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牧民占用牧区草场现象,是草原承包经营权到户后,牧区出现的又一新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事关牧区稳定的大局。本文分析了非牧民占用牧区草场的形成原因与弊端,并提出了对策,供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进林 《草业科学》2004,21(4):38-38
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省,致力改善草原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到目前,全省六州牧区10余万户牧民家庭中的近9成牧户已告别了传统的游牧生活,实现定居放牧。  相似文献   

3.
牧民对草原管理政策的认知和执行是牧区生态和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了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民对草原管理政策的认知程度,并采用频度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草原管理政策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幅度,以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关键因素的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牧民对草原政策的认知,受牧民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个人外出打工情况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在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牧区农业技术的推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草原经营权和使用权以及加强草原保护宣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牧民的这种认知特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可被牧民认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草原畜牧业发展与牧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草原严重退化,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草原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牧区经济发展落后、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三牧"问题逐渐显露,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牧区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内蒙、青海、西藏、甘肃、新疆等五大牧区的固定观察户近几年生产与收入数据进行系统测算,在全面分析牧区草地资源和农牧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原因以及增加农牧民收入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结合牧区当前的发展实际,提出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哲里木盟北部牧区,开发38万公顷无人居住的天然草地资源,按远景规划,逐年建成了20个新牧村和两个苏木(管理机构)。从本牧区牧民高度集中居住区,前后分流出413户牧民,2478口人迁移到新牧村定居。至此,这一带的牧民全部得到安居乐业,千百年来的游牧生活已将宣告结束。各苏木镇之间,村屯之间的草地资源重新进行了合理的调节,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并趋于平衡稳定,畜牧业生产有了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哲里木盟北部牧区,开发38万公顷无人居住的天然草地资源,按过错景规划,逐年建成了20个新牧村和两个苏木(管理机构)。从本牧区牧民高度集中居住区,前后分流出413户牧民2478口人迁移到新牧村定居,至此,这一带的牧民全部得到安居乐业,千百年来的游选手 生活已将宣告结束。各苏木镇之间,村屯之间的草地资源重新进行了合理的调节,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并趋于平衡稳定,畜牧业生产有了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草业面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草原退化已成为制约牧区农牧民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明晰草地资源产权,规范草地流转,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草原保护和建设力度,实行重大建设项目草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广先进的草业科技成果,建设高效益家庭牧场,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牧区牧民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四季游牧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是比较传统的,它具有放牧的流动性、分散性,因此在牧民的生活中,多方面都产生了不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牧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导致牧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基于此,如何改变牧区生产生活状态,提高牧民们的生活水平,并且在推动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达到新疆游牧民区的飞跃式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在此过程中,"三牧"问题是核心,推动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则是  相似文献   

9.
《新疆畜牧业》2013,(11):1-1
k从2011年开始,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非主要牧区省的36个牧区半牧区县,覆盖了全国268个牧区半牧区县。这是建国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两年多来,各项政策任务进展顺利,实施成效显著,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相似文献   

10.
我国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各类草场面积达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草原是地球上重要的陆地生态保护系统,不仅能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也为牧民生产生活提供各种物质资料。现阶段,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而草原保护与建设对牧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牧民脱贫致富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草原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新形势和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措施等要点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饲料广角》2012,(17):3-4
8月30-31日,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阿坝州红原县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在会上强调,要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为前提,以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现代草原畜牧业产业体系为核心,促进牧区牧民牧业统筹发展、一产二产三产联动发展、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努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目标,加快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牧区。  相似文献   

12.
牦牛是生活在青康藏高原的特有牛种。对高海拔、低气压、气候高寒多变、枯草期很长的高山草原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活力,且耐粗放的饲养管理。它是牧区各族人民的主要生产和生活资料,是我省牧区的宝贵资源。因此,加快牦牛的发展,不断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对促进牧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改善牧民生活,增强民族团结,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草场资源调查和草原改良试验资料,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体会,系统地阐述了鄂温克旗退化草场现状,原因,并提出具体治理措施,这些措施和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牧区畜草双承包,开展草原有偿使用的改革,以及合理利用,治理和保护草原方面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草原保护不仅有利于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而且还有利于牧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牧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然而,由于草原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草原管理与草原治理成为了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分析近年来在草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最后提出促进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管理的措施与建议,促进牧区生态、牧民生活、牧区经济的保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草原是我县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总面积95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79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4%。草原牧区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县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区牧区生态建设大规模展开,我县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荒漠草场退化沙化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草原的退化,沙化问题,是一个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阿拉善位于内蒙古最西部,地域辽阔,有天然草场1753.48万hm^2,是我国白绒山羊和双峰驼的重要生产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荒漠草场缺乏科学认识,忽视管理,粗放经营,超载放牧,掠夺利用,使草场几乎全部沙化,退化面积达333hm^2,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笔者就阿拉善荒漠草场退化沙化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从加强草原法制,深化牧区改革,牧区产业  相似文献   

17.
草原产权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的草原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和破坏。其中,草原产权不明晰是一重要原因。通过探讨明晰草原产权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4个机制,表明在明晰草原产权的条件下,可以形成:1.牧民自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机制,做到政府想做而不易做的事;2.牧民集体的经济利益保护机制,排他性的产权可以使非集体经济成员不能占用草原,抑制官权在草原的“寻租”行为,有效的建立起草原资源市场;3.牧民集体内部的经济利益协调机制,我国牧区目前对承包合同执行得不够严格,使用权落实不利,应科学合理的进行草原的发包;4.利益主体的政治参与和对政府决策的纠错机制,明晰草原产权是形成利益主体政治参与的基础,同时,牧民也有能力参与社区环境保护决策。  相似文献   

18.
<正>在草原牧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牧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强烈,造成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来越多,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的面积越来越大,采挖和销售草原药用植物资源的市场越做越强。"十二五"以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畜牧厅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为契机,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确定的目标与任务,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实施利民惠牧项目,全面贯彻落实兴边富民行动发展的各项政策,解决了一大批边境地区,特别是边境牧区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促进边境牧区的团结稳定,推进草原畜牧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草原畜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种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草原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如何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稳步提高牧民的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探讨的课题。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坚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为达到以上目标,必须要实现牧区经济转型,以及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牧区经济转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统一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