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彩色棉育种的基本策略,选育成了标记型彩棉亲本和杂交种,建立了彩棉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2.
中国-亚欧博览会召开第二天(2013年9月3日),新疆彩棉吸引了浙江、广东的两家投资公司与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彩棉公司”)现场签订协议,确定共同出资2688万元在上海设立中彩棉纺织品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3.
“克”字号小麦品种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凤梅 《小麦研究》2005,26(3):33-34
本文论述了“克”字号小麦的四个育种阶段,即:抗锈育种、多抗性生态育种、高产超高产育种、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及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克”字号小麦对黑龙江省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疆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彩色棉生产基地,累计种植面积达70多万亩,彩棉产量占到国内的95%和世界的30%以上;中国彩棉集团的“天彩”品牌成为天然彩色棉花的代名词,创造了彩棉产业和新疆的第一个中国名牌。中国彩棉集团是自治区和兵团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围绕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十余年来累计投入 3.8亿元科研经费,创建彩棉产业六大类36个标准,填补了我国彩棉产业标准的空白。创建了中国彩棉科技园, 组建了国内外惟一的新疆天然彩棉研究所,培育开发出拥有7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彩棉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三圃制”的不足,国内一些专家研究提出了“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一圃制”等农作物良种繁育新技术,这些方法繁育生产各级种子的起点均是育种家种子。本文论述了育种家种子的概念、特点,并对不同作物生产和保存育种家种子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农作物的良种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的选育谈四川“三高”小麦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庞启华 《种子》1994,(5):49-51
该文根据四川省气候特点和生态条件,提出了“三高”小麦育种目标,着重分析了绵阳系列品种的选育特点及与其亲本间的性状表现,肯定了利用四川省现有育种材料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的可能性,并对实现“三高”小麦育种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该文根据对雌雄异熟“两系法”杂交棉育种的数年研究,归纳了棉花雌雄异熟“两系法”育种的原理与方法,总结了雌雄异熟“两系法”育种,具有程序简便、成本低、易选育出强优势组合等特点,分析了雌雄异熟“两系法”育种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扬稻系列品种(组合)选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存钰  白和盛 《种子》2002,(2):70-71
本文介绍了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的育种成果,分析了主要育成品种(组合)的特点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十五”及今后水稻育种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高产耐旱冬小麦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六五”攻关开始至今,在小麦抗旱育种的理论及方法,新品种选育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根据国内外适应性育种的试验,结合我们多年小麦抗旱育种实践,对培育兼具抗旱节水和高产冬小麦的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剖析了高产抗旱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环境的产量构成特点;建立了选择鉴定抗旱高产、广适性、稳产性品种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13,(9):58-58
为了从根本上打破“小而散”、“各立山头”、“单兵作战”的传统育种模式,形成合力解决育种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问题,快速提高我国种业创新竞争力,进而推动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建设,2010年,北京市科委启动了“北京DH工程化育种研究与利用联合体建设”项目。3年来的实践证明,以DH育种技术为载体,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工程化育种创新链,有效地打造了产学研结合的DH育种联合体,是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的创新之举。在项目开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种子世界》2006,(11):51-51
2006年9月9日15:00,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12.
《作物育种信息》2005,(8):26-27
“高产、优质”一直是中国农作物的育种目标,水稻的育种目标也不例外。今天,在市场经济局限下,从中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角度看,从节省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看,中国农作物的育种目标或许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高产、优质”的顺序需要调整为“优质、高产”。因为,“高产、优质”这个中国农作物的育种目标,是一个多目标决策,它比单目标决策复杂多了。在这一特定的育种目标决策下,育种学家自然首选高产而非优质,常常最后就只剩下了高产,  相似文献   

13.
《种业导刊》2010,(2):42-42
在国家“863”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植物分子育种取得长足进步,已建立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并正由传统的“经验育种”逐步跨入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  相似文献   

14.
辐射与太谷核不育利用相结合创造小麦优异新种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太谷核不育利用等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克服了各种育种技术自成体系、单一利用、互不结合实际的缺点,加快了育种进程,缩短了育种。通过加强田间选择,选育出了稳产7500kg/hm^2,具有10500kg/hm^2丰产潜力的小麦新品种“潍麦7号”和高产、抗病、抗倒且符合当前专家提出的超级麦标准的小麦新品系“62036”。  相似文献   

15.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文鹏 《种子》1997,(2):30-33
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种类(RFLP、“小卫星”DNA、“微卫星”DNA、AP-PCR、RAPD和AFLP等)、含义、技术、原理和特点,重点阐述TDNA分子标记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育种理论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珣朝  李平 《种子》2003,(6):52-57
水稻在中国甚至亚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栽培作物。有关水稻的研究报道无论籼稻还是粳稻在各种科技杂志上是越来越多。本文作者试图立足于“足源”、“畅流”、“大库”、稻米品质和抗性去总结和归纳超级稻育种理论的有关内容,并详细阐述了与“足源”有关的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此同时,简要介绍了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与此有关的部分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米成分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前  熊振民 《种子》1995,(2):30-33
“米成分育种”是当前世界发展迅猛的一种新水稻育种战略,在经典的水稻育种追求高产,优质、多抗、早熟基础上,“米成分育种”更加注重稻米经济价值的提高,其明显特征在于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平决定改良何种稻米成分,以适应特定的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该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发现的诸如直链淀粉,脂质、多糖、蛋白质等各种籽粒成分突变的利用价值、遗传分析及育种应用现状,并且讨论了稻米直市场经济的我国水稻育种界可采取的相应  相似文献   

18.
《种子世界》2006,(10):52-53
“十五”期间,“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技术被列为我国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以“矮败小麦”为工具的轮回选择育种技术领先国际水平,采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轮选987实现了高产等优良特性。轮选987于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2005年种植面积达到6.7万hm^2以上。轮选987是集高产、稳产和广适性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以来轮选987在所参加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北部冬麦区试中,产量都名列第一,比主栽品种京冬8号、京411平均增产14.8%,在2004年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创造了小区折合10725kg/hm^2的高产记录。“矮败小麦”不是一个具体的品种,而是一个育种工具,它就像一个良种加工厂、孵化器,育种材料通过它可以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新品种,实际上是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一个先进成熟高效的技术平台,适合在我国各大麦区应用。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矮败小麦”“这个独特的遗传资源属国际首创”“该项成果创新性强,实用效果好,发展潜力大,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矮败小麦”的问世,特别是“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小麦育种方法的重大创新,被绿色革命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博劳格博士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育种者种子贮藏试验和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翠云  孙景芝 《种子》1997,(2):10-13
通过对两品种育种者种子的贮藏试验,及对以育种者种子为种源基础的“四级程序”原种的产量鉴定,探讨了在相应干贮条件下育种者种子有关性状变化规律,以及“四级程序”原种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应用“四级程序”提供了有关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物育种信息》2005,(5):19-19
河南省南阳市小麦育种基地的育种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精心培育,终于在我国首次培育成功彩色小麦。据专家介绍,这些黑色、绿色、咖啡色等彩色小麦不仅能吃,而且还有保健作用。小麦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我国粮食总量的25%。在小麦育种专家周中普的带领下,科研小组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育种方法。终于育出了黑色、紫色及绿色等多色小麦,其中绿色小麦在全世界也较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