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草-牧-沼-果循环模式与长汀水土保持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种草为基础,沼气为纽带,果业、畜牧业为主体,设计出草-牧-沼-果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模式。寻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探讨了侵蚀地生态重建的思路与实施方案,最后对示范区建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南安市泗溪小流域"果草牧菌"治理模式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安市现有果园面积达2.45万hm^2,是全省重点水果生产基地之一。20世纪90年代山地开发种果超常规发展,开发质量低,造成大面积人为新的水土流失。几年来,我们在治理方面认真探索,走出了一条“果、草、牧、菌”综合治理的新路子,为我市全面实施果园流失地综合治理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3.
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标准化建设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典型地区--四川省苍溪县为例,通过对标准建设模式和非标准建设模式农户的定点调查与监测,确定了"猪-沼-果"标准模式建设内容为"三建三改",即每个试验户建1口沼气池、建1个标准化果园、建1个微水池和改厨房、改厕所、改猪圈.此标准模式在生猪饲养、果树种植、土壤肥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该区1户示范户开展标准模式建设共需投资6560元,财务净现值为2.87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28年.该标准模式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户用“猪-沼-果”生态模式经济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江西省赣州市户用“猪 沼 果”生态模式和单项脐橙生产经济评价结果表明 ,投资建设户用“猪 沼 果”生态模式财务净现值为 2 870 4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38.8% ,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6 .99年 ;单项脐橙生产财务净现值为 2 4 998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34.77% ,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7.5 4年。“猪 沼 果”模式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5.
提出赣州市“猪—沼—果”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标准化之路,介绍了实施标准化的现状,分析了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发展实际,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从资源、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详细介绍了在三峡库区柑橘、生猪、沼气产业基础上建立的循环农业成功模式——"猪–沼–橘"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2008~2009年累计在三峡库区的江津、长寿、开县等十余个沿江柑橘重点区县共计推广6700hm2,合计增收节支1.2亿元,解决了2万余劳动力就业,改善三峡水库水质、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等效果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从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7):98-100
将养猪—沼气—果园组合在一起进行生产是我国南方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的一种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以江西省信丰县长岗村为例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这一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小流域“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沼果”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模式是一种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农村能源建设和种植业有机结合成一个物质循环系统的新型治理模式。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小流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阐释了“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技术原理,总结分析了河子背、柏树芫2条小流域实施“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还草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在分析生态农业研究成果和退耕还林还草下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丘陵区应构建以“草、林—牧—农”型系统循环链网为中心,以“菜、果—农”型系统循环链网为重要补充,进而发展为“草、林、农—牧—工—商”型系统循环链网或“菜、果—工—商”型系统循环链网的商品型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旱塬区果-草-鸡生态循环模式及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土高原旱塬区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传统的粮经二元种植模式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黄土高原旱塬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用系统耦合和生态循环理论,将生态涵养与优质高效生产有机结合,建立适宜于黄土高原旱塬区资源特征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的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实现该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以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省庆阳市为研究区域,从该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和水热条件出发,设计了以功能耦合和产业耦合为核心的果-草-鸡耦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对生态循环结构进行了配置,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分析了其耦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将果、草、鸡3个子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耦合生产,改善了果园系统的物种结构,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使果园系统能量相互转化和循环利用。与传统的清耕果园模式相比,单位面积的产出利润提高3.82倍,水分利用率提高54.1%,水土流失量减少58.82%,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下降25.24%和5.56%,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36.84%,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塘生态农业工程模式的能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及最新推出的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值指标(EISD),分别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水市的3种基塘生态农业工程模式进行系统层和子系统层的能值比较研究。分析评估结果为:模的可持续发展性能(EISD)最强。其EISD比模式、分别高出58.3%和29.7%;种植业子系统经济效益好,但影响环境,是模式内可持续发展性最差的子系统;畜牧业子系统生产环效果不佳,但增益环效果明显;渔业子系统经济效益好,环境影响减小,是系统内可持续发展性最强的子系统,引入翘嘴鳜的生态经济边际效益显著。研究表明,基塘模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方向,发展应走面向市场,不断完善内部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晋西黄土残塬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及其实施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空间配置合理、时间安排有序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是晋西残塬沟壑区搞好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分析晋西残塬沟壑区基本区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体系,并对其近10年来的实施成就、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含义、相互关系、评估原则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综合发展研究隰县试区为例,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权重确定、综合指标值计算的模型方法设计、应用分析等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昌图县高产农田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配套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辽宁省昌图县以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建立了以玉米为中心的高产农田农林牧加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初步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于北方平原丘陵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简述了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并分析了该省实施的“畜 沼 果 渔”、“果 草 牧 菌 沼”、“南方庭院经济”、“有机食品开发生态工程”和“废弃物综合处理与利用”5种典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特点与效益 ,并提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蚕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抗寒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青鲜嫩蚕豆粒食味甘美,是春末夏初蔬菜中的时令佳肴;鲜茎叶质地柔软,养分含量高,腐烂快,是农田优良的绿肥。福建东南沿海双季水稻区,利用10月下旬晚稻收割到翌年4月下旬早稻播插约180d的农田“冬闲”期和冬春暖湿气候,发展一季蚕豆生产,既丰富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又扩种绿肥,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溶山区的自然特点和旱土作物生长发育规律,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岩溶山区实现旱粮持续高产高效的雨养旱作生态农业发展之路:①以农田基本建设为基础保持水土,培肥土壤;②按照降水规律,合理安排作物品种与播期;③实行多熟立体种植;④不断改进旱粮高产栽培技术体系;⑤推广粮、经多熟制;⑥恢复和建设农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长武县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长武县1980—2008年间农业生态经济演变过程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对长武县29a来的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农业效益由1980年的"差"上升到2008年"良";经济效益发展变化最明显;生态效益总体上处于平稳发展期;近几年来,综合效益增长势头明显。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使系统整体功能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9.
投影寻踪模型的改进及其在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的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和通用的模型——投影寻踪模型(PP)。模型中密度窗宽R是求解局部密度的窗口半径,是由样本数据本身特性确定的局部宽度参数,主要通过试算或经验来确定,缺乏理论根据,该文对模型中密度窗宽R进行了理论改进,推导得出了计算的经验公式,使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和稳定性。采用基于实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寻找最优的投影方向,同时用投影方向信息研究了各因子对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的影响水平,取得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分类结果,为生态农业合理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西宁市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应立足于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应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协调农业生物、外界环境和人类社会劳动的关系,把城市和郊区的发展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保持本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久性和平衡性,使农、林、牧、副、渔及加工、运输和其它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