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圩公社竹园生产队共有53户,250口人,每人平均耕地面积只有7分。这个队过去是全公社有名的“三靠”队,就是种田靠贷款、吃粮靠供应、用钱靠救济。从1974年开始,发展了蚕桑生产,利用河滩地栽了20亩湖桑,1975年又嫁接成活湖桑苗184000株,这一年养蚕50张,产茧2561斤,总产值14810.6元,占全年农副业总收入46.1%。由于蚕桑生产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资金,及时购买了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提供蚕沙五万  相似文献   

2.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1):36-39
1 养蚕布局与桑资源的利用现状 重庆一年养蚕次数,虽然各地不一,但主要蚕区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年养蚕4次,即养足养好春秋两季蚕的同时,增养夏蚕,看桑树上桑叶的多少再决定饲养晚秋蚕,一直延续到今,都为这种养蚕布局.下面将我市1999~2001年3年来养蚕发种量、产茧量、单产、桑园面积与1/15hm2桑养蚕数量和1/15hm2桑产茧量,以及蚕种出库时间分别列表于后,足以反映出重庆市种桑养蚕生产现状.据此笔者就我市"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质量"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3.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秋蚕上蔟阶段能避开20℃以下的低温和绵雨.我区的养蚕布局,经过五十年代初期的一年只养春季一次蚕到五十年代后期的一年养春、秋两次蚕,六十年代一年养春、夏、正秋、晚秋、晚晚秋5次蚕,七  相似文献   

4.
提高蚕茧质量是丝绸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普及推广简易活动蚕台与蔑片蔟配套养蚕是切实改变我县蚕桑生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走出困境的重要技术措施.我县1995年以前,由于饲养条件得不到改善,饲养技术达不到各项技术要求的指标,因此蚕茧质量始终上不去,仅1995年一年售茧亏损达10万元之多,这足以说明以质量求生存、以单产求效益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饲养技术,抓好“三高”蚕业发展,赢得我县蚕茧质量的声誉,使之以优取胜站稳脚跟,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此我们认真分析对比了1995年初从四川省蚕研所引进的塑料编织蚕网活动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夏秋蚕茧质有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思想上存在重产轻质,桑管不力,行情不稳,比价不合理及收购不能体现优质优价等.现就如何提高夏秋蚕茧质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养蚕批次的安排是养蚕上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对养蚕批次安排得当,既能做到充分利用桑叶,提高桑叶的利用率,又能稳定蚕造,减少蚕病的发生,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收入;相反,如果安排不当,不是浪费桑叶,就是不能稳定蚕造,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从近年来我县的养蚕情况来看,无论是生产队集体,或者是私人养蚕户,都以每月饲养一批的好,以每月饲养两批的较差.每月饲养一批的蚕造比较安全比  相似文献   

7.
合理分期多次养蚕,是保证秋蚕批批丰收的主要关键之一。各期养蚕例如春、夏、早秋、中秋、晚秋、甚至晚晚秋,在同一处蚕室饲养的,必须要有适当间隔。每期蚕为提高劳力、蚕室、蚕具、桑叶的利用率,再分一、二批也是必要的,然而分批决不能过多,以二批为最好,至多三批。而且第一批要尽量多养,第二、三批少养,两批间的相差最多一星期,大约是前批蚕上簇,后批蚕大眠饲食。  相似文献   

8.
<正>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夏秋蚕新品种薪杭×白云的试养,试验和推广作了全面的总结,阐明了该品种的主要性状和有针对性的饲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 多次养蚕也就是全年春、夏、秋多季养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增加全年蚕茧产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充分利用现有桑园的桑叶,增加全年的饲育量,增加蚕茧总产;又能提高现有设备资材的利用率,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还能合理安排劳动力,有利于蚕桑生产专业化。日本在近几年的蚕业杂志上对多次养蚕有不少报导,他们过去是以春蚕、早秋蚕、晚秋蚕三个蚕期为主的,现在提倡增加夏蚕和晚晚秋蚕,全年养蚕5次以上。从规模较大的43户养蚕农户来看,全年平均养蚕次数为6.6次,以6-7次为最多,最高达10次。他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省夏秋蚕生产发展较快,夏秋茧产量占全年总产茧量的百分比由70年代初的20%左右上升到80年的38%,在保证有利桑树生长发育前提下,多养夏秋蚕是充分利用桑叶,增加全年总产茧量的一条途径。同时,养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丝,随着夏秋蚕比例的增加,努力提高夏秋茧的出丝率值得作为方向性的问题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十年来,南部县蚕桑生产发展较快,1980年发种6.72万张,单产25公斤,总产茧168万公斤,解舒率67.4%,1994年发种23.2万张,单产16.2公斤,总产茧376.7万公斤,解舒率59%。由此可以看出,发种增加到四倍,产茧翻了近两翻,解舒率却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单张种产茧减少了近10公斤。简而言之,发种产茧上去了,单产质量、效益下来了。近期笔者下乡随机调查了30户蚕农,认为养蚕效益较好,还准备再发展的有两户,占调查的6.6%;保持现状,让其桑树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13.
<正> 宁南县委业局针对本县人少、地多、养蚕分布面厂,技术指导不易到位、难度大的特殊情况,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总结形成以共育户为依托的养蚕技术服务体系,其主要特点: 1.共育户的产生:养蚕共育户是以养蚕技术全面、具备相应的养蚕设施和努力、服务态度热情的农户为对象,通过农户和共育户自行选择(即双向选择),经县蚕业局同意,同的给予一定经济支助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正> 增养夏秋蚕是提高桑叶、蚕室、蚕具的利用率和蚕茧总产量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地夏秋蚕的发种量都超过了春蚕,占全年发种量60—70%。历年来的发种量(见表):  相似文献   

15.
我县从一九七二年发展蚕桑生产,开始试种桑10亩,养蚕种10张,产鲜茧4.6担,到一九七八年发展到2500多亩,养蚕种6172张,产鲜茧2080担,产量不断提高,并涌现了一批稳产高产队,其中最高的是西河公社文尔大队大营生产队,今年达到亩桑产茧571.6斤,亩桑产值640.80元.几年来,我们在开展科学种桑养蚕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着重抓好下面一些措施:一、栽桑方面:着重抓紧土、肥、水、密和合理采伐等综合措施,提高桑叶产量,为多养蚕多产茧创造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1 防农药中毒。农田驱治病虫要远离桑地和蚕室,不能污染桑树:附近农作物治虫喷药时要及时关闭蚕室门窗;蚕农施药后要待冲凉换衣完毕才能喂蚕或进行其它养蚕操作;桑树喷水和根外追肥.禁用施过农药的工具:养蚕季节不宜在蚕室附近的农田喷洒有机氧农药.喂蚕的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能饲喂。  相似文献   

17.
<正> 1985年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第十八个发种、总产、总值创历史的可喜成绩,并连续五年蝉联全省冠军。全年发种665868张,比上年增长11.8%,生产蚕茧(包括原蚕茧量和加工茧)18906吨,比上年增长12.29%;蚕茧总值737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59%;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四川丘陵蚕区的特点,在传统养蚕技术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总结提出了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综合养蚕配套技术体系模式。模式推广应用,全面完成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提高长江流域原料茧品质的综合养蚕技术研究》规定的五项技术经济指标。亩桑产茧从1985年的33.13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80.93公斤;上茧率从67.74%提高到93.46%;解舒率从56.46%提高到69.19%;鲜茧出丝率从13.50%提高到17.21%,蚕病害损失率从13.89%降至4.21%。纳溪县的实践向人们展示了综合养蚕配套技术在当今农村科技兴蚕科技扶贫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我省蚕桑生产的技术优势,是蚕桑科研和生产部门储备了不少优良桑、蚕新品种和配套的科学种桑、养蚕技术,而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千家万户养蚕量小面宽,多数蚕农文化程度不高,加之蚕桑技术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导致科学栽桑养蚕知识普及程度差,多数蚕农缺乏管桑、养蚕技术。当前,我省  相似文献   

20.
许剑 《江苏蚕业》2010,32(2):21-22
脓病是养蚕生产中的最常见性蚕病,其危害相当严重。最近几年我镇中秋蚕平均单产仅有35kg,因发生脓病而造成产量绝收的农户要占70%以上。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蔓延快、根治难等特点,只有严格控制脓病发生,才能提高蚕茧产量。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对脓病的发生及防治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