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猪注射口蹄疫疫苗后,由于注射方法不当或机械性刺激造成的局部无菌性水肿,如果不发生感染应该在1周左右自然消失。但是发生发热症状和过敏性反应时应引起注意:发热是由于疫苗中致热原引起的体温升高,这种情况一般属于非感染性发热。过敏性反应是因为引起反应的过敏原中含有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等。上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局部肿胀、结膜潮红肿胀、有眼眵、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称为"产后发热",为产后常见病证。母畜由于分娩时阴血骤耗,气血失调,如在产后一二天内轻微发热,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者,则属于生理现象。但在临床上由于治疗不当而致发热缠绵,多日不退,影响泌乳,消耗体力,应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发热黄疸型牛病对牛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对这种病的治疗和诊断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根据牛患病的临床症状做出鉴别,然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阐述了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鉴别,然后提出相关的治疗方法。1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症状鉴别1.1从流行特点上进行鉴别对发热黄疸型牛病流行的分析还需要从几种常见病进行:泰勒虫病能够快速的在牛圈中迅速传播;两岁以下的犊牛则经常被感染上巴贝斯虫  相似文献   

4.
发热黄疸型牛病对牛的生长不利,因此,应对发热黄疸型牛病有所研究,尤其要重视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确保提升对发热黄疸型牛病的认识,从而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减少牛患发热黄疸型牛病的可能。当牛出现发热黄疸型牛病时,基层兽医会认为牛患的是肝炎疾病,由此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以牛肝炎的方式来对待发热黄疸型牛病,这对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是不利的,甚至还会扩大该病的影响范围,不利于牛健康生长。所以应强化对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治疗的研究,确保通过研究制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降低发热黄疸型牛病对牛带来的影响,提升发热黄疸型牛病治愈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在一些养猪场户中存在着一些使用解热类药物的误区,有一些养猪场户中猪一旦发生发热类疾病症状后,哪怕是猪出现低度发热,就不分青红皂白,滥用解热类药物退热。养猪场户须知,猪在处于静止或动态状态时,其不同年龄阶段猪的正常体温值是不同的,在静止状态时不同年龄阶段猪的正常直肠温度值分别是:  相似文献   

6.
<正>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称"产后发热",为产后常见病证。母畜由于分娩时阴血骤耗,气血失调,若在产后1~2d内轻微发热,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者,则属于生理现象。但在临床上由于治疗不当而致发热缠绵,多日不退,消耗体力,影响泌乳,应当积极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发热是因感染或体内因素变化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发病率占围产牛的15%以上,是奶牛产后保健的难题。根据中兽医理论和实践经验自拟加味小柴胡散,通过拌饲或灌服一个疗程(6 d),对产犊异常、产后轻度发热、产后发热且采食与精神异常等三类情况的奶牛产后发热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对服用中药不愈者,转入第二阶段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表明加味小柴胡散对奶牛产后发热的总治愈率为81.7%;对胎衣不下、恶露不尽、采食与精神异常的治愈率分别为83%、91.9%和71.2%;对分娩异常但初始无临床症状牛的保护率为80%。加味小柴胡散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发热是指对疾病、药物或毒素发生反应而引起的体温升高。由于发热与体温过高两者在原因及治疗上均不相同,因此要注意两者的鉴别。发热是指体温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变化而异常升高,是由于下丘脑的"设定"被前列腺素改动所致,这是一种由细胞因子调节的过程。发热通过强化胞吞作用、释放干扰素及淋巴细胞转  相似文献   

9.
母猪产后发热 ,是因风寒或暑热 ,失于治疗 ,使邪热内传 ,病猪表现为壮热不退。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主要症状表现母猪产后发热 ,多发生于隆冬和盛夏。产后 2 d以内发病的 ,以发热为主 ,病猪懒动不起 ,饮食欲明显下降或废绝 ;如果发热持续 3d以上 ,未经治疗 ,可能继发乳房炎、子宫炎、便秘等。  病因分析盛夏气温高 ,暑热薰蒸于母猪肌体 ,且在产仔时 ,用力努责 ,以致汗出。如生产时间过长 ,气血耗损 ,卫气不密 ,表虚不能卫外 ,外热乘虚入内 ,郁积于肌肤 ,而成发热之病。如母猪在隆冬产仔 ,生…  相似文献   

10.
发热黄疸型牛病在最近几年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养牛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液颜色发黄、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发白、发热以及瘙痒。引起发热黄疸型牛病的病因较多且在诊断过程中容易与肝炎相混淆。本文对发热黄疸型牛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兽医临床中 ,大多数畜病都以发热为特征。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防卫适应性反应 ,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生理性抗病措施。而病理性的发热则能使机体抗病能力发生障碍 ,实质器官发生病理变化 ,引起昏迷和虚脱 ,甚至危及生命。发热原因很多 ,但总的归纳有 3点 :即传染性发热、非传染性发热、神经性发热 ,在临床中以传染病发热常见。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民星 2号对链球菌、弓形虫、丹毒、肺疫、流感、传染性胸膜炎等热性病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药品来源及特点来源 :民星 2号为江西民星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 :赣兽药字 1 998…  相似文献   

12.
发热是恒温动物患病时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因此从事兽医工作的人,对于发热的基本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是极为必要的。“发热”和一般说的“体温过高”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指由于致热物质的作用,使机体产生具有防御性质的体温升高并伴有机能障碍的一种基本病理过程;后者主要指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一种机体过热的现象。因此发热既便在冰冻季节,  相似文献   

13.
赵茂华 《北方牧业》2009,(14):16-16
在临床中猪只经常出现发热、不食等症,而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如不加以鉴别往往给疫病的防治带来困难。为了让大家能做出正确的诊断现将临床中经常出现的发热性疾疾做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牛气虚发热与阴虚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热症,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多年以来,笔者采用中兽医医药治疗,收效较好。1临床特点热度一般较低,常见的多为低热,时作时止,或低热不退,且伴有神倦乏力等。此外,气虚发热以呼吸气短、四肢乏力、运后发热、耳鼻稍热、食减、粪便稀薄、舌质淡、脉虚大无力等为主要特征;阴虚发热以低热不退、形体瘦弱、毛焦无光、口鼻干燥、烦躁不安、易惊、粪干呈球状、舌红无苔、脉细数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产后发热是一种常见病。西兽医大多采用抗菌、消炎之法,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和解热药。有时体温降下去了,但还反复,还有的由于持续发热不  相似文献   

16.
双黄连粉针对猪感冒发热的临床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黄连粉针对猪感冒发热的有效性。方法:选用猪场感冒发热的病例40例,双黄连粉针高、中、低剂量组及安乃近组对感冒发热病例进行治疗。结果:双黄连粉针对临床自然发病的感冒发热病猪能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对临床自然感冒发热具有良好疗效。高剂量、中剂量双黄连粉针在症候、体温、咳嗽、食欲、精神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药安乃近注射液,总有效率分别为90%、80%,与对照药物组60%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50kg左右中猪每次1.0g,每天2次肌肉注射双黄连粉针剂,连用3天,作为临床推荐剂量。结论: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猪感冒发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发热黄疸型牛病在临床表现上有很多种特别的病理表现,医疗人员在临床鉴别中也应该利用多种方法去分类鉴别发热黄疸型牛病,这也是为确保临床的治疗质量与效果.本文将对发热黄疸型牛病使用全新的方式去开展临床鉴别以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家畜低热是临床常见的发热症。可发生在多种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引起发热的原因较多,证型较为复杂,所以在临床上对低热必须进行辨证施治,抓住其本质。笔者在多年的中兽医教学和临床工作中,采用中兽医药治疗家畜发热,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又称发热,是许多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由于猪直肠温度波动较大,尤其在猪受刺激后肛温升高很快,所以在测温时应当使猪处于躺卧或安静状态.按发热程度分为有微热,即体温升高0.5~1.0℃,见于消化不良、口炎等;中热,即体温升高1~2℃,见于胃肠炎、支气管肺炎等;高热,即体温升高2~3℃,见于猪瘟、口蹄疫等;过高热,即体温升高3℃以上,见于严重传染病、脓毒败血症等.  相似文献   

20.
“发热”是一种症状,不是独立的病,在奶牛产后疾病中多有发热症状的出现,是实践中常遇到的一种症侯。中兽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之邪皆能致热。但病因病机各异,所以对于发热一症的治疗必须通过四诊,审证求因,才能正确辨证,立方用药,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根据我们临床实践的体会,对于发热的症候群,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感风寒型,胞宫热毒型和阴虚发热型三类证型。立方用药随证应变,同证异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