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柬埔寨拥有较丰富的竹类资源,且有较多的传统利用,但竹类资源在社区林业建设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暹粒省面临着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匮乏突出矛盾,发展社区林业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当地土著竹种在社区林业发展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应成为发展社区林业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进程、动因及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有效的林业产权制度安排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中国的林业产权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经变迁,其中既有诱致性的变迁,也有强制性的变迁。林业资源的稀缺性,是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始动因,经济效率的激励和利益的驱动是林权制度变迁最重要的动因,同时,外部环境的变迁,人们需求或偏好的变化,也会驱动着林权制度的变迁。林业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利益分配制度重新调整的过程,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制度变迁有着不同利益目标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94 % ,坡度 2 5°以上的耕地有 74 76万hm2 。乡村林业的实质决定了退耕还林必须要有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这一过程也是典型的乡村林业的实践与运用。通过以农民作为经营主体和收益主体 ,在工程实施全过程中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界定林权、出台激励措施、合理布局、处处顾及农民的切身生存利益 ,退耕还林才能退得下 ,稳得住 ,能致富 ,不反弹。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 ,重点推存了 2 1种造林技术模型 ,供退耕还林时选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退耕还林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退耕还林工作中应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即生态目标、群众利益、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执行及科技支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保证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社会林业工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正菊 《林业科学》2005,41(3):196-201
世界各国许多林业科技工作者开展了适应本国社会与经济特点的社会林业活动和研究工作 (赵俊臣 ,1 993;张春霞等 ,1 996;徐国祯 ,1 998;石峰等 ,1 998;Bruce ,1 981 ;Bruenig ,1 999)。近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社会林业面临新的形势。王涛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提出了社会林业工程的概念。社会林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社会林业工程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涛等 ,2 0 0 2a ;2 0 0 2b ;2 0 0 3a ;2 0 0 3b)。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反映林业现状及各影响因子 ,再将这些指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 ,构成综合指数 ,用…  相似文献   

6.
刘达富 《浙江林业科技》2005,25(4):77-79,86
从江山市征占用林地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征占用林地管理中存在规划滞后、征占用无序、政策不配套、行政干预、随意开发以及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管理、健全政策法规、简化办事程序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征占用林地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介绍征占用林地管理的主要过程入手,系统分析了目前征占用林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建议,对于提高我国征占用林地的管理水平,促进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其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为国内外罕见。由于周边社区集体森林破坏严重,使保护区受到周围村社的"蚕食",给高黎贡山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对村社集体林地的管理与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性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乡村集体森林的管理,发展社区林业,实行"以林养林",即以发展集体林来保护国有林、保护区,使社区林业的发展既为当地农户提供日常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非木材林产品、薪材及木材,又为保护区构筑一道以集体林为主的绿色屏障,以实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周围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简要阐述国外和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内容、特点和实践情况,论述林业政策评价在我国的进展以及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以江西省2 484个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农户收入增长为主要指标,评价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林业收入增长数量、增长速率以及增长机理;以典型县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林业收入增长的经济实质、持续增长的限制性,以及农民短期趋利性和森林经营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和由此引起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林地资源的保护不够重视,采取的措施不到位等,都将导致林地资源被破坏,而这无疑将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基于此,主要针对林地资源保护以及生态林业的建设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为其他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社区林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 对其类型、与传统林业的区别、发展目标以及评价社区林业成败的因子进行了总结, 并探讨了妇女在社区林业中的参与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参与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湖州市"十五"林业科技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生态竹林开发、加强林木新品种引进与培育、开展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技术研究,建立林业科技创新综合运作机制,加大森林旅游监管,加快林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抓好继续教育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地区坡地退耕还林中的DJS造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节水为出发点,以多效能发挥为前提,研制出节水造林新技术——DJS造林法。生态林树种单株节水11.2kg,经济林树种单株节水23.5kg,当年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25~28个百分点,第2年平均提高造林保存率34.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略谈吕梁地区退耕还林布局及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之一,结合吕梁市实际情况,就退耕还林整体布局与树种选择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提出了退耕还林布局的5大重点区域以及树种选择的3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科技协调、科技推广、科技攻关及科技监督体系等方面阐明了建立退耕还林科技保障体系的途径 ,对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 ,稳步推进退耕还林 (草 )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夷陵区东部、南部、三峡河谷及西部部分地区已形成柑桔、茶经济带,“柑都茶乡”初具雏形,该区域的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经济基础。而中西部石灰岩地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主导产业不明显,经济效益不高。如何加快夷陵区中西部石灰岩地区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提速、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development to analyze and describe how forest certification promotes and pushes the setup of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l, forest management level and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In terms of breaking green trade barrier, upgrad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forest products, facilitating forestry enterprise growth, etc, it elaborated the role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in promoting forestry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also ma...  相似文献   

18.
房县退耕还林造林设计立地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以分析立地生态因素地域分异的综合特征及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基础 ,结合该县林业生产现状 ,从科学、实用的观点出发 ,以主导因子控制确定退耕还林的立地类型 ,并编制立地类型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县 (区 )的现场调研 ,充分肯定了湖北省退耕还林工作 ,同时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年度计划”、“生态林比例”、“项目管理费”、“幼林抚育和退耕地套种”及“生态移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如何在退耕还林幼林期因地制宜的间作套种 ,以增加农民收益 ,提高农民退耕还林及幼林管理积极性 ,促进退耕地早成林 ,尽快实现对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并对具体套种模式的成效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山野菜类效益型 ,牧草类产业型 ,药材类经济型 ,农作物类管理型 4种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