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阴阳本质的认识都具有显著的时代和学科印迹,对其本质的表述也大多含混笼统。本文从阴阳的起源、演进入手,概览了阴阳本质的传统内涵;主要从现代科学哲学方面探究并试图切近其科学本质,认为阴阳是事物运行中人为的两种质态;  相似文献   

2.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辨证八纲 ,阴阳为其总纲。古有“天地——大阴阳 ,畜体——小阴阳”之说。在诊断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善诊者 ,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在治疗上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故此 ,如何辨阴阳、平阴阳 ,掌握好二便病变与阴阳之关系 ,在中兽医的诊断治疗上占首要地位。在临床上 ,二便对阴阳反应甚敏又非常真实 ,如阴盛格阳时出现口渴喜饮、脉洪大等类似阳证的假象 ,但便溏尿清细则是阴盛的真实反映 ;若阳盛格阴时有四肢厥冷、脉沉伏等类似阴证的假象 ,但尿赤便秽却是阳…  相似文献   

3.
中周学说也称为中周论、中阴阳周五行学说、中阴阳零一周五行零一二三四学说或中阴阳周五石廿合支表象学说等等,其核心理念是"零壹华民字姓所有,极宙宇族道同无限".中周论包括中论和周论,中论也称易论、阴阳论、零一论,周论也称五行论、五石论、五行零一二三四理论或五石廿合支表象理论.中周学说是中周医药养生学的基本哲学理论,广泛地指导着相关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4.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凡为医兽者,必须识阴阳,……”出自《元亨疗马集·论马阴阳运气者何也》,“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首见于《周易·系辞》,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中医学、中兽医学的阴阳,一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二是代表两种对立的运动趋势和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一、阴阳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动物组织结构。动物体的上部、外部、腑为阳;下部、内部、脏为阴。而属于阴的五脏又可区分为阳脏和阴脏,例如,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阴脏和阳脏还可以分出阴阳,如心又分心阳、心阴;肾又分肾阳、肾阴。如:《元亨疗马集》"马,……禀阴阳二气而生"。2.说明动物生理活动。正常有机体是由阴阳两方面保持其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在物质和功能方面:物质为阴,功能为阳。生命活动必须以物质(阴精)作基础,没有阴精(体内营养物质,阳气的源泉)阳气(执  相似文献   

6.
12中兽医山羊疾病诊治基本原理 12.1中兽医羊病诊治要素包括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气血津精等。 12.1.1阴阳五行说阴阳论用以解释羊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和药理、治病原则,两者对立统一。其内容包括:阴阳互根说,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及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精气了绝。由生理而言,功能(指机体各大系统的活动)属阳,物质基础属阴。就病理而言,心阴不足可致心阳不足;阴阳消长说,阴消而阳长,阳消而阴长,健康羊体处于平和,否则,一方太过,即会引发病变;阴阳转化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互为转化。  相似文献   

7.
<正>五一假日,有幸拜读了樊先生发表于《养猪》杂志2015-2期之《病原的性别》一文,深为先生创新精神感动,同时也有诸多问题与先生商榷。(1)第2自然段言:"常言道:‘天地存阴阳,世人分男女,病毒有公母’"。据本人所知,中医将所有病因有阴阳之分,寒邪、湿邪为阴邪,暑邪、燥邪为阳邪;就是笔者本人也将霉菌毒素定为阴邪,但从未闻将病毒分公母阴阳一说。中医将所有传染病,自然包括病毒病统称为瘟病,未再分阴阳,临诊全按卫、  相似文献   

8.
猪呼吸系统疾病是猪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对猪体进行整体调节,将有利于猪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笔者从四时阴阳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及治未病的角度出发,探讨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应用中药方剂对猪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防控:春季扶正祛邪,解表理气;夏季清热泻火,抗菌消炎;秋季润肺止咳、化痰止喘;冬季帮助猪体御寒。  相似文献   

9.
病因是导致家畜有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病理是机体在病因作用下产生疾病及其病理传变、转化的基础与途径 ,即发病机制。由于病因不同 ,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机体在病理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及其变化也各有特异。家畜有机体在正常情况下 ,阳密于外 ,阴固于内 ,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有机体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 ,阴阳发生偏倚 ,就会导致疾病发生。这种阴阳的平衡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机体内在的阴阳和外界环境阴阳的平衡 ,换言之 ,就是机体必须适应于外界环境的变化 ,两者取得平衡 ,否则变化无常的外界因素就会侵袭机体而致病 ;二是…  相似文献   

10.
<正>1辨证1.1辨证要点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一般来说,汗证以属虚者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久者或病变重者,则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自汗久则  相似文献   

11.
中周论里的中为阴阳零壹,周为五行廿六八支四(土水木火金).中周变易理论认为由阴阳之气所化生的四质(气津血精)是人体的基本组织成分,组成人体灵肉结构;支藏(十二脏腑)和八器是躯体的二十个核心器官,联系于廿经(二十经络)六道(塞米管道).四质在支藏八器中生成、存储,又在廿经六道中运行,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形体.  相似文献   

12.
博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每每说到《周易》,人们便会想起“算卦、风水”之类的迷信活动,从而高举大棒将其一棍子打死。然而,千百年来,以阴阳思想为真谛的《周易》却一直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作用。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阴阳思想可谓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供求关系的变化、盈利-亏损周期的更迭也无不体现了这一思想。在《周易》中,阴阳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变化,相克,相生。阴阳的变化源于阴阳的相生与相克,即互相促进和互相抑制。成语…  相似文献   

13.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 ,选择合适的药物 ,酌定药量 ,按照组方原则配伍而成 ,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方剂的组成应根据方剂的配伍原则 ,进行科学用药 ,而不能任意罗列 ,堆砌药味。方剂的组成与中兽医理论及治疗法则是分不开的。1 依中兽医基本理论立方1.1 阴阳互根《医贯·阴阳论》说 :“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1〕。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构成了组方原则。《景岳全书》中“右归丸”一方由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组成。本方立法“宜益水之源 ,以培右肾之元阳”〔2〕。培补肾中元…  相似文献   

14.
中周论里的中为阴阳零壹,周为五行零一二三四(土水木火金)或称五形廿合支表象.中周变易理论认为由阴阳之气所化生的四质(气津血精)是人体的基本组织成分,组成人体灵肉结构;支藏(十二脏腑)和八器是躯体的二十个核心器官,联系于廿经(二十经络)六道(塞米管道).四质在支藏八器中生成、存储,又在廿经六道中运行,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形体.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包括中医)的构成元素当中,八卦的作用可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其包含了太极、阴阳、四象和五行的转化与演变。八卦中蕴含的"和"成为中华文化的最大特征,既是中华文化的"根",更是中华文化的"道"。但是,八卦图像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阴阳的对立和互作,唯独缺乏"和"元素的直接展现,造成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中医的晦涩难懂。何谓"和"?"和"  相似文献   

16.
根据植物神经高阈平衡论,作者分析了中医阴阳学说与西医神经、内分泌、环核苷酸双向控制等学说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了阴阳高闽平衡的新概念,以求对阴阳学说的认识更为全面和深刻,也为中药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解释世界运行规律的模型,其后被引入医学领域,作为推理工具,借以说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成为中(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兽)医教学中,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基础理论的开篇章节,对学生中(兽)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和后续的课程推进有重要影响。笔者认为,五行学说较阴阳学说复杂且更不易理解,常成为学习的难点。因此将本人对五行学说的理解和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方法及体会加以论述,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药物的刚与柔,古人论述不少,对目前中兽医临床用药仍有指导意义。早在汉代,淳于意(仓公)就已论及这一问题,他说:“中热,即为阴柔石齐治之;中寒,即为阳刚石齐治之”,“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刚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中也说:“气味有阴阳,……阴者柔,阳者刚”。又说:气味主刚柔,……非刚不足以去暴,非柔不足以济刚”。清代石寿棠在《医原·用药大要论》中说:“天之道曰阴与阳,地之道曰柔与刚。草木虽微,其气味有阴阳之分,体质有刚柔之别。……古人论药性多言气味,少言体质,盖以地之刚柔,即天之阴阳所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两性畸形,系指雌雄异体动物中偶尔出现的兼有两个性别部分特征的反常个体,分为真半雌雄体(真半阴阳)和假半雌雄体(假半阴阳)。前者是同时具有卵巢和睾丸组织,生殖道的特征介于雌雄两  相似文献   

20.
耕牛衰竭症 ,在中兽医学中属“虚痨”范畴 ,又称虚损、虚弱、劳伤 ,是一种后天失调、阴阳气血不足而致的多种慢性虚弱劳伤病症的总称 ,首见于《齐民要术》,又称之为五劳。笔者自 1990年以来共收治该病35例 ,采用中西结合治愈 2 8例 ,好转 3例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1 病因病机使役过重 ,长期劳役 ,心血亏损所致五脏失调而成虚劳 ;或由于饥不得食 ,饥饱不匀 ,草料缺乏 ,喂养不足 ,以致脾胃损伤 ,不能化生精微、生化气血而致气血来源不足 ,造成虚损 ;久病不愈 ,或病后失于调理 ;先天发育不足 ,或内寄生虫侵袭 ,日久伤于脏腑 ,气血阴阳亏损 ,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