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段时间,不少农户发来棉苗感病的照片,询问棉花得的什么病?有的问是不是红叶茎枯病,有的问是不是茎枯病?或者问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为了防止诊断预防失误,我们应加以鉴别。实际上,这两种病害是完全不同的。一是茎枯病是真菌性病害,红叶茎枯病是生理性病害;二是茎枯病发生在苗、蕾期,以苗期为甚,红叶茎枯病发生在开花结铃期;三是苗期高温之后转低温阴雨天气易诱发茎枯病,红叶茎枯病是在长期高温干旱之后陡降大到暴雨易诱发的;四是茎枯病局部点片发生的,严重的棉花幼苗枯死,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2.
棉花红叶茎枯病病因及其译名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叶茎枯病是棉花的一种生理早衰现象,在世界多个植棉国广为发生。历史上科学家对红叶茎枯病的病因曾提出过:1.昆虫为害假说;2.侵染性病害假说;3土壤、气候与耕作条件不适假说.;4矿物质失调假说。第1、2种假说已被否定,第3种假说内容宽泛,对病害的起因不能圆满地解释,第4种假说长期占统治地位,主导人们对病因的认识。近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库源比(主要是铃叶比)失调是红叶茎枯病的病因。该病在国际上常用的英文名称有red leaf disease,red leaf blight。根据资料分析,美国棉花上发生的bronze wilt很可能是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明确棉花库源比(铃叶比)变化对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影响,揭示红叶茎枯病的病因,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开展了多项试验并获得初步结果。试验结果显示,棉株的病害严重度与其铃叶比呈高度正相关。早熟品种开花期早,铃叶比高,病害发生重;盛蕾期以前的气温对棉花生长和红叶茎枯病发生的作用大于土壤水分的作用。与常温处理相比,提高棉花3叶期至盛蕾期的气温,可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减小库源比,其发病盛期延后约45天,病情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困扰世界100多年的一道科学谜题——棉花红叶茎枯病病因,终于被驻运的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张慧杰团队破解。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于今年4月份的中国植物病理学顶级刊物——《植物病理学报》,为棉花红叶茎枯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红叶茎枯病是当前我国棉花三大病害之一,是抗虫棉健康生长的一大障碍。自1997年我国政府正式批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后,红叶茎枯病由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滨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的病虫害发生了一些变化,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优良的抗虫性,但其抗病性均较差,特别是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多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病害的种类根据调查,在本市棉田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褐斑病、轮纹病、角斑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等,为害比较重的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2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2.1棉花枯…  相似文献   

6.
2012年在河南省襄城县甘薯产区发现了一种引起甘薯快速死苗的甘薯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茎基部呈黑色水浸状腐烂,并逐渐沿茎枝向顶端腐烂,后整株倒伏、死亡。从病地采集受害甘薯茎蔓后分离纯化获得了病原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甘薯茎腐病。这是河南省首次发现该病害。  相似文献   

7.
棉花苗期病害的种类很多,危害严重。为害棉苗的病原菌有立枯、炭疽、疫病和褐斑等。一般立枯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多在棉苗前期,而疫病则危害整个苗期,对后期影响更大。疫病危害棉苗在我县已发生多年,据了解有些产棉县也都有不同程度为害,但对此病的病原菌一直未得到肯定。为了明确病原及其与棉铃疫病的相互关系和进一步探讨防治方法,我们在一九七三年先后通过分离、接种及交互接种试验,初步认为该病害系疫病菌所致,并能直接侵染棉铃。此菌可在无伤条件下导  相似文献   

8.
<正>番茄茎枯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又叫黑霉病、茎溃疡病,主要为害茎和果实,亦可为害叶和叶柄,且多在断枝、裂果上发生,造成枝、果实褐色干腐。近年来,番茄茎枯病的发生日益严重。生长旺盛,枝叶茂盛,植株间多郁闭,高温高湿,不断地进行整枝打杈造成伤口,浇水较多,均易引发此病。  相似文献   

9.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红叶枯病或凋枯病,是严重为害棉花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后,棉株中下部叶片变暗变厚,皱缩发脆,叶脉间出现黄色斑点,叶缘卷缩,叶片逐渐变黄或变红,后期叶片干枯脱落;侧根短、少,根系不发达;上层棉桃坐不住,中层桃小、桃瘪,衣分低,吐絮不畅,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据调查,该病多发生在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质地偏轻和土壤结构不良的田块。据研究表明,在不良环境下,棉株缺钾,抗逆能力变差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气候环境不适,土壤水分、养分和通气失调等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红叶早衰是新疆棉花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常因田间管理不当而引起。本文简要介绍了2011年库尔勒垦区棉花红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特约记者刘刚)茎枯病是我国芦笋上发生的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截至2015年10月20日,在我国登记防治芦笋茎枯病并在有效期内的的农药产品共有13个(含分装登记产品),以硫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代森锌、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甲基硫菌灵、苯菌灵等成分为主。具体登记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在棉花栽培中病害种类多,防治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和根腐病等。棉花苗期发病主要原因是种子、土壤带菌,一旦遇到合适发病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苗期病害就会在苗床及移栽初期大量发生,危害棉苗的正常生长,一般年份苗病的发病率为30%~50%左右,死苗率为3%~6%,严重年份病苗发病率高达80%以上,苗期感病成为移栽缺苗或移栽大田后接二连三出现死苗的主要原因。近十多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花苗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直接影响棉花的一播全苗和壮发早苗。因  相似文献   

13.
棉花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县是国家规定的棉花优势区域,也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常年植棉面积1万hm2左右,总产7500 t,近几年,棉花苗期病虫害普遍发生,直接影响了棉花产量.棉花苗期病害是指棉花播种至幼苗期所发生的病害,大体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烂种、烂芽、茎基腐和根腐,另一类是子叶及幼茎发病.烂种、烂芽严重时棉苗就不能出土,死在土内;而有一些受病菌侵染轻的,虽棉苗出土,但常常形成根腐和茎腐,当棉苗受害严重,又遇低温高湿时,则造成大批死亡,使棉田严重缺苗断垄,甚至需要重新播种.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茎枯病等,苗期虫害主要有棉蚜、地老虎等.控制棉花苗期病虫害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棉种包衣与拌种防苗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苗期病害是棉花生长前期重要的复合性病害,包括棉苗红腐病、棉苗炭疽病和棉苗立枯病,前两种病害病原菌附着在棉种短绒上,依靠种子进行传播,棉苗立枯病则靠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过冬,在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下,往往引起棉花苗期病害大面积发生,造成烂种、烂根、死苗,出苗不齐,严重影响棉花生长,降低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5.
花生茎腐病广泛发生于全国各花生产区,是发生最广、最严重的花生病害之一,具有毁灭性。病区花生常年死苗率在15%~20%,较重的达20%~40%,个别重病地块死苗率高达80%~95%,几乎绝收。现将该病的发生情况及其高效防治技术进行介绍。一、发病情况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病菌主要在土壤、病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变化,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已由常年的偶发性病害,上升为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一旦发生即发展迅速,危害重,发生后轻者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玉米茎腐病又称茎基腐病,成株期茎基部腐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现将其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病害症状。该病是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发生症状类型较多,田间常见的是软腐型和晚枯型两种,软腐型早于  相似文献   

17.
正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为有效防治该病,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防效最好,对芦笋茎枯病防效为64.30%~74.85%;30%苯醚甲环唑乳油和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次之,其防效分别为61.90%~72.66%和61.12%~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根治方法或技术的报导,只能防而不能治。因此,针以本地区植笋面积较大,发生茎枯病较重的实际情况,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基本摸清了该病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影响此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制订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清除病残体为中心,以药剂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1病害症状芦笋茎枯病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芦笋,不危害其它作物,寄主…  相似文献   

19.
棉花主要病害研究概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朱荷琴 《棉花学报》2007,19(5):391-398
以棉花枯、黄萎病为主,就我国近50年来,在棉花病害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做了较详细的总结."全国棉花枯、黄萎病协作组"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棉花病害研究工作的进展,突出表现在棉花枯、黄萎病菌生理型(小种)的鉴定,棉花的抗病机理和抗病鉴定方法研究,棉花种质资源材料和新品种系的抗病性鉴定,落叶型黄萎病的研究,抗病育种及种衣剂的研制等方面.并认为应加强棉花抗枯、黄萎病遗传,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以及抗虫棉病害发生特点、机理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邢军 《山东蔬菜》2007,(2):42-4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山东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有加重的趋势。五六月份进入了高温、高湿季节,也是芦笋病害的高发期,尤其是在老种植区,芦笋茎枯病成为制约生产的一大主要病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该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