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对川东南酿酒(糯)高粱栽培中的品种选用、最佳播种期、移栽苗(叶)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泸糯8号是一个适宜该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酿酒(糯)高粱品种,该品种在4月上旬播种,苗龄30 ~35 d或叶龄4.5 ~5.5叶移栽,每667 m2种植6000 ~7000株,每667 m2施氮10~12.5 kg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三围立体强化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Q优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遵义市部分农户稀大窝种植水稻(密度0.6~0.8万穴/667m2),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在低水平(产量350~400 kg/667m2)上徘徊的情况,应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规格对超级稻品种Q优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旱育秧、适当增大移栽叶龄(6~7.5叶)、移栽规格为40 cm×45 cm、每窝采用等边三角形单株苗距7 cm移栽、大田每667 m2施1 500 kg厩肥基础上补充化学氮磷钾肥、科学管水等强化栽培措施的应用,Q优6号的大面积产量可达579.7 kg/667m2以上,高于常规栽培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夏小均  陈杰 《农技服务》2013,(9):1015-1018
在贵州道真、贵州德江、重庆彭水、湖南桑植4个烤烟主产县进行移栽期、种植密度、施氮量、留叶数4因素5水平的均匀设计试验。结果表明:留叶数是影响烤烟大田生育期关联度最大的指标;留叶数是与茎高、茎围、有效叶片数关联度最高的指标,其次是种植密度;留叶数是与产值、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指标,其次是种植密度。通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推导出了不同产区最大产值产量时的4个影响因素理论水平数值。道真县在常规移栽期提前8 d,施氮肥3 kg/667 m2,种植密度1 143株/667 m2,留叶数24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45.08 kg/667 m2,最高产值1 714元/667 m2。德江县在常规移栽期推后6 d,施氮肥12 kg/667 m2,种植密度700株/667 m2,留叶数17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55.7 kg/667 m2,最高产值2 742元/667 m2。彭水县在常规移栽期移栽,施氮肥5 kg/667 m2,种植密度1 043株/667 m2,留叶数23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63.2 kg/667 m2,最高产值2 552元/667 m2。桑植县在常规移栽期推后7 d移栽,施氮肥12 kg/667 m2,种植密度700株/667 m2,留叶数17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90.75 kg/667 m2,最高产值3 706元/667 m2。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高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置有机肥(667m2用清粪水1000~2000kg)作高粱移栽底肥,在高粱拔节期和孕穗期限量追肥(667m2用尿素8~32kg)。结果表明:不施化肥,只施有机肥1000kg/667m2的高粱产量最低(285.51kg/667m2);施有机肥2000kg/667m2、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追施尿素8kg/667m2的高粱产量最高(435.24kg/667m2);施有机肥1500~2000kg/667m2、追尿素12~20kg的高粱产量达398.58~435.24kg。经品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项目分析,符合高粱卫生安全指标要求,说明施肥对高粱籽粒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育秧直插本田栽培技术在同等管理水平下,在3叶龄到5叶龄栽培有产量随移栽叶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5叶龄到6叶龄则有产量随移栽叶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由于3叶到4叶直插,对大田的平整要求较高;对于轮作田块,要错开茬口也较难,而6叶龄以上,产量又下降。因此,生产上较适宜采用5叶龄栽插。  相似文献   

6.
移栽时期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粱不同育苗移栽时期试验结果表明:4月15日和4月25日移栽的高粱经济性状好,产量高,单产达330~337.5kg/667m2。随着移栽时期的前后推移,产量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7.
水稻强化栽培的适宜秧龄和栽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杂交稻协优527为材料,研究了在强化栽培条件下适宜的移栽叶龄和栽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叶龄(2~5叶龄)对其产量的影响很小,在强化栽培应用中,可以采用4~5叶龄的带蘖秧苗移栽;在本试验范围内,强化栽培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万穴/hm2~13·5万穴/hm2,此时,后期光合产物积累多,穗、粒结构合理,产量可达最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叶龄移栽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水稻在3~8叶之间移栽,以4叶处理产量最高,达10374kg/hm2,比8叶期移栽增产11.0%,方差分析结果,3~6叶之间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比8叶期移栽显著增产;根据稻米检验结果,垩白率、垩白度受移栽叶龄影响较大,适宜叶龄移栽能显著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采取中苗移栽能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及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直链淀粉降低,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和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从不同海拔高度、种植模式和品种适应性3个方面对酿饲兼用高粱进行了籽粒产量和生育期试验研究,以探讨陇东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高粱适宜性。结果表明,同一栽培模式下,高粱籽粒产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1 300~1 400 m海拔高度下,露地栽培平试13号中晚熟高粱产量最高,为13 239 kg/hm~2。1 400~1 500 m海拔间地膜栽培中晚熟高粱产量、生育期与露地栽培中熟高粱均无明显差异,泾川荔堡和华亭安口镇露地种植平杂10号籽粒产量分别可达到8 749.5、11 056.5 kg/hm~2。1 500~1 700 m海拔间地膜覆盖栽培早、中熟高粱品种籽粒产量较露地栽培早熟高粱品种高,生育期166 d,籽粒产量介于6 435.0~10 033.5 kg/hm~2之间。>1 700 m海拔地膜覆盖栽培高粱籽粒产量最低,吉杂140产量最高,为5 554.5 kg/hm~2,通杂108和6A/8801未成熟;在高粱适宜栽培区域,1 300~1 500 m海拔间适宜中熟、中晚熟露地栽培,1 500~1 700 m海拔间适宜早、中熟覆膜栽培,1 700 m以上海拔,产量较低,不适宜高粱栽培。  相似文献   

10.
益油1号油菜不同密度和叶龄免耕移栽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益油1号不同密度和叶龄免耕移栽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益油1号免耕移栽的最佳叶龄为6叶,最佳密度为10.5万株/hm2,其产量为3 085 kg/hm2。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杂交香稻香两优875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杂交香稻品种在贵阳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的技术,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2007年在贵阳市郊(海拔1350 m)对优质杂交香稻香两优875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栽插株数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家厩肥1000 kg/667m2作基肥,4月5日播种和秧龄50 d的条件下,施纯氮6.9 kg/667m2和栽插1万株苗/667m2的处理产量达681.8 kg/667m2,获得较好结果。并对香优875在高海拔1200~1400 m地区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2的优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建立了徐薯22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模型,5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硫酸钾>尿素>密度>过磷酸钙>栽插期。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产量达4000~4500kg/667m2的农艺措施优化区间:尿素3.505~8.605kg/667m2;过磷酸钙为31.860~39.750 kg/667m2,硫酸钾为23.400~35.900 kg/667m2,密度为3644~4296株/667m2,栽插期为5月13~17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研究当归熟地育苗试验及大田栽培试验,分析当归产区熟地育苗的适宜播期和播种量。【方法】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当归熟地育苗试验,测定当归种苗形态指标及产量,移栽后统计成活率、早期抽薹率、植株特征,采挖后测定药材产量及阿魏酸含量。【结果】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育成当归种苗在大小、产量及移栽后成活率、早期抽薹率、形态指标、药材产量及阿魏酸含量方面均有差异。第1、2播期所产当归种苗单根重在0.45~0.63 g,符合生产要求。第2播期5 kg/667m2的播种量下药材产量比同播期7 kg/667m2的高76.26%,且早期抽薹率为0。【结论】 熟地育苗应在6月下旬进行,播种量控制在5~6 kg/667m2,苗龄控制在110 d,可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当归种苗。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抗旱保水剂及其用量对高粱保水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抗旱保水剂及其用量对高粱保水性能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陕西杨凌抗旱保水剂和河北唐山抗旱保水剂1~2 kg/667m2在高粱上试验.结果表明,陕西杨凌抗旱保水剂保水效果优于河北唐山抗旱保水剂,且以陕西杨凌抗旱保水剂施2 kg/667m2对高粱土壤保水效果较好;高粱产量以处理3(陕西杨凌抗旱保水剂施2 kg/667m2)最高,为346.4 kg/667m2,较对照增产13.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清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29号适宜的配套轻简高效种植方式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设置4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油29号以传统育苗移栽种植产量最高(为191.89kg/667m2),投入成本最多(为793.0元/667m2),而以稻桩直播产量最低(为153.71kg/667m2),投入成本最少(为269.0元/667m2)。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及产投比从高到低依次均为稻桩直播>机械直播>免耕移栽>传统育苗移栽。  相似文献   

16.
商品有机肥用量及施用时期对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等肥力黄沙泥土上实施商品有机肥用量及施用时期对高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商品有机肥100 kg/667m2增产效果最显著,一次性作基肥施用处理比50%作基肥、25%作苗肥、25%作拔节肥处理增产,产量差异不显著.有机肥不同用量对高粱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都有所提高,特别是结实率随施肥量的变化最明显.施用有机肥100 kg/667m2、120 kg/667m2的高粱粗蛋白质、总淀粉、支链淀粉、单宁含量都能达到酒用高粱的品质要求,其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食品加工业的最高允许残留量(50 mg/kg),重金属砷、镉、铅、铬、汞都未检出.  相似文献   

17.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为了从生产实践上验证江西省南昌县早稻能否提前播种和提前移栽。2014年和2015年均采用早稻品种淦鑫203,分别于每年的3月10日、3月15日、3月20日和3月25日共分4个播期在塑料薄膜覆盖的秧田中播种早稻,秧龄约30 d后移栽。在早稻生长过程中,观测各播种期秧苗和移栽至大田后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分析同期的气象条件和各播栽期早稻的产量因素。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各播种期早稻的育秧和移栽至大田的生长发育有利,各播栽期早稻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播期早、移栽早的早稻发育期相对提前;播种早、移栽早的早稻有利于产量构成,2014年4月10日、4月15日、4月20日和4月25日各移栽期早稻的实际产量依次为607.2、597.2、482.3和395.4kg/667 m2,2015年4月10日、4月15日、4月20日和4月30日各移栽期早稻的实际产量依次为694.1.5、604.6、541.2和379.5 kg/667 m2,明显表现出播种(移栽)偏早的早稻产量偏高。南昌县进入3月中旬后,应尽量使早稻早播种、早育秧,4月中旬初移栽至大田。  相似文献   

18.
茅台酒丢糟有机肥的肥效及施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施用丢糟活性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和化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产量以施用无机肥大于施用茅台酒丢糟活性有机肥,再大于纯施清粪水。无机肥施用量最大(每667m2施尿素21.6kg 普钙35kg 硫酸钾12.8kg)的处理,高粱产量最高,达330.2kg/667m2;茅台酒丢糟有机肥施用量最大(160kg/667m2)的处理,高粱产量为290.1kg/667m2;每667m2纯施清粪水2000kg,高粱产量达283.5kg/667m2;不施肥的高粱产量最低,仅为166.8kg/667m2。与不施肥相比,无机肥、丢糟有机肥、纯清粪水处理的高粱产量分别增产163.4kg/667m2、120kg/667m2和116.7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97.96%、71.94%和69.96%,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配施对桔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省关岭县大面积实施桔梗苗种植施肥提供参考,在关岭自治县沙营乡红岔村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氮、磷和钾肥3个因数、4个水平,共14个处理,进行桔梗1年生小苗栽培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不同肥料种类对桔梗1年生小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桔梗产量,其中以施肥配比(kg/667m~2)N∶P_2O_5∶K_2O=11.2∶10.95∶17.2的产量最高,达1 504.46kg/667m~2。经回归分析,最佳施肥配比(kg/667m2)为N∶P_2O_5∶K_20=10.32∶9.26∶12.96,产量为1 476.31kg/667m2。  相似文献   

20.
超级稻免耕不同抛栽密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晚稻进行超级稻免耕不同抛栽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纯N 13kg、P2O56.5kg、K2O13kg,以每667m2抛栽1.7万蔸产量最高,比抛栽1.3万蔸和1.5万蔸增产8.6%和5.4%,比抛栽1.9万蔸和2.1万蔸增产6.8%和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