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黄河金岸"银川段的区位条件、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该段的规划战略构想,为银川市打造独具特色的沿黄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构建沿黄生态经济"一轴两廊三带"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河南方案思路。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主槽河底持续下降,悬河水患得到根治,为沿黄布局城市和产业园区提供了技术前提,构建沿黄生态经济"一轴两廊三带"符合区域经济"点-轴-网"发展规律,有利于推进郑汴洛焦新许济1+6郑州大都市圈一体化融合发展,有利于打造黄河流域最大的新经济增长极。围绕建设美丽之河、平安之河、兴旺之河、创新之河、文化之河的总目标,重点规划建设黄河谷生态走廊、黄河谷科创孵化走廊、沿黄产业带和都市带、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沿黄综合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宁夏要加快"黄河金岸"的建设,使"黄河金岸"成为宁夏的金字招牌,就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伊斯兰金融独特的投资理念及宁夏自治区特殊的穆斯林区情,宁夏有必要结合自身地方金融发展特点,引进伊斯兰金融,早日实现"黄河金岸"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4.
依据《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宁夏沿黄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并以银川市为例,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产出效率与土地利用持续状况等4个方面评价和分析了银川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宁夏沿黄城市带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6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宁夏沿黄城市带城市林业系统主要生态功能研究与示范"在宁夏大学召开启动会与实施方案研讨会。该项目针对宁夏沿黄经济带城市林业系统结构不尽合理、林业污染防控潜力挖掘不够、林分综合生态功能偏低、林业建设影响公共健康等问题,在宁夏沿黄经济带开展林木耗水及优化配置模式、防护林生态功能提升、城市林业对大气及噪声污染的减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天然承载着打造全国黄河文化高地的重要使命。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文化传播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河南乡村振兴中黄河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策略,以期推动河南沿黄乡村黄河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经济地带,山东在“黄河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沿黄水资源总量不足、沿黄区域水沙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形势严峻、沿黄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是制约山东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山东省黄河流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绿色农田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于一体的黄河流域绿色农田建设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旨在整体提升流域内耕地质量、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和农业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利用黄河泥沙淤改沿黄涝洼地,既能增加耕地资源,还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既能减缓黄河泥沙在主槽的淤积抬高,同时黄河施工单位利用自身施工资源创收,最终实现多赢。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建设等对耕地的占用,黄河沿线农村人均耕地逐渐减少,耕地占补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黄河堤防两岸存在着大量的盐碱涝洼地,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畜饮水安全。利用黄河泥沙淤改沿黄涝洼地,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吴忠市委、市政府抢抓一带一路、银川都市圈、沿黄城市带建设的机遇,依托滨河水韵绿色景观,突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唱响绿色、有机、生态、富硒四张名片,大力发展包括休闲娱乐、农事体验、健康养生、拓展训练等活动的新型休闲农业。文章总结了吴忠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模式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吴忠市休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地区耕地轨迹演变规律,以河南省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为例,运用变化轨迹方法、景观格局指数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耕地轨迹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黄地区耕地扩张和缩减幅度高于非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在沿黄地区主要沿黄河两岸分布,非沿黄地区分布均匀。非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向各行政区的中心集聚,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明显向郑州集聚。耕地是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和缩减型耕地聚集程度和连通性高于非沿黄地区,但连通聚集增长率低于非沿黄地区。Logistic分析表明,沿黄地区与非沿黄地区的耕地轨迹转化驱动因素略有差异,沿黄地区耕地的扩张对黄河水的依赖性强,非沿黄地区受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较大。缩减型耕地在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的驱动因子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于贡献率的不同。研究结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河南沿黄地区是黄河地理生态较为多样集中和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区域,以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为代表的古都文化和河洛-中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和整个黄河文化的核心和源头,绿色产业和文旅融合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化的绿色经济文化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既是河南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实施国家战略的政治要求,也是推动河南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沿黄经济区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主要增长极,由于水土光热等资源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通过走一体化、精品化的路子,实施产业提升和龙头带动,着力打造蔬菜花卉、优质粮食及种质、特色果品、清真牛羊肉及乳品、生态渔业和休闲观光农业6大产业集群,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将沿黄经济区建设成为示范周边、引领西北、面向全国的高端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13.
沿黄经济区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主要增长极,由于水土光热等资源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通过走一体化、精品化的路子,实施产业提升和龙头带动,着力打造蔬菜花卉、优质粮食及种质、特色果品、清真牛羊肉及乳品、生态渔业和休闲观光农业6大产业集群,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将沿黄经济区建设成为示范周边、引领西北、面向全国的高端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东阿县位于鲁西平原沿黄114km。该地水丰质优,渔业发展特色明显,是全国唯一一个"中国黄河鲤鱼之乡",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阿黄河鲤鱼"以其独有的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鲜味美扉名远扬,该县绣青现代渔业园区打造的"精品黄河鲤鱼"更是倍受青睐,一鱼难求。"精品黄河鲤鱼"主要是将外塘养殖的达到商品鱼规格的初级黄河鲤鱼进行停食净养,使鱼体内无益物质彻底排出,达到体形梭长、品质提升的目的,实现黄  相似文献   

15.
黄河文化与生态文化密不可分,文学作品与黄河故事相得益彰,黄河故事在河南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中的意义重大。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根魂所在,生态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纽带,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是河南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为龙头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黄河故事是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的人文密码、动力源泉和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频繁遭受黄河水患的开封境内沿黄州县的土质相继出现沙化或碱化,耕作环境渐趋恶化,农业发展受到深程度制约.沿黄居民对作物种属的适应性调整和选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在总体上改变农业发展的颓势.  相似文献   

17.
一、断流造成的影响 1.对沿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由于黄河断流严重,又值黄河下游遭遇百年一遇的夏秋大旱,1997年全省沿黄地区受旱面积达153.3多万公顷,其中重旱107万公顷,绝产50万公顷,预计粮食减产27.5亿千克。特别是滨州  相似文献   

18.
山东沿黄稻区属于黄淮稻区,该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稻“黄河大米”的主产区。黄河从山东境内穿流而过,为沿黄区域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保障。山东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大时达293.74万亩(1999年),优质的“黄河大米”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年,因为水稻种植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水资源短缺以及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山东沿黄稻区水稻产业发展受限。本文以济南市济阳区为例,调研了济阳区水稻生产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水稻产业发展的措施及建议,为促进山东沿黄稻区水稻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3日,山东省沿黄畜牧产业带建设现场会在滨州召开。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渤海黑牛原种场、渤海肉牛研究所、裕华集团秦皇台养殖基地、阳信黄河犊牛繁育合作社、阳信鑫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等。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区域发展条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江城市带是由安徽省8座城市及其辖区沿长江安徽段附近分布组成的,是联系东西的纽带,也是安徽省最重要的经济发展"高地"。通过对皖江城市带的区域界定进行介绍,分析其自然以及经济条件和区域特征,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