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硬粒小麦(T.durum Desf)是小麦属中除普通小麦(T.aestivum L.)外的另一个具有广泛生产意义的种,,它约占全世界小麦播种面积的10%,总产量约占7-8%;在我国,硬粒小麦的生产和科研几乎是空白。由于硬粒小麦(2n=28)与普通小麦(2n=42)的遗传基础不同,从而决定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差异。为了选育适合我国种植的硬粒小麦品种,开展硬粒小麦性状遗传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选用1986年试验的7个硬粒小麦品种,对其8个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初步估算,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用已育成的显著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硬粒小麦、二粒小麦及黑麦杂交,并每代选不育株用原父本回交。结果表明,来源于太谷核不育小麦4D染色体上的Ms2基因已易位到A或B染色体组的某一条染色体上。从而育成了显性核不育硬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4份不同类型硬粒小麦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建立了准确、快速和简便的硬粒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硬粒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光谱都显示β-胡萝卜素特征吸收光谱峰形,特征吸收峰在425~478 nm,主峰在445 nm,确定的测定波长为445 nm;不同硬粒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变异范围在3.533 3~8.653 3 mg/kg,平均值为5.886 mg/kg,其中墨西卡里75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8.653 3 mg/kg,其次是CD85007-15-2、P468、新九师89-1、M75、中硬86173I、D84001、85(363)6,含量为6.573 3~7.480 0 mg/kg,类胡萝卜素含量极低的硬粒小麦品种有可可瑞特和P163。 相似文献
10.
施氮时期对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施氮时期推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但增幅不同,单粒蛋白质含量及其变化与此相似,蛋白质产量呈常态变化,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种试验和联合区试鉴定,初步筛选出适宜运城地区种植的冬性硬粒小麦品种,有87W032,87W028,87W029等,其产量水平,水地平均亩产346.5kg,旱地亩产308.3kg。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斯坦冬性硬粒小麦在新疆试种初报李蓉,覃祥安,李新平(新疆农科院品种资源室,乌鲁木齐,830000)硬粒小麦又名杜隆小麦,是世界上宝贵的农作物资源之一。它与普通小麦相比,具有籽粒长,角质率高,呈半透明琥珀色,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用硬粒小麦面粉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海当地栽培小麦品种与硬粒小麦的人工杂交,为利用硬粒小麦来改良青海栽培小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栽培小麦为母本,硬粒小麦为父本进行远缘人工杂交,研究杂交结实率以及F1代的发芽率和成苗率。[结果]栽培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结实率为48.56%,F1代发芽率为31.68%,成苗率为34.65%。[结论]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不同组合杂交结实率、发芽率和成苗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用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选育出几个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和品系,并选育出几个重穗型小麦品系;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选育出重穗型小麦品系。证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及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是可选育出超亲类型的。并对远缘杂交的品种选育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发掘二粒小麦中高微量元素的优异种质,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对20份野生二粒小麦和30份硬粒小麦籽粒中铁(Fe)、锌(Zn)和硒(Se)3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硬粒小麦籽粒中Fe、Zn和Se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4.46mg/kg、32.23mg/kg和104.94μg/kg,而野生二粒小麦籽粒中Fe、Zn和Se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59.20mg/kg、55.34mg/kg和85.40μg/kg,其中硬粒小麦Fe、Zn、Se质量分数最高的材料分别为‘Joppa’‘Candeal’‘Akathiotiko’,而野生二粒小麦材料‘Mt Gilboa 2’3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则均是所有材料中最高的。与硬粒小麦相比,野生二粒小麦Fe和Zn质量分数显著增高,而Se质量分数两者无显著差异。野生二粒小麦中所测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大,暗示野生二粒小麦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四倍体小麦籽粒中Fe和Zn、Se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方差贡献率结果表明,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贡献值分别达到63.82%、28.92%,且Fe、Zn质量分数差异是第一主成分的主要贡献,Se质量分数差异是第二主成分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种间杂交培育抗干热风新种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小麦(T·aestivum)与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杂交后代进行了连续7a的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小麦、硬粒小麦间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正交(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结实率为24·35%,反交(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结实率为33·33%,与品种间杂交结实率80·2%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发芽率分别为19·64%和22·06%,大部分杂交种因种子瘪瘦或败育无发芽力。(2)无论正交及反交,F1表现较大的生长繁茂性和100%不育。小孢子发育可通过四分体阶段,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细胞期,分别占82·37%和88·62%,其余为二核期败育的圆败花粉细胞。(3)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普通小麦回交F1群体82株,育性全部恢复,后代无不育株出现。硬粒小麦/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回交BC1群体52株,8株表现不育,继续回交,BC2育性全部恢复。(4)对可育自交后代进行选择,获得株高45~120cm、穗长5~12·5cm、主茎穗粒数60~105粒、千粒重33~61·22g,矮秆、大穗、多小花、高千粒重的优质变异株系370个。(5)对变异后代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在自然干热风条件下进行选择,培育出319个籽粒饱满度1级、千粒重40~61·22g、高抗干热风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硬粒小麦育种研究概况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我国硬粒小麦育种的概况及硬粒小麦材料的创新和育种方法的研究.利用复合杂交选育出了一批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硬粒小麦品系.株高在60~95cm,千粒重在40~55g,产量水平达到或接近普通小麦大面积的生产水平.对其品质性状、栽培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硬粒小麦品质性状已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有的品系湿面筋可达到 38.7%,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8.500mg/kg以上.栽培上,应注意播种对土壤墒情要求较高.此外,还对硬粒小麦的主要用途和营养价值做了阐述,并对硬粒小麦开发和利用作了分析,认为我国硬粒小麦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硬粒小麦品质性状及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首次对我国春性硬粒小麦全国区域试验与冬性硬粒小麦跨省市联合试验的品种和我所育种材料共556份样品进行了品质测定,探讨了我国硬粒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及其与通心面质量的关系,研究确定了硬粒小麦几项优质指标及其检测技术与评价方法,进而提出了容重、黄籽率、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质量、黄色素含量、蒸煮品质等7项内容的硬粒小麦质量分级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