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转群和分群 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管理方式。 转群前1星期,应准备好育成鸭舍,并在转群前12~24小时加满29日龄的饲喂量,加满池水。每群140~280只鸭,各群之间用0.7米高的物件隔离,以防混群。可公母混养,也可分开饲养。公母分开饲养,能够准确控制其体重,但必须要在公鸭群内混少量的母鸭,其目的是使公鸭在生长过程中有“性的记忆”,否则会导致受精率降低。一般每10只公鸭配1只母鸭,此时的密度以每只鸭0.4平方米鸭舍+0.6平方米运动场(含0.1平方米水池)计算。  相似文献   

2.
一 转群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鸭群体重均匀度要在75%以上时,才能考虑转群,75%以下时,根据各栏各栋鸭群的饲养管理情况,酌情先分群,延迟1周再转群(也可分群后当天转群)。  相似文献   

3.
<正>1选留优良种鸭1.1雏鸭的选择应选择出壳早,腹部柔软、有弹性,脐带收缩良好,眼亮有神,健壮活泼,体重在55克左右的雏鸭在选择雏鸭时,最好能将公母鸭分开,并按1∶4的公母比例进苗鸭,以降低饲养成本。1.2后备种鸭的选留雏鸭60日龄时进行选留,选择的主要标准为:健康状况良好健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授精可以减少公鸭的饲养量,节省成本,对不同属间杂交,还可以大大提高受精率。1授精器具准备输精器、集精杯、灭菌生理盐水、医用棉、剪刀,以及检查精液品质的显微镜、载玻片、红血球计、计算器等。2公鸭采精训练人工授精的公母鸭在产蛋前应分开饲养,如已经产蛋的鸭群应在采精前15~20d将公母鸭分开,公鸭选用个体粗壮、性欲强的进行单笼饲养,隔离一周即开始采精训练,每周二、三次,  相似文献   

5.
(一)育雏期要使育成鸭有一个良好的均匀度,必须从雏鸭(0~8周)入手,那么在育雏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鸭苗选择。要选择出壳体重相对一致的鸭苗。2.及时分群饲养。及时合理的分群是使鸭群发育正常的重要环节。雏鸭由于各种原因,如出雏时间的早晚、公母鉴别等而存在体质差异,必须通过眼观、手摸等将病、弱、小鸭隔离饲养。  相似文献   

6.
樱桃谷父母代种公鸭是从增重和胴体特性角度而精心选择,母鸭则是从产蛋能力的角度选育出来,公鸭和母鸭在潜在体重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能够准确控制公母种鸭的生长体重,在育成期(20周龄前)需将公鸭和母鸭分栏饲养。本文就公母分饲的效果简述如下。 一、试验方法 1.选2000年2月4日从四川绵英公司引进的两群樱桃谷父母代种鸭,A群为20个饲养单元(每个饲养单元由1日龄种雏 110只母鸭和30只公鸭组成),实行公母分栏饲养。B群为19个饲养单元,作为对照组不分栏饲养。 2.分栏方法:A群种鸭从1日龄开始…  相似文献   

7.
樱桃谷父母代种鸭父本是从遗传性能和胴体特性角度而精心选育的一个配套品系,母本是从产蛋能力的角度而选育出来的一个配套品系。在育成期 (20周龄前 ),将公鸭和母鸭分栏饲养。 1试验方法   选 2000年 2月 4日从四川绵英公司引进的两群樱桃谷父母代种鸭, A群 20个饲养单元 (每饲养单元由 1日龄种雏 110只母本和 30只父本组成 ),实行公母分栏饲养, B群 19个饲养单元,作为对照组,不分栏饲养。   分饲方法: A群种鸭从 1日龄开始,公鸭群以 4.55只公鸭 1只母鸭的比例混群饲养,其余母鸭单独分栏饲养,公鸭群内必须混养少量母鸭,…  相似文献   

8.
1转群从育雏到育成阶段,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鸡对温度、饲料、光照等条件要求发生变化,为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通常育雏期结束从第7周龄开始转到育成鸡舍内饲养。在转群前1星期对育成舍及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消毒、空舍等。  相似文献   

9.
(一)育成期限制饲养限制饲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饲料利用效能,控制体重适时开产.蛋鸡限饲从8~12周龄开始,至18周龄转群上笼前结束.  相似文献   

10.
《水禽世界》2016,(4):56-57
正第四章父母代种鸭育成期饲养管理育成期:草原鸭父母代种鸭育成期为5~18周龄。关键控制点:种鸭的体重、给料标准及方法、体重均匀度、腿病的控制、密度、光照、温度、湿度、通风。重要提示:能否保持产蛋期的产蛋量、合格率和孵化率,关键是在育成期能否控制好体重和光照时间。第一节饲养方式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的饲养管理方式。当然有条件的鸭场采取封闭式饲养效果可  相似文献   

11.
育成期蛋鸭一般是指5~16周龄或18周龄开产前的青年鸭。育成期蛋鸭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成新母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所以,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培育出优质的育成新母鸭。1育成期蛋鸭的特点1.1体重增长快育成阶段是鸭体重增长较快的一个时期,以绍鸭为例,28日龄以后体重的绝对增长加快,42~44日龄达到高峰,56日龄起逐渐降低,然后趋于平稳增长,至16周龄体重已接  相似文献   

12.
蛋鸡转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蛋鸡生产周期中分阶段饲养一般需要1~2次转群。第一次是从育雏舍转入育成鸡舍,第二次是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是蛋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会对鸡群产生较大的刺激,因此认真做好转群前后的各项工作.能减少转群对鸡群造成的不利影响,造就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在蛋鸡生产周期中分阶段饲养一般需要1~2次转群。第1次是从育雏舍转入育成鸡舍,第2次是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是蛋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转群不当会对鸡群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通常需要几天甚至一周才能逐渐恢复。这种应激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转群本身直接产生的影响,二是转群后对新的环境不习惯而产生应激。因此,为使鸡只转群时应激降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一)做好育成鸭的饲养管理蛋鸭在5~17周为育成鸭。育成鸭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产蛋量。1.饲料与营养。育成鸭与其他时期相比营养宜低不宜高,饲料宜粗不宜精,目的是刺激鸭群充  相似文献   

15.
种母鸭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年种鸭的体质、体重、产蛋率和种用价值。根据育成鸭的生理特点,为了保证其骨骼和肌肉的充分生长,应进行适当的限制饲养,以达到控制体重和开产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彭江萍  包世民 《中国家禽》2001,23(12):24-25
鸡群分段饲养,转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转群工作做得好坏,会影响到鸡体重的增长、性成熟的早晚及生产性能的发挥等,所以一般鸡场都会周密安排。我场自投产以来,采用育雏、育成、产蛋三阶段笼养方式。对于转群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转群时间的选择   一般应根据鸡的生理特点按计划进行转群,即:雏鸡在 6周龄底转群,育成鸡在 18周龄底转群。冬春寒冷季节,应选择无风天的中午,夏季可在凌晨、晚上或阴凉无雨时进行。在实践中,由于计划安排,如不能等到好天气,要在其它方面给予补偿,如夏季上午较热,在转群笼内…  相似文献   

17.
1 种母鸡饲养管理要点育成期培育种鸡的目的 :培育体重均匀、身体健康的种母鸡和种公鸡 ,使之体格健壮、体形优美、体况良好 ,并能适时地达到性成熟。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因素主要有 :育种工作 (品种、遗传 ) ;健康保障 (免疫程序、疾病控制、生物安全体系 ) ;鸡舍构造 ;设备类型 ;饲养密度 ;饲喂程序 ;光照程序。后备种鸡饲养方案选择 :开放式鸡舍或遮黑式鸡舍 ;公母分饲或公母混饲 ;育雏、育成、产蛋期都饲养在同一鸡舍 ,直至产蛋结束 ;在同一鸡舍育雏、育成 ,然后在 18— 2 0周龄时 ,转群到专门的产蛋鸡舍。  1 1 育成期最大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8.
1 公鸭 要选择比母鸭早出生1~2个月的公鸭,使其在母鸭产蛋前就已性成熟.产蛋前,公鸭已达到性成熟.青年鸭阶段,公母鸭最好分群饲养,采用以放牧为主的方法,充分采食野生饲料,多锻炼,多活动.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文登市属沿海一带,农户习惯饲养文登黑鸭,特别是在果园里放牧饲养,一是提高成活率,二是管理简单,三是可消灭虫害。现将在果园里放牧饲养文登黑鸭的要点介绍如下:1先育雏后放养要做好育雏阶段的饲养,刚出壳的鸭适应性差,不能立即放在果树底下饲养,要在育雏室内生长到3~5周龄,体重达到400g左右时,才可放入果园内放牧饲养。放入果园前要求在育雏中按日龄接种鸭的各种疫苗。当80%的鸭体重达到标准以上才可放入果园中饲养。  相似文献   

20.
蛋鸡生产中,为了便于鸡群的防疫和管理,现较多地采用分阶段的饲养方式,即育雏一育成一产蛋或育雏育成一产蛋。采用这种分阶段的饲养方式,鸡群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过1-2次的转群。认真做好转群前后的各项工作,能减少在转群中对鸡群造成的不利影响,给鸡造就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