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蛤蟆通水库底栖动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1,1994对蛤蟆通水库底栖动物进行了研究。底栖动物共计42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52.4%。密度为315.5个/平方米,水生昆虫占50.8%。寡毛类45.4%;生物量250.065g/m^2,软体动物占98.5%。密度,生物量季节变化的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全库底栖动物鱼产潜力为21301kg  相似文献   

2.
陈杰 《河南水产》2003,(1):10-11
2001年4月起对信阳南湾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周年定量采样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底栖动物主要由水生昆虫和寡毛类组成,共检出底栖动物3种,年均生物量为0.6032克/平方米;密度为263.83个/m^2,每年提供的鱼产潜力为20034公斤。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部内陆水库放牧式养殖西伯利亚鲟的生产潜力,以甘肃省酒泉市的红砂墩水库为例,调查了水库中底栖动物的资源以及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和季度摄食量。结果显示:水库中底栖动物12种,其中,腹足类3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3种,甲壳类2种。2龄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包括调查所得的全部底栖生物,以甲壳类、腹足类、寡毛类和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随着鲟鱼的生长,秋冬季后开始逐渐摄食小型底栖鱼类。研究表明2龄西伯利亚鲟食谱范围较广,适合在此类水库中养殖。另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估算,该水库底栖动物每年提供给鲟鱼生长的鱼产潜力为18.55 t。  相似文献   

4.
桑沟湾不同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6年9月和11月对我国北方典型筏式养殖海湾—桑沟湾的筏式贝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了桑沟湾不同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分析了底栖动物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以了解养殖活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7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36种,软体动物12种,节肢动物门甲壳类和全足类16种,棘皮动物3种。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主要为多毛类,贝藻区的绝对优势种为刚鳃虫和长叶索沙蚕,网箱区的绝对优势种为异足索沙蚕和多丝独毛虫。生物量和丰度的特性为9月网箱区11月网箱区9月贝藻区,多样性指数的趋势相反。研究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底质有机碳、总磷、硫化物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有关,桑沟湾大规模养殖活动对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桑沟湾不同养殖区底栖生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桑沟湾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动态变化以及底栖生境的健康状况,于2019年5-9月采集了中国北方典型养殖海湾桑沟湾不同养殖区(藻类、贝类和网箱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了不同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运用多样性指数、AMBI和M-AMBI指数法评价了不同养殖区底栖生境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6种,其中多毛类31种,甲壳类10种,软体动物9种,棘皮动物4种,其他类2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主要为多毛类,以污染耐受种为主;调查期间,贝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群落多样性指数H''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贝类养殖活动和网箱养殖活动已经造成沉积物中有机物颗粒过度积累。ABC曲线显示,7月桑沟湾养殖区开始受到干扰,8月和9月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AMBI和M-AMBI指数评价显示桑沟湾养殖区域底栖生态系统处于轻度或中度干扰状态,底栖生境健康状况处于高等或者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红水河干流梯级运行后底栖动物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11月分别对红水河6座已建梯级底栖动物进行了两次调查,通过对照各梯级建库前资料,分析评价建库后底栖动物的演替特点。结果表明:6座梯级成库后,开发河段底栖动物种类结构由急流型向静水、缓流型转化,大部分水域种类分布有所下降,底栖动物密度整体较成库前大幅增加,各梯级影响区域底栖动物生物量较前增减不一,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2013年9月调查了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鉴定出底栖动物19种,隶属于3门、7目、12科,其中软体动物门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63%;环节动物门4种,占总物种数的21.05%;节肢动物门5种,占总物种数的26.32%。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截口土蜗Galba truncatula及斯蒂齿斑摇蚊Stictochironomus sticticus,而红旗泡水库周边水域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划蝽Sigra distanei及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秋季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的密度分别为(150.4±152.88)ind·m-2和(229.33±192.89)ind·m-2。红旗泡水库的Ma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周边水域,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周边水域,说明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低于周边水域,但均匀度较高。红旗泡水库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主要是杂食者,而周边水域主要是捕食者。  相似文献   

8.
红旗泡水库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郊区,是一座大Ⅱ型平原水库,水源引自嫩江,库区面积35km^2,库容1.16亿m^3,主要功能是为大庆石油化工和市区居民供水,还具有防洪、灌溉、养殖和旅游等多功能。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生态类群,其自身可以加速水底有机碎屑的分解,调解泥一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以及促进水体的自净等,底栖动物由于其自身的生活史特点,也是水质生物评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生物。  相似文献   

9.
根据池塘中养殖鲤鱼数量,规格对底栖动物数量的影响以及大伙房水库蓄水初期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评述不考虑食底栖动物鱼类的现存量而以底栖动物的数量来估测底栖鱼类的鱼产力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在莱州湾胶莱河口东岸5000m内的潮间带设置2条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并分析数据。研究该潮间带不同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A断面潮间带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15种,其中多毛类5种,软体动物9种,甲壳动物1种;B断面潮间带共获底栖生物16种,其中多毛类4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动物3种,其它动物1种;A、B两个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优势种均为昌螺Umbonium vestiarium(Linnaeus),其密度分别占总栖息密度的70%和71.7%;胶莱河口潮间带高、中和低潮区生物种类和生物组成差别较大,但优势种类相同,造成生物群落组成简单,且生物量低的原因应与间隙水中高盐、高溴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三都澳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进  纪炜炜 《海洋渔业》2011,33(4):378-388
根据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期间共9个航次在三都澳水域采集的底泥样品,分析三都澳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特点及其与养殖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都澳水域底泥样品中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119种,其中多毛类动物种类数量优势明显,达65种,占总种类数54.62%;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也是此水域常见类群,种类数分别为21种(占...  相似文献   

12.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84-1985年4个航次、1987年2个航次和2004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对不同时段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相似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方面,表现为:(1)种类数下降,丰富度大幅降低,群落趋向简单化:1987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站均出现种数为50.6种/站,最高可达100种/站。而2004年站均出现种数仅为7.6种/站,最高仅为14种/站。(2)种类更替明显,在过去的20年间,几乎完成了整个群落的演替;1984-1985年,大型底栖动物出现98种,软体动物31种,节肢动物30种,棘皮动物21种,环节动物12种。2004年,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79种,软体动物32种,节肢动物17种,棘皮动物8种,环节动物18种。1984年和2004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相似性仅有25.5%,其中环节动物的改变最为显著,20年前后的种类相似性仅为8.1%。(3)物种多样性水平大幅下降。虽然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平面分布趋势未发生较大改变,种类的均匀度略有增加,但多样性指数由1988年的3.38降至2004年的2.08,丰富度由4.46降至1.17。以上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态环境的改变已经对底栖动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52-259]  相似文献   

13.
黑龙滩水库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滩水库底栖动物主要由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组成。共检出底栖动物35种(属),年均生物量6.555g/m^2,密度1763个/m^2,每年提供的鱼产潜力为10.9kg/ha。  相似文献   

14.
碧流河水库底栖动物及其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后对碧流河水库的5个断面、1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调察,采到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2种。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35.6个/m2,平均生物量为2.013 g/m2。寡毛类的数量最多,软体动物贫乏。克拉泊水丝蚓和羽摇蚊幼虫是该库的2个优势种。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简单、种类单一。还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其值为8.1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辽东湾海域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水平和时空分布特点,根据2007年的4月和10月辽东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运用Brey经验公式计算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P/B值,并结合海洋生物指数方法对辽东湾海域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为5.59g/(m~2·年),年平均P/B值为3.16,辽东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空间分布呈现出自沿岸向中部递增的趋势,P/B值空间分布与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相反,呈现出自沿岸向中部递减的趋势,群落组成中以个体小、生活史短、代谢快的底栖动物为主。  相似文献   

16.
网箱养殖虹鳟对水质、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沉积物的影响G。F。Cornel,F.G。Whoriskey网箱养殖的影响包括增加了营养水平、浑浊度和沉积有机物,减少了底栖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减少了透明度,降低了溶氧浓度、电导率和pH值,有时甚至引起温层的变...  相似文献   

17.
2001年7月、9月对大兴凯湖底栖动物进行了研究。底栖动物共计7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42.9%。密度为117.2个/m^2,寡毛类占91.0%,水生昆虫占6.8%,甲壳类占2.2%;生物量为5.8000g/m^2,甲壳类为89.8%,寡毛类占9.6%。密度、生物量秋季大于夏季。  相似文献   

18.
于2007年、2008年的7月先后2次对怒江流域西藏段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析了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7个采样断面(干流8个,支流9个)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于25科,其中以水生昆虫种类最多(76.0%);研究区域内干、支流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2.77 ind/m2、3 967.51 mg/m2,95.39 ind/m2、2 339.64 mg/m2;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支流,但其物种多样性(H、D、J)组成却低于支流。研究发现,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底质类型有关,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海拔高程变化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宁夏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状况,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调查沙湖8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评价沙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3个季节在沙湖共采集了17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6科,主要由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组成,且随季节与空间变化显著;沙湖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幼虫;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较低,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1和0.51;依据多样性指数和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对沙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沙湖水域属重度污染,夏季沙湖污染最严重,秋季沙湖受污染状况略好于春季。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凡纳滨对虾单养及其与泥蚶混养实验的沉积物的理化特性、小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的变化,研究贝类对对虾池中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实验中对虾放养密度均为17×10~4个/hm~2,泥蚶密度分别为0粒/m~2(S)、60粒/m~2(SC1)、120粒个/m~2(SC2)和180粒/m~2(SC3)。结果显示,随养殖时间增加:(1)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pH与氧化还原电位逐渐下降;随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底质环境恶化程度趋缓;(2)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呈下降趋势,随着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逐渐减少;(3)回归分析表明,介形类与线虫比值与对虾产量呈较好的相关性,一定密度贝类混养有利于底泥中介形类与线虫比值的提高,初步结果为养殖过程中该比值平均要达到6,单次值不低于3.5。研究表明,对虾与泥蚶混养有利于底质的改善和小型底栖动物的生长,较高密度的泥蚶(80~140个/m~2)有明显净化底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