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食用菌的害螨俗称菌虱。螨是引起食用菌生产歉收和失败的主要害虫 ,对蘑菇、草菇危害甚大 ,在其它食用菌上也时有发生。草菇生产季节气温较高 ,螨害较易发生 ,除了危害草菇的菌种外 ,还可咬食料床上的菌丝、菇蕾。螨类的繁殖力极强 ,个体很小 ,分散活动不易发现 ,当聚集成堆时才被人们所觉察。此时 ,已对生产造成损害 ,防不胜防。为引起种植业者对害螨的重视 ,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报道如下。1 形态特征草菇害螨属蛛形纲蜱螨目 ,常见的主要为蒲螨(Pyemotesspp .)、粉螨 (AcarussiroLinnaeus) ,以粉螨多见。蒲螨个体只有针尖大小 ,瓜…  相似文献   

2.
新疆葡萄园螨类群落营养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了新疆葡萄园中螨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在新疆八个地、州、市的葡萄园中调查发现葡萄害螨13种,分属于2科3个属,害螨天敌18种,初步分析了葡萄园螨类群落的食物网络关系,为保护利用天敌和葡萄园害螨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蒲螨是食用菌栽培中最为重要的害螨。自1983年以来,我们对上海地区的蘑菇、香菇、平菇、草菇等食用菌及稻草、粪肥、棉籽等栽培材料上的蒲螨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经鉴定共计有4科7属16种,其中包括一新记录。文中列有属种名录和分种检索表。本研究结果表明:兰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Krcz(?)l,1964)]是上海地区蘑菇生产的主要害螨,蘑菇严重减产乃至毫无收成的情况80~90%是由它造成的,而菌种带螨是其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矩形拟矮螨[Pseudo pygmephorus quadratus(Ewing,1917)]在蘑菇房中颇为常见。费氏穗螨[Siteroptus flechtmanni(Wicht,1970)〕在各种食用菌上常见,但并未见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4.
腐食酪螨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腐食酪螨Tyrophagusputrescentiae(Schrank)属于粉螨科Acaridae、食酪螨属Tyrophagus,是世界性仓储物品和食用菌重要害螨,也是人体皮炎、体内螨病及螨性过敏的主要病原:分布范围广,食性杂;该螨个体微小,易于通过多种途径造成感染,故对农业生产及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主要害虫有蝇、蚊、螨类等。以春、秋两季发生最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造成绝收。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食用菌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初步解决了防治难题,控制了为害。  相似文献   

6.
2007~2008年对广东地区香蕉园的螨类调查发现,香蕉螨类有2目9科17属28种;香蕉树上共有益螨14种,害螨14种.其中,叶螨科的冰草叶螨、直小爪螨,植绥螨科的武夷钝绥螨、长囊钝绥螨、都安印小绥螨,长须螨科的细毛神蕊螨,为广东新记录;大赤螨科的柳大赤螨是中国新记录.香蕉上螨类出现的高峰期是在9、10月份,6月及11月份次之,其余各月较少.香蕉益害螨比例最高发生在2、3月份及7、8月份,高低温抑制害螨种群数量增长;益害螨比例最低是出现在9、10、11月份,其次是5、6月份.无论从属还是从种的水平看,叶螨科、植绥螨科均为优势类群.香蕉园螨类绝大多数的科级类群是寡属及寡种的类群,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刘婷  金道超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2):97-99,104
螨类信息素是螨类释放以控制和影响同种或异种行为活动的重要化学信息物质。由于其在害螨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和优越性,螨类信息素的类型、化学特性、作用方式和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已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概述了螨类信息素类型、部分螨类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与生物学作用、信息素分泌与感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扼要介绍了螨类信息素的基本研究方法,讨论了螨类信息素在害螨防治和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螨类又称菌虱、菇螨、菌螨、菌蜘蛛,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的一个类群。螨类体型很小,肉眼不易看清,无翅,无触角,身体分为颚体和躯体两部分,身上有刚毛,有四对足,可缓慢爬行。食用菌害螨主要有粉螨和蒲螨两类,主要为害平菇、香菇、鸡腿菇、双胞蘑菇、金针菇等菌丝和子实体。不仅如此,它还可直接为害人体健康,引起工作人员皮肤搔痒、肠炎等症状。害螨在为害菌类时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蛀食子实体成空洞,影响鲜菇品质,并传播大量病菌。  相似文献   

9.
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是蜂蜜生产重要的害螨,其防治一直是无公害蜂蜜产业的难题。贵州省蜂蜜产业规模大,意大利蜜蜂饲养占一定比例,而其害螨研究报道较少。论文总结了蜜蜂主要相关螨类的种类主要研究现状,总结出防治害螨是蜜蜂驯化种群科学管理和蜜蜂野生种群保护的关键因素,以期为贵州省蜂蜜产业和蜜蜂保护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农林螨种类丰富,有15科36属130种,其中捕食螨9科13属58种,分布广,从海拔320~3 250 m地区都有分布。根据云南省农林螨种类及其平面地理带分布特点,将云南省农林螨的地理分布从平面分为7个区,代表不同海拔、气候、耕作制度和螨类为害、捕食特点等。种类组成的区域特征,表现在各区域间环境条件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制定农林螨类的综合治理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将更有利于害螨的有效防治和捕食螨的利用等,同时也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80—1989年先后参加武夷山与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及福建省昆虫天敌资源调查.本文为综合调查结果,记述福建省植绥螨科6属58种,其中福建新记录11种,大陆及中国新记录各1种.  相似文献   

12.
李芽瘿螨Eriophyes hybridicola Keifer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瘿螨科Eriophyidae瘿螨属Eriophyes,主要为害宁冈芙蓉李的芽苞,包括花芽和新生的叶柄基部芽(侧芽),以若、成螨群居在幼嫩的芽内和芽丛鳞片间隙刺吸取食和繁殖,导致被害芽异常增生畸变,形成单生或簇生的球状芽瘿,影响开花结果,为中国新记录种,是危害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新害螨。该螨的侧盾板特征与在李上已记载的2种瘿螨属害螨野鹅李瘿螨Eriophyes insidisus Keifer和Eriophyes prunidemissae存在明显区别。调查结果表明,该螨主要以成螨在芽瘿的活芽鳞片内越冬,在新花芽形成初期,成螨开始从越冬芽瘿内向外转移扩散,入侵危害新芽。本文根据李芽瘿螨的发生规律,还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初步研究了毛竹林的重要害螨南京裂爪螨危害毛竹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EIL),结果表明竹用林的EIL为15.706%,并用数学方法建立了南京裂爪螨种群密度与新竹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方程为y=0.147-8.351×10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国内土壤、植物及螨瘿内,采到大量的螨类标本,经制片和鉴定后,发现有一批跗线螨科的螨类,其中有2新种和7种国内新记录种。本文就新种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近似种之间的鉴别特征作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13个省(区、市)自然条件下昆虫染螨情况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染螨昆虫有13目、50科。并报道了部分昆虫染螨率、染螨部位及其主要螨类类群(蜱螨亚纲3目、16科),还讨论了寄生螨对寄主及其体位的选择偏好性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1993~1995年对陕西关中大蒜有害生物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蒜根螨RhizoglyphusaliBuetWang,伯氏嗜木螨Caloglyphusberlesel(Michael),麦圆叶爪螨Penthaleusmajor(Duges)和小叶爪螨P.minor(Canestrini)等4种国内尚未报道的大蒜新害螨。文中记述了形态结构和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桔园昆虫群落中蚧类、螨类的亚群落结构。调查发现,柑桔蚧类17种,螨类5种,蚧类天敌38种。其中,寄生蜂30种,食蚧瓢虫6种,螨类天敌19种。初步弄清了蚧类、螨类亚群落的食物网络关系,并比较了不同施药水平的柑桔园蚧类寄生蜂及食螨瓢虫种群密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引起蘑菇房害螨发生的原因很多。害螨常可通过菌种、培养料、复土、环境等途径传播,其中以菌种带螨最重要,菌种带螨率常达13.3%~48.9%,平均18.6%。从环境中侵入的害螨往往先在近门,窗边的菇床上发生,然后逐渐向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9.
Mite populations grew more rapidly on new growth of cotton seedlings that had never been exposed to mites than on new growth of plants whose cotyledons had been previously exposed to them. Experiments in which a second mite introduction on the exposed plants involved a different mite species produced this same result. The substance or substances responsible for the response are transported systemically among leaves of cotton seedl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