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肥市平均气温动态变化的非平稳时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2次波动,总体上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近年来气候变化也有越来越恶劣的趋势。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非平稳时序模型,研究自1985~2009年合肥市平均气温动态变化数据,对合肥市近25年来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处理,建立拟合函数进行预测,希望对未来合肥市气温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1 966—201 5年西吉国家基本气象站气温和降水资料,对西吉县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吉县年平均气温为5.7℃,气候变化趋势率为0.345℃/1 0a,近50年气温升高了1.7℃,四季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为401.7 m m,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秋、冬降水量呈增加趋势,50年来降水量减少了25.3 m m。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与中国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 .过去 10 0多年中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 0 6℃ .根据全球多种气候模式的预测 ,到 2 1世纪中期 ,全球年平均气温将要升高 1~ 3℃ ,全球降水量增加 3 %~ 15 % .对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 ,到 2 0 5 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增暖 0 5~ 1 0℃ ,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2 0 5 0年以后年均温可能增加 2~ 3℃ ,降水量减少 1%~7 5 % ,未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呈变暖变干 ,我国西北广大地区与东部相比将更暖更干 .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 ,从事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未来我国气候的这种变化 ,做出具体的战略部署 ,采取强有力的战术措施 ,在立足于保护好现有绿洲和植被的前提下 ,进一步搞好西部生态建设 ,促进防沙治沙和沙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1956—2015年辽阳市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辽阳市冬九九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辽阳市冬九九平均气温呈极显著升高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49℃/10年。1956年冬九九气温最低,为-12.1℃;2006年冬九九气温最高,为-3.8℃。各九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以七九气候变化倾向率最大,为0.79℃/10年;三九气候变化倾向率最小,为0.27℃/10年。冬九九中以三九气温最低,为-11.3℃;九九气温最高,为-0.9℃。20世纪50年代三九最冷,21世纪初15年的三九最暖。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1年1月至2013年2月营口市冬季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营口市冬季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1—2013年营口市冬季平均气温-6.6℃,最冷冬季气温-11.1℃(1956年),最暖冬季气温-2.9℃(2006年),极差达8.2℃。年代际间气温波动较大,20世纪50—60年代冬季最冷(-7.6℃),90年代冬季最暖(-5.6℃),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00年代冬季气温高于常年平均值。近63年营口市冬季气温呈极显著升高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83℃/10年。近53、43、33年冬季气温呈不同程度升高趋势,而近23年和近13年冬季气温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四川省156个台站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区域和季节差异。[结果]50年来,全省及各气候区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升高趋势。21世纪前10年的平均气温升幅明显,全省48.7%的台站升温幅度为0~0.5℃,32.3%的台站升温幅度为0.5~1.0℃。冬季升温幅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50年来,全省累年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区域差异为-1.2~20.9℃,温差达22.1℃。全省1961~1997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之后呈比较明显的波动式升温趋势。全省60~90年代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相对平稳,为8.56~8.86℃。全省及各气候区年代际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均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但最低值出现的年代有所不同。[结论]该研究为分析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永泰县1961—2006年历年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分析该县46年间气候变化特征。得出:①永泰县1961—1990年平均气温变化较小,20世纪90年代出现较大幅度上升,目前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同年平均气温一致。年平均最高气温40多年来呈两头高中间低趋势,20世纪90年代没有明显偏高,但2001年后升高较明显。②降水气候变化较小,存在丰水年代和枯水年代交替出现的现象。③1961—2000年间年日照时数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但2001-2006年间日照总时数较气候均值偏多,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1971—2015年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玉树地区1971—2015年气温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利用玉树地区近45年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玉树地区平均气温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年、季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437℃/10年,45年来年平均气温升高了2.0℃。玉树地区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秋、冬气温升温率分别为0.279、0.397、0.460、0.591℃/10年,其中春季的升温率最小,冬季的升温率最大。各月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近45年来各月平均气温增温最大的月份是12月,共增温3.2℃,其次是11月;增温最小的月份是10月,其次是5月。玉树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发生由低到高的突变,显著性水平达到了0.01。四季的平均气温分别在1994年、1994年、1993年以及2002年发生突变。玉树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以及四季平均气温的主周期为22年左右。  相似文献   

9.
2000年,北半球气候普遍持续偏暖,东亚、欧洲、北美东南部偏暖尤为显著;而澳大利亚和南美的南部气温则较常年偏低。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数字,2000年地球表面平均气温较1999年偏低004℃,但仍比1961-1990年的30年平均值高出029℃,是过去140年来第7个最暖的年份。赤道中、东太平洋1998年10月暴发的强拉尼娜事件在维持了18个月后于2000年春季结束,但该海域的大气、海洋状况仍持续表现为弱的冷位相特征,并对热带及其他地区的气候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如亚洲南部的严重洪水,澳大利亚、南美东北部及非洲南部的异常多雨,东非、美国…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该市年、季、月平均气温以及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青州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5℃/10 a,近50年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8℃;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增温率大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年是1989年。近50年青州市平均最高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一个高值区,70年代为近50年来最低值,自7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平均最低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最冷期,自70年代以来气温快速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龙南县1981~2010年4月15日~5月31日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龙南县脐橙高温低温影响时段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14:00相对湿度和平均相对湿度进行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后龙南县脐橙高温低湿天气迅速增加,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高温低湿天气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高温低湿灾害愈来愈多,对脐橙的影响不容忽视;近30a来龙南县脐橙高温低湿影响时段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呈明显增加态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增温倾向率分别为0.5℃/10a和0.4℃/10a;近30a龙南县脐橙高温低湿影响时段14:00相对湿度和平均相对湿度都呈明显减少趋势,其递减倾向率分别为4.3%/10a和2.3%/10a,且21世纪后相对湿度明显低于近30a平均值,呈持续减少态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脐橙高温低湿影响期间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减少是造成近年来高温低湿灾害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81—2015年华北地区11个站气温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气温明显升高;其中承德和秦皇岛年平均气温趋于下降,其余9个站均升高,以石家庄站升温最明显。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弊大于利,威胁人类健康,使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应充分认识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强化气候变化影响宣传,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及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参照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确定了单站和区域冷冬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61—2010年益阳市范围内5个站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益阳市各地冬季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在4.4~7.6℃。冬季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14℃/10 a。各站1981—2010年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较1961—1990、1971—2000年分别偏高0.4~0.7、0.1~0.3℃;各站暖冬频率为38%~40%,以南县、安化县最多,其次是益阳市赫山区、桃江县、沅江市。其中,强暖冬事件发生频率为2%~6%,以沅江市和南县最多,桃江县最少。  相似文献   

14.
1960—2009年新民市热量资源趋势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万军  高淑新  曹东辉  刘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87-13288,13303
在充分掌握热量资源的情况下,应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经济收入。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在Excel程序支持下分析1960~2009年新民市热量资源。结果表明:1960~2009年,新民市年平均气温趋势升高1.9℃,气候跃变点在1988年,跃变前后气温平均升高1.2℃;冬半年是气温趋势升高的主体,相当于夏半年的1倍。气温的升高使总热量趋势增加318.0℃,1990年之后平均增加约200.0℃。热量资源在一茬有余两莅不足的状态下,可考虑利用早春和晚秋的热量资源在设施农业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青州市20世纪60年代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为相对偏暖期,70—80年代气温负距平明显,为相对偏冷期,90年代、21世纪00代年气温正距平明显,为相对偏暖期,其中21世纪00年代平均气温较平均值偏高0.6℃,与20世纪70年代相差1.2℃,气温上升显著,由此可见,青州市的气候正逐步趋向变暖,这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一致;60年代降水偏少,70年代降水最多,80年代降水最少,90年代降水量达到平均值,21世纪00年代降水量达到平均值以上;20世纪70年代日照偏多,80—90年代呈下降趋势,20世纪00年代达到最小值,比20世纪90年代偏少144.4 h,比70年代偏少194.3 h,分析认为可能与本地区连续性大雾及沙尘天气增多、大气污染加剧有关。可见,青州市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日照明显减少,使得高温、干旱成为青州市突出的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光明  顾欣  田旭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97-6701
利用1961~2010年近50年锦屏地区气温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Mann-Kendall方法分析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等。结果表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锦屏地区的年、春、夏、秋和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开始,年、冬、秋季的平均气温和年、春、夏、冬季的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显著;年和各季的年际幅度变化较大,最大变幅是冬季,变幅最小是夏季;锦屏地区的年和各季平均气温均发生暖突变,比全球和中国气温突变时间滞后,表明了全球及我国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锦屏地区气温升高是对全球和我国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1952—2010年营口市熊岳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熊岳镇冬季气候变暖进程,结果表明:熊岳镇近59年冬季平均气温为-6.5℃,冬季气温年际间波动较大,最高-3.5℃(2006年),最低-10.3℃(1956年);1986年之前,冬季偏冷年较多,之后偏暖年较多;59年来冬季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46℃/10年;50年代冬季气温最低,之后各年代气温呈逐步升高态势,仅80年代和21世纪初有小幅回落;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冬季变暖趋势极其显著,21世纪初变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拐子湖1981—2017年逐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拐子湖近37年总体气候趋于变暖,其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及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67、0.308、0.450℃/10 a;各月份平均日最高气温除12月略下降外,1—11月均趋于升高,日最低气温中除1月外,其余月份均趋于升高。气候变暖后利弊兼有,应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抚顺市章党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和M-K突变分析对章党站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章党站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18℃/10 a;各季节的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强,春季次之,夏季、秋季最弱;章党站的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突变,1997年后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暖背景下江淮地区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提供的20多个最新一代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分析了中等排放SRESA1B情景下我国江淮地区2011~21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江淮地区年平均气温将不断上升,增温幅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到21世纪末年平均气温将上升3.3℃;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多,降水增幅随纬度的升高以及随时间的推进而加大,且将在2041年后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