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红麦头、烂麦头,主要发生在春季湿润多雨、少日照和潮湿的麦区。 1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真菌性病害。自麦类苗期到穗期都有发生,可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穗腐等症状,其中以穗腐的危害最大。穗腐症状一般在灌浆后期到乳熟期大量出现。发病初期,首先在个别小穗的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上,严重时可蔓延到全穗。病穗呈枯黄色,并在病部出现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至后期病部还会出现黑色小颗粒。受害麦粒皱缩、干秕,并含有毒素,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中文学名:禾谷镰孢,燕麦镰孢等。拉丁学名:FusaHum graminearum Sehw.称未谷镰孢。F.arde-naceum(Fr.)Sacc.称燕麦镰孢等。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相似文献   

3.
以苏麦3号、扬麦158、安农8455、扬辐麦4号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同的20个小麦品种或种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用多效唑控制)及穗部性状(小穗数、病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小穗密度等)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明显影响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植株较高材料的病小穗率较低;麦穗较长、小穗数少、小穗密度低的小麦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以苏麦3号、扬麦158、安农8455、扬辐麦4号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同的20个小麦品种或种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用多效唑控制)及穗部性状(小穗数、病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小穗密度等)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明显影响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植株较高材料的病小穗率较低;麦穗较长、小穗数少、小穗密度低的小麦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且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在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为害严重。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江苏省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寡照的特殊气候使得江苏省的小麦尤为容易发生赤霉病,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形成苗腐或基腐。成株期形成茎基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严重。发病时一般1—2个小穗被害。有时很多小穗或整穗被害。最初小穗基部为水渍状,以后逐渐退色呈褐斑,颖壳合缝处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病害可以向上、下蔓延,为害相临的小穗,并可深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坏死.小穗得不到水分而枯死,后期病部产生紫黑色粗糙颗粒(子囊壳),发病子粒皱缩干瘪。  相似文献   

7.
<正>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今年4、5月份沿淮地区持续阴雨引起小麦赤霉病在该地区近几年来的一次大流行,一般减产2~3成,重者5成,严重影响了午季小麦丰产丰收。 一、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以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其中又以穗腐危害最重。穗腐主要发生在灌  相似文献   

8.
1.赤霉病苗 1.1.形态特征 赤霉病从幼苗出土到成熟都能发生。苗期.得病引起苗腐、茎腐。后期得病引起秆腐、穗腐,特别是穗腐最为人们所熟知,危害也最严重。在一个病穗上,有1-2个小穗发病的,也有大部分或全部小穗发病的。开始发病时,先在个别小穗的基部或颖壳边缘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展蔓延到其他小穗。当空气潮湿时,得病小穗颖壳合缝处,生出一层粘结的粉红色霉,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这些病菌藉助风雨扩散,侵害健康麦穗,蔓延成灾。小麦生了赤霉病后,秕粒增加,粒重下降,不仅产量降低,而且还影响籽粒的质量。人畜吃了病麦,能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一、赤霉病的的症状表现 伊犁河谷小麦赤霉病在春小麦上发生较重,每年主要集中在春小麦扬花~灌浆期间.赤霉病主要表现为穗腐型,初期小穗颖片基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之后逐渐向整个小穗蔓延,在气候潮湿微雨环境下,小穗基部或颖片合缝处可见淡红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10.
一、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病菌属半知菌类、瘤座孢科、镰刀菌属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赤霉属的小麦赤霉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范围广,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苗枯、茎腐、基腐和穗腐。  相似文献   

11.
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引起苗枯、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12.
张克禄  郑辉  王坤春  郝炎炎  高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63-1965,2001
[目的]寻求4种播种基础因素适合2种穗型强筋小麦的最佳指标,比较2种小麦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差异。[方法]大穗型强筋小麦以淄麦12号,小穗型强筋小麦以济南17号为试材,对其分别进行地力适应性、基本苗差异、播种期和适宜种植行距试验,并比较2种穗型强筋小麦对4种播种基础因素的需求差异。[结果]小穗型强筋小麦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低于大穗型强筋小麦;大穗型强筋小麦的基本苗以225万~270万株/hm2为宜,小穗型强筋小麦的基本苗为135万~180万株/hm2,比大穗型小麦低80万株/hm2左右;2种穗型强筋小麦的播种期一般相差5 d左右,平均播种行距相差5 cm左右。[结论]与小穗型强筋小麦相比,大穗型强筋小麦对地力条件要求高,适宜基本苗大,播种期晚,平均行距小。  相似文献   

13.
1症状 苗枯: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侵染所致,造成幼苗枯黄弱小,发病严重的引起死苗,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枯死苗上可见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均可发病,发病株茎基部组织受害,变褐、腐烂,进而整株枯死.秆腐:一般在穗下第一、二节发病,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以上枯黄,甚至不能正常抽穗.穗腐:病菌在小麦抽齐穗至扬花侵染发病,感病后小穗和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至穗轴,造成局部小穗枯死或穗轴感病点以上部位枯死,籽粒干瘪,形成白穗,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14.
小麦穗部性状间的相关及穗粒数改良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与穗部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穗粒数的改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株高呈负相关,而与穗长、分化小穗、结实小穗和小穗结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和小穗结实率对小麦粒数的影响最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穗粒数的改良过程中,应在培育矮秆、大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穗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麦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个别年份病情较重。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它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在多雨或者潮湿天气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一方面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食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一、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有大量病菌时,病害会大发生。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因此称作赤霉病。(一)危害症状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会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还会引起小麦出现白穗,降低千粒质量,影响产量。携带赤霉病病菌的小麦  相似文献   

17.
<正> 小麦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是小麦全生育期的一种病害,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叶枯、穗腐和种子黑胚。该病害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冬春麦区普遍发生,在河南省也有多年的历史,但过去只是在部分地区偶尔零星发生,而近几年随着农业生态条件的变化和一些感病品种的推广应用,病害逐年加重,特别是成株期的叶枯,严重降低小麦产量,穗腐引起的种子黑胚又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己成为严重影响河南省小麦生产的病害之一。为了给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依据,作者对黄淮麦区的2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期抗病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暴发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且病菌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尤其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影响人畜健康,我国规定小麦赤霉病病粒不得超过4%。1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赤霉病发生的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穗腐是常见的病害症状,种植者对其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防治穗腐才能受到普遍重视。但病害除了引起穗腐、降低产量外,还可以引起种子霉烂、苗枯、秆腐症状,这些症状严重时对产量也有一定威胁。此外,病菌产生的毒素能造成人畜中毒,危害人畜健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小麦赤霉病又叫红麦头、烂麦头,近几年在邓州市发生频率较高,该病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发生,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邓州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小麦选用的品种大多为中感或高感品种,品种抗病性不强。另外,近几年邓州市随着秸秆禁烧工作的推行,秸秆还田面积较大,而秸秆还田质量往往不高,导致田间菌源充足,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阴雨天气,再加上防治不力,往往会导致赤霉病严重发生,如2016年和2018年邓州市赤霉病发生都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