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稻瘿蚊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瘿蚊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刘思松,练德进,池菊英,钟增有(福建省武平县植保站364300)稻瘿蚊Orseoliaoryxae(Wood一Masen)在闽西地区武平县原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次要害虫,90年代以来大发生频率增加,危害程度加重,已成为中、... 相似文献
2.
稻瘿蚊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赖月清(福建省永安市植保植检站363160)稻瘿蚊是我市水稻间歇性成灾的主要害虫。1988年全市仅有三个乡镇发生,以后发生面积相继扩大,危害日趋严重。至1993年,已扩大到全市所有乡镇,发生面积达7.163万亩。损失... 相似文献
3.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益舒宝防治稻瘿蚊的施用适期试验兰胜仁(福建省武平县植保站364300)益舒宝是一种有机磷农药,能有效地防治稻瘿蚊。为摸清秧田与大田期施用益舒宝防治稻瘿蚊的适期和防效,以指导农民及时防治,我们于1993~1994年选择广东英红华侨农药厂生产的10%益舒... 相似文献
5.
经考查崇左县每年春玉米铁甲虫主害代成虫发生期与当年1-月气温呈负线性相关,整理1971-1992年22a历史资料,运用简易Doolittle法法对春玉米铁甲虫主害代发生期进行预测,组建预测方程Y=19.8543 0.7591X1=0.1775X2-0.4605X3.通过对22a资料回测及8a应用预测检验,总计有29a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秧田与大田施用益舒宝防治稻瘿蚊的施用适期试验兰胜仁,练德进(福建省武平县植保站364300)益舒宝是一种有机磷农药,能有效地防治稻瘿蚊。为摸清秧田与大田施用益舒宝防治稻瘿蚊的施用适期,以指导农民及时正确下药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我们特选择广东英红华侨农... 相似文献
7.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在我区原是间歇性发生的晚稻害虫。近年来在贺县、临桂、灵川、富川、天等、平果等一些地方连年发生,且面积不断扩大,其为害有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区对该虫的预测预报,特别是中、长期预报尚缺乏较有效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稻瘿蚊Orsedia oryzae(wood-Mason)原是我县晚稻区域性间歇发生的次要害虫.从有资料记载的1973年起至1980年,每年晚稻的发生面积一般为2.2~4.4万亩,平均为3.78万亩,占晚稻插植面积的16.4%;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平均每亩损失粮食6.5公斤.但是,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9.
武宣县水稻三化螟各代发生期的复回归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武宣县1993~2002年间三化螟的各代发生期与相关气象因子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各代发生期的复回归预测式,经X2检验表明,各代预测式的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有效充实该县现行的测报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乐安县二晚稻瘿蚊大面积发生。全县发生面积 1 948.3 hm2 ,占全县二晚种植面积的 1 3 .92 % ,占已发生乡 (镇 )二晚种植面种的 2 7.40 %。据统计 :标葱率发生在 2 %以下的有 83 4.5hm2 ,标葱率发生在 2 %~ 1 0 %的有660 .3 hm2 ,标葱率发生在 1 0 %以上的有 453 .3hm2 ,其中无收面积 1 3 3 .3 hm2。1 今年稻瘿蚊在乐安县发生特点1 .1 发生早、分布广、为害重 今年首次在早稻上发现稻瘿蚊为害 ,6月下旬早稻和一晚上即发现稻瘿蚊 ,比 1 998、1 999年早近一月 ,比2 0 0 0年早 3~ 5d;7月下旬一晚进入为害高峰 ,二晚秧田上出现稻… 相似文献
11.
12.
13.
稻瘿蚊自侵入抚州市八年内上升为我市水稻上的一种新的主要害虫,由1993年初发时的1333.3hm^2迅速北扩到1999年的8县、78乡镇的1.59万hm^2,受1999年冬季低温和次年6-7月降雨少等因素影响,2000年轻发生,2001年虫情再次暴发反弹,总体表现出:(1)北扩迅猛,发生区点片结合加速扩大;(2)来势凶,危害加重等特点,回顾八年来发生情况,分析稻瘿蚊在我市的发生特点,影响我市稻瘿蚊发生的民括栽培品种、耕作制度、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抛秧栽培技术推广对稻瘿蚊种群动态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调查观察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对稻瘿蚊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现:双季稻区抛秧栽培有利于第3代、5代、6代稻瘿蚊种群发展,但不利于第4代稻瘿蚊种群发展。在邕宁抛秧栽培稻区,抓好第5代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昭平县稻瘿蚊发生为害逐年减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10多年来昭平县稻瘿蚊的发生概况,并根据其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昭平县稻瘿蚊自2000年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减轻。其原因有:一是耕作制度改变,降低了越冬虫源;二是塑盘抛秧栽培新技术,抑制了稻瘿蚊的发生;三是除草剂及高效、长效农药的科学使用;四是田间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五是稻瘿蚊的天敌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为绿色安全防控枸杞红瘿蚊Jaapiella sp.,于2016—2018年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新堡镇宋营村枸杞种植基地枸杞上采集枸杞红瘿蚊,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观察,并对其年生活史及年发生规律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枸杞红瘿蚊成虫羽化高度集中,羽化后的雌成虫不需要补充营养,便可立即求偶、交尾和产卵,孵化后幼虫取食子房,致使花蕾畸形膨大形成虫瘿,幼虫老熟后脱离虫瘿并弹跳入土结茧化蛹。成虫寿命极短,已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41.8 h和38.3 h;未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8.5 h和16.6 h。枸杞红瘿蚊每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地表土层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其为害期,其中第1代、第2代和第6代幼虫为害严重。枸杞红瘿蚊成虫发生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4—6月和9月。从4月枸杞红瘿蚊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开始,其成虫数量不断增长,4月和5月成虫数量分别为121头和167头,6月达到第1个高峰,为282头,随着枸杞秋枝萌发,9月枸杞红瘿蚊成虫数量又明显增多,达到第2个高峰,为117头。2017年4—10月从田间共收集788头成虫,雌成虫数量为420头,略高于雄成虫数量,雌雄比介于1.11~1.19之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70年代稻瘿蚊已覆盖两广地区 ,但在闽赣两省其发生范围一直徘徊在北纬 2 5°~2 6.2°之间 ,一般只在福建省龙岩地区和江西省赣州市南面的几处山区局部发生 ,重发生年两省发生为害面积在 3 3 3 3 3 .3 hm2以下 ,轻发生年不用防治 ,属于水稻次要害虫。但是 ,1 993年以来 ,稻瘿蚊在闽赣两省的发生范围明显北扩 ,1 999年发生北界已达北纬 2 7.8°,覆盖了福建除东北角外的大半个省和江西东南部的 3 2个县 ,发生面积共 3 0多万 hm2 ,失防重发田块毁苗绝收 ,逐渐上升为闽赣两省中、晚稻主要害虫。本文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 ,对稻瘿蚊北扩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