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南昆山毛茶叶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中国茶叶》1995,17(6):30-31
南昆山毛叶茶生长在广东省龙门县境内的南昆山上,其叶片长大,密被茸毛,根据张宏达的分类系统,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植物。然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该毛叶茶中的嘌岭碱主要是可可碱,与一般栽培茶树主要含咖啡碱不同,故又被称为可可茶。近年来,毛叶茶作为一种天然不含咖啡碱的茶树品种资源而颇受有关各方重视,有关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化成分的研究已陆续报道,但有关其细胞遗传学特性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特对  相似文献   

2.
茶树天然无咖啡碱珍稀种质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陈娟 《广东茶业》2000,(4):6-10
本研究以世界珍稀天然无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为材料,通过染色体数目和组型分析,证明其是一种进化程度较高的乔木型、大叶类茶树;生物碱组成和含量的单株测定结果表明:南昆山毛叶茶有性群体品种中低咖啡碱含量单株所占比例可达81.82%;低咖啡碱单株的理化成分与一般茶树品种没有显著差异;经科学,先进的短穗扦插繁殖技术和促进生根激素的处理。该种质资源的无性繁殖成自学成才率达到80%以上;通过特定的工艺处理,研制的茶叶产品获第四届广东省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的称号;以此特殊种质为原料,探讨了茶饮料加工过程中沉淀产生的机理,并研制出了低咖啡碱的茶饮料。  相似文献   

3.
以紫色茶树品种‘紫嫣’和‘紫娟’为材料,以绿色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探究不同季节紫色茶树新梢花青素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夏、秋季‘紫嫣’和‘紫娟’花青素总量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夏季含量最高,分别为129.83 mg/100 g和109.73 mg/100 g,花青素各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花青素总量基本一致。‘紫嫣’和‘紫娟’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在春季最高,茶多酚含量在夏季最高,且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嫣’和‘紫娟’中茶多酚、儿茶素和花青素含量较高。‘紫嫣’和‘紫娟’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占总量比例最高,分别为52.13%和59.13%;儿茶素组分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且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简单儿茶素。综合结果显示,‘紫嫣’和‘紫娟’春梢具有适制绿茶、夏梢适制红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HLPC法检测了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品种‘御金香’春梢生物碱、儿茶素类、氨基酸类和光合色素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温度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品种‘白叶1号’和常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结果显示,‘御金香’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和‘白叶1号’;儿茶素类总含量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和‘白叶1号。光照敏感新梢白化茶‘御金香’和温度敏感型新梢白化茶‘白叶1号’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但叶绿素a和叶绿素b、β-胡萝卜素、黄体素和新黄质等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御金香’呈现黄色叶片的白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叶绿素含量低,而并非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所致。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白莺山10个古茶树群落的晒青毛茶为材料,对其生化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晒青毛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碱和可可碱含量差异最大,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差异较小。红芽口茶茶多酚和EGCG含量最高(32.70%和58.59 mg/g),可可碱和咖啡碱含量最低。勐库大叶茶儿茶素含量最高(149.85 mg/g),且非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酯型儿茶素。贺庆茶中总儿茶素含量最低,且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非酯型儿茶素。  相似文献   

6.
徐田俊 《中国茶叶》2007,29(1):28-28
位于广东省龙门县西北部的南昆山,终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常年平均气温23℃,7月气温27.8℃,年降雨量2700毫米左右,无霜期长;浓荫蔽日,四季常青,集热带、亚热带植物并茂于一林;山上有高等植物200多种,鸟类70多种,堪称珍贵动植物的宝库。其中,蕴藏的一种野生茶树——毛叶茶,当地群众俗称为“毛茶”、“山荼”、“百岁茶”的就是一种珍稀茶树资源。1982~1987年,中山大学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认为南昆山毛叶茶是一种天然无咖啡碱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7.
14个黄化、白化变异茶树品种(系)综合性状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2020,(2)
对14个白化、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系)生长势、芽叶特性、物候期进行调查,并对叶绿素SPAD、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等进行检测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御金香’和‘水晶白’生长势较好,‘黄金叶’一芽三叶最长,叶面积大小表现为‘梯田1号’‘水晶白’‘梯田2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一芽一叶期与对照相当;黄化品种的明亮度L、测色值a和测色值b均高于白化品种;白化品种叶绿素SPAD比黄化品种高;水浸出物仅‘黄金叶’和‘景白2号’≤45%,其他品种(系)水浸出物含量均≥45%;‘梯田1号’和‘梯田2号’茶多酚含量≥20%,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5%,‘梯田1号’、‘水晶白’和‘御金香’的咖啡碱含量均较高,儿茶素总量变幅为7.2%~15.6%,‘梯田1号’和‘中黄3号’的没食子酸含量均最高,‘梯田2号’、‘黄金芽’、‘中黄3号’和‘御金香’的EGCG均≥8%;‘景白2号’、‘中黄2号’和‘中黄3号’感官审评总体得分均最高。  相似文献   

8.
沅陵县地处湖南西部,是湖南产茶大县,产茶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为了探明沅陵县地方茶树资源的特性及其直接利用价值,分别对其区域内官庄(GZ)、麻溪铺(WJ)和清浪(QL)等3个乡镇的茶树资源进行挂牌调查及鲜叶内主要代谢物检测分析。结果发现,WJ茶树资源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QL的茶多酚含量最高,GZ的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最高;茶多酚和咖啡碱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可碱和茶碱区域间无明显差异(p> 0.05),儿茶素组分中仅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p <0.05),其他儿茶素组分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聚类分析和单一生化成分分析,所取样品可聚为三类,Ⅰ类为茶多酚较低、氨基酸较低及简单儿茶素较高的资源,Ⅱ类为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较低和酚氨比值较低的资源,Ⅲ类为高茶多酚、高儿茶素尤其是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高的资源。其中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基于化学成分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贵州省沿河县古茶树不同树型、产地和季节的茶样内含成分差异.结果表明,乔木型茶鲜叶咖啡碱、可可碱、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显著高于灌木型,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显著低于灌木型;基于19化合物×69样品的数据矩阵提取累计解释方差大于82%的前3个主成分,基本实现对沿河县4个乡镇的茶样区分;季节和加工因素对古树红茶中咖啡碱含量影响不显著,春茶中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及茶黄素总量均高于对照和秋季茶样,秋茶酯型儿茶素(16.72 mg/g)显著低于古树春茶(44.20 mg/g).本研究可为沿河古茶树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6个茶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茶样感官品质符合普通的红茶、绿茶国家标准;内含成分含量方面,所有茶样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均低于0.5%,可作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3个绿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5.8%~17.8%,3个红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0.2%~13.2%。茶色素含量方面,3个红茶样以茶褐素(5.4%~7.9%)和茶红素(6.2%~6.4%)为主;儿茶素含量方面,6个茶样的儿茶素均以EGCG、EGC为主。1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红茶,2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绿茶,3号茶树加工红茶和绿茶均可。  相似文献   

11.
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资源现状,根据植物学特征,从中选取具代表性的茶树初分为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测试了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评审了所制红、绿茶样的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枇杷茶树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46±0.07)%~(5.69±0.10)%,茶多酚含量为(21.67±0.40)%~(37.16±0.99)%,咖啡碱含量为(4.01±0.18)%~(4.88±0.03)%,水浸出物含量为(33.31±2.49)%~(47.28±1.35)%,儿茶素总量为(77.08±1.18)~(236.47±29.59)mg/g,因此,部分材料可以作为选育高儿茶素、高咖啡碱等特异成分的育种材料。以咖啡碱、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作为影响红碎茶品质的第一、二、三主成分或综合因子,结合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值及感官审评结果可推论,E类适制红茶,F类制绿茶品质最优。从茶氨酸及苯丙氨酸的含量比例、儿茶素组分及总量等可推论,6类供试枇杷茶树中,E类茶树进化程度最高,接近栽培型。  相似文献   

12.
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对小鼠体重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粉末饲料喂养小鼠12周,通过称量小鼠体重、脏器及腹腔脂肪(IPAT)等器官重量,测定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和肝脏中脂类含量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对小鼠体重、脂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实验组的小鼠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其中Ⅳ组(0.06%咖啡碱+0.6%儿茶素)从第4周开始小鼠体重增加显著减少。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处理的IPAT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Ⅰ组(0.03%咖啡碱+0.3%儿茶素)、Ⅱ组(0.03%咖啡碱+0.6%儿茶素)可显著降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Ⅲ组(0.06%咖啡碱+0.3%儿茶素)、Ⅳ组(0.06%咖啡碱+0.6%儿茶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瘦素浓度明显降低;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能降低肝脏中TC或TG浓度。以上结果表明,绿茶成分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通过降低血液与肝脏中的脂类含量,可能引起体内脂肪沉积减少,抑制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大叶种胡椒(Type Lampong)为对照,对胡椒属野生近缘种质资源‘芦子’(Piper betle L.)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抗逆性状(抗寒、抗病)等主要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野生近缘种质‘芦子’长势强,冠幅大,果穗长,座果率高,抗寒、抗病能力较强,农艺性状及抗性明显优异大叶种胡椒;通过对‘芦子’种质资源的无性繁殖品种改良技术进行探究,说明 ‘芦子’野生近缘种质资源是胡椒品种改良较好的中间材料,将为胡椒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胡椒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紫色深浅不一的5个特定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中的花青素、茶多酚、黄酮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关系密切,与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发现英德市石门台、五郎嶂等地有野生茶树分布。研究表明英德野生茶树单株生化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差异大,部分资源表现出水浸出物含量高、咖啡碱含量高、富含EGC等特征。发现水浸出物含量在48%以上的资源有3份,EGC含量超过6%的优质红茶资源有18份,高咖啡碱资源有6份。这些特异资源的发掘为英德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加工优质蒙顶甘露的茶树品种,以蒙顶山茶区种植的35份茶树品种(资源)的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按统一工艺加工蒙顶甘露茶样,对成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和咖啡碱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滋味、外形极显著负相关;简单儿茶素与感官审评总得分、外形极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显著负相关;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咖啡碱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其他化学指标以及感官审评的相关性不显著.调查的品种(资源)中,最适宜加工蒙顶甘露茶的茶树品种为中茶602、保靖黄金茶1号和中茶112,适宜的为天府28号、名山311、浙农701、福选9号、蒙山9号、福山早、TRI25、天府1号、三花1951和中茶108,其余22份品种资源不建议作为加工蒙顶甘露茶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儿茶素和咖啡碱占绿茶乳酪总质量的88%以上.以乳酪中含量最高的两种酯型儿茶素和对应的非酯型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建立绿茶乳酪简化体系CATs-CAF,发现4种儿茶素在沉淀中的分布比例为EC:ECG:EGC:EGCG≈1:2:1:2.选用ECG和EC分别与咖啡碱络合制备单晶,扫描电镜观察络合前后晶体的...  相似文献   

18.
南昆山毛叶茶和云南大叶种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斌  尹逸  周英  邓佩卿  杨宏伟 《茶叶科学》2003,23(2):146-150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南昆山毛叶茶和云南大叶种进行DNA分子标记研究。从3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6个有效引物共产生4382条DNA片段,平均每个单株扩增出109.55条带,片段大小分布在0.15 kb~3.70 kb之间。在扩增出的315条不同分子量的DNA谱带中,21条是单态的,294条是多态的,多态性高达93.33%,其中云南大叶种多态性谱带达286条,多态性为90.79%,南昆山毛叶茶多态性谱带有265条,多态性为84.13%。通过类平均聚类(UPGMA)法,绘制出南昆山毛叶茶与云南大叶种DNA之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  相似文献   

19.
遮光对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春梢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树‘黄-2’、‘黄-8’和‘黄-13’为供试材料,在春季一芽一叶期采用30%透光度的黑色遮阳网覆盖遮光处理7天,HLPC法检测一芽二叶新梢咖啡因、儿茶素类、氨基酸类和色素类化合物含量。结果显示,遮光处理对茶叶咖啡因含量无显著影响;遮光对儿茶素类总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在品系‘黄-2’显著提高,而品系‘黄-8’和‘黄-13’则显著降低;遮光显著提高品系‘黄-13’的氨基酸总含量,降低品系‘黄-8’氨基酸总含量,但对品系‘黄-2’无显著影响;遮光显著提高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新黄质的含量,显著降低紫黄质含量。具有热耗散作用的黄体素在光照敏感新梢白化茶品种的含量很低,是其容易受到强光胁迫伤害的原因。在强光照条件下,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叶片呈现黄色,主要是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不是因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提高所致。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在高温强光季节采取适度遮光,将有助于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高茶苗生长势和抗性,有助于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毛叶茶是一种原产于广东南昆山的天然低或无咖啡因的茶树资源,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本实验以毛叶茶群体种秋季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并设置3h、5h、7h三个不同发酵程度处理,旨在摸索出毛叶红茶不同发酵程度的红茶品质风格类型,以丰富毛叶茶产品类型,为毛叶茶市场注入新动力。实验表明:发酵3h的毛叶红茶香气较馥郁持久、滋味浓度较高且鲜爽度好;发酵5h的毛叶红茶品质较为居中,但具有更加突出的鲜甜香香气特色和鲜醇的口感类型;而发酵7h的毛叶红茶品质较低,但有香甜香气和苦涩味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