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林业科技》2007,(2):72-72
1 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 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2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相似文献   

2.
在季节性生产中,秋季是蘑菇收获的旺季,一般秋菇占蘑菇总产量的70%左右,因而不少菇农常常收完秋菇便结束栽培管理,很少再向菌床投入管理费用,这说明秋菇收成在蘑菇栽培收益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由于秋菇给菇农的回报丰厚,秋菇管理也倍受蘑菇栽培者的重视.秋菇的管理工作内容很多,如温度、湿度的控制,通风换气的调节,病虫害的综合管理,蘑菇的适时采收,菌床的整理等,其中以温、湿、气三要点的合理调节为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沙壤土一次覆土为对照,分析比较在沙壤土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腐熟牛粪和发酵料作为覆土材料,采用一次覆土和二次覆土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rge)Sing.]覆土层含水量、出菇期、商品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90%沙壤土+10%发酵料配方的覆土材料,选用二次覆土的栽培模式,双孢蘑菇无论从商品性、单菇质量,还是经济效益上来看,表现均最好,其中单菇质量较对照提高了13.69%,较对照增产15.13%,商品菇率比对照高8%,经济效益比对照增加11.01元/m~2,且无病虫害。在冷凉灌区双孢蘑菇栽培中可推广应用90%沙壤土+10%发酵料配方的覆土材料,采用二次覆土方式的集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又名小松菇、巴西蘑菇或柏拉氏蘑菇、ABM菇,属蘑菇(黑伞)科蘑菇(黑伞)属,原产于巴西、秘鲁.1965年,日裔巴西人将其孢子菌种送给日本,经蕈菌工作者数年的试验性栽培,获得成功,10多年后开始进行商业性栽培,并按照日本人喜爱的松茸而命之以“姬松茸”的美名.实际上,姬松茸是白蘑菇的近亲,与松茸无论从分类地位和性状风味上都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江农 《技术与市场》2002,(12):37-37
要使蘑菇高产,必须适当追施肥料。根据实践经验,现将蘑菇追施肥液的几种配制及使用方法,介绍于下: 1.菇根汤。将蘑菇在采收、加工时切下的菇脚和碎菇等废弃料,经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公斤料加水1公斤~1.5公斤,煮沸15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到10公斤~15公斤,喷蘑菇菌床30平方米~40平方米。在出菇高峰期使用,可使子实体肥厚和延长出菇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四孢蘑菇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的筛选研究及栽培试验,证明该菇可人工栽培。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5~25℃,28℃停止生长;pH值范围是3.15~9.02,最适是7;最佳碳氮比为30∶1;最好氮源是酵母粉、硫酸铵、硝酸钾;最好碳源是麦芽糖、葡萄糖,最差的是甘露醇和蔗糖;母种在16号及11号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人工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为38%。子实体形成及发育的温、湿度范围是13~27℃、60%~90%。袋栽不能出菇。人工栽培必须熟料覆土,否则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7.
以元蘑1号和元蘑5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秋季闲置黑木耳棚室进行元蘑栽培研究,对2种元蘑菌株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污染率、出菇集中程度、子实体形态特征、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进行比较研究,筛选适合秋季黑木耳棚室栽培的元蘑菌株。结果发现:元蘑1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元蘑5号快,污染率较元蘑5号低;出菇管理中发现,元蘑1号出菇较集中,子实体品质、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较元蘑5号高。结论为元蘑1号适合利用黑木耳棚室栽培出菇。  相似文献   

8.
选择适宜棚室栽培、高产优质食用菌新品种,规范安全用种;利用玉米芯等农作物秸秆作为新型基质栽培食用菌;优化出菇方式,实施催蕾促菇,利用通风、立体套种等措施,调节水稻育秧大棚内的小气候,满足不同时期食用菌对温、光、水、气等环境的需求;开展菌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研究工作;2012~2014年在富锦市对水稻育秧大棚食用菌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进行集成与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效益提高10%以上,探索出一条提高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广开生产门路,去冬今春,石炭井矿务局四矿在党委的支持下,由一名干部带二位退休老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在人防地道内用松树锯末试种了150平方米蘑菇,现在,所有床架都已出菇,其中以锯末、羊粪各半合成培养料的,出菇最好,1平方米1次就收菇2.1斤,每平方米收完以后,估计可收菇10斤左右,总产量预计在1000斤以上,每100平方米用工200个左右,可收益1000元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产好的优质隧道二次发酵料进行打包处理培养,与传统发酵料直接上架培养2种栽培模式进行对比,在相同的生产栽培管理条件下,观察分析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菌丝长势、出菇期、产量和效益的影响~([2-4])。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发酵料直接上架的栽培模式,菌种前期发菌速度和长势均比打包料栽培模式的强,出菇期提前4 d;从后期产量和效益上看,表现也优于打包料的栽培模式。但是打包料具有省工、抗污染、便于长距离运输等优点,适合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对下一步优质、高效的双孢蘑菇打包料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林分郁闭后采伐前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食用茵栽培,可以提高林地经济收益,实现以短养长的目标。本文针对重庆市丰富的林地资源,提出了适宜林下栽种的蘑菇菌种及其栽培料的配置关键、接种技术、菇棚搭建、林下栽培管理和采菇方法,以指导广大林农因地制宜地进行林下蘑菇生产。  相似文献   

12.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山县林场利用本地充足廉价的稻草、稻壳资源,将合成培养料堆积发酵后接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获得成功。其栽培过程包括确定主栽品种和栽培季节、配制培养料、铺床接种、发菌管理、出菇采收等几个主要环节,效益分析表明林下种植可收益12~18万元/hm2,适宜林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3.
自三十年代研究成功纯菌种段木栽培香菇新技术,改变了数百年来我国沿用"砍花法"种菇的落后局面,使香菇生产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技术革命.段木种菇是将人工分离选育的木屑菌种或木钉菌种在适宜的菇木上打孔、接种、发菌、出菇的栽培工艺.1 菇场选择与建造菇场建造逋常可分成庭园式菇场、水上菇场和林间菇场3种.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球盖菇是近年引进辽宁省栽培的适宜粗放栽培管理的优秀菇种,具有适应性强,在自然条件下,可春、夏、秋3季室外栽培;冬季可在暖棚像平菇一样,进行床式栽培.栽培过程中不需要添加麸皮等营养料,栽培料可以是木屑、稻壳、木片、短树枝、野草等,接种后发茵迅速,污染少,播种后45~55d可以出菇;栽培成本大大低于目前普遍栽培的平菇,经济效益高出平菇;初次栽培食用茵的人易于栽培成功.适宜林下、玉米地等室外栽培和冬季暖棚栽培.该文简要介绍了大球盖菇的形态特征、菌种生产、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褐蘑菇坝上栽培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蘑菇栽培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必须避开20℃以上的高温期,否则菇胚细长,菌盖小,易开伞,甚至幼菇成批死亡。因此适当安排生产周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双胞蘑菇高产栽培新技术现有的双胞蘑菇栽培技术,主要是生料床栽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配料、前后发酵、建床、接种、定植管理、营养培育、覆土、出菇管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难以解决:1.采用多类型粪草为基料,需要发酵,特别是二次发酵工艺要配合隧道或密室进行...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冬春栽培,菌肉肥厚、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欢迎。 1.栽培时间。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至60天,一般可安排10月至次年2月制栽培袋,11月至次年3月均可出菇.可在室内或室外大棚育菇。 2.培养料配方。配方①棉籽壳60%-70%、  皮15%~20%、棉籽粉10%~15%、糖l%、碳酸钙1%.配方②:杂木屑68%~75%、 皮0%~20%、棉籽粉0%~20%、糖1%、碳酸钙1%。配方③:杂木屑30%~35%、棉籽壳30%-35%、棉籽粉10%~20%、糖1%、碳酸钙1%、 皮10%…  相似文献   

18.
名优特新品     
姬松茸深沟窄厢栽培法经长期对姬松茸生产的观察,发现姬松茸菌丝穿透土层的能力极强,而且对水份的需求量也很大。特别是在始菇期,往往是畦床周围的土层中先于床面出菇,并且形成的菇蕾肥硕,长出的菇体肥壮,质量上乘,明显优于床面长出的菇。根据这一现象,笔者设计了姬松茸深沟窄厢栽培出菇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论产量与质量均高于常规栽培法,现将此法简介如下:深沟窄厢栽培出菇法的前期工作,如培养料配制、堆料发酵、翻堆、进料、播种、覆土、大棚搭建等工序与常规栽培法相同。所不同的一是厢沟要深,二是厢面较窄。沟深35cm~40cm,厢面宽50cm。开厢整畦:在大棚内按厢内宽50cm开厢,沟宽30cm。首先将厢沟深挖20cm,挖出的土填在厢面上,打碎整平,增加上层的透气性。播种覆土:将大棚内进行严格消毒杀虫后进料播种,床面料厚17cm,播种后菌丝长入料内一半或三分之二时覆土。覆土取用沟内土,只需将沟内土层控松整成颗粒状后直接覆土。通过覆土,可将厢沟再次深挖10cm,此时沟底距料面高约45cm~50cm,使其形成了一个三方均可长菇的出菇面。覆土之后,加强水分、通风管理,并长期保持沟内土层湿润,最好是使沟底长期保持有2cm~3cm深的积水...  相似文献   

19.
菌菇珍品——褐蘑菇,又名香口蘑(见照片),其盖大柄粗、菌肉肥厚,口感比白蘑菇更细嫩鲜美,香味比香菇更加浓郁适口,同时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医疗价值。现已成为风靡欧美及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品位食用菌,并形成了其开伞成熟菇体的专业市场——波特贝拉(Portabella)和未开伞幼嫩菇体的专门市场——克里米尼(Cremini)。产品出口市场广阔,栽培前景十分看  相似文献   

20.
林下栽培蘑菇是一项省人工、省材料、就地取材、就地生产,而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林区副业.同时,培养菌的废料还是树木的肥料,可促使树木生长.辽宁省新民机械林场,1987年在杨树林里栽培约一亩地的蘑菇,收获2,000多斤鲜菇,很有推广价值.林下栽培蘑菇和室内栽培蘑菇的环境、条件不同,因此,林下栽培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