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VA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的生理效应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泡囊丛枝菌根(Vesiculararbuscularmycorhiza,VA菌根)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内生菌根。VA菌根真菌能与大多数植物共生,促进植物对P、Zn、Fe、Cu、S、Ca、K等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植物抗旱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三种杨树无性系,I-214(Populus×euranericanacv.I-214)(ltalica)、中东杨(P.berolinensis)(Berolinensis)和群众杨(P.popularis35-44)(Popularis)一年生盆栽插条苗的木质部导入ABA和细胞分裂素,研究了这两类激素在气孔调控中的作用。尽管不同无性系的气孔在对ABA的敏感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ABA仍可导致气孔的关闭,然而在蒸腾流中的细胞分裂素(与ABA共导入或分别导入)可以明显地抑制ABA的作用。并且玉米素还能推迟土壤干旱所诱导的气孔关闭,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内源细胞分裂素浓度下降而同时ABA上升.据此提出了复合胁迫信号的概念,即在根冠通讯中,是ABA和细胞分裂素共同调控气孔的运动。另外还研究了玉米素、激动素、6-BA等不同细胞分裂素与AB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6-BA与玉米素和激动素的作用相反,它不能抑制ABA的作用,反而促进其对气孔的关闭  相似文献   

3.
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杨树上普遍存在着冰核活性(INA)细菌,经测定它们能在-4℃~-6℃温度下产生冰核活性。它们分属于3个属5个种或变种,即:菠萝泛生氏菌(PantoeaananasSerano1928)、噬夏孢子欧文氏菌(Erwiniauredovora(Ponetal.)Dye1963)、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pv.syringaeVanHal1902)、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Bryan)Dye1978)和丁香假单胞菌未定变种(P.syringaepvs.)。自然条件下INA细菌增加了杨树的冻害;冻害的主要时期是在早春杨树萌芽阶段。在由真菌DothiorelagregariaSacc.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病斑中分离到的INA细菌数量最多;而同一真菌引起的水泡型溃疡病病斑中分离到的INA细菌数量最少。在杨树干上接种INA细菌并经冷冻处理后,增加了D.gregaria的侵染,形成大斑型溃疡。证明冻伤和其它伤口是D.gregaria形成大斑型溃疡病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INA细菌造成的杨树冻害和真菌性溃疡病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4.
云南的松针红斑病病原菌形态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在云南寄生于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加勒比松P.caribaeaMorelet,湿地松P.elliottiiEngelm和火炬松P.taedaL.上的松褥盘孢菌Doth-istromapiniHulbary形态鉴定,该菌侵染导致松针的衰弱死亡后,进行死体分解的菌是乔松攻斑壳Lophodermiumpini-excelsaeAhmad、星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  相似文献   

5.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北美成立统一的人造板协会有37年历史的美国刨花板协会和有20年历史的加拿大刨花板协会于1997年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新的行业团体一人造板协会(CopmopsitepanelAssociation,简称CPA),面向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刨花板、...  相似文献   

6.
抗青杨叶锈病杨树品种序列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龙江省主要杨树品种的田间调查、人工接种试验、抗病机制的测定。筛选出抗青杨叶锈病的杨树品种:小黑杨(Populusxiaohei)、小黑×波(P.xiaohei×P.euramericanacv.polska—A102)、富锦一号(P.sp)、小青×俄(P.Pseudo—simonii×P.russkii)、小黑天杂(P.pseudo—simonii×P.nigra—B2)、中绥6(P.sp)6个杨树品种。经在生产中应用,抗病性强,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7.
Study on Geographic Vari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Eurasian Beech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分布于欧洲的水青冈(Fagussylvatica和Fagusorentalis)和亚洲的水青冈(Fagusjaponica,Faguscrenata,Faguslucida,Fagusengleriana和Faguspashanica)的地理历史资料分析和凝胶电泳法等位酶的测定,探讨欧亚大陆水青冈地理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所测定的酶系统包括:过氧化物酶(PX1和PX2)、磷酸葡萄糖脱氢酶(PGD)、酸性磷酸化酶(ACP1和ACP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1,GOT2和GOT3)、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磷酸果糖异构酶(PGI)、甲基萘醌还原酶(MNR)、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1和PGM2)和苹果酸脱氢酶(MDH1和MDH2)10种酶系统.测定和分析了水青冈遗传相似性、固定指数及遗传多样性随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水青冈起源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水青冈的种间关系和地理历史进化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离体培养研究中 ,品种LeReve和CasaBlanca有较高的小鳞茎再生率 ,Pesaro品种的小鳞茎最重。虽然 ,几个品种存在差异 ,但总的来说 ,花茎和鳞茎鳞片片断均是较适当的外植体源。BA可诱导小鳞茎的形成和生长 ,而激动素有相反的抑制作用。相对低浓度的NAA刺激CasaBlanca和DameBlanche小鳞茎形成 ,并增加Acapulco Casa和Blanca小鳞茎的重量外植体来源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百合小鳞茎形成的影响(朝鲜)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早期促进开花结实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在京山县太子山林场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内,用三种生长调节剂C.C.C.GA,BAP分施用量、处理时期、处理次数三个因素进行叶面喷洒实验。结果表明BAP有促进开花的作用。1998年在中心苗圃3年生嫁接苗实验区,利用1997年对促进开花结实有效果的BAP进一步分时期、处理次数二因素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BAP对马尾松苗期开花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BAP能促进马尾松早期开花,这对缩短马尾松育种周期,加速新品种的开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圆柏锈病—胶锈菌的重寄生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圆柏胶锈菌( Gym nosp orang ium asiaticum , G. yam adai)的重寄生菌柄锈生痤孢( Tuberculina vinosa)的寄生及形态特征。在 P D A 上,该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适温20℃~30℃,适宜p H6~9,荧光可促进产孢。田间接种该寄生菌于梨、苹、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等锈病菌上均表现了重寄生现象,其寄生率在梨、贴梗海棠及垂丝海棠达 90% 以上;该寄生菌以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形成芽管从性子器和锈子器侵入,潜育期 7 天~12 天。自然条件下在其寄生部位越冬, P D A 试管菌种在 10℃以下保存 5 个月仍有 80% 以上的孢子萌发率。该寄生菌的控病机制为阻断锈病的侵染循环,显示出生物防治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白桦实生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0,自引:6,他引:70  
目前 ,活性氧自由基与植物抗逆性关系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入 (戴金平等 ,1 991 ;王以柔等 ,1 995 ;许长城等 ,1 993;John ,1 992 ;Marcelaetal.,1 993;阎秀峰等 ,1 999) ,对水分亏缺下活性氧对植物的氧化伤害及植物防御系统的反应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陈立松等 ,1 998;1 999;沈秀瑛等 ,1 995 ;吕庆等 ,1 996;王爱国等 ,1 990 ;许长城等 ,1 993;阎秀峰等 ,1 999;Mishraetal.,1 993)。在正常情况下 ,植物体内活性氧产生与清除处于平衡状态 ,不会导致细胞伤害 ,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可分为酶促和非酶促两大类 (蒋明义等 ,1 996…  相似文献   

12.
以Hoagland完全营养液为基本培养液(ck),添加不同含量的NaCl、NaHCO3和SNP,共模拟设计出12种盐、碱度不同的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盐、碱单一胁迫或盐碱混合胁迫下,黄连MDA和Pro含量升高,Pr含量降低;SOD活性在盐胁迫下升高,在碱胁迫和盐碱混合胁迫下下降,POD和CAT活性在3种处理下均升高;伤害程度为盐胁迫〈碱胁迫〈混合盐碱胁迫,说明黄连耐盐性大于耐碱性,并且盐胁迫和碱胁迫有协同效应;SNP能明显缓解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说明SNP能提高黄连的抗盐碱性;3个SNP浓度中,以0.1mmol/L SNP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东北林区森林凋落物淋洗液中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的浓度范围,用不同浓度的上述3种外源有机酸溶液叶面喷施长白落叶松幼苗,再置于4℃下进行低温胁迫,研究有机酸对低温逆境条件下长白落叶松幼苗多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低温胁迫下外源有机酸对苗木抗寒性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3种有机酸均降低低温胁迫后长白落叶松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不同程度提高SOD,POD,APX和CAT等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缓叶绿素的下降趋势。外源有机酸能通过促进长白落叶松体内保护酶活性提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最终明显提高其低温抵御能力。3种有机酸对上述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强弱表现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适宜的最佳使用浓度为5.0mmol.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菲胁迫下活性氧和抗氧化物质的变化规律,探究蒿柳抗氧化系统的防御机制,为提高其对多环芳烃(PAHs)的抗性及加强植物修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蒿柳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其在0、1.0 mg·L^-1菲处理下活性氧、抗氧化酶、抗氧化剂以及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处理时间为16 d。[结果]研究表明:(1)菲处理后第4天,H2O2含量和氧自由基(O2^·-)生成速率迅速增加,MDA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上升;第8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第16天时,H2O2含量下降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O2^·-和MDA的增加量下降。(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处理后第4天即迅速上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呈缓慢上升趋势。(3)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在处理后第4天低于对照,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第16天时高于对照。[结论]菲胁迫下,O2^·-是造成细胞膜脂过氧化的主要活性氧,SOD活性一直高于对照,但不足以清除增加的O2^·-,CAT和POD的升高可以清除过量的H2O2;GSH是抵御菲胁迫的有效抗氧化剂,并通过GST的催化参与菲的解毒。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8个1(2)-O型无性系苗木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毛白杨无性系叶片的MDA含量、CAT活性呈递增...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绿竹容器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模拟干旱环境下水分亏缺对绿竹容器苗主要营养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绿竹规模化育苗栽培制定适宜的经营管理及节水灌溉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苗控水方式,测定分析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绿竹叶片及根系抗氧化酶、膜脂渗透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重,绿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达到差异显著(P0.05),但类胡萝卜素差异不显著(P0.05);干旱胁迫下,根系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CK)下降14.35%、33.3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根系活力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了CK处理根系活力的96.75%、73.84%;干旱胁迫下,根系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在复水后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MS-CK)降低程度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SS-CK),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结论]模拟干旱环境下,增加干旱胁迫程度,绿竹的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呈显著降低,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均升高。复水后,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较干旱胁迫时有所提高,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有明显下降,不同干旱程度补偿能力不同,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且不同营养器官对于解除干旱后消除活性氧及修复适应能力也不尽相同。绿竹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负相关,而保护酶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盐旱交叉胁迫对皂角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年生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和盐分交叉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旱交叉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分析认为皂角幼苗在盐旱交叉胁迫下表现出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可增加皂角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8.
渗透胁迫对青杨叶片氧自由基伤害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孙昌祖 《林业科学》1993,29(2):104-109
采用PEG-6000对青杨叶片进行渗透胁迫处理,研究其O_2~(?)产生速率、SOD和CAT活性水平及MDA含量的变化,并测定了相应发生的质膜透性和叶水势的改变。结果表明,青杨叶片的O_2~(?)产生速率随PEG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在-2.5--1.25MPa间,胁迫强度与O_2~(?)生成量成正比。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O_2~(?)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在一定胁强范围内,SOD和CAT的活性水平亦与O_2~(?)的变化相一致;细胞质膜透性的加大和叶水势的降低与MDA含量的增高呈明显的正相关,经统计处理结果之差有极显著意义。说明青杨叶片的渗透胁迫损伤,是由O_2~(?)引发的膜脂过氧化,致使MDA含量增高,破坏了细胞膜系统所致。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真桦苗木,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组叶片MDA含量始终高于对照,3周时重度干旱组MDA含量达到对照的2.1倍;轻度胁迫处理组,真桦叶片内SOD和CAT活性升高;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组,...  相似文献   

20.
雄性不育板栗雄花序败育与几种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雄性不育广泛存在于开花植物有性繁殖过程中.据Kaul(1988)报道,已经在43科、162个属、320个种的617个品种或种间杂种中发现雄性不育.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也存在雄性不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