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辖属五区一市,是鲁中南低山丘陵和淮北平原的交接带,境内山丘、平原、洼地此起彼伏,土壤种类繁多。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占耕地面积37%,其所辖的山亭区、薛城区、市中区旱地分别占耕地面积的68%、53%、51%以上。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全市有20个乡镇、685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94.65万人,耕地面积56106.7公顷,占全市耕地面31%,其中,坡度25度以上耕地区性23566.7公硕, 相似文献
2.
天祝县旱作农业综合丰产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天祝县耕地面积5.56万hm2,其中二阴地、旱地、浅山半干旱地4.45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无霜期120~145 d,年降水量265~632mm,降水在年度、季节和区域间分布极为不均,往往是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年年有旱象,且降水年内分布也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与农作物生长季节5-8月不协调.低温、霜冻、干旱少雨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干旱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发展.笔者针对旱作农业在天祝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借鉴外地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和近几年试验示范推广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丰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通过旱地农业结构和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和平衡增产,使农林牧等综合开发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用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雨养农业.全球1.4平方千米×109平方千米的耕地面积中,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仅占15.8%,其余都是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我国的旱作农业地区范围很大,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全国的耕地面积约19亿亩,60%以上为旱地,仅7.2亿亩为灌溉地,因此,旱作农业的丰歉,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正>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黄土高原区,全省现有耕地5200多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涉及10个市(州)69个县(区),人口17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发展,十年来始终把旱作农业放在全省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7.
安乡县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安乡县地处洞庭湖区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1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000hm^2,总人口59.8万,其中农业人口47.6万。辖19个乡镇、2个农场。2010年全县种植业总产值20.44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5263元。 相似文献
8.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0330平方公里,辖6县1区、130个乡(镇),总人口296.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5.65万人,占89.6%;总耕地771.08万亩,其中早地678.8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以上。全市海拔在1640-3900米之间,大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生态类型区。黄土丘凌沟壑区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包括安定、通渭、陇西、临洮四县(区)和渭源县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60%,年降雨量只有3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达1500~1800毫米,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多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帮助指导下,全市按照“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早不通另找出路”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冷凉和无污染的区域优势,在发展旱作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秦州区由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的区域性差异明显,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处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雨量稀少,降雨集中且相对变率较大,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秦州区总耕地面积6.36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0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8.93%,由于集中降雨期与作物的需水关键期差位大,使得水分利用率偏低,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大因素,常导致全区大多数耕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实践表明,秦州区旱农区大幅度增产,就可实现全区农业的大丰收,就可实现全区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6):10-10
一项适宜西北干旱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新技术——全膜双垄集流沟播技术,今年将在甘肃省大面积推广,预计全年推广达到30万亩,并在今后几年内全面覆盖甘肃境内适宜该技术的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11.
12.
2009年春季北方出现50年一遇的大旱,甘肃农作物受灾严重。从甘肃地理位置着手,对甘肃农作物受旱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借鉴国外旱作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及甘肃旱作农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乐都县旱作农业的生态条件,基本特点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旱农业发展的对策,即树立开发以旱地为主体的战略思想,强化改变生产条件的基础工作,走综合开发的道路,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旱地效益农业等综合旱作农业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水资源是农业的命脉,它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不足,有效灌溉面积有限,旱、涝灾害发生频繁,农业抗灾、成灾能力差,所以必须大力发展节水旱作农业。 相似文献
18.
旱作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北方15个省、市、自治区,总耕地面积0.57亿hm^2,其中旱地0.35亿hm^2,占总耕地的62.4%,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主要类型包括风沙旱滩型、浅山沟壑型、高原沟壑型、内陆旱作型等,分别分布在东北至内蒙中西部一线、山西至甘肃中部一线、黄土高原至太行山一线、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