滤器)、输水管道、滴灌管组成。  相似文献   

4.
<正> 1 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的设计 该系组是由水源及供水设备、输水管道、分水管道、滴灌管、连通组件和施肥器组成。合理的设计是确保滴灌质量的关键。 1.1 水源及供水设备。华北地区一般采用地下水灌溉,利用棚区现有的灌溉设施,无需增加较多投入即可实现温室滴灌。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供水形式。 1.1.1 棚区内已安装地下输水管道的,可将滴灌系统输水管道直接接在其出水口上。 1.1.2 棚区内没安装地下管道的,可统一规划铺设,每栋棚内或相邻两栋棚间设  相似文献   

5.
大棚滴灌技术的组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滴灌系统的基本组成滴灌系统一般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滴灌管以及流量、压力控制部件和测量仪表等组成。1.1水源:水源主要以井水为主,数量较多且大棚集中的也可以用河流、渠道等作为滴灌水源。1.2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动力机、  相似文献   

6.
大棚简易重力滴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降温、省工、高效、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传统的大棚滴灌系统运行费用很高,现介绍一种简易实用的大棚重力滴灌系统,它是利用水位差形成的水压实现自然滴灌,不需动力。每个标准大棚安装重力滴灌系统成本不超过500元。1.重力滴灌系统的组成。主要由蓄水池(也可用废柴油桶去盖清洗改装而成)、阀口控制部分(闸阀、水表和过滤器)、输水管道、滴灌管组成。  相似文献   

7.
1滴灌装置及其设置 大棚滴灌要求安装容易,移动方便,配套性好,出水均匀,寿命长,故障少,价格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滴灌系统主要有控制首部、输水管路和滴灌管、微喷头三部分组成,每667m^2投资1500—3000元。  相似文献   

8.
陈清 《中国农资》2014,(32):22-22
<正>苹果园最佳管理技术包括土壤管理、水肥管理,其目的在于生产优质高产的果品,提高经济效益,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苹果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如下:系统组成:环绕滴灌施肥首部枢纽由水泵、动力机、变频设备、施肥设备、过滤设备、进排气阀、流量及压力测量仪表等组成。每行果树沿树行布置一条灌溉支管,距树干50厘米处,设一条环形滴灌毛管,直径1米,围绕树干铺设一条环形滴灌管;在滴灌管上均匀安装4-6个压力补偿式滴头,形成环绕滴灌。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壤土、壤土和粘壤土分别进行了单滴头、单管道田间灌水试验。结果表明 ,沿滴灌管长度方向土壤湿润较均匀 ,作物主要吸水根系土层内土壤湿润均匀 ,作物行间有 6~ 2 0 cm未湿润区域 ;无地膜覆盖地面滴灌 (裸地滴灌 )与膜下滴灌相比较 ,节水约 39.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现有滴灌灌水器类型的分析及试验筛选,结果表明,内镶式滴灌管最适宜应用于地下滴灌,在低压运行时,孔口式滴头在土壤中稳定出流量为空气中的3/5,基本可以满足地下滴灌的要求;在较高供水压力时,所选取的几种滴头基本上都可以用于地下滴灌.通过对湿润锋的观测,发现出流量较大的滴头,其湿润锋向上运移速度较快.因此,为防止地下滴灌产生深层渗漏,应选取出流量较大的滴头.  相似文献   

11.
大棚滴灌系统主要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灌水器(包括滴灌带、滴灌管、滴头等)及其它附件组成。由于大棚滴灌具有省力省工、节水节肥、降低湿度、提高地温、增产高效等许多优点,因此成为当前提高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被更多的大棚种植户所接受。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灌水器常会发生一些故障,因而影响到系统正常工作。1常见故障成因分析在生产实践中,大棚滴灌系统常发生的故障有滴孔堵塞、灌水器损坏、出水不均匀和出水量小等。针对上述问题的成因做如下分析。1.1滴头堵塞滴灌是通过细小的出水孔以较小的流量给作物均匀供…  相似文献   

12.
滴灌是当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是利用滴灌系统设备,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使作物根部的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水、肥、气状态的灌水方法。一、膜下滴灌的工作原理简介压力水流经滴灌首部枢纽净化处理后,进入输配水管网,管网包括干管、支管、辅管、毛管(滴灌带或滴灌管),一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农业》2011,(3):22
1滴灌管滴灌管是滴灌灌溉系统中的重要灌溉器,制造过程中将滴头与毛管一次成型为一个整体的管状灌水装置,它兼有输水和滴水两种功能。按照作物需水要  相似文献   

14.
地下滴灌灌水器的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现有滴灌灌水器类型的分析及试验筛选,结果表明,内镶式滴灌管最适宜应用于地下滴灌,在低压运行时,孔口式滴头在土壤中稳定出流量为空气中的3/5,基本可以满足地下滴灌的要求;在较高供水压力时,所选取的几种滴头基本上都可以用于地下滴灌。通过对湿润锋的观测,发现出流量较大的滴头,其湿润锋向上运移速度较快。因此,为防止地下滴灌产生深层渗漏,应选取出流量较大的滴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下滴管铺设回收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低,影响到地下滴灌技术的推广的实际,研究影响地下滴灌管铺设因素和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开沟阻力和对地下滴灌管网布设的影响,提出了地下滴灌布设机具的设计方案,结合设计原理,对设计研制设备的结构及主要部位牵引架、支架、机架、支管架、限位装置、开沟器、引管器、限深轮的结构和功能做了详细介绍;设计研制的地下滴灌布设机具开沟阻力小,适合由马力牵引,具有开沟、滴灌管布设、铺设、掩埋等多功能,可一体化实现作业。  相似文献   

16.
<正> 1 膜下滴灌的供水 大棚滴水灌溉用水多数为井水,但用提井水的泵直接向棚内滴灌供水,存在着同时供水而又多品种蔬菜不同时用水的矛盾。因此,大棚滴灌的供水一般应选择以下几种形式: 1.1 压力灌供水。对于大棚多而又集中的片区,一般采用压力罐集中加压,压力罐安装在水泵和滴灌之间,可在无人控制下保证管网连续工作,棚内不再另设加压设备。在水源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12,(19):27
一、膜下滴灌的供水1.压力灌供水对于大棚多而又集中的片区,一般采用压力罐集中加压,压力罐安装在水泵和滴灌之间,可在无人控制下保证管网连续工作,棚内不再另设加压设备。在水源处设置旋流水沙分离器和筛网过滤器组成的过滤设施。压力罐供水一次性投资小、管理方便,缺点是增加了灌溉运行的费用。2.建水塔供水在大棚集中的区域中心,建设供每个大棚滴灌用水的水塔,满足大棚滴灌所需的压力和不稳定的用水。在水泵与水塔的输水管道上装过滤器等。建设水塔一次性投  相似文献   

18.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与喷灌技术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方法 1、试验材料与水源 (1)滴灌系统:由首部装置(包括:水泵、过滤系统、施肥罐)、输水系统和毛管三部分组成.结构:机井--计量装置(压力表、水表)--离心过滤器--施肥罐--网式过滤器--干管(地埋PVC管)--支管、附管(地面PE黑管)--迷宫式滴灌带--滴孔(滴孔间距40cm、滴水量1.8L/hm2).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技术集覆膜技术与滴灌技术两者相结合,在国内推广已有十年,应用面积逐年扩大。但是,膜下滴灌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滴灌管(带)的破洞和开裂。经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包括耐环境应力开裂,滴灌管(带)老化,以及在太阳光照射下,膜下凝结水珠对滴灌带烧伤。本文主要针对滴灌管(带)老化和阳光照射对滴灌管(带)产生的破坏作业进行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常用滴(渗)管滴头供水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选择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以色列内螺纹式和国内利用其技术制造的管上式、内镶式滴灌管、软滴灌带及针孔式渗灌管 (运城模式 )为研究对象 ,对它们的出流量及均匀性进行了大量试验 ,并对针孔式进行了改变孔径试验 ,得出如下结论 :(1 )滴头出流量与压力的关系曲线 ;(2 )内螺纹式、内镶式、管上式出流均匀性最好 (>98% ) ,软滴灌带次之 (≈ 91 % ) ,针孔式最差 (<87% ) ;(3)针孔式均匀性随滴头孔径增大而大幅下降 ,针孔式 ( 2mm)基本不能满足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