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芬铁矿2~#排土场泥石流危险度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芬铁矿2#排土场由于排土方式不合理,造成区内存在发生泥石流的隐患。选取弃渣储量、流域面积、24h最大降雨量、沟床纵比降、主沟弯曲系数、植被覆盖度、沟床坡体倾角、坡面崩塌程度8个参评因子,采用量化判别法对区内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判定的结果是区内泥石流属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模型试验研究泥石流对路基的冲淤作用规律,为泥石流作用下路基易损性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中巴公路K1561泥石流沟谷为研究原型,应用相似试验原理建立模型。根据原型沟谷设置试验条件,得到原型沟谷模型试验数据;然后又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6个因素共25组模型试验,以研究不同因素在泥石流作用下对公路路基的冲淤作用规律。[结果]原型沟谷模型试验数据与现场调查结果相吻合;流通区坡度、路基与泥石流出山口之间的距离、一次泥石流冲出物最大方量、泥石流重度和泥石流爆发频率5个因素对易损性的影响较为明显,泥石流主沟道与路基之间的夹角对路基易损性的影响不明显。[结论]5个因素对路基易损性有重要影响,可作为泥石流易损性评价中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采用植被覆盖率、地面坡度、沟谷面积占坡面面积比、沟谷密度、崩塌面积占坡面面积比5个因素作为评价特征指标,建立了基于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法)的土壤侵蚀等级划分的综合评判模型,并根据评判结果确定了土壤侵蚀等级。以某输变电工程建设开发项目为案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合理,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延超      李明辉  王东辉  白永建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5):291-295,299
通过对比四川省巴塘县的118处沟谷泥石流及33处坡面泥石流的植被覆盖率,发现植被对于坡面泥石流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沟谷泥石流作用则不明显。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坡面泥石流的物源主要是坡体表面侵蚀,植被根系组成的网状锚固层可以减缓乃至消除这种侵蚀效应;沟谷泥石流的物源主要来自沟岸崩塌,但植被对于中厚层的崩滑体锚固能力差,当降雨超过一定阈值后即可暴发泥石流。基于这种特点,建议将生物工程作为坡面泥石流的主要治理手段;对于沟谷泥石流而言,既不能将植被覆盖率作为易发程度的判别标准,也不宜作为综合治理中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杂谷脑河流域暴雨型泥石流沟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沟谷的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缓变因子。它决定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制约水源条件中的地表径流汇流过程,影响固体物质补给的方式。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流域地貌特征来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以杂谷脑河中游的暴雨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定量描述沟谷发育阶段的流域地貌信息熵,流域面积以及沟床纵比降与泥石流灾害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泥石流沟流域地貌信息熵值处于为0.12~0.20之间时,沟谷属于中高频的泥石流沟,熵值位于区间之外的沟谷则属于低频泥石流沟;沟谷流域面积大于15km2,沟床纵比降小于300‰时,发育稀性泥石流,反之则发育黏性泥石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泥石流危险性,为泥石流多发地区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针对单一赋权法确定权重的缺陷,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中巴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主观和客观权重,再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以中巴公路沿线重点单沟泥石流为例,选取爆发规模、爆发频率、主沟长度、流域切割密度、流域面积、流域相对高差、主沟纵坡、24h最大降雨量、松散堆积物厚度、泥沙补给段长度比10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获取泥石流现场调查数据后,依据上述方法对该区域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并将计算结果与集对分析方法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属于中度危险的沟谷只有5条,占25%,说明该地区大部分泥石流危险性偏高。[结论]评价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泥石流易发性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判断是泥石流灾害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快捷、准确的评判对人类工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众所周知,流域中,形貌、地质、水文三大条件对泥石流灾害起决定性作用,是泥石流易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这里基于对泥石流灾害的机理认识,将泥石流易发性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不易发4个等级,在充分考虑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影响因素贡献的基础上,给出各因素等级的确定标准,运用粗糙集理论获取各级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再依据专家经验确定主观权重,结合相对重要度和主观权重确定各因素的综合权重,进而利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泥石流易发性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以陕西省凤县5条泥石流沟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这5条泥石流沟易发性从低到高的排序为:吴家沟泥石流沟、三台山泥石流沟、后沟泥石流沟、银铜梁泥石流沟、寺沟泥石流沟,结果与实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云南昭通滑坡泥石流危险度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丽  王士革 《山地研究》1995,13(4):261-266
探讨了云南昭通的滑坡、泥石流詹工模糊综合评判法,介绍了以概率代替隶属频率,并构成单因素模糊矩阵R.以此为基础,完成了昭通滑坡、泥石流危险度分区。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具有强烈的区域特色、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庙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综合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泥石流易发程度进行评价,得出庙沟泥石流易发程度综合评分分别为95分和77分,易发等级均为中等,两种评价方法结果一致;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研究区岩性、山坡坡度、植被覆盖率等对研究区泥石流的易发程度影响较大。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势,建立了快速、准确、实用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为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工程应用拓展了新的领域,对该区泥石流防治及线路工程的设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颗印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理县境内,具有典型泥石流沟谷特征,历史上曾经暴发过大型泥石流."5·12"汶川地震在沟谷中形成了丰富的松散同体物源,同时导致沟谷流通区中出现多处堵塞,初步推测震后10~20a将处于泥石流活跃期.通过野外考察及遥感影像数据,获得地震前后沟谷的流域特征信息,对比分析地震前后沟谷内物源分布情况及稳定状况后,得出地震后沟谷内不稳定物源量增多,同时受震后堰塞影响,泥石流活动强度增大,泥石流峰值流量成倍增长等结论,这些将为合理评价地震后泥石流发展趋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关系理论的冰川泥石流活动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流域面积、沟床比降、岩性系数、构造系数、冰川坡度、平均坡度、可移方量、最大淤积、冰川面积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等因素作为冰川泥石流沟活动性评价的主要因素,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并运用模糊关系理论建立了冰川泥石流活动性的评价方法.以川藏公路西藏境内30条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的冰川泥石流沟为例,利用此方法进行了泥石流活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樟木沟泥石流对西藏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樟木口岸具有较大威胁,为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在研究樟木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数量化综合评判方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该泥石流沟的易发程度进行了评价。综合评判结果显示,樟木沟为一条轻度易发泥石流沟,但有偏向中度易发泥石流的倾向。此外,对沟道断面清水流量的监测结果表明,樟木沟内常年流水是樟木镇松散层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对樟木滑坡群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模糊相似选择在确定泥石流沟危险雨情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对无足够雨量观测资料的泥石流沟,如何确定其发生泥石流临界雨量值的问题。为此应用模糊相似选择的方法,以已知临界雨量值的泥石流沟作为比较样本,对于任何一条泥石流沟,可由其地面条件与比较样本之间相似程度的分析,定出临界雨量值的可能范围,即该泥石流沟的危险雨情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滑坡发生的复杂性,该文把可变模糊集理论模型应用到滑坡稳定性评价中。选取4个层次17个因素建立了滑坡稳定性的多层次多指标评价单元系统。采用三级权重和二元比较模糊量化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丹巴滑坡、老金山滑坡、印江岩口滑坡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并得到丹巴滑坡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7年的稳定性先减弱后增强,在2004年3月到2005年3月处于最不稳定状态。可变模糊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丹巴滑坡a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1998年)、d时期(2005年3月到2007年)进行评价结果都为III级,验证了滑坡可变模糊识别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可变模糊模型利用动态可变的相对隶属度和级别特征值对丹巴滑坡a时期、d时期的特征值评价结果分别为3.27和3.44,评价出丹巴d时期稳定性比a时期稳定性差,进一步说明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优越性。滑坡稳定性评价可为滑坡灾害的防治和预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如何衡量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以广州市1990—2007年建设用地数据、各类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适合广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计算其集约利用程度,并与前人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90—2007年广州市整体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1990—1994年、1996—1997年处于粗放利用,1995年、1998—2003年处于中度集约,2004—2007年处于高度集约。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平均误差为4.37%。  相似文献   

16.
烟叶品质是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性模糊概念,其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烟草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对烟草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应用模糊综合--加权平均模型,从烟叶香味、化学成分、燃烧性及农药残留等方面选取1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2003年重庆市烟叶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烟叶样本武隆2和酉阳1的隶属度远大于其它样本的隶属度,分别为0.695和0.630,说明两样本烟叶的品质最好;巫山2等多数烟叶样本的隶属度在0.1~0.2之间,样本烟叶品质次之;巫山1等烟叶样本的隶属度在0~0.1之间,样本烟叶品质相对较差。应用F分布法确定k次抛物线分布函数作为烟叶品质模糊综合评价的隶属函数,充分体现了烟叶品质评价本身的特点,而通过构建模糊综合一加权平均模型,可充分获取信息,对多样本进行比较排序,计算方法简便,评价结果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17.
灌区土壤盐渍化程度云理论改进多级模糊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盐渍化的产生过程是一个多指标参与、多层次驱动的复杂系统,针对盐渍化程度的评价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将不确定性云理论引入到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多级模糊评价中,通过构建土壤盐渍化程度多级模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盐渍化程度的评语集云模型、诱发因子的隶属度云模型及权重云模型,进而提出了基于云理论改进的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同时,选定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为研究区,对该灌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和评语集云模型结合用Matlab仿真显示。研究表明:该灌区土壤的盐渍化处于轻度盐化土和中度盐化土之间,0~100 cm土壤的含盐量为0.224 2%的可能性最大;利用云理论改进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对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开展研究,用不确定性云参数代替精确数值,更具普遍性。相关研究可为开展盐渍化程度评估和预测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路基遭受泥石流灾害的易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路基易损性,为泥石流地区路基防治等级的确定和路基承灾能力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根据路基遭受泥石流灾害破坏的情况,并结合前人对易损性的研究成果,提出路基易损性的概念。根据路基承灾特点和泥石流致灾特征,从泥石流作用效应和路基结构抗力2方面系统分析路基的地质选址、设计、施工、维修养护及泥石流致灾因子对路基易损程度的影响,选取路基易损性评价指标,确定路基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然后采用岭型分布函数确定指标隶属度,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路基易损性评价模型,进行路基易损性评估。[结果]该方法对公路一处路基进行易损性评价,结果为中度易损性。[结论]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