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根据气候、地貌、草场类型、经济效益等特点对夏河县天然草地上主要危害鼠种及其分布情况和危害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夏河县天然草场上主要危害鼠为仓鼠科鼢鼠亚科的高原鼢鼠和鼠兔科的高原鼠兔,危害面积达16.42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32.75%,并针对鼠害发生情况,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鼠类的危害是我县草原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鼠害有中华鼢鼠、长爪沙鼠、蒙古黄鼠、旱獭、达乌尔鼠兔。分布面积达229.5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40.5%。尤以中华鼢鼠的危害为重。据对永丰乡12.26万亩草场  相似文献   

3.
1 草原鼠害防治 鼠害是危害草原及人畜健康成长、阻碍畜牧业发展较为严重的灾害.2009年秋季调查显示,海晏县春夏秋冬四季草地鼠害严重,危害面积约达25.47×104 hm2,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73.75%,其中高原鼢鼠危害面积约15.73×104 hm2,土丘数平均约达200个/667 m2,高原鼠兔危害面积约达17.00×104 hm2,平均密度约达6只/667 m2.  相似文献   

4.
鲁建中  漆可立 《四川草原》1989,(3):38-39,29
<正> 有史以来,鼠类就与人类为敌。鼠类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绝不亚于其他自然灾旱,鼠患危害之烈,已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夏河县草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Hodgson)危害面积达43.3万亩,占整个鼠害总面积的37.98%。由于高原鼠兔啃食牧草嫩茎、叶、花、种子及根茎,抑制了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少了草场可利用面积。同时,高原鼠兔频繁活动,挖洞形成大片“黑土滩”,造成草  相似文献   

5.
韩学明 《草业学报》2000,17(4):27-28
1997~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6.
<正>鼠害是四川草原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种类多,分布广。草原鼠类啃食牧草、掘土造丘,加剧了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影响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四川草原鼠种主要有高原鼠兔、藏鼠兔、高原鼢鼠、高山姬鼠等。近10年来全省草原鼠害危害面积在4500~460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之间,处于高发状态。1存在的问题1.1鼠害严重,防治难度高四川省草原鼠害广  相似文献   

7.
化隆县草地鼠虫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明 《草业科学》2000,17(4):27-28
1997 ̄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8.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甘南碌曲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它分布广、密度大,据1980年测定,危害面积占草地总面积16%,尤以禾本科+杂类草受害为多,对草地的危害严重,全县由此损失牧草达1.21亿斤,相当4.161万羊单位。为了防治鼠害,保护草地,五年来我们对高原鼢鼠的活动规律,生活习性,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草原主要害鼠危害区之一,"十一五"期间草原鼠害调查累计危害面积793.8万hm2,严重危害面积485.8万hm2,采用综合控制手段,完成控制面积277.73万hm2,其中采用生物D型毒素控制面积193.73万hm2,建设鹰架、鹰墩示范区控制面积40万hm2,野放银黑狐44万hm2,总控制面积占严重危害面积的50%。利用生物控制有害生物占完成控制总面积22%,忽略了野生蛇、沙狐、赤狐等天敌对鼠害的控制。开展沙狐数量调查的目的,就是为野生沙狐的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野生动物资源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濒危程度研究,以及保护区经营管理水平评估等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治及今后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省草地害鼠约三十余种 ,常见的有高原鼠兔、高原鼢鼠、高原田鼠、长尾仓鼠、五趾跳鼠等五种。危害面积达 736.1 9× 1 0 4 hm2 ,青南是主要的害鼠区 ,占总面积的 78.98%。由于鼠害的挖掘和啃食 ,致使优良牧草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裸地和寸草不生的“黑土滩”。从 1 958年开始 ,四十多年来 ,全省累计灭鼠 2 80 7.86× 1 0 4 hm2 ,挽回牧草损失达 1 47.4× 1 0 4 kg,有效地控制了鼠害的危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祁连县共有天然退化草原1,543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7%。其中轻,中度退化草原1,349万亩,占退化草原的87.44%,重度退化草原193.7万亩,占12.5%。1982年全县各类草场平均亩产青草114斤,比1959年的133斤下降了14%,每年因退化而损失的的牧草达1.8亿斤,相当于126,200只羊的全年食草量。退化草原杂类草甸植被平均亩产可食青草62斤,为原植被蒿草草甸136斤的46%。全县有鼠害面积250多万亩,其中破坏最严重的35万亩,平均每公顷有高原鼠兔13个,每只鼠兔日食鲜草77.3克,年共28公斤。据沙龙滩、克什查调查,该区每年高原鼠兔食草1亿多斤,可养绵羊7万只。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乐都县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6 0 .31% ,长期以来 ,高原鼢鼠对全县草地、林地和山区农田危害较为严重 ,对生态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特别是对近几年退耕地种植的苜蓿、沙棘等植物的破坏非常严重 ,对生态建设工程影响较大。为此 ,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了草地灭鼠工作 ,现将防治鼠害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1 高原鼢鼠对草原的破坏情况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 ,属湟水中下游地区。海拔 185 0~4 4 85m。草原类型有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据调查 ,全县高原鼢鼠危害草地和退耕还草地面积 5 .0 5万hm2 (危害退耕还草地 0 .30万hm2 )。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平均每年发生鼠害面积在0.4亿hm2左右,因鼠害每年造成的牧草损失约30亿kg,是世界上鼠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疆地域辽阔,草地资源丰富,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理位置为鼠害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据1989~1995年,新疆草原优势种鼠害区域划分调查统计:新疆有鼠害危害区总面积1090.2万hm2,鼠害危害面积900万hm2,草地优势种鼠害发生面积190.2万hm2,鼠害危害区面积占新疆草原可利用面积的19.4%;据调查鉴定,新疆现有害鼠种类近80余种,在草原上形成危害发生的害鼠、蝗虫种类各有10多种。主要形成危害的鼠种有黄兔尾鼠、大砂鼠、子午砂鼠、草原兔尾鼠、赤颊黄鼠、印度地鼠、柽柳砂鼠、鼹形田鼠、小家鼠、褐家鼠、田鼠类、帕氏鼠兔等。它们严重影响着新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构成对草原鼠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多年来,新疆在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的工作。本文对历年来新疆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把生物毒素灭鼠、鹰墩鹰架控制鼠害、人工野化训练狐狸控制鼠害等多种蝗虫鼠害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在新疆鼠害防治中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优缺点,对今后新疆草原鼠害防治走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突破的困难和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华鼢鼠是甘南碌曲草原上主要害鼠之一。据1980年测定,危害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16%,尤以禾本科为主的草场上数量最多,对草原畜牧业的危害极大。为了防制鼠害,保护草场,五年来我们对中华鼢鼠的活动规律、生活习性、危害及防制措施等做了一些探讨和观  相似文献   

15.
新源县是全疆草原畜牧业大县之一,同时也是全疆草原鼠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已确认的各种鼠类29种,优势种害鼠有12种,它们分布广、繁殖能力强、食性广泛,适应能力强。草原鼠害危害极大,一是啃食大量牧草,挖掘洞穴,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引起草原植被演替,加剧草原退化;二是传播多种流行疾病,威胁牧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新源县草原鼠害发生面积11.87万hm^2,占草原面积的24.38%,每年鼠害造成草原产草量减少5.92万t,价值约592万元。  相似文献   

16.
野鼠类个体虽小,但数量众多,对草原的危害相当严重。在中国干旱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地区,被鼠类破坏的草原面积竟占该地区草原总面积的30%以上。生活在草原上的鼠类特别喜食牲畜爱吃的优良牧草,如羊草、针茅、冰草和冷蒿等。据测定,一只布氏田鼠每日吃干草14.5g,全年可消耗牧草约5.3kg;栖居在甘南草原上的高原鼠兔日食鲜草7713g,一只成年鼠兔在牧草生长季节的4个月里,可吃掉牧草9.5kg。  相似文献   

17.
若尔盖县草原鼠害严重,长期高密度危害,加剧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对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连续2年采取以生物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大规模防治,并形成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草原鼠害活动和密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平均密度下降41. 01%、27. 2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较防治前提高了3%~5%,每667m~2鲜草产量提高了约80kg。本文追踪调查后提出进一步做好草原鼠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我国森林生态开始呈现良性恢复时 ,我国的草原生态状况仍在继续恶化 ,2 1世纪初草原生态危机已成为我国第一号绿色警报。据各地权威部门 2 0 0 1年提供的资料显示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草原面积 0 .47亿 hm2 ,目前草原退化面积已达到总面积的 4成 ,并且还在以每年 66.67~ 1 33.33万 hm2的速度在退化、沙化。四川省—退化、沙化、碱化的草地面积达 0 .1 0亿 hm2 ,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71 .6% ,全省草地超载率达到 48.6%。青海省—中等以上退化草场占草场总面积2 1 % ,并还在以每年 1 3.33万 hm2的速度逐渐恶化 ,而载畜…  相似文献   

19.
尖扎县草地害鼠约6种,常见的为高原鼠兔、中华鼢鼠两种,危害面积达3.2×104hm2,占总面积的18.7%.害虫主要有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由于鼠虫的挖掘和啃食,致使优良牧草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裸地和寸草不生的"黑土滩",从"七五"开始,全县累计灭治鼠虫害1.44×105hm2,挽回牧草损失达2.575×105kg,有效地控制了鼠虫害的危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尖扎县草地害鼠约6种,常见的为高原鼠兔、中华鼢鼠两种,危害面积达3.2×104hm2,占总面积的18.7%。害虫主要有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由于鼠虫的挖掘和啃食,致使优良牧草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裸地和寸草不生的“黑土滩”,从“七五”开始,全县累计灭治鼠虫害1.44×105hm2,挽回牧草损失达2.575×105kg,有效地控制了鼠虫害的危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