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可造成草莓烂果,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采后保存。为了探明日光温室草莓灰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在2013—2014年生长季和2014—2015年生长季,对北京地区草莓日光温室空气中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数量、草莓花瓣带菌率和灰霉病病果数进行了动态监测和调查,同时对日光温室中气象因子进行了系统监测和记录。结果表明,在草莓日光温室中,利用孢子捕捉器捕获的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数量在一天中主要集中在5:00-18:00,以11:00-14:00数量最大。在一天中每小时捕获的分生孢子数量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新增草莓灰霉病病果数与7 d前当天捕获的分生孢子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2,P≤0.01),与7 d前当天的新鲜花瓣带菌率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7,P≤0.01),这为利用捕获的分生孢子数量和新鲜花瓣的带菌率预测7 d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日光温室中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为该病害的防控和预测测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樊慕贞,朱杰华,刘景芬,田锋,郝嘉彦(河北农业大学,071001)(保定市草莓研究所)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Pers.)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在草莓促成,半促成和露地栽培中已是造成果实腐烂,...  相似文献   

3.
3发生规律目前对灰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灰葡萄孢上。因此,本文所述主要是灰葡萄孢引起的各种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但所有的灰霉菌具有相似的发生规律,在防治其他种引起的灰霉病时,可参考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3.1侵染循环灰霉病菌主要以病残体中的菌丝、菌核和分生孢子越夏。飞散出的游离孢子一般寿命较短,用玻片法测定灰葡萄孢的存活时间,一般不超过8h,因此不可能起到越夏的作用。而埋在土中的病果上的菌丝和菌核寿命可达70~80d,对越夏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有人对灰霉病菌在土中的越冬方式进行了研究。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5年从该地区的4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植区采集灰霉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物进行鉴定,采用针刺接种法测定不同分离物对牡丹离体叶片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灰霉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0株分离物,这些分离物分别属于Ⅰ、Ⅱ、Ⅲ型菌,I型菌不易产孢但产菌核;Ⅱ型菌易产孢,后期产生少量菌核;Ⅲ型菌易产孢,且产生大量菌核。产孢分离物均形成直立状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分枝顶端聚生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供试菌株的ITS序列和G3PDH基因序列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同源性达到99%;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各菌群代表菌株对牡丹均有致病性,但不同菌群间致病力有差异。研究表明,引起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且菌群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5.
大棚茄子灰霉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王秀芬(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保定071001)一、灰霉病的发生茄子灰霉病是由一种灰葡萄孢真菌侵染而发病的。病斑上密生菌丝及菌核,菌丝或菌核上形成分生孢子。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核在残存的病叶或地表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大棚...  相似文献   

6.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种植期间和采后主要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离体试验对比了水杨酸、哈茨木霉、尖孢镰刀菌菌株F-1和F-2防治草莓果实灰霉病发生的效果,发现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菌株F-1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测定结果显示,F-1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70.06%,与400 g/L嘧霉胺悬浮剂的1000倍稀释液的防效相当。进而探讨了该菌防控草莓灰霉病发生的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液能降低灰霉病菌丝的粘附性,对灰葡萄孢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9.8%,且能诱导提高草莓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F-1的孢子能有效提高草莓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同时接种F-1孢子和发酵液则能最高限度地提高草莓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最高值分别达到13.6、158.9和269 U/g。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孢子萌发检测、平板生长抑制法和果实病害防治试验,测定了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s PL36-1防治储藏期番茄果实灰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菌株PL36-1发酵滤液不仅能够抑制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而且可以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对峙培养的菌株PL36-1显著抑制灰葡萄孢的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到74.45%,菌株PL36-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也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PL36-1发酵液处理樱桃番茄果实后,能有效控制番茄果实灰霉病的发生,含有2×10~8孢子/m L的发酵液10 d的防治效果达70.64%。  相似文献   

8.
张菁  连清贵  陈婧  马青  王阳 《植物保护学报》2018,45(5):1088-1095
为探究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菌株QLP12对番茄植株促生作用及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QLP12对番茄灰霉病菌即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用离体叶片、果实、植株接种法研究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并对盆栽番茄的促生效果、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QLP12发酵滤液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58.97%,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9.28%;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QLP12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50.20%;在灰葡萄孢胁迫下,菌株QLP12处理可诱导植株叶片组织防御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同时促进番茄幼苗生长,株高、茎粗、干鲜比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表明生防菌QLP12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有效抑制番茄灰霉病发生,并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草莓灰霉病拮抗木霉菌株筛选及温室防效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近年来,随着温室、大棚等栽培设施的发展,该病的发生日益严重。目前,化学药剂防治仍然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但由于长期用药,病原菌逐渐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日益降低。  相似文献   

10.
灰葡萄孢是引起作物灰霉病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是其传播的主要载体.本文采用代谢技术分析了灰葡萄孢对Biolog FF板碳源的利用及其产孢情况,并测定了在多菌灵、丙环唑、嘧霉胺、异菌脲和咪鲜胺5种杀菌剂胁迫下灰葡萄孢产孢所需碳源种类.结果表明:糖类、氨基酸类等92种碳源均能被灰葡萄孢代谢,其中,杏仁苷、L-阿拉伯糖等35种碳...  相似文献   

11.
草莓灰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国珍  钟珊 《植物保护》2018,44(2):1-10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温室和露地栽培中均普遍发生,草莓生长期和采后果实均可被侵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对草莓灰霉病的有关研究,就草莓灰霉病的症状和危害,病原菌的种类,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湿度,病原菌的抗药性,影响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因素包括品种抗感性、不同器官的带菌量和空气中的孢子量及环境条件,草莓灰霉病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我国藜麦灰霉病病原菌的归属及环境因子对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在藜麦灌浆期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和五台县采集具典型症状的藜麦标本,应用直接挑取法分离病原菌,选取代表性菌株对其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特征及基于G3PDH、HSP60和RPB2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引起我国藜麦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致病性测定发现接种6 d时,接种处密生灰色霉层,籽粒霉变,与田间症状基本一致,说明分离菌株确为藜麦灰霉病的病原菌。灰葡萄孢在燕麦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察氏酵母培养基上培养后可产生菌核,而在麦芽浸粉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产生分生孢子;在察氏酵母培养基上培养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平均为16.8 mm/d。适宜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25℃、水活度≥0.96、pH 5~6。  相似文献   

13.
蓖麻灰霉病在广西过去虽有零星发生,但无正式报道。1998年6~7月,我们观察到该病在桂西、桂南一些山区连片蓖麻园严重发生,正处于开花座果的蓖麻发病株率达100%,发病穗率达846%以上,且大都重度感染(笔者暂定:1级,有1~2个幼果发病的;2级,2个以上幼果发病的;3级,穗轴感染并已褐腐的),病情蔓延发展迅速。  经镜检,并经广西大学农学院陈育新教授鉴定,确定此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淡色菌科的葡萄孢属真菌。学名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exFx)。其分…  相似文献   

14.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可以破坏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叶片灰霉病、草莓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54.29%。经菌株Pa2上清液处理24h后草莓果实病程相关基因FaPR1、FaPR4、FaGR分别上升19.05、24.64、3.69倍。综上所述,砖红镰刀菌菌株Pa2是一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15.
灰霉病是危害蔬菜、果树及花卉等多种植物的重要病害,在保护地果蔬生产中尤为突出。1998年印度的向日葵发生灰霉病害,致使向日葵减产,世界各地也有葡萄、草莓等遭受灰霉病侵害的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果蔬设施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而大棚内小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灰霉病等次要病害已上升为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株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皿内对峙抑菌试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离体果实接种试验以及电镜技术,研究测定了分离自小麦根部的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液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用Em7菌液处理葡萄灰霉病菌后,在PDA培养基上形成了明显的抑菌圈,直径达2.81 cm;菌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8.65%;经Em7菌液处理后,离体果实病情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8.92%。电镜观察发现,处理组菌丝生长异常,体表凹凸不平,局部膨大成结或缢缩,分枝变多,菌丝体内液泡增多,细胞壁增厚,细胞膜透性发生变化。表明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株对葡萄灰霉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云南葡萄产区葡萄炭疽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葡萄产区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利用形态鉴定和特异性引物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云南省主要葡萄产区采集的60株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葡萄炭疽病菌菌株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与对照菌株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差异不明显,但其分生孢子大小显著小于尖孢炭疽菌,附着胞深褐色,球形或不规则形。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特异性引物CgInt/ITS4从供试葡萄炭疽病菌菌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约500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尖孢炭疽菌特异性引物CaInt2/ITS4对葡萄炭疽病菌无扩增条带。研究表明,引起云南葡萄主产区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供试胶孢炭疽菌对红提葡萄均有致病力,但菌株致病力差异较大,对番茄和草莓存在交叉侵染的能力,且对多菌灵的敏感性较尖孢炭疽菌高。  相似文献   

18.
瓜叶菊SeneciocruentusDC .(CinerariacruentaMass.)为菊科千里光属多年生草本 ,叶形似瓜叶 ,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 ,有红、粉红、白蓝、紫等色和具各种环纹或斑点 ,花期 11月至翌年 4月。瓜叶菊是我国盆栽的主要花卉之一。花序大而鲜艳 ,具有微香 ,深受人们喜爱 ,也是冬季各种会议、厅堂等各种场合摆放的主要花卉。但在其生长期间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 ,降低了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 ,阻碍了花农和人们栽培的积极性。1 瓜叶菊主要病虫种类1.1 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 ,丝孢纲 ,丝孢目 ,葡萄孢属 ,灰霉病菌 (B…  相似文献   

19.
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严重危害草莓的病害之一。为了解草莓灰霉病菌对杀菌剂嘧菌酯的抗性情况,本研究针对2012年从国内10省市采集和分离的134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利用特异性引物BcAR-F/BcAR-R扩增其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嘧菌酯抗性的分子检测;对检测出的抗性菌株在嘧菌酯浓度分别为22.4、112和224μg·mL~(-1)的含药培养基上进行抗性验证;此外,还比较了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有54个菌株对嘧菌酯表现抗性,均属于中等抗性水平,占检测总数的40.3%,分布于北京市、湖北、江苏、河北、辽宁和四川各省;对15个抗性菌株cytb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其第143位发生突变,由甘氨酸变为丙氨酸;对随机选取的4株抗性菌株和2株敏感菌株的适合度测定结果发现,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在最适生长温度、菌落生长速度、孢子萌发率方面没有表现出规律性差异,但抗性菌株的产孢量和致病力均显著低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菌株Yw1防治储藏期草莓果实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效果,并对其防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菌株Ywl可以有效的控制储藏期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发病率可由95.1%降至30.5%-55.6%,菌株Ywl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52.1%。去除菌体的上清液对灰霉菌无明显抑制活性,说明其抗菌作用机制可能是活菌的竞争作用。由此可见,菌株Ywl是1株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