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花生粉中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真菌毒素。真菌毒素是真菌生长在饲料或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在英国,受这种毒素污染的饲料曾导致100000只幼火鸡死亡,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火鸡X病。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真菌毒素,后来被确定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已知最烈性的诱癌剂。饲料中很少量  相似文献   

2.
在收获前玉米籽粒中产生毒素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as 和 A.parasificus 菌丝以及伴随它们的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业已明确(Zuber 等,1976)。在一些作物收获前,如玉米和花生上常可发现产生毒素的真菌、酵母以及细菌。在籽粒发育早期在玉米上常发生自然的黄曲霉侵染。以前的报导表明在乳熟期用真菌田间接种籽粒最有效。在收获前控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作过很多努力,通过应用化学或  相似文献   

3.
一、黄曲霉及其毒素的毒性 1.黄曲霉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它本身还有很多品种。有一部分黄曲霉(不是所有黄曲霉)能在适宜条件下,在花生、粮食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使花生、粮食霉变并产生毒素。黄曲霉所产生的毒素有很多种,已发现有十二种,较为常见毒性也较高的是黄曲霉毒素B_1。 2.黄曲霉毒素损害动物肝脏,可使肝脏坏死,并引起肝癌。肝脏损害的表现是肝细胞变性,脂肪浸润,胆小管增生,纤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国家的一种主要的油料作物。由于花生荚果发育至成熟是在地下进行的,因此荚果紧密地与土壤真菌接触,很多种土壤真菌能从正常的荚果及种子上分离出来,其中含有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ex Fr.)这种真菌侵染在花生荚果、种子上遇到高温高湿等适宜条件,即可产生黄曲霉毒素(Aflatoxin)。这种毒素是一种极强的致癌物质,因此,筛选出抗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花生品种是当今的主要课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很早以前就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和抗黄曲霉菌及其毒素育种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将发展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据花生上和花生内霉菌毒素的观察和种子携带病原的问题,认为需要研究地下花生果的周围、平面和花生果内的真菌群落。在正常的和腐烂的花生果的真菌群落中,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d viride)占优势,而青霉菌(penicillium)次之。可能引致病害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黑曲霉(A·niger)是定量地较少的,而且是常有的种。致病性试验表明,在花生果发育的时期,当某些  相似文献   

6.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黄曲霉毒素的发现 自从十五世纪法国发生了麦角中毒事件以后人们对于真菌及其对动物致病性代谢产物开始引起注意,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其后,有关霉菌毒素中毒事件的报导有:1931年苏联由于饲喂葡萄状穗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致死马匹的事件;美国  相似文献   

7.
数年前从霉花生中发现一种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以后证实一些发霉的粮食也存在这种毒素。目前研究出一种鉴定玉米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方法,相当简便。 如果破裂的玉米粒,在紫外光下发射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等产毒真菌产生,属生物源危害物,是毒性极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历史上因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产品造成过多次人及家养动物群体中毒死亡事件。黄曲霉毒素通过污染农产品与动物饲料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全球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为了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危害,非常有必要掌握黄曲霉毒素污染农产品及食品主要种类。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污染农产品及其制品的主要种类,包括:谷物及其制品、调味品、饲料等12个类别,共计143种产品。通过归纳总结黄曲霉毒素污染产品种类,可以为农产品及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治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保障消费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料文摘     
敌敌畏作为小麦、玉米、水稻和花生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抑制剂 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工业》1976.6 据CA.83 73256报导敌敌畏可作为阻止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抑制剂。试验表明,小麦若附着20PPM敌敌畏,就可抑制黄曲霉毒素生成。当敌敌畏剂量降低到20PPM以下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量就大。当培养基为玉米,水稻或花生也得到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危害与防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真菌的代谢化合产物,发生范围分布世界各地,通过感染食物和饲料,致使家禽、家畜及人类发生黄曲霉中毒及各种并发疾病,是目前人们认识最多、研究最广的一种微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污染程度主要受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栽培及收后储藏与加工过程等环节影响.由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潜在致癌性,因而受到特别的关注,许多国家对用作食物和饲料的农产品给出黄曲霉毒素最低含量限定指标,以此减轻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脂和食品原料,是我国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出口创汇经济作物.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等真菌感染后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污染花生具有偶然性和不均匀性,黄曲霉毒素超标是目前我国花生出口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针对我国花生出口贸易实际,分析提出了我国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生产、收购、贮藏、...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英国从花生粉中发现的一种致癌物质,由于它具有强力的致癌性,而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现将国外对黄曲霉毒素的研究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花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食品风险期望值排序方法,收集并检测604个来自8个省市的花生样本,按照花生真菌毒素检测数据和限量标准,对花生中真菌毒素风险因子危害程度进行标识,确立花生真菌毒素风险因子评价指标,建立了一种花生中真菌毒素危害风险因子查找、识别和排序的规范方法,并给出了花生中真菌霉毒素危害风险因子风险排序实例。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大多数花生生产国,当花生被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侵染后,就会发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预防干旱、及时收获、收后迅速干燥,荚果、籽仁在大田和仓贮期间尽量避免虫害,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但也受到一定限制,特别在落后国家。因此,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另一种可行的措施是种植对黄曲霉菌侵染具有抗性的品种。另外是寻找籽仁虽能被黄曲霉菌侵染,但不利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 ex Fr.)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侵染花生荚果,籽仁后,即可产生黄曲霉毒素(Aflatoxin)。这种毒素是极强的致癌物质。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黄曲霉菌侵染的经济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通过人工鉴定筛选抗黄曲霉菌的花生材料,为  相似文献   

16.
建立防范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GMP设想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可以减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因此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本文通过对出口花生全过程可能造成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因素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监控措施和建议 ,提出建立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良好操作规范 ) ,以期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预防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  相似文献   

18.
连续两年对山东省主产区的玉米进行采样和主要真菌毒素的测定,采用期望值排序法对真菌毒素进行排序。以毒性(致癌性)和毒效用以判定真菌毒素危害的严重性,用风险控制程度、检出率和残留水平判定真菌毒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排序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生产过程中必须关注的真菌毒素为黄曲霉毒素B_1,重点关注的为黄曲霉毒素B_2、G_1,AFG_2为一般关注指标,FB_S、DON、ZEN为暂不关注指标。山东省玉米真菌毒素污染水平处于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法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园园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丁小霞    张兆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4):438-442
建立了基于量子点标记二抗的间接竞争荧光免疫吸附测定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fluorescenc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FLISA),并研究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可行性。采用谷胱甘肽为稳定剂,在水相中直接合成碲化镉(CdTe)量子点,并利用EDC与兔抗鼠二抗进行共价偶联,以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建立cF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值分别为0.023ng/mL和0.001ng/mL,与传统的有机染料FITC-二抗法比较,灵敏度提高了30倍,花生样品加标0.1、0.05和0.025ng/g,回收率范围在88%~116%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建立的cFLISA方法可以较好的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并为其它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佐治亚州是美国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州,每年为320万亩左右,约占全美花生面积的三分之一。最近几年,佐治亚州花生种植业面临几种严重的花生病害,生产实践中尽管对这些病害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但收效不大,导致花生产量下降,生产成本提高。为进一步摸清这些病害并寻找更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佐治亚州的植物病理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生产调研,目前正着手花生病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的研究课题如下:1、花生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该研究包括黄曲霉毒素的快速、精确测定方法;田间发生的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