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派问杂种雄株110号杨是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杨树纸浆材柞良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和“欧美杨胶合板材及纸浆材新品种选育”课题组,耗时十余载选育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杨树新品种,已通过国家鉴定。它在耐旱、耐寒、速生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都堪称优良品系,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中国西北及华北地区重点推广的树种之一。山西长  相似文献   

2.
1  2 0 0 2年审 (认 )定的杨树良种为了加快杨树良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 0 0 2年 1月 1 8日湖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湖北林木育种中心的“辽河杨、辽宁杨、盖杨等 3个家系的引种及其早期评价”通过了湖北省林业局科教处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意见认为 :辽河杨、辽宁杨和盖杨等3个家系在辽宁南部地区是优良品系 ,引种到湖北武汉地区 ,引种纬度跨度达 1 1°1 3′,是一个大胆地尝试。从引种结果来看 ,苗期生长量、材性等方面均超过原产地及对照 ,证明引种是成功的 ;在湖北可确认为早期速生优良品种 ,特别是其纤维长 ,很适合作为纤维材、纸浆材造…  相似文献   

3.
派间杂种雄株 110号杨是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杨树纸浆材林良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和“欧美杨胶合板材及纸浆材新品种选育”课题组耗时十余载选育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杨树新品种 ,已通过国家鉴定。它在耐旱、耐寒、速生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都堪称优良品系 ,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重点推广的树种之一。山西长治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于 2 0 0 0年初承担了欧美杨 110号杨树丰产林培育项目 ,在 12个县、市、区经过 3a的引种、栽培及推广 ,现已成功完成项目任务 ,并已向全市及周边市、县、区辐射推广。1 欧美杨 110号的优良特性(1)生长…  相似文献   

4.
论文阐述了培育纸浆用材林良种选择和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杨树纸浆用材林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研究中的不足。未来应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杨树纸浆用材林的纤维形态、化学组分、制浆性能及纸张性能等方面进行造纸适宜性评价,以期为杨树纸浆材人工林定向培育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树因其生长迅速,易于营林以及在遗传上的潜势,而得到广泛发展。目前,世界上无论发达或发展中国家都把扩大杨树栽培面积作为解决木材及木材纤维短缺的重要途径。我国林学工作者,在全面系统研究本地杨的同时,又大量地引进国外杨树品系,籍以弥补经济发展之急需。 优良无性系除表现为优良的生长习性外,更为重要的是保持优良的材质遗传特性。本项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测试比较三种无性系杨树的解剖特征、胶质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6.
鲁林3号杨,雄株,是以美洲黑杨I-69为母本,美洲黑杨PE-3-71为父本,经人工控制授粉,对杂种F1代进行苗期筛选和无性系造林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易繁殖、速生、材质优良、抗病虫和抗逆性强等特性,是优良的杨树工业用材树种,适宜培育胶合板材和纸浆材.  相似文献   

7.
‘鲁林2号杨',雌株,以欧美杨I-72为母本,美洲黑杨PE-3-71为父本,人工控制授粉,经过对杂种F1代苗期筛选和无性系造林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易繁殖、速生、材质优良、抗病虫和抗逆性强等特性,是优良的杨树工业用材树种,特别适宜培育纸浆材.  相似文献   

8.
从杨树纸浆材的市场调查、培育目标及栽培技术要点方面全面论述了杨树纸浆材栽培的现状理论和技术,并针对纸浆材的栽培现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采取的措施,为杨树纸浆林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杨树纸浆材市场需求及展望,杨树纸浆试验林在辽西地区的生长及产量指标,杨树纸浆林主要品种的制浆造纸性能指标,辽宁省杨树纸浆林栽培适宜区域及主要栽培模式,杨树纸浆林栽培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人工林纸浆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伊春林科院实验站内落叶松试验林6个树种,对其生长和纸浆材材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的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纸浆得率、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等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板显著水平.通过综合坐标法,选出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生长和纸浆材材性兼优的落叶松树种.  相似文献   

11.
1998-2004年,采取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木韧皮部昆虫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韧皮部昆虫3目8科共87种,其中,缨翅目1科2种,鞘翅目6科81种,鳞翅目1科4种.主要类群为鞘翅目的吉丁虫科15种、天牛科32种、小蠹科3种、齿小蠹科29种.观察了不同种类害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提出了韧皮部害虫防治的策略与措施,开展了以综合培育、清除灾害木及保护利用天敌为主要措施的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12.
柠条主根液流与叶面积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热扩散技术对3株柠条主根部液流速率进行了监测,对试验期间典型晴天日(30d)液流速率的分析表明:柠条根部液流传输受大气蒸发力、冠层输出、边材面积的共同影响;1、2、3号样株边材面积分别为6.61、7.17、5.06 cm2,日平均液流总量分别为457.92、1014.66、292.12 g·d-1,日平均液流总量随边材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各样株间日平均液流总量的差异显著,而单位叶面积的液流量无显著差异;2号柠条样株的液流速率日变化动态与潜在蒸发散的相关性最强,叶面积/边材面积为0.62m2·cm-2,可以作为评定柠条单株是否具有与当地水文条件相适应的根冠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试验期间样株根区60~140 cm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51.04%、63.26%和87.0%,土壤水分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石坑崆从海拔300 m到海拔1 900 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 400 m2.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方差分析研究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石坑崆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皆表现出在腐殖质层厚度这一资源位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坡度资源位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小的趋势;(2)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s HSD多重比较进一步表明,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5个资源位上的生态位宽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针阔混交林和山地阔叶矮林的生态位宽度则存在显著差异(P< 0.001);(3)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坡向和枯枝落叶层厚度与石坑崆森林群落第一和第二排序轴的相关性较强,不同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资源位上表现不一.典范对应分析与生态位宽度结合能较好地反映石坑崆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锥形量热仪(简称CONE)是当前用以表征材料燃烧性能的主要试验仪器,能同时获得材料燃烧时有关释热、点燃时间、释烟、毒性、质量变化参数等多种重要的动态信息,其实验的结果与大型燃烧实验结果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已成为评价材料燃烧性能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黑樱桃与山樱桃幼苗光合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美国黑樱桃、加拿大黑樱桃、中国山樱桃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是中国山樱桃最大、美国黑樱桃居中、加拿大黑樱桃最小.3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6.381 μmol·m-2·s-1、5.550 μmol·m-2·s-1、4.952 μmol·m-2·s-1,气孔导度分别为0.200 mol·m-2·s-1、0.151 mol·m-2·s-1、0.134 mol·m-2·s-1,胞间CO2浓度分别为251.7 μmol·mol-1、234.7 μmol·mol-1、230.1 μmol·mol-1.(2)3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有显著差异.(3)3种苗木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相似,都呈单峰曲线,但美国黑樱桃达到峰值的时间在上午10时,早于加拿大黑樱桃和中国山樱桃,后两者达到峰值的时间都在中午12时.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都是从早晨开始逐渐下降,到下午降低到最小值,然后又有所增加,所不同的是,美国黑樱桃苗木下降到最小值的时间较早,在14时,而中国山樱桃和加拿大黑樱桃则较迟,都在16时.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中亚热带7个桉树无性系多点造林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中亚热带开展7个桉树无性系的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巨桉3号速生性、适应性和耐寒性强,生长量高,稳定性较好,可耐-4~-4.5 ℃的低温.DH201-2、巨桉1号和DH184-1生长量较高,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稳定性好,可耐-3.5~-4.0 ℃的低温.这4个无性系适合在福建中亚热带年均温19℃以上的不同区域选择应用;柳窿桉9号速生性中等,耐寒性有限,只可耐-2.0~-2.5 ℃的低温,而赤桉1号和赤桉3号虽耐寒性强,可耐-5℃的低温,但速生性差、产量低,而且这3个无性系的变异性大,稳定性差,适应范围窄,只适合局部小区域生长,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不提倡在该区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平均地径达0.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可选择在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采用苗高21~25 cm,地径0.40 cm以上的Ⅰ、Ⅱ级优质苗造林,残次阔叶树要求林冠透光率在55%左右.林冠下栽植和山垅旱地造林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m×0.3 m和0.3 m×0.3 m;若利用农田庇荫设施栽培,应选用苗高15~20 am,地径0.30 cm以上规格的苗木栽植,栽植密度为0.3 m×0.3 m,遮阳透光率在50%左右.苗木栽种后须加强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及配比施用N肥、P肥或K肥等.利用农田设施栽培和山地种植的三尖杉药用林,可分别于栽植后第3~4年和第4~6年秋冬季进行枝叶采收、截干采收和全株采收,截干采收时截干高度以10 cm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从落羽杉原产地美国6个州引进19个落羽杉(包括4个池杉)种源,以国内早期引种的河南鸡公山落羽杉(CK1)和池杉(CK2)为对照,于1993年3月在江苏东海进行种源试验造林.在苗期和幼林期测定基础上,对13 a种源试验林生长测定结果表明: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存在显著变异,其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2.91%、23.51%和48.51%,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1、0.65和0.60.在同一区域,既有生长表现较好的种源,也有生长表现较差的种源,种源生长变异未见明显的地理趋势.落羽杉种源苗期(1 a)与13 a生长没有相关性,3 a开始与13 a生长相关性显著.落羽杉种源早期选择的合适年龄为3-5 a初选,8 a决选.按单株材积比CK1增加50%的选择强度,选出路易斯安娜Q.R.(1600号)、密西西比R.F.(503号)、阿肯色O.M.(304号)和佛罗里达N.L.(701号)4个优良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表型增益为13.86%、21.78%和61.11%,遗传增益达7.07%、14.16%和36.67%;与CK2相比,平均表型增益和遗传增益分别达14.29%、59.89%、148.64%和7.29%,38.93%、89.18%,丰产性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几种酚酸对毛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连续多年覆盖后雷竹林产生的衰退减产问题,从竹林覆盖物料对竹子的化感作用角度对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外施不同浓度和种类的酚酸以及稻草、竹叶水浸液对毛竹种子进行发芽实验,以探求酚酸等化感物质对竹子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处理液浓度的上升,几种酚酸和稻草、竹叶水浸液对毛竹种子的抑制作用增强.稻草、竹叶2种覆盖物1倍浸提母液处理后长出的种子胚根迅速失活死亡,5、10倍2种浸提母液对发芽势、胚根长度、胚根质量有促进作用.100 mg·L-1酚酸或混合酚酸液使胚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减少24.49%~48.99%,胚根质量减少9.17%~38.08%;500 mg·L-1酚酸或混合酚酸液可使胚根长度减少73.48%~88.63%,胚根质量减少76.00%~90.83%.据此认为,覆盖物产生并在土壤中累积的大量酚酸可抑制竹林根系生长,并导致雷竹林经连续多年覆盖后衰退和减产.  相似文献   

20.
省沽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观测研究了中心分布区4~5 a省沽油的形态特征、开花结实习性以及物候期,结果表明:(1)在河南省桐柏县,5 a省沽油树高162.5 cm,主干枝条地径1.9 cm,结果枝条45~50根·株-1,花序468个·株-1,座果率17%,风干种子产量0.4 kg·株-1·a-1;(2)每株的主干枝条数、每根主干枝条结果枝条数、每根结果枝条花序数、每个花序的花朵数、鲜花序质量、蒴果座果率、蒴果质量以及每个蒴果内的种子数8个性状变异较大,可以作为选育优良无性系的重要观测性状;(3)安徽省石台县、湖北省大悟县和河南省桐柏县物候节律相对一致,没有明显差异,萌动期、现蕾期、展叶期、开花期和落叶期相对比较集中,持续20~30 d,而蒴果成熟期和脱落期持续40~50 d,蒴果生长期和休眠期长达95~11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