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锡和兰州有着截然不同的城市个性,自然在旅游业的发展上面也有很多的不同,对比之后很容易发现,影响两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是不同的。对于两地景区开发的现状而言,都存在着继续开发的潜力,而且通过开发,可以更好地对景区的资源进行利用,通过对景区的持续开发来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就业率,并且可以利用旅游业的税收等收入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景区开发和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合作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以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横店影视城景区为例,通过对两景区区域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两景区市场区域合作的策略分析,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源市旅游景区人才需求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河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河源旅游景区的开发速度也在加快,旅游景区已成为河源接待入市游客的一个主要场地,同时它也成为旅游行业中具有广阔前景的一个子行业。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河源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落后于景区对相应人才的需求。笔者利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了目前河源旅游景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法门寺景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借助SPSS 22.0和Excel201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从旅游贡献率、旅游拉动率及旅游依存度3个方面探究法门寺佛教旅游资源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法门寺景区旅游经济增长缓慢且对地方经济贡献值较低,并据此提出发展新型旅游附加产品、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宣传力度、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培养高素质导游、改进服务要素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国春 《乡村科技》2022,(20):41-44
乡村旅游业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加之当前人们更加追求安全、小众的旅游方式,使乡村旅游业发展潜能越来越大。都江堰市是四川省最早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地区之一,当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都江堰市要想促进乡村旅游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健全乡村旅游业管理体制、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和旅游项目、完善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提升景区服务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信阳市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分析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优化路径。借助奥维互动地图软件,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景区集中度指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信阳市43个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态势与空间网络连接度。结果表明:信阳市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凝聚状、集中且非均衡;景区间网络连接度较好,便于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旅游景区资源属性互补,旅游功能布局较为合理,进而提出应合理规划,优化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功能布局等推进信阳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地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山地旅游地景区的开发建设需要构建合理的景区体系,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在分析陕西秦岭地区景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秦岭地区景区分级体系,并提出了合理化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验式经济来临,文化旅游成为了体验经济下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汾酒集团是中国最早进行传统民族文化型旅游开发的工业企业之一,是国内白酒业清香的鼻祖。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旅游开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品相对欠缺。文章通过研究汾酒景区发展文化旅游的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体验经济下景区开发的原则、步骤、思路,并提出开发策略,以其对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无锡和兰州有着截然不同的城市个性,自然在旅游业的发展上面也有很多的不同,对比之后很容易发现,影响两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是不同的。对于两地景区开发的现状而言,都存在着继续开发的潜力,而且通过开发,可以更好地对景区的资源进行利用,通过对景区的持续开发来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就业率,并且可以利用旅游业的税收等收入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景区开发和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研究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乡村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江西省井冈山为例,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和旅行方式等人口学特征出发,对红色乡村旅游景区旅游者的客观、建构、存在和后现代真实性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期提升红色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及红色乡村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目前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大环境,对景区经营促销战略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确定景区开发重点和开发模式以及探索旅游管理机制及经营体制的创新,并有利于推进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汪琳  李帅  刘骐珲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83-185
A级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其空间分布和可达性将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以甘孜州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不平衡指数、可达性研究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结果表明,甘孜州A级旅游景区呈现明显空间聚集,中东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聚集特征尤为明显,且可达性较好,研究区北部石渠县、西部白玉县及南部得荣县旅游景区可达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并提出了三亚市景区开发提升中全域旅游实践的必要性,介绍了三亚市景区开发的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指出三亚景区数量较多,等级分布较为均匀,类型较为丰富,市场定位互为补充,市场吸引力较大,但同时景区与社区共同发展模式仍需完善,景区等级提升仍有空间,非传统优势景区市场吸引力仍待提升。从创新景区经营模式,提高景区旅游体验网络口碑好评程度,提升景区旅游产品创新水平,提高景区旅游营销体系丰富程度以及提升景区信息化水平等五方面提出全域旅游背景下三亚景区开发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青田县阜山旅游景区山体绿化现状的调查,结合生态农业、旅游景观、休闲度假要求,对旅游景区山体绿化建设提出营造混交林、补植、景观改造、公路旁恢复绿化等措施,以从根本上改变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达到发展旅游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胤  王征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41-4441,4443
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产业,没有良好的景区环境就没有旅游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就景区环境受污染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在景区中实现循环经济管理,阐述循环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是我国旅游业的三大经营实体。其中,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载体,是旅游产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对饭店管理及旅行社管理的相关研究已经很多,但对于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研究却很匮乏,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相对都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成为当下山地少数民族地区增长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山地民族地区旅游业更好发展,以黔江濯水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包容性旅游理论指导下,从4个维度(旅游发展基础、弱势群体参与程度、传统与现代的互融度、发展与保护的包容度)全面分析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景区包容性旅游的发展路径,以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实现群众广泛参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维护良好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休闲度假旅游在全国各地兴起,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时尚旅游方式,我国休闲度假旅游业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筑就巢湖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现实基础;知名度不高、景区管理散漫、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业化水平低、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巢湖市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必须从人气、景区管理、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基础配套等各方面打造巢湖市休闲度假旅游业,真正将巢湖从旅游资源大市转变为旅游经济大市。  相似文献   

19.
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效应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二者的相关性为切入点,从实际效果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支持;在探讨制约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因素分析基础上,从旅游业运作机制、景区一体化管理、旅游产品开发、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20.
翁玲  姚正兰  陈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51-14654
根据赤水市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对赤水市旅游景区部分景点的气象资料进行订正,分析与人体舒适度有关的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赤水市人体舒适度的分布特征。景区各点地形遮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根据气候指数可知:赤水景区可全年开展旅游业;4~10月是旅游的舒适季节,其中5、6、9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赤水景区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景区负氧离子含量高为旅游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