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R.D Eyans研究了蛋鸡饲喂促生长剂量的泰乐菌素和接种6/85系活MG疫苗的效果。结果表明,蛋鸡接种6/85系活MG疫苗后饲喂促生长剂量的泰乐菌素(50mg/kg),机体对于疫苗的血清学反应与免疫后没有饲喂泰乐菌素的鸡相同。使用6/  相似文献   

2.
β-葡聚糖对河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别含0%(对照)、0.1%、0.5%、1%、2%β-葡聚糖的5种饲料饲养平均重量5.5 g左右的河蟹8周, 研究β-葡聚糖对河蟹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每箱放养25只河蟹,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试验各组河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差异均不显著。河蟹摄食试验饲料1周后,0.1%组和0.5%组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升高(P<0.05),但β- 葡聚糖含量提高至1%以上时PO活性有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为0.5%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组较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总抗氧化力(T-AOC)以1%和2%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河蟹摄食试验饲料8周后,PO、SOD和T-AOC均表现为0.1%组最高,0.5%组其次,PO和SOD各组差异不显著,而T- AOC表现为0.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三次试验中,用多杀性巴氏杆菌克里姆森大学菌株制成疫苗置饮水中接种1日或3日龄雏火鸡,同时喂给三种不同的饲料。饲料0X系未加药的火鸡诱食料,饲料1X含有0.00625%磺胺2.6二甲氧嘧啶和0.00375%Ormetoprim,饲料2X含0.0125%磺胺2.6二甲氧嘧啶和0.0075%Ormefoprim。免疫应答以致病性巴氏杆菌攻毒感染决定之,方法是将血清型3或4置饮水中给与三天。试验1中以1X浓度给药的保护性免疫减低30%试验3中给1X浓度的减低37%,给2X浓度的减低45%。给药浓度的提高对接种与未接种疫苗的火鸡,在预防感染上效力要高些。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鸡毒支原体(MG)感染的时候,不仅要了解疾病发展过程还要清楚MG疫苗保护宿主的机制。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的科研人员比较了实验室条件下商品母鸡两种不同的途径(气管和眼睛)接种MG寻找不同接种途径对鸡的致病性差异,检测指标包括气囊和器官损伤评分、气管黏膜厚度、体液免疫反应。并且对同时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对疾病进程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气管接种MG一周后气囊  相似文献   

5.
鸡毒支原体(MG)是对养禽业危害很大的支原体,主要导致禽类慢性呼吸道疾病(CRD),以禽的结膜炎、产蛋率及饲料转换率下降、屠宰率下降等为主要特征。MG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传播方式在鸡群中传播,每年给全球家禽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随着对MG细胞表面抗原黏附素蛋白(pMGA)和PvpA、GapA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深入,K株、TG5株等MG疫苗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由于抗生素的滥用,MG基因中也发生耐药突变,产生了QRDRs等抗药结构,导致MG在耐药性上也出现新的特点。论文主要对国内外MG的疫苗开发、耐药情况和检测技术等进行综述,旨在对家禽MG的综合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及肾细胞因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0、600和1 000 mg/kgβ-葡聚糖配制3种试验饲料。选取720尾初始体质量为(1.53±0.04)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7组,包括1个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G0)、3个连续投喂β-葡聚糖饲料的连续组(SG200、SG600和SG1000)及3个交替投喂β-葡聚糖饲料和基础饲料各7 d的间隔组(IG200、IG600和IG1000)。养殖42 d后测定血清免疫、抗氧化相关指标及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显示,与G0相比,各添加组溶菌酶活力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IG200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别显著降低(P0.05)和显著升高(P0.05)。G0抗超氧阴离子活力显著高于IG600(P0.05),与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一氧化氮合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IG1000外,各添加组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G0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β-葡聚糖,不论采用连续或间隔投喂方式,均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但间隔投喂1 000 mg/kgβ-葡聚糖能显著升高肾细胞因子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猪萎缩性鼻炎(AR),是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日本某地区调查了94户,有76户发生本病,占80.9%,在未接种疫苗的162头繁殖猪中,检查AR抗体,凝集价在20倍以上者有110头;占67.9%。在接种过疫苗的猪群中,也有60%的发病率。可见本病净化之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大多数肉种鸡场在育成期通过2~3次败血支原体(MG)活苗或灭活苗的接种来预防支原体病的发生[1,2],但由于MG疫苗不能预防滑液囊支原体(MS)的发生,同时疫苗诱导的抗体持续时间短,不能有效控制产蛋中后期支原体病的发生,故免疫过MG疫苗的种鸡群在产蛋中后期仍多见支原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试验使用低剂量的鸡毒支原体(MG)培养液(液稀释至10~4CCU/mL)经卵黄囊接种5~7日胚龄SPF鸡胚,结果:鸡胚死亡高峰时间发生在孵化后期(17d以后),疫苗6/85株导致SPF鸡胚死亡情况及死亡鸡胚病理变化与MG强毒S6株和临床分离株无明显差异。从孵化后期死胚中采集不同样品进行MG分离鉴定,最终确定死胚最佳分离部位为卵黄囊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禽》2009,31(9)
近来,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科学家研究了蛋鸡产蛋前期单独接种ts-11株鸡败血支原体(ts-11MG)疫苗或者与F株鸡败血支厚体(FMG)疫苗联合接种对商品蛋鸡消化器官、繁殖器官、血液特性的影响。试验鸡只的免疫接种方式采取以下4种处理:10周龄,假疫苗;10周龄,tS-11MG疫苗;10周龄,ts-11MG,22周龄,FMG;10周龄时,ts-11MG,45周龄时,FMG。结果显示,除了相对阴道长度,  相似文献   

11.
疫苗反应对畜禽的存活率和生产性能均有不利的影响.过度的疫苗反应可以引起增重缓慢、饲料消耗及死亡率增加,治疗成本昂贵,而且可能有更高的淘汰率.引起疫苗反应的因素很多,如达不到最低疫苗剂量、活苗在接种前被灭活,或在免疫时畜禽本身就有足够的免疫力等.  相似文献   

12.
王鸿运 《动物保健》2006,(10):47-47
疫苗反应对畜禽的存活率和生产性能均有不利的影响。过度的疫苗反应可以引起增重缓慢、饲料消耗及死亡率增加.治疗成本昂贵.而且可能有更高的淘汰率。引起疫苗反应的因素很多.如达不到最低疫苗剂量、活苗在接种前被灭活.或在免疫时畜禽本身就有足够的免疫力等。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株PBG效价为1.4×10~5~10~7EID_(50)/ml。以1.500 EID_(50)肌肉接种幼鸡,一周后攻毒,保护率为62.5%,二周为100%,三个月为71.43%。以1,000、500及50 EID_(50)肌肉接种,于免疫后二个月及三个月攻毒.1,000及500 EID_(50)均为100%保护率.用常水稀释疫苗,以2,000EID_(50)的剂量口服免疫幼鸡,100%保护;如在常水中加入1%脱脂乳稀释疫苗,其免疫效果更好。冻干苗于-30℃冰箱保存一年后置37℃温箱及室温保存一周仍100%保护;保存二周者为75%保护。以1,000EID_(50)对一日龄及28日龄幼鸡肌肉接种,分别于不同日期剖杀(直至第四周),未见法氏囊(BF)有明显病理变化。疫苗经各外鸡场应用已超过六百万头份,免疫后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饲料镉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在饲料中的安全限量,将18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投喂镉含量分别为0、0.10%、0.25%、0.50%、1.00%和2.00%的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尾鱼.记录96 h鱼的病死率及中毒症状,并计算96 h半致死量(LD50)和安全限量.结果表明:罗非鱼饲料镉急性中毒症状与水环境中重金属致鱼中毒症状类似;饲料镉对罗非鱼的96h LD50为(49.67±6.11) mg/kg体质量(BW),安全限量为0.47 mg/kg.  相似文献   

15.
各种应激因素(接种、诊断性检查、运输,新的环境等等)对禽类的生存和生产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1965),等(1976)的资料,经疫苗性应激之后,母鸡的产蛋性能在第三天后下降15—20%或更多。用活的疫苗免疫的雏鸡,其体重较未免疫者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牛磺酸和硒酵母对改善棉籽浓缩蛋白替代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饲料鱼粉的作用。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2个饲料鱼粉替代水平和2个牛磺酸与硒酵母混合物的添加水平。对照(PC)饲料鱼粉水平为35%,利用棉籽浓缩蛋白分别替代PC饲料中鱼粉的60%(H)和80%(L);在相同鱼粉替代水平下,分别添加(ST)或不添加(N)牛磺酸与硒酵母的混合物。5种试验饲料分别为PC、HST、LST、HN和LN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29.5±0.5) g的条纹锯鮨360尾,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尾鱼),分别投喂5种试验饲料。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摄食不同饲料对鱼摄食率、生长、饲料利用效率、鱼体组成(粗灰分和磷含量除外)以及养殖废物排放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成活率(P0.05)。摄食HST和LST饲料的鱼成活率显著高于摄食PC和LN饲料的鱼(P0.05)。摄食PC、HST和LST饲料的鱼粗灰分和磷含量显著低于摄食HN和LN饲料的鱼(P0.05)。摄食PC饲料与摄食LST饲料时养殖效益接近,与摄食HST、HN和LN饲料时的养殖效益存在明显差异。摄食PC饲料的鱼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高于摄食LN饲料的鱼(P0.05),摄食PC和LST饲料的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摄食LN饲料的鱼(P 0.05)。由此可见,添加牛磺酸和硒酵母未明显提高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条纹锯鮨饲料中鱼粉的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改善摄食低鱼粉水平饲料时鱼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株PBG效价为1.4×10~5~10~7EID_50/ml。以1,500 EID_50肌肉接种幼鸡,一周后攻毒,保护率为62.5%,二周为100%。三个月为71.43%。以1,000、500及50 EID_(50)肌肉接种,于免疫后二个月及三个月攻毒,1,000及500 EID_(50)均为100%保护率。用常水稀释疫苗,以2,008EID_(50)的剂量口服免疫幼鸡。100%保护;如在常水中加入1%税脂乳稀释疫苗,其免疫效果更好。冻干苗于-30℃冰箱保存一年后置37℃温箱及空温保存一周仍100%保护:保存二周者为75%保护。以1,000EID_(50)对一日龄及28日龄幼鸡肌肉接种,分别于不同日期剖杀(直至第四周),未见法氏囊(BF)有明显病理变化,疫苗经各外鸡场应用已超过六百万头份,免疫后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成果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研制成功 据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报道:由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马思奇研究员、佟有恩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日前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黑龙江省有史以来首次将兽医研究领域项目评为一等奖。该项研究工作为“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这两个二联疫苗的特点是:毒价高,后海穴接种(是对常规免疫途径的突破),增强了免疫保护力,一次接种即可,省时、省力。经国内外联机检索查新证明,两个二联苗是国际领先研制成功的,并在技术上有原始创新。 二联灭活苗主动免疫保护率为96%,被动免疫率为85.1%。二联弱毒疫苗主动免疫保护率为97.7%,被动免疫率为98%。两种二联疫苗的免疫期为6个月,仔猪被动免疫期是哺乳期至断奶后一周,疫苗保存期(4-8℃)为一年,弱毒冻干苗-20℃保存期为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