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袋栽黑木耳生产中杂菌污染及流耳问题直接影响广大菇农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袋栽黑木耳杂菌污染及流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麦田套种袋料黑木耳是充分利用小麦田间中后期小气候而生产黑木耳的一项新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简单实用且效益可观,逐渐被大多数农户所接受,现将该技术阐述如下。一、季节安排1~2月份制作菌袋,经室内培养,至翌年春末夏初长耳采收。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邹莉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成功研发出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改变了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的传统生产方式。据了解,传统地栽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黑木耳收获后就停止管理,菌袋也失去利用价值。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涉及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处理方法,特征在于采用袋栽  相似文献   

4.
<正>黑木耳生产是黑龙江特色产业之一,它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绝佳的生产环境,品质卓越,久负盛名。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广大菌农慢慢摸索出了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的产生真正地给农民带来了财富,增加了收入。小孔木耳呈单片、碗状、无根、耳厚,市场价格较传统栽培的黑木耳要高很多,由于菌袋孔多、多潮采摘,产量也较高,使得这项技术给菌农们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正>黑木耳生产是牡丹江特色产业之一,它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绝佳的生产环境,品质卓越,久负盛名。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广大菌农慢慢摸索出了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的产生真正地给农民带来了财富,增加了收入。小孔木耳呈单片、碗状、无根、耳厚,市场价格较传统栽培的黑木耳要高很多,由于菌袋孔多、多潮采摘,产量也较高,使得这项技术给菌农们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要点介绍  相似文献   

6.
论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木耳生产是东北地区特色产业之一,它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绝佳的生产环境,品质卓越,久负盛名。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广大菌农慢慢摸索出了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的产生真正地给农民带来了财富,增加了收入。小孔木耳呈单片、碗状、无根、耳厚,市场价格较传统栽培的黑木耳要高很多,由于菌袋孔多、多潮采摘,产量也较高,使得这项技术给菌农们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要点介绍  相似文献   

7.
新时空系列     
6月中旬,河北省辛集市农业局食用菌生产基地10万袋液体菌种地栽黑木耳开始采收,那一袋袋一朵朵沉甸甸黑油油的黑木耳,吸引当地群众涌来观看。据初步测定,黑木耳每袋单产干耳在45克左右,其中最好的袋单产为67克干耳。  相似文献   

8.
为黔东南州黑木耳的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气候依据,以黑木耳为试材,黔东南州16县市1988—2017年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观测适宜黑木耳生长的气候指标,分析露地袋栽黑木耳生长的气候条件,探讨露地袋栽黑木耳在黔东南州的生长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15.0~18.5℃时,袋栽黑木耳完成催芽需要14d;袋栽黑木耳出耳阶段适宜气温为15~25℃,20℃左右时生长最快,适宜相对湿度80%以上,适当光照,品质更好;黔东南袋栽黑木耳温度、湿度条件优越,最适宜时间是春季和秋季,海拔560m以上地区冬季有15~40d的低温不适宜期,835m以下地区夏季存在20~100d高温不适宜期。湿度条件好,在黑木耳生长期内,根据天气适当浇水即可满足黑木耳生长的需求。温度满足条件下,黔东南州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生产黑木耳,实现不同地区错季栽培、四季供应。  相似文献   

9.
为黔东南州发展黑木耳产业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黑木耳为试材,黔东南州16县市1988—2017年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观测适宜黑木耳生长的气候指标,分析露地袋栽黑木耳生长的气候条件,探讨露地袋栽黑木耳在黔东南州的生长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袋栽黑木耳在15.0~18.5℃时,完成催芽需要14d;袋栽黑木耳出耳阶段适宜气温为15~25℃,20℃左右时生长最快,适宜相对湿度80%以上,适当光照,品质更好;黔东南袋栽黑木耳温度、湿度条件优越,最适宜时间是春季和秋季,海拔560m以上地区冬季有15~40d的低温不适宜期,835m以下地区夏季存在20~100d高温不适宜期。湿度条件好,在黑木耳生长期内,根据天气适当浇水即可满足黑木耳生长的需求。温度满足条件下,黔东南可一年四季种植生产黑木耳,实现不同地区错季栽培、四季供应。  相似文献   

10.
钱玉兰 《福建农业》2005,(11):19-19
黑木耳是我国主要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由于它生产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但是,袋栽黑木耳其菌丝生长较弱,抗霉菌能力差,在栽培过程中易遭霉菌的污染,且不耐高温,因而其生产受到很大制约。根据黑木耳的这一生物学的特性,我们将黑木耳与毛木耳进行有性杂交,因为毛木耳抗霉性强,通过杂交能大大提高黑木耳的抗霉力,目前已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东宁县是全国黑木耳第一线,每年生产规模都在15亿袋左右,每个黑木耳菌袋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后剩余物在0.25kg左右,全县每年15亿袋的黑木耳生产规模,剩余物在37.5万吨,折合937500立方米。每年全县废弃菌糠回收利用数量不到16万吨,其余全被农民用于燃料进行取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因此,为了搞好剩余物的开发利用,我们大力推广废弃菌康及秸秆积造有机肥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2.
自2014年以来,新疆黑木耳产业开始迅猛发展,2020年生产规模约达1 000万袋,成为南北疆多个县市的主导食用菌产业。为更好地规范黑木耳生产,本文从生产季节、品种选择、菌棒制备、出耳管理、采收与晾晒、二潮耳管理等方面总结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以期为黑木耳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地种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黑木耳的生长特性,从茬口安排、菌袋的制作、场地选择、开孔催耳、出耳生长期管理、采收等6个环节入手,总结出了林地种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用于指导林地黑木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是指建造标准棚室,使其符合黑木耳吊袋栽培所需求的各项指标。木耳菌袋刺孔后用细尼龙绳吊在棚上,棚内安装微喷设施,棚上覆塑料和遮阳网,通过科学管理满足黑木耳生长对温度、湿度、光照环境的需求,实现稳产、提质、增效的目标。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要求选用可逆性强、单片、圆边、耳厚色黑的优良品种。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生产时间,2月份菌袋生产结束,一般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5.
山丹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生产现状1.1发展规模。山丹县食用菌主要是香菇和黑木耳,其次是双孢菇。2018年全县种植食用菌500万棒,其中种植黑木耳300万棒,香菇200万棒,生产鲜品250万公斤。全县已建成生产能力500万棒(袋)以上的食用菌企业3个,50万棒(袋)以上的企业3个,食用菌合作社12家,规模种植户达到了27户。引进了黑木耳、平菇、秀珍菇、榆黄菇等品种试种,收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香  苏文 《河南农业》2009,(12):48-48
黑木耳栽培原料来源厂泛,棉籽壳、杂木屑、玉米心、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农副产品下脚料均可作为培养料,因栽培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西华县黑木耳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发展迅速。西华县种植黑木耳达1.1亿万袋,黑木耳已成为西华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镇大力发展地栽黑木耳产业,生产数量由2004年的1500万袋发展到今年的5000万袋,纯收入可达8000多万元,黑木耳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天桥岭镇东新村的张西荣已栽种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黑木耳袋栽发展较快,成为农村一项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有效脱贫致富项目.由于在黑木耳栽培中,生产者大多数技术水平较低、条件简陋、各地气候不同,生产管理较粗放,杂菌污染较严重,造成了原材料、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巨大浪费和损失,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袋栽黑木耳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杂菌污染问题,现将主要防污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杂菌污染、害虫为害、孔内菌丝枯萎和退菌现象,从而造成菌丝稀疏、发菌缓慢、菌种不萌发、料袋分离、烂耳、菌袋褐变或黄耳等,是黑木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现象的产生及解决办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北方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我市的农民,利用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袋栽黑木耳80万袋,接种后60天左右开采,每袋可收干耳30-50克,当年收黑木耳2.8万千克,收入达120万元。一位农民栽培黑木耳8000袋,当年收干耳300千克以上,纯收入达1.2万元。现将袋栽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