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2021年通过对滇西南植胶区橡胶树病虫害发生和防治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建立了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简述了滇西南植胶区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蚧壳虫、叶螨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监测及防治情况,为橡胶生产单位准确研判橡胶树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白粉病多发生于橡胶树嫩叶期,它的发生和流行受橡胶树物候期、气象和病原数量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本文依据橡胶树白粉病流行规律,采用硫磺粉、硫磺悬浮剂等对该病进行防治,并提出具体技术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云南农业》2023,(1):57-58
<正>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技术以现代植物病害流行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橡胶树白粉病的监测,根据天气、物候和病害情况,结合“云南山地胶园橡胶树白粉病短期动态测报技术”、橡胶树白粉病防治经济防治指标,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克服了橡胶树白粉病施药的盲目性,纠正了生产上常规防治观念,提高橡胶树白粉病防治的认识和水平。将白粉病病情控制在中等病情(病情指数为26%~45%)范围内,提高产胶量,抑制季风性落叶病、降低割面条溃疡病的发生和风害,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哈尔滨地区短毛独活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动态,为有效防控短毛独活白粉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和2年生短毛独活为试材,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基地调查短毛独活白粉病发生流行情况,并结合寄主生长发育阶段和气象因素分析白粉病流行动态。【结果】短毛独活白粉病的时间流行动态曲线符合近"S"型曲线,短毛独活白粉病发生时期为6月初-8月底,主要发生在植株的生殖生长期。6月上旬为短毛独活白粉病发生的初侵染期,子囊孢子遇适宜环境条件成熟后侵染;之后初侵染病斑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和气流传播,至7月上旬达到病害发生的指数增长期。白粉病盛发期集中在7月上旬至7月末,侵染病斑大量产孢,病情迅速增长。7月末进入病害发生的衰退期,病情增长缓慢,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达到最高。寄主的生长发育期和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均极大影响了病害的发生流行。在空间上,短毛独活白粉病传播区域不规则,在东北方向和正南方向传播距离较远,发病较严重,且风向和风速极大影响了白粉病的空间传播。【结论】露地栽培条件下,短毛独活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可划分为3个阶段,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白粉病发生的初侵染期和指数增长期,7月上旬至7月末为白粉病的盛发期,7月末进入白粉病的衰退期。在短毛独活白粉病空间流行中,病原菌在东北方向传播距离最远,发病最严重。  相似文献   

5.
云南橡胶树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俊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08-309,320
介绍了云南植胶区橡胶树生长现状及该区基本气候特点,对橡胶树在云南植胶区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树在云南植胶区经历了近50年的栽培驯化,光合作用的基点温度降低,已经基本适应我国温度较低的气候。  相似文献   

6.
橡胶树蜜具有丰富的矿物质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较好抗氧化剂的来源,其生产可为橡胶树种植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对胶园立体复合系统效益提升具有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橡胶树蜜生产量有限,国内相关科学研究仅限于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从橡胶树泌蜜量影响因素入手,归纳了植胶区寒害与降雨、胶园立地环境、蜂群生产与繁殖、橡胶树白粉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流行,为害严重.但我们发现,在同一年度同一地区的不同田块之间病情差异很大.有的麦田很少发病或发病很轻,有的则发病严重.据1984年调查,重病田病情指数达70左右.小麦发生白粉病后,不但病菌要消耗麦株养分,而且病叶提前枯黄,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使小麦生长衰  相似文献   

8.
宣贯橡胶树栽培和割胶技术规程 提升植胶业科技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贯彻执行<橡胶树栽培技术规程>和<橡胶树割胶技术规程>了技术规程对植胶生产的意义、各植胶区宣传贯彻的经验及其成效,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明锈病与白粉病在当地种苜蓿上的发生动态,建立两病最终复合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监测两病发生动态.对种苜蓿田进行药剂处理,造成不同病级,分别测产后用一元回归方法建立产量损失估计模型,并验证.[结果]种苜蓿锈病6月中上旬零星发病,且发病后病情进展较快,至8月中下旬种苜蓿近成熟期病情指数达到高点,接近70.种苜蓿白粉病始发于7月中旬,8月病情进展较快,至种苜蓿成熟期病情指数达到55左右.两病最终复合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为Y=1.671 6 X+1.605 8.[结论]种苜蓿锈病及白粉病发病于结束期与成熟期,且病情进展较快,病情指数较高,对种苜蓿危害较重.苜蓿种子产量损失率与锈病及白粉病两病最终复合病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2008—2010年采用云南橡胶树白粉病综合管理技术试验方法,对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6029.24亩橡胶树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8年由于热作所大部分胶林落叶不彻底,抽叶不整齐,嫩叶期又反复出现低温阴雨的天气过程,加之药剂紧缺,使防治的最终病情指数为45.00%;2009、2010年准确地把握了防治时机,使防治的最终病情指数为30.60%、29.40%,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抽样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沈阳城区油松发生枯枝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并对病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在沈阳城区发生普遍,其平均发病率为47.23%,病情指数为14.88。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及林分因子关系紧密。阳坡发病轻,平均发病率为79.38%,病情指数为31.41;20~30年生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80.02%,病情指数为40.94;林分密度越高,发病越重,林分密度>750株.hm-2的样地的平均发病率为93.04%,病情指数为47.22;树高15m以上的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97.28%,病情指数为46.21;油松和红松混交林发病最重,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68.59。  相似文献   

12.
橡胶树死皮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综合症,严重制约了天然橡胶产量的提高。为了解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死皮发生现状,分析了海南植胶区12个国营农场与5个民营胶园的橡胶树死皮现状。结果表明:海南橡胶树的平均死皮率高达28.62%,其中3级以上死皮率与停割率分别为21.93%与14.27%,国营农场的死皮率较民营胶园低4.20%,死皮率和停割率均随割龄的增长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3个主栽品种的死皮率和停割率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RRIM600;死皮总体发病指数为22.24,民营农场总体发病指数高于国营农场。随着割龄的增大,发病指数也逐渐增加,3个主栽品种的总体发病指数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RRIM600。调研显示,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死皮发生严重,为橡胶树死皮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特重病年情况下如何做好橡胶“两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称为橡胶"两病",是对橡胶危害较为严重的两种病害.海南植胶区几乎每年都发生"两病"危害,病害严重时,造成橡胶叶片脱落,开割胶树推迟割胶时间,影响当年干胶产量及中小苗增粗指标.因此,做好橡胶"两病"防治工作,是各橡胶种植单位在橡胶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病害症状及危害特点 (一)白粉病 橡胶叶片感病初期,嫩叶叶面或叶背上出现辐射状的银白色菌丝,眼看好像蜘蛛丝,病斑扩展后在叶片上出现一层形状大小不一的白粉病斑.感病初期如遇高温,病斑上的菌丝生长受到抑制,病斑变为褐色;当温度适宜时,病斑恢复产生分生孢子,病斑继续扩大.发病严重时,病叶布满白粉,甚至皱缩畸形、变黄,最后脱落.白粉病主要危害橡胶树的嫩叶、嫩芽、嫩梢和花序,发病严重时,引起橡胶树落叶、落花,从而推迟割胶时间,使胶乳减产,种子失收,胶树树势衰弱,甚至新梢枯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橡胶树白粉病防治工作的生产实际经验,介绍了橡胶树白粉病的危害、发生特点、病情观察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提出科学观测病情、充分的物资准备、合理适时用药、减少病菌量、提高橡胶树健康水平和抗逆能力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资中县1993年至1998年,小麦白粉病连续发生中等偏重或中等流行。发生面积由1992年的1260hm2上升至1997年的8000hm2。病情指数由1.9上升到16.14。发病品种由少数几个,发展到绝大多数品种。发病的主要特征为:发病始见期推迟,早期...  相似文献   

16.
应用智能孢子捕捉系统对橡胶树白粉病菌孢子进行监测,利用改进YOLOv5x算法自动识别统计捕获的白粉菌孢子图像,弥补需人工识别耗时耗力的不足,提高橡胶树白粉病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选取海南省儋州市3个橡胶树林段进行为期1年的橡胶树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调查、气象记录和孢子捕捉,以便携式孢子捕捉器作为参照,改进YOLOv5x算法提高病菌孢子识别精度,分析改良的植物病菌智能孢子捕捉分析系统对橡胶树白粉病监测效果。利用改进YOLOv5x算法识别植物病菌智能孢子捕捉分析系统监测捕捉的橡胶树白粉病菌孢子,平均识别精度为95.2%,比改进前平均识别精度提高了3.7%,与人工识别结果一致;监测到的孢子数量消长动态变化与病害发生发展趋势一致,校正相关系数R为0.94。改良后的植物病菌智能孢子捕捉分析系统捕捉自动识别的孢子数量动态能反映当地病情,提高了监测效率,将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可为橡胶树白粉病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加工辣椒病毒病的初步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石河子加工辣椒病毒病发病情况以及发病影响因素,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方法]采用五点法对石河子加工辣椒病毒病发生发展、症状类型、发病率、病情指数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用邓肯式方差分析对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2013年石河子加工辣椒病毒病从6月下旬开始发生,至8月下旬达高峰期;症状类型可归为4类:花叶型、黄化型、坏死型、畸形,其中花叶型最普遍,其次为坏死型;调查的6个加工辣椒种植地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在14.5;~ 64.4;和9.0~41.5,且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播期、栽培方式及有无防虫网的加工辣椒病毒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差异明显.[结论]加工辣椒病毒病在石河子普遍发生,不同地方发病程度不同,且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播期、栽培方式及有无防虫网与加工辣椒病毒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草莓育苗期炭疽病病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2年夏季,对湖北省草莓(Fragaria ananassa)育苗期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湖北省草莓主栽品种晶瑶、丰香、法兰地等.结果表明,晶瑶育苗期炭疽病发病情况最严重,平均发病率为41.7%,平均病情指数为21.5;丰香次之;法兰地发病最轻,平均发病率为16.2%,平均病情指数为7.5.并对炭疽病病样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磷的分布及与橡胶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西双版纳植胶区不同品系橡胶树生长对土壤磷的影响、了解土壤磷变化与橡胶生长的关系,分别在西双版纳不同植胶区(景洪、勐腊、勐海)采集了不同品系、不同割龄橡胶林土壤和橡胶树叶片,分析了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橡胶树叶片磷空间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壤磷与橡胶树叶片磷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双版纳不同植胶区、不同品系橡胶林土壤中磷的变化差异较大,橡胶林土壤中全磷以景洪植胶区最高,勐腊、勐海植胶区相对较低,并随橡胶种植品系而变化。RRIM600、GT1品系橡胶林土壤中全磷含量较高、云研-774相对较低,10~20割龄较高、0~10割龄和20~30割龄较低。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变异最大;橡胶树叶全磷含量表现为勐腊、景洪>勐海,RRIM600和云研-774最高、GT1较低,低割龄和老割龄磷相对较高。土壤速效磷与橡胶树叶片磷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速效氮磷比与对橡胶树叶氮磷比成显著的正相关。橡胶树及土壤磷含量随橡胶树品系、割龄、生长环境而变化;不同割龄、不同品系橡胶树生长对土壤磷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份巴西橡胶树品系,将白粉病菌纯化后进行大田鉴定和3种温度下的室内鉴定,以评价各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并建立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模型。结果表明,20个橡胶树品系人工接种大田鉴定结果为高抗品系6个,抗病品系5个,感病品系3个,高感品系6个。在设置的22、25、28℃3个培养温度条件下,白粉病菌菌丝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培养温度越高,病菌菌丝生长速度越快,菌丝长度越长。同时发现3种温度下白粉病菌菌丝长度比值不存在差异性,具有极其良好的稳定性。建立病情指数(y)与菌丝长度比值(x)的回归方程为:y=-62.072+80.909 54x,该方程可用于预测巴西橡胶树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等级。同时对橡胶树白粉病室内抗性评价的分级进行了修改,结合回归方程建立了巴西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模型,旨在为完善高效的巴西橡胶树抗白粉病鉴定评价体系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