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最美森林特辑》经过精心筹备制作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认为应该介绍一下这期特辑的准备情况、其中的感人细节和不得已的遗憾。中国森林类型多样,各具体森林景观的美学元素千差万别,整体形成的审美特征各有千秋,我们希望在《中国最美森林特辑》中不要有重要的遗漏。策划之始,我们参照多种权威书籍和资料,分华北、东北、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最美森林特辑》终于出版了,对于我们编辑部而言,真是一个非常兴奋又非常期待的事情。这不仅因为我们为这个特辑准备了整整1年的时间,还在于这本特辑确实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中国森林的美丽画卷。有的让人有一种惊艳之感。  相似文献   

3.
2012年,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绿色时报社和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森林与人类》杂志发起评选的中国最美森林活动,先后组织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多方专家推介、评审,评选出中国最具审美价值的20个森林景观为"中国最美森林"。2012年12月,《森林与人类》杂志出版年终特辑《中国最美森林》。现列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美森林特辑》终于出版了,这是一件非常兴奋又非常期待的事情。我们用了整整1年的时间,对中国的森林景观进行了一次"选美",这本特辑是这次"选美"的结果,它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中国森林的美丽画卷。有的让人有一种惊艳之感。为什么要关注森林之美?林业工作者常常向人们介绍森林的各种价值,希望人们重视森林、珍惜森林。但是作为大自然非常重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最具审美价值的20个森林景观你应该了解的中国森林景观一生中值得游览的中国森林景观中国最美森林,权威专家对中国森林景观的一次大规模的选美。《中国最美森林》特辑,精美图文展示中国最美森林景观,备受读者好评。《中国最美森林》特辑珍藏版,增补8页名家评述,图片、纸张均有进一步改进,全本无广告,阅读更惬意。硬封精装,值得收藏。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最具审美价值的20个森林景观你应该了解的中国森林景观一生中值得游览的中国森林景观中国最美森林,权威专家对中国森林景观的一次大规模的选美。《中国最美森林》特辑,精美图文展示中国最美森林景观,备受读者好评。《中国最美森林》特辑珍藏版,增补8页名家评述,图片、纸张均有进一步改进,全本无广告,阅读更惬意。硬封精装,值得收藏。  相似文献   

7.
中国森林认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研究森林认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产品国际贸易、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中国林业同国际接轨等方面的关系 ,详细阐述了中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中国森林认证的进展情况 ,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贸易的可能影响 ,认为森林认证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胡琴 《中国林业》2009,(19):28-29
森林认证离我们越来越近。 从FSC森林认证体系首次进入中国,到成为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寻求的森林认证体系;从中国自己的基础性森林认证试点工作初显成效,到今年9月国家林业局决定成立森林认证中心……在中国,森林认证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及其本身的受关注程度正在提高。  相似文献   

9.
森林认证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仰南  蒋敏元 《林业研究》2002,13(4):316-318
森林认证在森林经营政策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补充角色并对林产品贸易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短短的10余年间,森林认证已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关注和认可。森林认证工作在中国刚刚起步,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森林认证并推动该项工作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认证进出口国的利益、贸易流向、企业竞争、以及人们对认证林产品的需求,论述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参8。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森林破碎化及其化解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举世瞩目,但森林破碎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化解森林破碎化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研究储备难以支撑中国森林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管理政策实践。文中在综述中国森林破碎化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景观恢复、森林治理3个视角综述化解森林破碎化的相关措施,并基于奥斯特罗姆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提出森林破碎化化解框架,指出中国森林破碎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未来展望。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景观恢复、森林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如何解决森林破碎化问题上渐趋融合,认识到单纯从生态系统或者社会系统出发的解决方案收效有限,需要将森林破碎化问题置于社会生态系统中进行考虑,探索化解森林破碎化的综合方法。森林破碎化化解框架为揭示森林破碎化的化解因素、作用机制和效果评估提供了分析工具,需要挖掘和整理中国在化解森林破碎化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识别影响森林破碎化的关键因素,理清它们与森林破碎化之间的作用机制,明晰它们的综合作用如何影响了中国森林破碎化和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森林调节水的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中国的洪水,很自然地使很多人想起了森林。如果中国有更多的森林保护着它的国土,也许洪水就不会这样肆虐。这种说法是对的。本文想从已有科学研究的事实出发,更加准确地评定森林在调节水方面的功能,讨论某些尚有争论的问题,指出引起争论的原因和学术界中最近的研究重点,以求使我们对森林调节水的功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中国森林认证体系建设发展历程及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开展中国森林认证试点背景和过程,分析了森林经营认证过程中森林经营与保护方针、目标和原则,总结实践与经验提出具体森林经营与保护措施,并对吉林省森林认证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世界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森林认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认证是一种基于对森林产品市场贸易的监管达到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森林管理的机制。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个森林认证体系(FSC认证体系)问世以来,世界上已有50多个森林认证体系,这些认证体系对世界森林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认证工作,目前已被认证的森林面积超过300×104 km2。中国第一个森林认证始于2002年,但发展较为缓慢。本文在分析世界森林认证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森林认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值此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全国政协和贾庆林主席,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论坛的各界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自成立以来,积极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相似文献   

15.
从森林意象入题,探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森林记忆,分析了传统森林意象的成因和文化表现,揭示了构成古代森林文化的意象体系:象形类、重叠类、衍生类、依附类;传统森林意象的文化表现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人与森林的和谐化、森林意象的生命化、森林意象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森林服务市场:现状、潜力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关于中国森林服务市场化的现状和问题, 指出中国的森林流域服务、森林景观游憩服务和森林维护生物多样性服务3个市场已经有较大规模, 且已开始对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显示出市场的积极作用; 中国现有森林碳汇交易规模不足1000万美元, 但今后自由交易的潜力很大; 中国的森林农业防护服务主要是政府承办大型项目和政府买单, 其中通过市场化机制提高效率的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17.
森林火灾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如果处置不当,将会演变成国家灾难。今年的希腊森林大火再次警示我们,森林火灾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和国际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深刻汲取希腊森林大火的教训,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对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特殊重要性的认识。——2007年10月8日,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冶邦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联络员和专家组成员座谈会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舸昊 《湖南林业》2006,(12):8-9
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是三湘务林人难忘的日子。第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美丽的星城隆重举行,标志着共和国城市森林建设掀起了新的发展高潮。特别是长沙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第三个,也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更使全省人民兴奋不已。当我们采访省林业厅宣传中心主任高伯发时,他依然沉浸在“满城绿色放眼亮”的喜悦之中,兴致勃勃地与我们交流起“森林与城市”这个诗意般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森林健康与森林康养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康养产业的理论基础就是基于森林健康理念继承发展来的,必然会促进森林健康产业的发展。运用森林健康理念指导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是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森林健康理念在中国会不断完善和发展,也更有利于中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展望康养产业,会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国民福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正处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认真总结近些年来防火工作的经验教训,统一认识,以改革求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森林防火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近几年来防火工作的实际和多年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