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豚鼠试验及在其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对豚鼠的毒力以及在豚鼠组织器官的分布,作者采用改进的寇氏法测定了H.parasuis血清5型标准株对豚鼠的LD50,以1 LD50剂量经鼻腔、气管、肺、腹腔、肌肉和皮下接种感染豚鼠,比较不同途径感染H.parasuis对豚鼠致病性的差异;以1 LD50剂量气管接种豚鼠,接种后在不同时间取豚鼠的脑、心、肝、肺、脾和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arasuis在豚鼠上述组织的分布.结果显示该H.parasuis血清5型标准株的LD50为1.33×109 CFU,LD50的95%可信限范围为1.35×109~1.30×109 CFU;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气管、肺和腹腔3个接种途径试验组豚鼠出现了4/8、2/8和5/8的死亡;在气管感染豚鼠6 h后,首先在肺脏组织呈现阳性结果,在感染8 h后,上述组织中都出现了阳性结果.结果表明气管、肺、腹腔和肌肉4个途径都可以使H.parasuis对豚鼠致病,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细菌分离结果表明H.parasuis感染后能侵染肺、心、肝、脾和肾组织,并能突破血一脑屏障而侵染脑组织. 相似文献
3.
从陕西省关中地区患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场的32个样品中分离到6株细菌,并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菌落纯培养、生化特性鉴定、PCR检测等,最终确定分离菌株均为副猪嗜血杆菌.该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对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最适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将分离菌株分别接种于LB、TSA、巧克力琼脂等固体培养基上,接种12 h后通过观察菌落大小,筛选出最适合副猪嗜血杆菌生长的固体培养基TSA(加0.1 g/L NAD和50 mL/L的犊牛血清)和固体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加0.8 g/L NAD).同时,将副猪嗜血杆菌分离菌株接种于LB、TSB等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16h后,每隔4h分别取样,通过与麦氏比浊管对比确定菌液中的菌数,筛选出最佳液体培养基为TSB(加0.1 g/L NAD和50 mL/L的犊牛血清). 相似文献
4.
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8年在湖南省娄底、益阳、长沙等地区的部分猪场先后发生了疑似猪副嗜血杆菌 (Hemophilusparasuis,Hps ,旧名为猪嗜血杆菌 )引起的疾病。病理解剖主要表现为胸膜炎和肺炎。此病在湖南省尚未见报道 ,现将长沙某外贸出口猪场送检猪的诊断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该猪场有母猪 2 40余头 ,仔猪 10 0 0余头 ,架子猪 70 0余头 ,4月 15~ 16日开始发病。有 10余头母猪不食 ,死了 3~ 4头 ,有的治愈 ,患病率为 3 %左右 ,病死率 3 0 %~ 40 %;仔猪有 10 0余头发病 ,死亡 10 0余头 ,患病率 10 %左右 ,病死率高达 90 %以…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白鼠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江西省彭泽县某猪场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膜有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病变的病死猪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进行了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用副猪嗜血杆菌16SrRNA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PCR技术可从分离菌中扩增出822bp的特异基因片段,表明该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唑林高度敏感,对氟哌酸、头孢哌酮、氯霉素等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等有抵抗力。小白鼠攻毒试验显示其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能够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是影响猪的最重要细菌之一,目前在所有的主要养猪国家均有存在。为了弄清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情况,2012年-2015年,从河南不同地区猪场送检的疑似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到5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征鉴定、生化试验、PCR检测,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分别命名为A6-fei、C3-xin、C12-xin、D2-fei和E1-fei。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5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5株副猪嗜血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不尽相同,各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星最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敏感性最差,其中菌株C3-xin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完全耐药。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河南省依然存在,并且不同地区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应当引起养猪场重视。 相似文献
7.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佐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铝胶、蜂胶及白油佐剂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免疫增强效果,我们将铝胶、蜂胶和白油3种佐剂分别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菌株联合制备灭活疫苗,然后接种雄性成年家兔,采用ELSIA方法分别检测3种灭活苗在免疫期间副猪嗜血杆菌P5蛋白的抗体效价。结果显示:3次免疫后,白油佐剂免疫组的平均效价为1∶4000,铝胶佐剂免疫组的平均效价为1∶700,蜂胶佐剂免疫组的平均效价为1∶100,无佐剂对照组的平均效价为1∶100。说明这3种佐剂中免疫增强效果最好的为白油,铝胶次之。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感染动物模型,本试验用Hps血清5型标准菌株(Nagasaki),以2.0×10~9CFU剂量腹腔感染豚鼠,观察豚鼠发病及死亡情况.取死亡豚鼠的主要器官组织,观察其病理和组织病理变化,与猪Classer's病痛变进行比较.并同时对死亡豚鼠进行细茵分离,分离菌经PCR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在接种14 h后试验组豚鼠(5/8)出现死亡,死亡豚鼠剖检时出现了与猪Classer's病相似的病变;主要组织器官组织学变化以炎性细胞浸润、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渗出等变化;并通过细茵分离培养,在豚鼠大脑、心血、肺、肝、脾和肾主要器官中分离到Hps血清5型茵.实验结果表明豚鼠可以作为Hps的感染动物模型.这一结果为研究其致病机制、诊断和免疫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规模猪场保育猪和青年猪常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笔者通过对河南商丘市临床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猪中分离到4株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以及PCR等方法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通过药敏试验确定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以期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碳源、氮源、血清及辅酶对副猪嗜血杆菌培养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蔗糖、酵母粉、硫酸铵及马血清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最终确定蔗糖2 g/L、酵母粉2 g/L、硫酸铵2 g/L、马血清5%为最优培养基配方。在10 L发酵罐上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批补料发酵,对比不同补料方式对副猪嗜血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恒葡萄糖浓度补料将残糖浓度维持在1 g/L时可取得较好的发酵效果,菌体密度及活菌数目分别为16.8、3.6×109 CFU/mL。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在通过对上海一发病猪群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和病理学观察的基础上 ,从发病仔猪肺脏、气管和脾脏检出并分离到 1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 ,兼性厌氧。生化试验为 :接触酶阳性 ,氧化酶阴性 ,鸟氨酸脱羧酶、吲哚和脲酶阴性 ;生长需要NAD ,发酵果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蔗糖 ;不分解D 甘露醇、D 山梨醇和海藻糖。用副猪嗜血杆菌的 1 6S小亚单位rRNA和tbpA基因的特异性PCR引物 ,通过PCR技术分别从该分离菌株扩增出 82 2bp及 1 9kb的特异基因片段 ,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屠宰生猪副猪嗜血杆菌(Hps)的隐性感染情况,本研究从陕西省某规模化生猪屠宰场采集80份病变肺脏,应用PCR方法进行Hps核酸检测,无菌取阳性肺脏,通过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疑似Hps,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分析、卫星现象观察、生化试验和分离菌核酸片段序列分析,纯化获得Hps分离菌;用药敏纸片法分析Hps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从80份病变肺脏中检出39份Hps阳性,阳性率48.75%(39/80);从39份Hps阳性肺脏中分离获得3株疑似Hps,分离菌在显微镜下呈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在添加有胎牛血清和NAD的TSA平板上生长良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呈现出典型的"卫星现象"生长;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和阿拉伯糖,不发酵甘露醇;PCR扩增序列与Hps同源性在98%以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林可霉素和甲氧苄啶等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获得的Hps分离株为疫苗研制提供了基础材料,为生猪养殖场选择敏感药物防控Hps感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流行于新疆北部部分地区部分规模化养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情况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本试验以新疆北部地区几个规模化猪场为研究对象,从可疑副猪嗜血杆菌病病料中分离目标菌,采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试验手段,调查其主要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理生化特性、培养特性及分子特性,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及对小白鼠的致病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规模化猪场中已普遍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感染,5株分离株对小白鼠均有较强的致病性,而且对硫酸庆大霉素和盐酸土霉素已经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17.
副猪嗜血杆菌菌影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制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菌影疫苗,本实验通过PCR扩增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基因E,将其连接到含有λPL/PR-cI857启动阻遏系统的pBV220载体中,使裂解基因E与λPL/PR-cI857串联成为温度敏感的裂解盒,构建重组质粒pBV-E。并将含有E基因的裂解盒插入pMD18-T载体中,构建H.parasuis打孔质粒(pMD-E)。采用电击穿孔法将其转入E.coliβ2155中,利用接合的方式将打孔质粒转入H.parasuis 5型菌株中。将含有打孔质粒的H.parasuis在28℃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升温到42℃诱导E基因表达,制备H.parasuis菌影。电镜观察菌影形态完整,内容物全部被释放到胞外。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菌影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