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技术在植物性杀虫剂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植物性杀虫剂是与环境有较高和谐度的害虫控制制,但研究开发进程缓慢。生物技术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技术,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有力武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杀虫植物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植物性杀虫剂的含量。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对高效杀虫植物加大繁殖力度以及对杀虫植物进行器官、细胞大规律发酵培养,从而解决植物性杀虫剂的来源问题。利用昆虫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加快有效杀虫植物的初筛和 植物性杀虫剂的抗性预报等。可见,生物技术与植物性杀虫剂研究的有机结合,必将使这门学科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杂草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杂草抗药性的日益严重已成为化学药剂除草应用的一大障碍.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报道的文献,对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杂草的检测方法,如抗性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比较鉴定法、温室整株植物鉴定法、愈伤组织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乙酰乳酸合成酶法、酶联免疫测定法和DNA分析技术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自主研制的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L38-1为试验材料,通过抗除草剂喷施和生存竞争能力评价,研究其对目标除草剂草甘膦的耐受性以及在农田和荒地环境下杂草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喷施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 230 g/hm~2(推荐剂量)和2 460 g/hm~2(推荐剂量的2倍量)1、2、4周后,对玉米的株高及生长无不良影响,受害率为0。在农田环境下,转基因玉米CL38-1与非转基因对照郑58在生育期、株高、覆盖度、产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栽培地环境中可正常生长;在荒地条件下,较之杂草没有竞争优势,无杂草化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植物源除草剂Pure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和使用技术,在非耕地上进行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除草剂Pure以112.5、150 kg/hm~2株防效最好,施药后3~28 d的株防效为79.26%~94.25%;植物源除草剂Pure以150 kg/hm~2对鲜质量防效最好,施药后3~28 d的鲜质量防效为88.15%~93.47%,均与对照药剂20%百草枯水剂用量3 kg/hm~2的鲜质量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植物源除草剂Pure防除非耕地杂草的适宜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5.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杂草抗药性产生机理、杂草抗药性演化影响因素,并对其治理途径进行阐述,为杂草抗药性治理提供参考。除草剂抗药机制分为靶标抗性、非靶标抗性,其中靶标抗性包括除草剂作用位点改变、基因倍增及过量表达;非靶标抗性主要包括代谢解毒能力增强、屏蔽作用或与作用位点的隔离作用等。杂草抗药性演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不仅包括抗药性突变频率、除草剂选择压、杂草适合度及杂草种子库寿命四大因素,还与基因突变和遗传特征直接相关。在未来的杂草治理中,要经常进行田间杂草调查与鉴定,正确使用除草剂(交替使用、混用),并辅以合理的农艺管理措施来减缓杂草抗药性的演化速度。同时,应加强植物间化感作用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除草剂是一类能杀死杂草或严重抑制杂草生长而又不大伤害庄稼的农药。除草剂仅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某些作物具有选择性,其选择的范围取决于多种因素。由于在任何地区都存在着植物、环境和除草剂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变化无常,环境条件与施药方法不同,除草剂的灭草效果亦不一样。了解化学除草的选择性,有助于提高除草的效果。植物的作用植物(包括杂草和作物)对除草剂的反应受其遗传、叶龄、生长速度、形态和生理以及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属(genus)的植物反应是不同的,而同属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新疆棉田杂草龙葵对二甲戊灵的抗性水平及对其他常用土壤处理型除草剂的多抗性,本研究分别采用培养皿种子检测法和整株植物检测法,测定了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56个龙葵种群对二甲戊灵的抗性,比较了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依据整株植物检测法的结果,分别选取敏感(SHZ-8)、中抗(CJ-2)及高抗(BL-1) 3个种群,测定了其对扑草净、乙氧氟草醚和丙炔氟草胺的多抗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抗性趋势一致,新疆龙葵对二甲戊灵的整体抗性水平为北疆>南疆、东疆,但培养皿种子检测法的抗性指数普遍低于整株植物检测法。培养皿检测法的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种群分别占总数的12.5%、71.4%、12.5%和3.6%,整株检测法中该指标分别为5.4%、73.2%、16.0%和5.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表明,新疆棉田龙葵对二甲戊灵大多为低到中抗水平。相较于敏感种群SHZ-8,BL-1种群在两种检测方法中相对抗性均最高:培养皿种子检测法的GR50值为90.30 mg/L,抗性指数为20.62;整株植物检测法的GR50值为4 805 g/hm2,抗性指数为26....  相似文献   

8.
王敏 《植物医生》1997,(2):48-48
禾草克,也叫喹禾灵,是日本生产的一种内吸传导型灭杀禾本科杂草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在禾本科杂草与双子叶作物间有高度选择性,对阔叶作物田间的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除草效果,茎叶可在几小时之内完成对药剂的吸收,再向植物体内上部和下部移动。一年生杂草在24小时内药剂可传遍全株,2~3天新叶变黄停止生长,4~7天茎叶坏死,10天内整株桔死,杀草速度快于稳杀得除草剂。多年生杂草受药后能迅速地向地下根茎组织传导,使根茎坏死,同样能够彻底杀灭。目前使用的剂型有禾草克10%乳油和精禾草克5%乳油。一、适用范围1、适用于…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我省杂草防除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为提高除草剂试验水平培训技术骨干,1987年2月17~24日,江苏省杂草研究会在盐城市举办了除草剂试验技术讲习会。邀请了南开大学元素所的王玲秀、程慕如两位老师讲授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并由中国植保学会理事、江苏省杂草研  相似文献   

10.
关于植物杂草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的杂草化是指那些原本自然分布,或被栽培的植物在新的人工生境中自然繁殖其种群、并转变为杂草的过程。外来植物的杂草化已很普遍而且危害很重,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的杂草化已具有现实的可能性,逸生植物的杂草化也不容忽视。加强法规建设,谨慎引进植物,研究植物杂草化机制与综合治理已杂草化有害杂草的技术和方法,建立植物杂草化风险评估和监测与管理技术体系,有利于有效预防和控制植物的杂草化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杂草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强胜 《植物保护》2010,36(4):1-5
杂草学是研究杂草发生、危害及其防治理论和防治技术的科学。需要通过在群落、种群、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多样性,揭示杂草形成、演化和发生危害的本质规律性,发展生物、生态、化学等防除技术,建立杂草有效治理技术与杂草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杂草可持续管理体系。立足于解决中国杂草防治实践中应用基础性问题,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保驾护航。确立杂草生物学与生态学、杂草化学防治技术、杂草生物防治技术、杂草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领域,在杂草的起源与演化、杂草群落演替规律和生物除草剂等3个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重点方向,加强国际协作力争突破,并引领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和研究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如何提高稻田除草剂使用效率, 实现除草剂减量使用, 本试验以30%苄嘧·丙草胺乳油为供试药剂, 以‘甬优1540’为供试水稻, 保持除草剂总量一致的前提下, 利用大田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 通过设置插秧前?插秧时?插秧后单次施用100%推荐剂量, 插秧前和插秧后各施用50%推荐剂量, 插秧前及苗期各施用50%推荐剂量, 以及不施用除草剂的6种处理, 研究不同施药次数及施药时间对稻田禾本科?阔叶类?莎草科三类杂草及其总草防除效果的影响?温室盆栽试验表明, 与其他处理相比, 采用30%苄嘧·丙草胺乳油于移秧后3 d施药50%推荐剂量及苗期再施50%推荐剂量的处理, 可使水稻移栽后24 d时的稗草?千金子和耳叶水苋发生量明显少于其他施药方式, 说明该施药方式对稻田杂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 大田试验表明, 采用上述同样的施药方式, 可使水稻在移栽后36 d时的分蘖在各处理中达到最大量, 为16.90万/667m2, 且杂草总发生量最少, 为17.00株/m2, 杂草株防效最高, 为84.17%?本研究表明, 30%苄嘧·丙草胺乳油在移秧后3 d施用50%推荐剂量, 及苗期再施50%推荐剂量, 对稻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几种除草剂对兰州百合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 采用土壤处理和茎叶喷雾处理的方法, 开展了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和13种茎叶喷雾处理除草剂在推荐剂量下防治百合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和对兰州百合的安全性评价。土壤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药后60 d, 5种除草剂对兰州百合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且对兰州百合安全。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83.23%和89.15%以上, 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7.28%和89.58%以上。其中, 50%异丙隆WP 1 350 g/hm2(有效成分用量, 下同)和240 g/L乙氧氟草醚EC 180 g/hm2的防效最好, 表现出很好的除草活性。茎叶喷雾试验结果表明:15%硝磺草酮OD 150 g/hm2、30%苯唑草酮SE 27 g/hm2、15%噻吩磺隆WP 33.75 g/hm2、56%2甲4氯钠SPX 840 g/hm2、24%氨氯吡啶酸AS 108 g/hm2、30%二氯吡啶酸AS 180 g/hm2和30%氨氯·二氯吡啶酸AS 150 g/hm2喷雾处理, 药后45 d, 这7种除草剂对兰州百合田阔叶杂草具较好的防除效果且对兰州百合安全, 株防效在77.99%~93.48%, 鲜重防效在81.62%~95.05%, 但对禾本科杂草基本无效。70%嗪草酮WP 735 g/hm2能有效防除兰州百合田杂草且对兰州百合安全性高, 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6.95%和99.52%, 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1.81%和95.21%。研究结果可为兰州百合田除草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植物谷胱甘肽转硫酶及其与杂草抗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胱甘肽转硫酶(GSTs)是由一个超基因家族编码的广泛存在于好氧生物中的多功能蛋白。GST通常都是成簇地非随机地分布在染色体中。每种植物GSTs家族一般有25~60个成员。根据植物GST序列的相似性、基因结构、蛋白中的活性位点,分成6类(6个家族)。其中Phi类和Tau类是植物特有的常见类型,Zeta和Theta类通常存在于动物中。GST基因尽管在序列和功能上表现很高的多样性,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大部分GST都是胞质型的,通常以二聚体的形式发挥功能,具有亲电疏水性异物谷胱甘肽化酶、谷胱甘肽依赖的异构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还原毒性有机过氧化物酶等酶学功能,还以非酶学结合的方式来保护植物细胞,例如作为内源性毒物的植物激素或类黄酮类物质的配体(分子伴侣或载体)与GST结合。酶学和非酶学这两种功能都与异物或有毒内源性物质的解毒和防止细胞氧化损伤有关。除草剂的谷胱甘肽化是杂草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之一。谷胱甘肽通过过氧化物酶功能消除除草剂造成的氧化逆境而间接参与杂草抗药性。  相似文献   

15.
新型水田除草剂苄嘧磺隆(稻无草)系江苏省如东农药厂产品,为验证其在本地土壤条件下(pH值6.5左右)防除冰田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效果,并总结其应用技术条件,我们于1990年8月开展药效试验的同时,进行大田示范试验。一、示范田设计 1.大田示范设3个处理:(1)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荆每亩16克;(2)人工除草;(3)无药对照。二、示范情况 1.示范田:土壤为沙壤土,pH值6.8,田间杂草以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为主,每平方米密度大于20株,且稗革密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选用多年生双子叶植物作为替代植物,不仅能够达到持续控制紫茎泽兰的目的,而且可以便利伴生单子叶杂草治理。但替代植物种类的选择及伴生阔叶杂草的治理仍需要加以解决。在贵州对4种替代植物的试验结果表明,葛藤生长迅速,对地表盖度好,替代控制紫茎泽兰效果可达96%以上,而其他替代植物种类的盖度较差。葛藤伴生的阔叶杂草可用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和乙羧氟草醚防除,在推荐剂量下对幼苗期的紫茎泽兰或假臭草的防效可达99%以上,且对葛藤安全;相反,除草剂甲氧咪草烟和异恶草酮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3%二甲戊乐灵乳油2种除草剂,结合地膜覆盖栽培进行甘薯田杂草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覆盖黑色地膜和所用2种除草剂均可有效防除甘薯田杂草;30 d时,各措施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均在85%以上,以覆盖黑色地膜防效最高;45 d时,覆盖黑色地膜和透明地膜+喷施33%二甲戊乐灵乳油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杂草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在90%以上;采用地膜覆盖或除草剂除草均能提高甘薯鲜薯产量,与空白对照相比,覆盖黑色地膜处理增产极显著,达到27.70%,透明膜+除草剂的2个处理增产显著,分别为18.75%、21.33%;喷施除草剂但不覆地膜的2个处理增产不显著,分别为5.02%、6.79%。综合试验结果可知,甘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对甘薯田杂草防效与试验用除草剂效果相当,黑色地膜覆盖不但可有效防除甘薯田杂草,而且可提高鲜薯产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刘学,顾宝根主编作为除草剂分卷之一,本书按靶标和应用技术两大部分,系统收集和整理了155项除草剂生物测定相关的SOP标准。其中,靶标部分包括了用于除草剂生物测定靶标的选择标准以及杂草种子的采集、保存、活力测定和休眠破除方法等的标准,除草剂生物测定所采用的常规靶标试材的生物学特性及培养方法标准,以及靶标试材包括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和藻类等71种杂草。应用技术部分则包含除草剂新化合物评价方法、室内生物活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有利于外来杂草的入侵与传播,因为外来种通常可以快速适应环境。除草剂和抗除草剂作物的滥用使抗性杂草严重威胁现代农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新技术有效缓解当前的和未来的杂草问题。分子生物学是研究DNA、RNA以及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该技术已在杂草科学中广泛应用,如决定杂草抗药性机制、抗性杂草的起源、杂草基因型和基因流动的传播、杂草特征的生态适应与进化发展等。这些信息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杂草管理方案。分子生物技术也具有可直接用于防除杂草的潜力,如可用于开发新的除草措施的技术,包括宏基因组学、病毒诱导基因沉默、转基因雌性不育性等。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植保无人机在4~6叶期玉米田喷施除草剂雾滴沉积分布规律及杂草防除效果, 通过改变药液雾滴粒径及喷液量测定了靶标杂草的雾滴沉积规律及对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同喷液量条件下, 靶区雾滴覆盖率和雾滴沉积量随雾滴粒径增大而增加, 雾滴密度随雾滴粒径增大而减少; 施药后30 d对杂草的株防效为72.87%~92.63%, 鲜重防效为83.07%~97.30%?研究结果为玉米田除草剂合理喷施?安全喷施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