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衢州市龙游县高坪桥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下游坡脚位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植树种草绿化,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3])。  相似文献   

2.
泸定县银厂沟属于典型的矿渣型泥石流沟,沟域内分布大小矿场数处。尽管对大部分矿渣体做了固坡处理,但因固坡设施结构单薄,易失效,曾先后于1975、1992和2011年暴发中等规模泥石流,冲毁路基、阻塞主河道。根据银厂沟泥石流启动物源以矿石弃渣为主这一特点,选取渣堆稳定性、弃渣堆规模、汇水面积、沟道长度、沟道纵坡降、沟道弯曲度、日最大降雨量、泥石流发生频率和历史最大冲出量等9个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银厂沟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结果表明银厂沟仍蕴藏暴发中等以上规模泥石流的风险,应尽快治理。  相似文献   

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弃渣场是重点,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截水沟设计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弃渣场截水沟布设,主要是防止上游坡面或沟道来水冲刷、损毁弃渣场渣面、渣坡,保证弃渣场稳定。截水沟设计需要更规范、更准确,在此基础上,以坡地型(含平地型)和沟道型两种典型弃渣场为对象,对截水沟设计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多位于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环境复杂,工程弃渣量巨大。受地形条件、施工运距、经济性等因素的限制,工程弃渣场多布置在工程区附近沟道内,因此常受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以金沙水电站石家沟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泥石流沟道特征及其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地质灾害治理需要制定了"先挡后弃,以排为主,上排下导,排、拦、截、护、垦相结合"的弃渣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环境特点、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防护措施,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可为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借鉴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降曲河特大型弃渣场为例,从防洪设计标准、防治措施体系及风险程度等方面对该渣场拟采取的三种堆置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终明确降曲河特大型弃渣场选用沟道型/库底型弃渣场最为合适。沟道型/库底型弃渣场不仅选址符合《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DL/T 5419—2009)相关要求,而且防洪工程设计标准最低、防治措施体系简单、风险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7.
开发建设项目借土场、弃渣场的分类、选择及防治措施布局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田育新  李正南  周刚  王彤  刘芳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149-150,153
根据我们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工作实践,对借土场和弃渣场分别进行了分类:借土场可分为沿等高线借土、不跨山脊坡面借土和跨山脊坡面借土三大类;弃渣可分为填洼(塘)弃渣、沟道弃渣、坡面弃渣和平地弃渣四大类。提出了借土场和弃渣场的优先选择方法:借土方式应优先选择沿等高线借土,跨山脊坡面借土次之,最后考虑不跨山脊坡面借土;弃渣方式应优先选择填洼(塘)弃渣,平地弃渣次之,最后选择沟道弃渣或坡面弃渣。根据借土场、弃渣场类型的不同,合理布设了综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水利水电工程沟道型、平地型弃渣场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调研弃渣场稳定评估工作内容和方法,合理界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构成。依据典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调研及测算成果,分析沟道型、平地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归纳总结提出了沟道型、平地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基价及调整系数,对确定弃渣场稳定评估合理的取费标准,为相关单位管理、成本计算及合同签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路工程不可避免地将会产生大量的弃渣。本文以国省道干线纵五线坎市新罗经抚市华丰至杏坑段公路工程1#弃渣场为例,提出了坡脚拦挡、坡面植灌草防护、渣顶复耕和渣场排水的综合防护措施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地减少弃渣场水土流失,保证弃渣场的安全运行。该措施体系可以作为公路工程填沟式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一般原则,针对库区型弃渣场从施工到运行阶段可能遭遇的洪水类型,按照弃渣场等级、拦渣工程等级、水库导流建筑物级别等确定的设计洪水标准,采用小流域暴雨洪水推理公式、河道恒定流水面线、水库水量平衡方程等方法,计算弃渣场截(排)水沟的设计流量、设计洪水位,布设不同结构的截排水沟,不同高度的挡渣墙,不同类型和高度的边坡防护,形成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各种生产建设项目的弃土弃渣是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地貌单元,本文对重庆市各种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条件、修复原理和典型修复模式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1重庆市良好的光热和降雨条件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基本自然环境条件,较快的母岩风化速率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养分和种质资源。2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应坚持以近自然修复为目标,以乡土植被为主要建群物种,以渣顶和坡面为主要地貌单元,以堆放完成期为重点修复时期的基本原理。3设计了土质沟道弃渣场、石质坡面弃渣场和土石质河滩地弃渣场三种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可为重庆市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部分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建议,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3.
凉山州小水电站弃渣场耕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区小水电站弃渣场具有工程防护措施完善、堆渣体稳定、防洪抗滑坡能力强、回覆表土厚度大等特点,对规模大于0.13 hm2的弃渣场,在完成堆渣及回覆表土后可直接纳入当地耕地或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以盐源县马丝螺沟二级水电站开发及弃渣场建设为例,对渣场顶部台地的光热资源、规模及效益、土壤稳定性、土壤肥力、水源排灌可行性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为:以渣场顶部台地作耕地或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可增加该区域耕地面积3.32 hm2;光热、土壤肥力和稳定性、水源排灌等均可满足需求;以一年两熟年产值3万元/hm2计算,渣场农业年产值可达9.96万元,最大渣场农业年产值1.47万元,最小渣场农业年产值0.84万元。  相似文献   

14.
弃渣场安全及防护是水土保持重点关注问题,涉水型弃渣场受水位、水流流态变化的影响,安全风险更高.研究涉水型弃渣场处置方案,有助于在实践中规避风险,减少水土流失,并为弃渣场设计、施工、评估等提供借鉴.针对已投入运行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涉水型弃渣场案例,依据现行水土保持及水利水电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弃渣场稳定计算工况、允许...  相似文献   

15.
水电站建设项目弃渣场岩土侵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弃渣场是水电站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弃渣堆积过程破环了原有岩土结构、地形和植被,且堆积坡度大,稳定性差,岩土侵蚀程度剧烈,岩土侵蚀类型多样。以金沙江上游金安桥大型水电站工程弃渣场为例,通过定位观测和调查,对其土壤侵蚀形式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测算了弃渣场不同部位的土壤侵蚀模数。结果显示,弃渣场不同部位存在溅蚀、面蚀、沟蚀、沉陷、陷穴、岩土泻溜、滑塌、滑坡等侵蚀形式;弃渣场不同部位无截排水措施的开挖边坡细沟侵蚀带、弃渣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不均匀面蚀带、有截排水措施和无截排水措施的弃渣堆积边坡水力-重力侵蚀带,其岩土侵蚀模数是原地貌平均侵蚀模数的73、124、186和887倍,而修建截排水措施后弃渣堆积坡面的侵蚀模数是无措施的弃渣堆积坡面的1/7.2倍。  相似文献   

16.
弃土弃渣是工程建设的产物,如何安全、合理地堆放弃土弃渣是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陇南土石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弃渣量大且石多土少,受地形条件限制,弃渣场选址比较困难,若选址不合理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对位于陇南土石山区的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36个弃渣场位置、弃渣量、占地面积、堆渣高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其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分析了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渣脚拦挡、斜坡防护、渣顶整治和截排水工程,应根据弃渣场类型、堆渣高度、渣体性质、弃渣场的综合利用方向等合理确定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市丘陵区面积2607.36km2,占总面积的29.6%,该区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风化层较厚的花岗岩、片麻岩及黄土覆盖丘陵区,沟蚀极为发育,冲沟密布、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崩塌滑坡,致使沟道荒芜。沟头是沟道与坡面之间由缓变陡的转折处,是沟掌与沟道的衔接处,是溯源侵蚀发生与发展的关键部位。沟头防护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群众性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中,沟头防护工程数量少、质量差,缺乏生物措施配置,甚至往往被忽视。本研究采用当地适宜的乔、灌木经济植物作不同处理,通过对降水量、沟头前进、沟岸护张、沟道下切、土壤侵蚀量、生物量、土壤养分变化观测,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资料,应用水土保持学、植物学、土壤化验分析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索出了平顶山市丘陵区沟头防护生物措施配置最佳方式,旨在运用简便、经济、利于环境效益的生物措施防护途径,扼制由于坡面径流冲刷而引起的沟头溯源侵蚀的发生与发展,为丘陵区沟头防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山渡水土保持工程中弃渣场的布置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弃渣场的布置及防护是赵山渡水土保持工程的重点。赵山渡共设置弃渣场 32处 ,分属于 10个标段。根据《浙江省飞云江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初定的挡渣墙和拦渣堤堤线 ,结合征地范围和堆渣实际情况 ,选定工程总体布置 ,严格依据弃渣场布置原则 ,对 32处弃渣场进行精心布置 ,采用了 1∶1 5草皮护坡和直立式M7 5浆砌块石挡墙防护两种防护型式。并结合高楼 2 #弃渣场和石塘岭 2 #弃渣场两个工程实例对弃渣场布置中应依据的布置原则和布置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三峡库区弃渣场土壤侵蚀规律,为该地区弃渣场的土壤侵蚀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搭建径流小区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降雨量同侵蚀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降雨强度同渣场产流时间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同径流含沙率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渣场表层较高的细砾石含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溅蚀与面蚀量,但在强降雨或持续降雨条件下会促进坡面沟蚀的发育;渣场侵蚀具有一定季节分布,非雨季时,渣场侵蚀以面蚀与轻微沟蚀为主,坡面主要发育为细沟与浅沟,侵蚀量较少;雨季时,渣场坡面浅沟迅速转化为切沟,泥沙流失严重。[结论]研究区渣场侵蚀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渣场施工时应根据气候特征适当调配,主动避开雨季,并在雨季前完成渣场的水土保护设置;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抑制或减缓雨季沟蚀的发育是研究区渣场水土保持防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高压输电线路建设项目生态弃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弃渣场是输电线路建设项目辅助工程之一,在高原高山和宽阔河谷区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受铁塔数量、塔型设计、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开挖点、弃渣点较多,若弃渣处理和防护措施配置不当,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和影响沿途的生态景观格局。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提出了西藏高原高山和宽阔河谷区输电线路建设工程项目生态弃渣的基本原则、基本做法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