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重大害虫多具有迁飞性,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在害虫防治中极为重要,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重大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领域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20世纪60年代,在揭示黏虫远距离迁飞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黏虫“异地”测报技术,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列入全国统一测报办法推广应用并传承至今,成为迁飞性害虫预测预报的经典理论;20世纪80年代,李光博院士又领导研究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黏虫“异地”测报中,成功研制出黏虫测报专家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黏虫的预测预报理论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在迁飞性害虫预测预报信息化方面做出新的探索,研发了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分析系统,为昆虫迁飞行为和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也为我国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还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后续研究中,继承和发展李光博院士的学术思想,在昆虫雷达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开发研制方面做出新的突破,对未来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4,17(3):32-35
为加强水稻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治理方面的国际技术合作,开展迁飞规律的研究和发生信息的交流,提高害虫发生早期预警能力。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韩国农村振兴厅于2001年签定了为期5a的“中韩水稻迁飞性害虫测报合作项目”协议。我站为该项目在广西唯一的承担单位。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越南区域植物保护中心的地位和职能、水稻病虫测报调查技术、近年来水稻病虫防控技术的发展以及越南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结合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项目研究进展,明确了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容的建议,以期为两国预测迁飞性害虫发生动态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全面提升两国植保能力,为保障两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建文 《广西植保》2006,19(2):21-21
2006年3月28~31日,自治区植保总站组织全区14个市植保站及部分重点区域站测报业务骨干30余人到宜州市共同研讨全区2006年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暨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规律。各与会代表踊跃发言,交流了2005年农作物病虫发生概况,分析了2006年上半年农作物病虫趋势,还对近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讨。广西植保总站测报站谢茂昌站长通报了2005年测报业务考核结果,并对2006年全区测报工作进行部署。王华生总农艺师总结了此次会议,并对2006年全区植保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全区2006年上半年农作物病虫趋势分析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有效验证成都比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远程实时可视化监测效果,确定适宜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型智能监测工具,为该虫的监测及防控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0年,在四川省达川区、会理县先后应用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等工具对草地贪夜蛾成虫开展诱捕监测试验.[结果]测...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害虫远距离迁飞是其本身适应生态环境变化,调整种群结构,求得生存繁衍的种群遗传特性,亦称作“生活史策略”,我国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对褐飞虱的长距离迁飞规律进行了全国性协作研究,确定了越冬区域及其北界,阐明了迁飞路径与发生区划,制定了异地测报办法,建立了全国联合测  相似文献   

7.
白背飞虱是怀化地区水稻上的第一大害虫,一般在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迁入。每年发生六代,以二、三代在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中下旬暴发危害。历年发生面积200多万亩,严重威胁早、中稻的增产丰收。为了进一步找出更好的测报和防治办法,我们对迁飞规律和发生预测,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如下。一、白背飞虱在我区的迁飞规律  相似文献   

8.
越南水稻生产及其迁飞性害虫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越南水稻生产及其迁飞性害虫与病毒病发生为害情况,分析了中国与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虫源关系,并就进一步明确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的主要虫源地及对我国的影响、迁飞发生规律提出了在深化与越南合作基础上,扩大与老挝、缅甸、柬埔寨等虫源地国家加强合作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卵巢解剖在我国迁飞昆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卵巢解剖是研究昆虫生殖发育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在农业重大害虫的迁飞研究和预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概述了我国50多年来在卵巢解剖技术、卵巢发育分级与卵巢发育类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卵巢解剖在我国迁飞昆虫研究和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提出在病虫测报工作中应用卵巢解剖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害虫性诱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的实验室研究,结合从2009年开始的多地、多作物、多年田间试验示范,集中研究了与重要农业害虫性诱监测密切相关的性信息素配比和剂量、种专一性、微量组分、缓释、诱捕器结构及其应用技术,解决了性信息素种间细微差别、种内地理区系差异、信息素化合物的纯化以及稳定保护和缓慢均匀释放等影响测报精准度的关键问题,开发了适应昆虫飞行行为、利于捕获收集的系列诱捕器,配合组装了成套的田间应用技术,开发了性诱自动计数系统,简化了害虫诱获鉴定操作,促进了虫情自动化记载传递,丰富了弱光性害虫监测手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害虫监测预警轻简化、标准化、自动化。分析提出为促进性诱监测技术的发展,要建立性诱监测技术的科学评价体系,并在迁飞性害虫、同种害虫的不同地理种群监测中开辟性诱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正>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受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湿度偏大等因素影响,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预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9.7%。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黏虫等迁飞性害虫重发威胁大;小麦赤霉  相似文献   

12.
迁飞害虫因其突发性、暴发性和异地虫源等特点常造成农作物损失。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上10种(类)害虫中就有8种(类)是迁飞性害虫。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我国黏虫越冬迁飞规律与行为机制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包括:带领全国越冬调查协作组,首次提出我国黏虫越冬区划;首创黏虫大规模“标记-释放-回收”试验,揭示了季节性远距离南北往返迁飞规律;开启黏虫迁飞行为机制研究先河,发现黏虫迁飞与生殖生活史适应特征。李先生对黏虫越冬迁飞规律与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引领国内外其他迁飞害虫研究与治理,为迁飞害虫的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李光博院士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主要迁飞害虫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特点及其未来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特点及其未来趋势浅析汤金仪,胡伯海(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100026)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主要种类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我国主产稻区最重要的害虫。由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具有大区域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全国各主产...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全球预警的一种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目前已扩散蔓延至我国24个省份。田间调查发现,在玉米灌浆期,草地贪夜蛾与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Duponche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等夜蛾科害虫常常混合发生,且形态相近,容易混淆,给调查和测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详细描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了其与黏虫、劳氏黏虫和棉铃虫4个虫态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别,以期为玉米灌浆期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别和田间调查提供依据,并为其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泰科技合作协定安排的项目,由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国际合作司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组成的赴泰国迁飞性害虫测报与防治考察组,一行四人,于1989年8月26日至9月1日,在泰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这次考察是由泰国国际合作厅负责安排,由国家农业合作部农业局昆虫与动物处水稻害虫研究组具体接待的。  相似文献   

16.
徐善忠 《江西植保》2004,27(1):46-47
中韩水稻迁飞性害虫合作项目顺利进行了三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各合作测报点的业务水平,韩国农村振兴厅每年邀请数名技术人员到韩国进行技能培训。2003年,应韩国农村振兴厅的邀请,本人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处夏冰、湖南省长沙县植保站肖永生、广西藏族自治区灵川县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是东台市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 ,常年发生 2代 ,四 ( 2 )代为迁入代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迁入 ,五 ( 3)代为主害代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迁出 ,一般不发生六 ( 4)代。 1 998~ 1 999年 ,六 ( 4)代稻纵卷叶螟在本市连续 2a大发生 ,每年受害面积 2 .3万hm2 以上 ,未治田块水稻平均产量损失率分别为 1 1 .71 %和1 2 .4 3% ,严重的达 30 %以上。为弄清其原因 ,近两年来 ,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 ,提出了相应测报技术的改进对策。1 材料与方法1 .1 整理害虫测报观测资料 搜集和整理本站 1 990~ 1 999年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和大面积普…  相似文献   

18.
2012年黏虫暴发特点分析与监测预警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娟  姜玉英  刘杰 《植物保护》2013,39(2):117-121
2012年三代黏虫在东北、华北、西南部分地区暴发,对间歇性暴发的迁飞性害虫监测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2012年三代黏虫具有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区域北扩,高密度区域呈带状分布,隐蔽为害造成集中损失,玉米受害最重等暴发为害特点;指出了当前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难以掌握迁飞路径,监测范围大、重点多,系统调查时间长、频度高、专业性强,评价标准尚未统一等难点问题,这正是导致部分地区失查失治的客观原因.提出开展跨体系多部门协同科研攻关、制定全国评价标准、继承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健全基层监测网络和提高测报专业技能等建议,对进一步做好黏虫监测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7月2~7日,根据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合作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全国农技中心在广西南宁市举办了一期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合作项目联合监测点技术人员培训班,来自越方项目害虫联合监测点的10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主要讲授了稻田主要病虫害识别和实验室鉴定技术,病虫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嫩绿粘虫板和灯光诱集2种方法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进行同地对比诱集监测。结果表明,嫩绿粘虫板对3种飞虱总体、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诱集量与测报灯之间无显著差异,其诱虫趋势与测报灯诱虫趋势基本同步或趋于一致。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生长前中期白背飞虱迁入峰的监测优于测报灯,表现为迁入高峰期诱虫量多和峰形明显。嫩绿粘虫板对灰飞虱诱虫量与测报灯诱虫量有明显差异,诱虫峰次少于测报灯,监测效果次于测报灯。气象因子、非靶标昆虫等对嫩绿粘虫板诱测无不利影响。运用嫩绿粘虫板可在非灯诱区监测点监测迁飞性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