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加强杂草生物防除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草生物防除是杂草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杂草生防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可产生长期防效,对环境安全,对分布范围广、分布不规律的特殊杂草如从国外入侵的危险性杂草远比除草剂优越。杂草生防的应用范围与技术在不断发展中。我国杂草生防开展较晚,需要加强研究与应用。本文介绍杂草生防的基本概念、研究成果、应用状况及杂草生防在综合治理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杂草是指对生物多样性、农产品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不恰当生长的植物。杂草导致土质退化、水质下降,危害农业、环境、植物群、动物群,影响居民健康、降低露天娱乐的兴趣和价值等,杂草作为一个整体影响南澳大利亚的经济。据估计,杂草每年对南澳大利亚农业造成6、5亿澳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模糊聚类分析应用于农田杂草群落分布和危害研究中的技术。采用七级目测草害方法,调查获取杂草群落数量特征的资料,经综合值公式转化,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各样点的生态因子,选择截集水平,分出各别的聚类群。最后,用综合草害指数评价各聚类群的杂草种群危害值,明确各类型的优势杂草和种群,对农田杂草群落结构以定量分析,为杂草防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麦田杂草种类繁多,危害严重。近年来通过化学防治,主要杂草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次要杂草却不断上升,使杂草群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摸清田间杂草优势种类,并制定出相应的化除方法,才能使杂草得到持续的控制。为此,我们于2000~2002年对襄北岗地麦田杂草优势种类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制定了一套有效化除配套技术。1研究方法1.1田间杂草优势种的调查2000~2002年,在麦田杂草发生盛期,分别选择襄北岗地不同类型麦田15块,每块田对角线取样5点,每点1m2,观察记载杂草种类和株数,然…  相似文献   

5.
农田杂草抗药性的发生为害、原因与治理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抗药性是杂草防除最大难题之一。杂草抗药性演化速度由抗药性突变起始频度、除草剂选择压、杂草适合度及杂草种子库寿命四个因素控制。治理抗药性杂草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在农业防治基础上根据除草剂发生抗药性的风险大小,采取合理轮用、混用等措施可延缓、预防抗药性;抗性杂草发生后及早发现,控制抗性中心以防止其蔓延。  相似文献   

6.
烟台市夏玉米田间杂草种类多,分布广,经初步调查常见的杂草有17种,隶属8个科,其中以马唐、牛筋草和马齿苋数量最多,分别占调查种类的23.19%、18.73%和18.15%,是夏玉米田间杂草的优势种。这些杂草在田间占据空间与玉米争光、争肥、争水、影响光合作用,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探讨杂草危害与产量的关系,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的夏玉米田,于田间杂草幼苗期开始至玉米乳熟期,人为控制杂草数量,设每平方米10、20、40、80、120、240株,以田间无草的…  相似文献   

7.
杂草对耕层土壤的生态缓冲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徽省万罗山选择石砾林、茶园、水稻田3种植被类型,研究3个不同水平(密、疏、少)的杂草群落对耕层土壤的温度、湿度、pH值、有机质、质地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能调节土壤温度、湿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地和缓冲土壤pH值。稻田杂草对水稻田土壤中的上述生态因子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农田杂草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由于农田杂草多为一年生、常多种杂草混合发生及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等特点限制了传统生物防治方法的应用。在以往的杂草生物防治项目中,农田杂草占的比例很小。但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及除草剂抗性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开展了农田杂草的生物防治工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农田杂草生物防治的现状及方法,提出了开我国农田杂草生物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烟田杂草的种类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坚 《杂草科学》2006,(3):14-17
云南省烟草种植地域广阔,省内各地气候、土壤及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在长期的生产和自然选择中形成了复杂的杂草群落。云南省烟区,在烟草生长季节,温度高、降雨量大,杂草的生长和危害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茄科、蓟科等杂草还是烟草病毒病、黑茎病的寄主,一些十字花科杂草及小旋花则是蚜虫的寄主,而蚜虫又是烟草病毒病的媒介,对烟草具有间接的危害。烟田杂草对烟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是显著的。2003~2004年云南省在各主产烟区开展了烟田杂草种类、密度、分布、优势种群等基本情况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BK2-灰葡萄孢产生的一种有除草活性的毒素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高达9.7%,然而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所引发的诸如抗药性或耐药性杂草种群的出现及对非杂草生物的危害等问题目趋严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化学农药的发展面临着环境质量问题的巨大压力,开发生物活性高、环境相容性好的生物农药成为当代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作者在已发现Botrytis cinema培养滤液具有一定除草活性的基础上对其除草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1.
小麦、油菜是我省两大秋(冬)播作物。小麦、油菜田杂草是影响高产、稳产、优质的一大障碍,推广化学除草对有效控制小麦、油菜田杂草,夺取丰收、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不同耕作制度和不同前茬形成不同的杂草群落,而针对不同杂草群落选择和应用好小麦、油菜田除草剂是搞好化学除草的关键。1麦田化学除草1.1杂草种类现状地处江汉平原的后湖农场调查,水田小麦优势杂草以看麦娘、繁缕、猪殃殃、泥胡莱、婆婆纳为主,尚有小飞蓬、毛莨、荠莱、碎米荠、附地菜、早熟禾、草和棒头草等。地处鄂北岗地的枣阳市对前作为棉花的旱…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省金华市郊非农田生境73个样地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有33种外来入侵植物,同时计测了样地中的13个环境因子,以入侵植物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基于样地一入侵种生态重要值、样地-环境因子数据矩阵,运用PC-ORD软件对该地区33种入侵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典范对应分析所得的排序图中前两个排序轴的特征根值分别为0.557和0.416,杂草种类与环境因子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和0.771,排序图较好地反映杂草种类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含沙量、人出没频度、翻耕频度、放牧程度、交通频度、坡度和郁闭度等是影响该地区外来杂草生态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食草昆虫蓼蓝齿胫叶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蓼蓝齿胫叶甲在政治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幼虫均以蓼科杂草为食,是麦田中扁蓄,水蓼等有害杂草的重要天敌。本文对蓼蓝齿胫叶甲各虫态形态特征,年生活史与生活习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田间发生动态,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寄主范围、成虫与幼虫食量及在田间对蓼科杂草的封闭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4.
1 农药使用的基本原则1.1 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质 ,选择对口农药。农药的品种很多 ,各种药剂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防治对象等各不相同 ,某种农药只对某些甚至某种防治对象有效。例如 ,马拉硫磷对稻叶蝉、稻虱、稻蓟马等多种害虫有效 ,但对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效果却不好 ;托布津是广谱性的杀菌剂 ,对花生叶斑病有特效 ,但对花生锈病毫无作用 ;2甲 4氯能有效地防治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但对禾本科杂草无效。当一种防治对象有多种农药可供选择时 ,应选用高效、经济、安全的品种。1.2 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 ,确定施药适…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区非农田早春杂草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996年3月调查了南京地区12个非农田旱地样点的早春杂草重要值,以此计测了它们的生态位宽度:以杂草群落梯度代替生态因子间隔,用生态因子间隔作为生态位重叠值计算中的加权因子,对该地区非农田生境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计算;并用图论聚类中的最小生成树法,以生态位重叠值作为指标,作出了能直观反映该地区21种主要杂草生态学相似程度的最小生成树。结果表明,波斯婆婆纳、猪殃殃、荠、宝盖草、野老鹳草、野燕麦、一年蓬、繁缕、泽漆等杂草生态位最宽,是本地区非农田生境的主要早春杂草;21种杂草中,婆婆纳、波斯婆婆纳、睫毛婆婆纳、猪殃殃、繁缕、野燕麦、刺儿莱、卷耳、荠、臭荠等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比较大,说明它们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除草剂是一类能杀死杂草或严重抑制杂草生长而又不大伤害庄稼的农药。除草剂仅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某些作物具有选择性,其选择的范围取决于多种因素。由于在任何地区都存在着植物、环境和除草剂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变化无常,环境条件与施药方法不同,除草剂的灭草效果亦不一样。了解化学除草的选择性,有助于提高除草的效果。植物的作用植物(包括杂草和作物)对除草剂的反应受其遗传、叶龄、生长速度、形态和生理以及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属(genus)的植物反应是不同的,而同属植  相似文献   

17.
王敏 《植物医生》1997,(2):48-48
禾草克,也叫喹禾灵,是日本生产的一种内吸传导型灭杀禾本科杂草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在禾本科杂草与双子叶作物间有高度选择性,对阔叶作物田间的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除草效果,茎叶可在几小时之内完成对药剂的吸收,再向植物体内上部和下部移动。一年生杂草在24小时内药剂可传遍全株,2~3天新叶变黄停止生长,4~7天茎叶坏死,10天内整株桔死,杀草速度快于稳杀得除草剂。多年生杂草受药后能迅速地向地下根茎组织传导,使根茎坏死,同样能够彻底杀灭。目前使用的剂型有禾草克10%乳油和精禾草克5%乳油。一、适用范围1、适用于…  相似文献   

18.
1992-2002年选择稻茬小麦田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自然条件下发生量进行定田、定期系统观测。结果表明,麦田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发生量年际变化趋势相反,1998年前杂草种群的消长变化和杂草主要发生期温度变化密切相关;1998年以后,禾本科杂草成为优势种群,其发生量在高位呈波动上升,并由Na草取代看麦娘成为优势杂草;阔叶类杂草发生量在低位呈小幅波动,其优势杂草变化小。禾本科杂草套种和免耕麦田杂草密度≥50株/0.55m^2的平均初日分别为11月21日和12月14日,平均终日差异不明显,为2月12日;阔叶类杂草密度≥50株/0.55m^2的初、终日套种和免耕差异均较小,平均初日为12日18日,平均终日为3月2日。禾本科杂草突增期每年出现3.7期,有80.5%的突增期为连续出现,在突增期杂草发生量平均占全生育期总出草量的74.8%,70%的年份突增期首现期为11月中旬或下旬;旬平均气温≥10℃有利于突增期发生,在旬平均气温降温幅度≥2.9℃且伴有较大雨量时也有利于突增期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除草剂使用、翻耕、树龄、坡度和郁闭度等杂草管理措施及环境因子对江苏茶园秋季杂草群落和外来入侵杂草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3年10月分别对江苏茶叶主产区仪征、金坛和宜兴3地共90个样地进行了杂草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90块样地可以依据优势杂草种类和杂草丰富度被分成3个类群。类群Ⅰ为荩草、野老鹳草、酢浆草、狗尾草、蓬蘽、麦冬杂草群落,该类群翻耕和化学除草频次少,树龄较大,郁闭度高,田间多年生杂草多,杂草种类多,田间杂草密度低;类群Ⅱ为马唐、小旱稗、小飞蓬、野老鹳草、狗尾草杂草群落,该类群以化学除草为主,田间一年生禾本科恶性杂草和抗除草剂杂草多,杂草优势种突出;类群Ⅲ为马唐、小旱稗、牛筋草、野老鹳草、酢浆草、虮子草杂草群落,该类群茶园管理较为精细,田间优势杂草种类少,杂草密度低。对外来入侵杂草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数量分析发现,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翻耕频率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杂草在江苏茶园的发生和分布。研究表明,不同管理措施,如化学除草剂和翻耕频率,对杂草群落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除草剂使用、翻耕、树龄、坡度和郁闭度等杂草管理措施及环境因子对江苏茶园秋季杂草群落和外来入侵杂草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3年10月分别对江苏茶叶主产区仪征、金坛和宜兴3地共90个样地进行了杂草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90块样地可以依据优势杂草种类和杂草丰富度被分成3个类群。类群Ⅰ为荩草、野老鹳草、酢浆草、狗尾草、蓬蘽、麦冬杂草群落,该类群翻耕和化学除草频次少,树龄较大,郁闭度高,田间多年生杂草多,杂草种类多,田间杂草密度低;类群Ⅱ为马唐、小旱稗、小飞蓬、野老鹳草、狗尾草杂草群落,该类群以化学除草为主,田间一年生禾本科恶性杂草和抗除草剂杂草多,杂草优势种突出;类群Ⅲ为马唐、小旱稗、牛筋草、野老鹳草、酢浆草、虮子草杂草群落,该类群茶园管理较为精细,田间优势杂草种类少,杂草密度低。对外来入侵杂草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数量分析发现,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翻耕频率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杂草在江苏茶园的发生和分布。研究表明,不同管理措施,如化学除草剂和翻耕频率,对杂草群落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